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塑造学生个性写作能力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ulha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是语文素养的核心体现。传统作文教学的模式化倾向,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写作视野、剥夺了学生的创作激情。随着个性化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领域的倡导,作文教学从技能训练逐渐向以人为本、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表达真情实感的个性化写作方向转变。因此,打破以往学生写作思维的惯性和惰性,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旨在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构建个性作文课程化、增强学生写作个性化的同时,寻找写作教学的新姿态,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个性化;作文教学;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4 【中图分类号】A
  写作通过语言来表情达意,凭借文字描述客观世界以及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个性化写作表述为: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取材于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积累中多想多写,做到言为心声,有感而发;鼓励学生有个性的自在的表达,扩宽写作空间;体验生活,增强写作趣味和探究意识,通过写作张扬个性表达真情实感。本文所叙述的写作个性是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基础上,表现在作文中的独特意识,个性化表达和真实情感的流露等。
  一、建构自己的写作特色——激发学生写作主体意识
  文章是作者思想意识的体现,写作活动的个性化色彩决定了学生是创作的主体和直接的参与者,写作能力的提高要靠学生的投入和揣摩。这就要求在创造过程中要以自身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为出发点,贴近生活,构建独特的观念和意识。突破陈旧规范化、僵硬套路化的限制,发挥写作的主体意识。转变思维活动,注重把握写作意象的层次感,在融入感情的同时重建事物的存在感,凸显出个性鲜明的设计意味。
  (一)独抒性灵,叙写真实感受,体现言有所感
  写作是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的综合体现。文章蕴含着作者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兴趣,反映着作者的生活阅历和独特的认知,因此在创作之初就被打上了“个性”的标签。个性化的语言潜藏着丰富的意蕴,总是以情感打动人,给读者以感染和思想上的启迪。朱自清的清丽朴素、李清照的婉约、苏轼的豪放、鲁迅的犀利与针砭时弊,都以独特的个性魅力抒发个体对外界的感受,不拘限于俗套,给读者耐人寻味之感。“虽并属文、参差万品”,写作不是附庸风雅,也不是对理想的虚构和涂饰,而是一种用最真诚的表达,我手写我心,营造一种以自我为主体的宣告。例如在叙述离别时,要使自己融入离别的情境中,使情感从内心中涌现,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学生要认识到自己是写作的主体,只有抒写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体现言有所感,才能彰显文章的独特韵味。
  (二)开阔视野,把握变化世界,彰显言有所见
  在写作中学生常常为没有写作素材而苦恼,殊不知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写作是作者的主观意识和客观世界沟通的桥梁,陶醉于自然的美景中可以开阔眼界,从纷繁的世界中领悟写作真谛。在叙写景物的同时,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意味和写作情趣,走进自然去积累写作素材,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写作特色。在以往的写作中,都是在教师给定的题目中描绘写作对象,没有真正看到景物的特点,就无法正确把握写作的精髓。例如教师可以拓宽写作课堂,带领学生接触大自然,让学生单纯的描绘某一具体的写作意象,可以是一只动物、也可以是一幅图景。眼见为实,只有真正将写作建立于主客观结合的基础之上,才能画其神韵。杜甫登上泰山之顶,看到眼前的景观,才得以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感叹;王伟在塞外孤寂、萧条的画面下,道出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沙漠景观;李白借眼前所见、信手拈起,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对春日图景加以描绘。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与写作语言相互渗透,融为个性化的写作语言,彰显言有所见。
  (三)身临其中,感悟写作心境,诠释言有所体
  写作是人文精神的凝聚,是自我体验的再现。陶渊明在辞官退隐后,纵情于山水间,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田园风光的美好诱人赋予他浓厚的写作兴趣,通过细腻生动的笔触和朴实无华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美好的天地,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写出了《归园田居》和《饮酒》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写作是在体悟中触发写作心境,挖掘内在的生命潜能,是一种在体验中的有感而发,展现出对文字的锤炼和语言的魅力。学生作为写作的主体要发挥主动性,展示个性,在体验中将写作意象独立在现实之外,在动感生活中体验美、发现美、描绘美,告别空泛的写作意识,描写言有所体。例如到大自然去闻闻新鲜的春天、感受阳光洒在肩上的夏天,落叶的秋天和飘雪的冬天,真切的体验能够触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一篇游记或者写景的记叙文都可以凸显出写作的个性化。
