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碧薇,诗人、评论者。出版诗集《坐在对面的爱情》,散文集《华服》,学术批评集《碧漪或南红:诗与艺术的互阐》。现居北京,任教于鲁迅文学院。
海滨故人
我们朝回澜阁走去。
栈桥下,劳动者从灰玻璃中掏出《海的女儿》;
艺术家驯服石块,将它们垒成
袖手神佛。
迎着人群的曲径,你说到悲泣的庐隐;
无法再往前了,只有海鸥能抵达
人类渡不去的境地。
关于白日梦、吊床和酒杯,那些使我们狂野又冰冷、
颤抖并尴尬的毳羽,
从未背叛时间的馈赠。
也许百年前我们就活过一次,
并曾以耐冬的芒姿燃烧一生。
而今天,海浪正被风驱赶至礁石的领地,
波纹反向,像一条条玄色脊梁,
用不可阻挡之速持续后退。
寒冬小酒馆
前幾日,北京半个多世纪以来最冷的一天,我和兄弟去了国贸的一家小酒馆。外面实在是太冷了,一推开小酒馆的门,层层暖流就将我们热烈地拥住。这是个好地方,日式元素点缀着精致的房间,让我想到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不过,小津电影里的小酒馆总是属于孤独的老男人,而身披红色调的这家小店却有难得的温馨。
我点了一杯名为“海明威的酒”的鸡尾酒,它其实就是The Hemingway Daiquiri。据说,这是海明威在古巴最爱的酒之一(另一种是Mojito)。喝着酒,我想起了卡佛。和海明威一样,卡佛也是极简主义的拥趸者。在我看来,他真正地领会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又发展出与海明威全然不同的风格。一瞬间,一些涟漪在我心头洄旋,推着我谈起卡佛的小说。“有一个男人,”我说,“他妻子的盲人朋友来拜访他们,他压根理解不了妻子与盲人之间的友谊……后来,他妻子睡着了,他开始向盲人描述电视里的教堂……再后来,盲人让他找来纸笔,他们一起把教堂画到纸上。盲人问他怎么样,他说确实不错,it's really something。”兄弟们认真地听着,我想他们也爱上了这个故事,爱上了something。于是,我又讲了《羽毛》,讲那只孔雀,和那次家庭晚宴上既平凡又温暖的氛围。北风仍在窗外呼啸,我眼前团团暗红在爵士乐中加倍温柔。我还想讲卡佛的诗,可一首都想不起来了,尽管我早就读过全集,尽管几天前,友人还说这些诗让他回忆起曾经在俄勒冈的生活。
卡佛的小说比诗好,这是我在读完他的小说集《大教堂》后的直观感受。他的小说里总有一些令人难忘的场景,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瑟夫的房子》中那栋能闻到海的咸味的房子,有《好事一小件》中深夜的面包房,有《软座包厢》里的头等火车车厢……这种场景化叙事,以及包氲于其中的神秘莫测的氛围感,平移到诗里,就打了折扣。过密的叙事性,稀释了卡佛诗歌的上升空间;而这种处于及物与不及物之间的讲述,讲述中虚与实的平衡,却正是小说需要的。
由此我想到,对卡佛这样优秀的跨文体写作者而言,要把不同的文体处理得同样好,也存在难度;况且他的小说与诗还有明显的互文性,二者在手法上、面貌上多有缠绕。那么,小说该如何凸显小说的优势,诗又该如何凸显诗性,都是跨文体写作者要注意的问题。其实,在小说中,卡佛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掌握了诗的基本法则:一是真诚,二是隽永。关于真诚,卡佛曾说过:“我讨厌花招,不管是拙劣的还是精巧的,只要它们在小说里一露面,我往往避之唯恐不及。……作家是用不着玩花招的,甚至也不用比谁都聪明。”卡佛的文字是真诚的,像未经打磨抛光的原木,带着日常生活的纹理,读者能触摸到这些木头,并感知其温度。关于隽永,卡佛已用那些极度省略却又回味无穷的叙述向我们生动地呈现:“因为精确,文字即使平淡,也可致远;如果用得好,它们便无所不能”,他用最简单的话传达无限丰富的意味,深度、广度、厚度与力度都藏在节制的语言中。哦对了,这两个法则,不正是我在诗歌写作上追求的吗?
