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省心的邻居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waiyu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贴上居家隔离封条的那一刻,孙强在心里狠狠地咒骂起邻居老李。他春节出门自驾游了四天,回来才打开家门,就被居委会主任带着两个医务人员给隔离在了家里。
  原来是邻居老李知道他去过疫情地区后,悄悄给社区居委会打电话通风报信。隔离封条贴得也太快了吧,他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
  骂过了邻居老李后,孙强又骂起了居委会主任,都快退休的人了,还这么一眼三板。他这样的好身板,要被隔离观察十四天,太小题大做了。
  倒头闷睡了大半天,直到肚子饿了才起床,孙强到厨房转了一圈儿才发现,出门时已把家里贮备的蔬菜食品都消灭了。本准备旅游回来后再买新鲜的,现在好了,一下被隔离了,家里只剩下一点大米了,只好熬点粥来填填肚子。
  就这样,一天到晚上顿是粥,下顿还是粥,吃了睡,睡醒接着吃,粥连粥的好不容易度过了一天。
  人是铁饭是钢,营养跟不上,立马给你颜色看。第二天孙强睡得很晚,才从床上爬起来,立马感觉自己有点轻飘飘,浑身没了劲儿,当务之急得给自己增加营养,家里没有食材得出门去采购。刚要出门才想起来,居委会主任和医务人员临走时说过,自家的房门上贴有封条,一旦自行开门把封条破坏了,就不是居家隔离了,要带到医学观察隔离点,在那里集中隔离。
  集中隔离哪有在家自由。临走时,居委会主任还告诉他一个联系号码,说有事可以及时联系,当时孙强嫌麻烦没记,接下来怎么办?总不能靠着那点米度过两周吧,看来只能联系朋友,请他们帮忙了。
  拿出手机正想打朋友电话,突然发现微信上闪着一条消息,有人要加好友。点开一看,是个通过手机号码想加好友的,附言是社区志愿者。孙强心头一暖,没想到救星出现得如此及时,立马点了同意。
  志愿者自称是小李,说社区安排他这段时间做好对接工作。他与孙强约定每天早八晚四,两次上报体温,做好数据采集,还约好下午四点半上门收一次垃圾。小李还说,需要什么生活用品和蔬菜水果,可以随时联系,待集中采购后送上门。
  看了这条消息,孙强突然感觉什么都想吃,在微信里列出一大堆蔬菜水果名,发给了小李。发完后孙强有点后悔,自己住在顶楼,人家只是个志愿者,干嘛让人家买这么多东西爬六层楼。正想撤回重写,却见小李回复:“收到,四点半一定送到。”
  敲门声准时在四点半响起,孙强兴奋地从沙发上跳起来,鞋都没穿就奔向门口。门才推开一条小缝,就被外面顶住了,一个沙哑的声音传了进来:“别推,别推,门开得太大,隔壁邻居要怕的,这细菌病毒可是眼睛看不到的。我把吃的东西放在门边,你自己拿进去。”说罢,一大袋东西放在了门边,孙强拎过沉甸甸的袋子,“这些东西要多少钱,我给你钱。”
  “别给我现金,那上有病菌,我会把超市的明细单拍照传给你,等会儿微信上转就行了。快把你家里的垃圾袋给我,我还得去下一家呢。”
  “昨天到现在我就喝粥了,哪来的垃圾啊!明天再说吧。”孙强说的是实话,一天下来真的是一点垃圾也没有。门关上了,孙强听到那人将封条重新贴好。孙强好奇地透过猫眼看了一眼,是个穿着一身蓝色防护服的人,感覺那身影有点眼熟。回到客厅坐在沙发上,孙强脑子开始转动起来,这个小李到底是谁呢,怎么这么眼熟。想归想,猜归猜,一时半会儿还是没法对上号。等明天收垃圾的时候再问吧,毕竟人家救了自己的急,怎么也要表示一下感谢。
  到了第二天下午四点,孙强早早地把垃圾装了袋,守在房门边,时不时地透过门上的猫眼向外面看。
  终于听到楼道响起了脚步声。不一会儿,猫眼里出现了一个有点变形的人影,头上戴着蓝帽子,大大的护目镜,大大的口罩几乎遮住了整张脸,下面是一身连体的蓝色防护服,横看竖看,真认不出是谁。
  来人敲了几下门后只说了声“收垃圾”,随后就没再开过口。孙强听得出,今天的声音更沙哑了,他没敢再多问,开门说了声“谢谢”后把垃圾递了出去。那人用喷壶喷了几下后,装进一个大垃圾袋,提着离开了。
  接下来的日子比他想的还要顺利,自己需要什么,只要在微信上跟小李说一下,都会帮着买到。
  十二天一晃过去了,这天下午四点半,敲门声又响了起来。这些天来,孙强对敲门声已经很熟悉了,感到这声音很是温暖,不过今天的敲门声却很陌生。“孙强,我是小李,来给你送吃的,还要收垃圾。”
  孙强把门打开一条缝,正想把垃圾送出去,外面的人一把把门拉开了,“门开大点嘛,拿东西方便。”穿着一身防护服的小伙子,边说边接过孙强手上的垃圾袋,随手用喷壶喷了几下装进了大垃圾袋里。
  “前几天不是你来帮我的吧?”孙强试着问道。
  “对,那是我爷爷。我参加志愿者,被安排看守小区门卫,值的是夜班,白天有空可以替他一下。”
  “你爷爷,多大年纪了,还做志愿者,了不起。”
  “有什么了不起的,爷爷筋骨好,这种送送菜收收垃圾的,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事。”
  “怎么今天让你来了?”孙强不解地问道。
  “昨天下了一天的雨,爷爷去收垃圾,不小心滑倒了,到医院拍了个片,医生说是小腿骨裂了,打了石膏在家里养着,等会儿我还得给他送饭呢。”
  “难怪我昨天关了门后没多久,就听到楼下传来‘啊’的一声,想必就是你爷爷摔倒了?能不能告诉我,你爷爷叫什么,等我解除隔离后,我要去感谢他。”孙强诚恳地问道。
  “怎么,这么多天了,你还不知道是谁在帮你送菜收垃圾?”这回轮到小李疑惑了。
  “真的不知道,平时只开了条门缝,很少说话,又是一身防护服,我怎么能认得出来啊。”孙强解释道。
  “倒也是,那天在路上碰到他,我还没认出来呢。对了,你没看出来我是谁吗?”