  二、引领学生发现写作之美——重塑教师写作指导意识
  写作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地用书面语言创造文本,发展和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学习活动。作文教学不是学生盲目的自我练笔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个性化写作为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指明了方向,清晰的教学思路、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有效指导为学生写作打开了方便之门,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学生写作由“生”到“熟”的过程,从而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明确教学意图,培养学生写作个性语言
  作文是学生对头脑中的迹象进行书面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使得教师常常忽略写作中的关键问题,只是在批改时笼统的指出学生写作问题并列出一些泛泛要求,例如中心不突出,描写不生动等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写作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写作样本和状态,确定写作重心,明确教学意图,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把握核心方向,突破写作症结。例如教师在讲授记叙文时,可以先根据记叙文以描写为主特点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举例子叙述作者是如何描绘老王这一人物形象的“直僵僵的镶嵌在门槛里,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白骨”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人物特征进行联想和想象,细化描写使文章具体。讲授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不断交流,使得学生將讲授的要点逐渐吸收内化,但因学生的认识程度不同而产生形态各异的写作视角。教师要培养学生根据自身风格逐渐在写作中呈现独特的个性化语言,让作文摆脱千篇一律的桎梏。   (二)弱化训练范本,突出学生写作核心素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课程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语文教育对创造力的呼唤,对个性发展的高度关注,使得规律性知识逐渐变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被推到了能力发展的“对立面”。所谓“文无定法”,运用统一作文格式就会让写作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中,从而导致学生套话连篇、内容重复。例如议论文教学,先提出观点,再根据中心论点展开陈述,最后总结全文,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清晰明确,但是也俨然变为一种教学套路,无形中禁锢了学生的写作思维。教师要在指导学生作文过程中削弱对写作训练范本的使用,鼓励学生张扬个性,摆脱俗式的写作套路,突出学生写作核心素养。
  (三)营造真实情境,指導学生写作创造思维
  明确的对象感是对作文“言之有物”的落实,是提高学生真实写作能力鼓励写出有价值文章的深刻展现。课堂中的情境营造可以充分体现真实感并且能够诱发潜藏于心中的情感因素,带领学生设身处地地去创造写作意象,超越书本的限制和原有的知识体系,利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建构知识,在真实情景中寻找关联事件并从中吸取创作成分。在构造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同时,指导学生分析和完善作文中的缺点和不足,在情境预设下,让学生探究新方法建立符合自身想象力的个性作文范式,发散学生写作的创造性思维。例如中小学的观后感写作,生动的画面感带动了学生的思想情感,使得学生潜移默化的参与其中。从情节中熏染的感受和想象与实际生活产生契合,通过电影内容产生一定的情感触动,评价电影或分析产生触动的原因,形成作文中的个性特色。
  三、师生结合,共建个性写作教学课程化
  当今对作文教学的讨论和争议不断,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少有针对性,更加缺少系统性的指导,没有形成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写作教学都是凭借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展开的,或是跟着考试的大军,确定作文教学目标,严重扼杀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创建写作教学的课程化刻不容缓,作文课程化是一种按照学生对作文的习得规律形成的一种完整的作文教学序列,在序列的基础上确立作文教学内容,摆脱毫无目的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兼具个性化和价值意义的作文经验的课程。因此,课程化作文教学是走出模式化教学,进行针对性作文教学的必然要求。需要师生双边结合,共同努力,使得学生和教师的特点得以充分发挥。
  (一)针对教学内容,实现序列化
  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顺序和规律可循,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文体的特点进行教学。要分清主次,从繁杂的知识体系中总结重点内容,让学生加以接受和吸收。中学是以记叙文为训练的主流,高中则以议论文为主体,训练学生结合自我观点开阔写作思维;七年级注重选材和作文基本功,八年级要创造性构思,九年级要扩展视野。只有在序列化基础上才可以发挥个性化作文特点,实现总体发展。作文教学是一个由“叙”到“议”、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实现序列化也可以搭建阅读和写作之间的桥梁,用已经形成的阅读课程带动写作课程,用阅读中的句子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语言,形成个性作文课程化。例如在记叙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物都是通过事件凸显的,因此要先进行叙事教学,叙事教学就是一个序列化的针对性教学。《我的母亲》围绕母亲对“我”的管教,家庭矛盾的处理事件表现母亲性格中的温和和对我的严厉中见慈祥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件塑造人物的高尚品质,使得学生能够领会其中的韵味,在此基础上创作出自己的个性化作文。