聊完卡佛,我们又聊了一些别的。比如北野武,他有一本书,就叫《北野武的小酒馆》。比如我在首尔时见到的那些小酒馆,店面也很袖珍,临着街,一排铺开,灯火在初夏的夜色中慢慢点亮。比如一个拉斯维加斯的赌徒,他像很多赌徒一样萍踪浪迹。也聊到《爱,死亡和机器人》,聊到宋庄的艺术家们,当然还聊到石家庄的最新疫情,以及整个历史转折点上的人类处境。
大概是因为疫情,整个晚上,小酒馆里只有我们一桌人。我回去时,外面的风仍然很大。出租车司机也说,他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冷的天气。我看着窗外被风吹皱的护城河,忽然无限感慨。不平凡的一年刚刚过去,新的一年又在极度寒冷中拉开了帷幕。2020年,一些诗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一再的惊愕中,我丧失了言说的能力,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纪念他们。是啊,人生苦短,只有写下的诗,是他们在世上活过的证据。黑夜漫漫,此刻我抱紧诗歌,就是抱住稀缺的光明。车停了,我拉开车门扎进寒风中。回到家后,我将打开台灯,继续面向满屋的荒愁和孤独。
海滨故人
我们朝回澜阁走去。
栈桥下,劳动者从灰玻璃中掏出《海的女儿》;
艺术家驯服石块,将它们垒成
袖手神佛。
迎着人群的曲径,你说到悲泣的庐隐;
无法再往前了,只有海鸥能抵达
人类渡不去的境地。
关于白日梦、吊床和酒杯,那些使我们狂野又冰冷、
颤抖并尴尬的毳羽,
从未背叛时间的馈赠。
也许百年前我们就活过一次,
并曾以耐冬的芒姿燃烧一生。
而今天,海浪正被风驱赶至礁石的领地,
波纹反向,像一条条玄色脊梁,
用不可阻挡之速持续后退。
寒冬小酒馆
前幾日,北京半个多世纪以来最冷的一天,我和兄弟去了国贸的一家小酒馆。外面实在是太冷了,一推开小酒馆的门,层层暖流就将我们热烈地拥住。这是个好地方,日式元素点缀着精致的房间,让我想到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不过,小津电影里的小酒馆总是属于孤独的老男人,而身披红色调的这家小店却有难得的温馨。
我点了一杯名为“海明威的酒”的鸡尾酒,它其实就是The Hemingway Daiquiri。据说,这是海明威在古巴最爱的酒之一(另一种是Mojito)。喝着酒,我想起了卡佛。和海明威一样,卡佛也是极简主义的拥趸者。在我看来,他真正地领会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又发展出与海明威全然不同的风格。一瞬间,一些涟漪在我心头洄旋,推着我谈起卡佛的小说。“有一个男人,”我说,“他妻子的盲人朋友来拜访他们,他压根理解不了妻子与盲人之间的友谊……后来,他妻子睡着了,他开始向盲人描述电视里的教堂……再后来,盲人让他找来纸笔,他们一起把教堂画到纸上。盲人问他怎么样,他说确实不错,it's really something。”兄弟们认真地听着,我想他们也爱上了这个故事,爱上了something。于是,我又讲了《羽毛》,讲那只孔雀,和那次家庭晚宴上既平凡又温暖的氛围。北风仍在窗外呼啸,我眼前团团暗红在爵士乐中加倍温柔。我还想讲卡佛的诗,可一首都想不起来了,尽管我早就读过全集,尽管几天前,友人还说这些诗让他回忆起曾经在俄勒冈的生活。
卡佛的小说比诗好,这是我在读完他的小说集《大教堂》后的直观感受。他的小说里总有一些令人难忘的场景,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瑟夫的房子》中那栋能闻到海的咸味的房子,有《好事一小件》中深夜的面包房,有《软座包厢》里的头等火车车厢……这种场景化叙事,以及包氲于其中的神秘莫测的氛围感,平移到诗里,就打了折扣。过密的叙事性,稀释了卡佛诗歌的上升空间;而这种处于及物与不及物之间的讲述,讲述中虚与实的平衡,却正是小说需要的。
由此我想到,对卡佛这样优秀的跨文体写作者而言,要把不同的文体处理得同样好,也存在难度;况且他的小说与诗还有明显的互文性,二者在手法上、面貌上多有缠绕。那么,小说该如何凸显小说的优势,诗又该如何凸显诗性,都是跨文体写作者要注意的问题。其实,在小说中,卡佛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掌握了诗的基本法则:一是真诚,二是隽永。关于真诚,卡佛曾说过:“我讨厌花招,不管是拙劣的还是精巧的,只要它们在小说里一露面,我往往避之唯恐不及。……作家是用不着玩花招的,甚至也不用比谁都聪明。”卡佛的文字是真诚的,像未经打磨抛光的原木,带着日常生活的纹理,读者能触摸到这些木头,并感知其温度。关于隽永,卡佛已用那些极度省略却又回味无穷的叙述向我们生动地呈现:“因为精确,文字即使平淡,也可致远;如果用得好,它们便无所不能”,他用最简单的话传达无限丰富的意味,深度、广度、厚度与力度都藏在节制的语言中。哦对了,这两个法则,不正是我在诗歌写作上追求的吗?
聊完卡佛,我们又聊了一些别的。比如北野武,他有一本书,就叫《北野武的小酒馆》。比如我在首尔时见到的那些小酒馆,店面也很袖珍,临着街,一排铺开,灯火在初夏的夜色中慢慢点亮。比如一个拉斯维加斯的赌徒,他像很多赌徒一样萍踪浪迹。也聊到《爱,死亡和机器人》,聊到宋庄的艺术家们,当然还聊到石家庄的最新疫情,以及整个历史转折点上的人类处境。
大概是因为疫情,整个晚上,小酒馆里只有我们一桌人。我回去时,外面的风仍然很大。出租车司机也说,他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冷的天气。我看着窗外被风吹皱的护城河,忽然无限感慨。不平凡的一年刚刚过去,新的一年又在极度寒冷中拉开了帷幕。2020年,一些诗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一再的惊愕中,我丧失了言说的能力,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纪念他们。是啊,人生苦短,只有写下的诗,是他们在世上活过的证据。黑夜漫漫,此刻我抱紧诗歌,就是抱住稀缺的光明。车停了,我拉开车门扎进寒风中。回到家后,我将打开台灯,继续面向满屋的荒愁和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