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家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发展。我们国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注重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熏陶,在各学科的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为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意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贯彻传统文化教育思想,通过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作者通过总结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对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 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1.031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培养新的复合型人才,随着我们国家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于信息化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对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素质教育理念下一门新兴的学科,主要是通过课堂的教育实现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教育,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培养学生传统文化意识,弘扬传统文化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渗透对于学生传统文化理念的教育,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实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渗透传统文化
课堂导入环节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好的课堂导入环节能够帮助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导入环节渗透传统文化,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兴趣,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文字及其处理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汉字的来源是什么?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在我们国家传统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汉字经历了从甲骨文到金文、金文到篆书、篆书到隶书的发展历程才发展到现代文字,汉字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便于计算机输入和处理。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通过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导入环节,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自然而然的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去,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同时实现了对于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熏陶,为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意识打下良好基础。
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渗透传统文化
1.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小组,利用课堂内容中所讲的网络信息搜索方法查找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相关的传说、端午节的相关习俗、端午节相关的诗句等。每个小组按要求进行查询,然后每组派代表,以端午节为主题进行總结发言,为大家介绍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端午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相关内容中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传承到现在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丰富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培养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提高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2.多媒体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模式就是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音频等,将课程内容更加清晰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呈现,辅助课程教学内容,实现对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多媒体设备播放的视频画质清晰,音乐明快生动,呈现的教学内容更加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视频、音频和动画信息”加工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戏曲名家梅兰芳先生早期表演的京剧名段《贵妃醉酒》的视频画面,那个年代视频拍摄技术不发达,设备落后,所以画质不清晰,画面颜色不鲜明。然后教师在为学生播放经过4K技术修复的同一段视频,学生通过对比就能明显发现其中的区别,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直观的认识。传统的京剧唱段,能够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在作业设计环节渗透传统文化
有心理学专家的研究结论指出,人们在心理上对于新事物都存在一定遗忘规律,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也具有相同的规律。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科目复杂,所以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及时复习,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通过对课后作业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复习,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在作业设计环节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实现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有效复习。例如:在视频、音频和动画信息加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为学生播放一首学生耳熟能详的歌,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音频加工方法的学习。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掌握了音频处理的方法,但是根据遗忘规律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复习作业,帮助学生掌握音频加工的方法,要求学生制作一条传统文化主题的音频作品,并在下次课上进行评价,由同学投票选出最好的作品。高中生正处于追求个性的年龄阶段,通过在作业设计环节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复习,树立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通过作业设计,实现了对于课堂内容的复习,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高中信息课程是素质教育理念下高中教学课程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通过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实现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国家发展过程中需要的信息化人才的教学目的。教师在信息课堂教学实践中要通过不断探究教学模式,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实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树立学生文化自信意识。
参考文献:
[1] 岳凤《民族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情境构建》,《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年第7期。
[2] 林孜成《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新校园(阅读)》2018年第7期。
[3] 张晓丽《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之中》,《文化产业》2020年第1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1.031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培养新的复合型人才,随着我们国家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于信息化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对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素质教育理念下一门新兴的学科,主要是通过课堂的教育实现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教育,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培养学生传统文化意识,弘扬传统文化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渗透对于学生传统文化理念的教育,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实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渗透传统文化
课堂导入环节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好的课堂导入环节能够帮助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导入环节渗透传统文化,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兴趣,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文字及其处理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汉字的来源是什么?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在我们国家传统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汉字经历了从甲骨文到金文、金文到篆书、篆书到隶书的发展历程才发展到现代文字,汉字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便于计算机输入和处理。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通过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导入环节,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自然而然的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去,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同时实现了对于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熏陶,为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意识打下良好基础。
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渗透传统文化
1.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小组,利用课堂内容中所讲的网络信息搜索方法查找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相关的传说、端午节的相关习俗、端午节相关的诗句等。每个小组按要求进行查询,然后每组派代表,以端午节为主题进行總结发言,为大家介绍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端午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相关内容中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传承到现在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丰富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培养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提高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2.多媒体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模式就是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音频等,将课程内容更加清晰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呈现,辅助课程教学内容,实现对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多媒体设备播放的视频画质清晰,音乐明快生动,呈现的教学内容更加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视频、音频和动画信息”加工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戏曲名家梅兰芳先生早期表演的京剧名段《贵妃醉酒》的视频画面,那个年代视频拍摄技术不发达,设备落后,所以画质不清晰,画面颜色不鲜明。然后教师在为学生播放经过4K技术修复的同一段视频,学生通过对比就能明显发现其中的区别,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直观的认识。传统的京剧唱段,能够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在作业设计环节渗透传统文化
有心理学专家的研究结论指出,人们在心理上对于新事物都存在一定遗忘规律,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也具有相同的规律。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科目复杂,所以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及时复习,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通过对课后作业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复习,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在作业设计环节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实现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有效复习。例如:在视频、音频和动画信息加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为学生播放一首学生耳熟能详的歌,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音频加工方法的学习。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掌握了音频处理的方法,但是根据遗忘规律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复习作业,帮助学生掌握音频加工的方法,要求学生制作一条传统文化主题的音频作品,并在下次课上进行评价,由同学投票选出最好的作品。高中生正处于追求个性的年龄阶段,通过在作业设计环节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复习,树立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通过作业设计,实现了对于课堂内容的复习,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高中信息课程是素质教育理念下高中教学课程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通过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实现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国家发展过程中需要的信息化人才的教学目的。教师在信息课堂教学实践中要通过不断探究教学模式,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实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树立学生文化自信意识。
参考文献:
[1] 岳凤《民族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情境构建》,《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年第7期。
[2] 林孜成《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新校园(阅读)》2018年第7期。
[3] 张晓丽《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之中》,《文化产业》202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