  (二)围绕写作教学点,进程模块化
  模块教学是围绕特定主题形成具有完整操作程序的学习模块。在现场教学基础上,重视学生能力的形成,体现作文教学的个性化。要对主题进行梳理,确定写作教学目标,再根据主题进行结构优化。语文教科书中是以单元内容为标准,筛选课文的。亲近自然主题,让学生领略景物之美景,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叙述亲情主题,加深学生对亲情的理解,丰富情感体验;诠释人生价值的主题,让学生感受其中彰显高尚的人格力量。与单元中的文章进行整合后,用阅读目标带动写作目标的实现,从阅读教学成果向学生写作能力的转化。模块化教学,师生双方在互动中形成良好的合作规律,有利于个性写作的发挥。
  四、结语
  写作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结果,语文教学的成败关乎于写作教学是否得当。个性化写作理念的倡导是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同时,真诚的叙写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话可说,重拾学生写作的话语权。需要说明的是,个性化写作是在“以人为本”教育的背景下,在写作教学领域的尝试,主要目的是助推学生找到能表达自我个性的写作点,寻找抒写自我特点的空间,并不是单纯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拥有独特风格的奢望,也不是片面的孤立的崇尚立异和脱离章法的写作,是恢复作文的“真身”让学生在写作中放飞自己的心灵,用最真实的笔触将情感记录于纸上。以个性化写作为起点的作文理念的深刻变化,是对传统写作训练教学的一种新突破,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作文教学中固定的规范标准,削弱了强迫学生写作的规矩束缚,营造一种在相对自由环境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写作表达。作为教学的思考者和实践者,寻找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是立足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仔细研究和认真反思,深入探讨写作教学的关键性因素,让学生从“要我写”的强制思想转变为“我要写”主动意识,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写作的创造性能力,重新塑造写作教学的新姿态。
  参考文献
  [1]王佑军,李爱梅.写作教学的智慧[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4.
  [2]钟海英.中学生写作个性培养初探[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3.
  [3]李斌辉.论个性化写作教学的实现[J].教育评论,2004(2).
  [4]吴颖.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J].语文建设,2012(10).
  [5]刘尊亚.语文新课程与个性化写作[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6(3).
其他文献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有无参与的欲望和兴趣,对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有些教学内容学生容易产生直接兴趣,而有些内容因机械重复、枯燥乏味,会让学生在心理上顿生厌倦之感,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正确引导、培养、发展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体育教学;新理念;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6  在新课标下,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主体创新的精神,应成为体育教师新的
为探讨用釉原蛋白进行牙周再生基因治疗的可行性,该研究拟将已构建好的人釉原蛋白真核表达载体-重组质粒PcDNA3.1-AMG体外转染哺乳动物细胞,进而直接导入哺乳动物体内,研究重
目的:本研究在兔下颌升支建立骨膜牵张成骨模型,观察牵张骨膜后,在骨膜下新骨的形成,以及新骨在各个阶段的结构,同时观察了骨膜受到牵张力后的改变,研究骨膜牵张在口腔颌面部成骨的
重组人类骨形成蛋白-2(rhBMP-2)是一种具有高效骨诱导活性的蛋白,在骨的生长和再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利用基因重组的方法可以生产出性质稳定的rhBMP-2。关于rhBMP-2生物
电力系统中电力变压器是主要组成部分,其正常运行充分保证了电力供电质量.在实际电力工作中变压器时常会由于制造水平或变压器自身质量缺陷,威胁了变压器的工作效率.为了提高
【摘要】在语文教学设计中,一个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尤其在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成功的导入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写人必定叙事,记事离不开写人,想要设计一堂精美的写人记事文章课堂,则需认真探究其导入方式,真正做到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让这节课成功一半。  【关键词】写人记事;记叙文;导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是电动汽车充换电设备中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设备,是电动汽车实现普及的重要充电设备,这是因为直流充电桩具备了快速充电能力,实现了电动汽车的能源快速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