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学科枯燥、乏味、基础性强、连贯性强。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抵触的心理,不愿意投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亦或是投入了却没有多大的兴致。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学方式的改变势在必行,而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数学学习 数学兴趣
数学学科枯燥、乏味、基础性强、连贯性强。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抵触的心理,不愿意投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亦或是投入了却没有多大的兴致。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学方式的改变势在必行,而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在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合作,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减轻思想压力,增强自信心,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相互监督,相互激励,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学习平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渐渐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意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有所提高,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不感枯燥、乏味,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才会大增,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数学就会产生良好的情感与态度。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学相长。我认为实施时要注意落实以下几个要点:
一、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前提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在尊重学生的意愿的前提下(这一原则至关重要),根据学生的性别比例、知识基础、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心理素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初步确定小组成员,而注重小组内学生的智力发展因素,数学思维的活跃程度,数学技能的提高等因素是更重要的分组标准,结合诸多关系因素我对全班学生进行系统分组,每小组一般由4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1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1名组成,组内学生也按照不同的性质再次组合成“帮扶小组”——优等生与学困生的结合 “互励小组”——中等生与中等生的结合 “协作小组”——组内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每一小组内形成纵横交错的协作关系,让小组内的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并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责任心较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小组可以选择合适的座位与座次便于组内与组间的合作交流,通过组内与组间学生的探究和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必要的约定为小组合作学习保驾护航
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注重的是全员的参与性,是独立思考与共同探究相辅相成的结合,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从中有所获。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学习环境等条件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安排合作学习的时机,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适时性与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滥用,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解决问题;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要有一定的开放性。适合安排合作学习应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学生个人思考、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时;或是答案多样性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学生意见不一样需交流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四、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延续性与形成性
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热情是否高涨,思维是否活跃,交流是否投入,气氛是否融洽。教师要进行巡视,了解学生合作是否有一定的广度,合作学习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小组内出现的问题与疑虑,提出可行性措施,与改进的方法。一个阶段后,通过考试测评与综合考察,对小组的合作性做出评价,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教师评价,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各种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在数学学习中,从小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数学学习 数学兴趣
数学学科枯燥、乏味、基础性强、连贯性强。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抵触的心理,不愿意投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亦或是投入了却没有多大的兴致。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学方式的改变势在必行,而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在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合作,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减轻思想压力,增强自信心,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相互监督,相互激励,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学习平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渐渐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意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有所提高,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不感枯燥、乏味,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才会大增,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数学就会产生良好的情感与态度。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学相长。我认为实施时要注意落实以下几个要点:
一、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前提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在尊重学生的意愿的前提下(这一原则至关重要),根据学生的性别比例、知识基础、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心理素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初步确定小组成员,而注重小组内学生的智力发展因素,数学思维的活跃程度,数学技能的提高等因素是更重要的分组标准,结合诸多关系因素我对全班学生进行系统分组,每小组一般由4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1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1名组成,组内学生也按照不同的性质再次组合成“帮扶小组”——优等生与学困生的结合 “互励小组”——中等生与中等生的结合 “协作小组”——组内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每一小组内形成纵横交错的协作关系,让小组内的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并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责任心较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小组可以选择合适的座位与座次便于组内与组间的合作交流,通过组内与组间学生的探究和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必要的约定为小组合作学习保驾护航
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注重的是全员的参与性,是独立思考与共同探究相辅相成的结合,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从中有所获。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学习环境等条件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安排合作学习的时机,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适时性与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滥用,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解决问题;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要有一定的开放性。适合安排合作学习应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学生个人思考、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时;或是答案多样性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学生意见不一样需交流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四、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延续性与形成性
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热情是否高涨,思维是否活跃,交流是否投入,气氛是否融洽。教师要进行巡视,了解学生合作是否有一定的广度,合作学习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小组内出现的问题与疑虑,提出可行性措施,与改进的方法。一个阶段后,通过考试测评与综合考察,对小组的合作性做出评价,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教师评价,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各种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在数学学习中,从小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