  听小李这么一说,孙强仔细端详起眼前的小伙子,一时还真认不出是谁,只得摇摇头。
  “孙强,我是李斌啊,看来这身衣服真的太迷惑人了。我爷爷就在这里面待着呢。”小李指了指对门说道。
  “啊,是老李。”孙强大吃一惊,他从没想过,这些天来照顾自己的,原来是被自己骂过无数回的冤家邻居。
  两天后,社区主任带着医务人员上门来,帮孙强办理了解除隔离手续,把贴在门上的封条和墙上的提示牌取下来。送走一行人后,孙强敲响了邻居老李的房门。
  好长一段时间后,才听到里面传来熟悉的沙哑声,“谁啊?”
  “老李,不不,李大爷,我是孙强,今天刚解除隔离,可以出来了,我是专门来感谢您的。都是我不好,以为疫情离我们很遥远,后来看了新闻才知道这工作的重要性,真是误解了您的一片好心。半个月来,您帮我送菜收垃圾,我也没什么回报,接下来在您养病的这段期间,我来帮您做饭搞卫生……”
  “我都没跟你照过面,你怎么知道是我啊?都说金乡邻银亲眷,这话不假啊。好,看你这么有诚心,咱就见见面。”说罢,老李打开了门。
  看到老李一条腿上绑满白色的绷带,孙强羞愧地深深鞠了一躬。
其他文献
菊花今年七十八了,每天早起早睡,锻炼身体,别人乍一看,还以为最多六十八。  这天清早,菊花闲来无事,一个人在门口溜达,这时村委会的广播响了:“乡亲们,下面广播一个通知……”菊花有些纳闷:“咦,这大早上的,会有啥通知呢?”于是,屏气凝神地听起来。  “乡亲们注意啦,明天上午八点,年满六十岁的老人带上身份证,去乡医院参加免费体检,过期不候,请互相转达……”每年夏天,乡里都会组织体检,这是政府的一项惠民
期刊
明朝英宗时期,皖西大别山深处有个木雕师傅丁一手,虽然只有一只手,却有一手绝妙的木雕手艺。  他父亲曾经是著名的木雕师傅,被征去修筑皇家陵墓。工程完成后,皇上怕泄密,下令强迫所有的工匠殉葬,因此家人再不许丁一手学木雕手艺,更不许他在外面显露本领,以免走父亲的老路。  可是丁一手天生痴迷木雕,谁也阻止不了他学木雕。家人一怒之下,狠狠揍了他一顿,结果打折了右臂。虽然只剩下一只胳膊了,他却仍然丢不下木雕,
期刊
这是一个走向世界的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封闭自守,也要适应时代,也要走向世界面对未来。近年来,中医疗法已经引起世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包括针灸在内的中医药,因成本低、简便灵验,正日益被世界认同。最新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显示,中医药已经超过武术,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元素。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恰逢其时。如何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除了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还需要借助
期刊
一  白英住在上石桥,出了门穿过邻居王二蛋家的果园不远就是她家的果园,她每天都要来这里干活。  这天,她一边修剪着树枝,一边随手挖点大脑瓜菜和婆婆丁菜,老爹就喜欢吃这口。挖野菜的空当,她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个黑影坐在树下。  白英警惕地凑近观察,只见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歪靠在树干上,胡子拉碴地半闭着眼睛,手里还攥着个酒瓶子。白英吓得心里突突乱跳,急忙上前喊道:“大哥,你醒醒,你是哪里人?跑这干啥来了?”
期刊
清光绪十一年,胶东地区大旱。从过了年一直到立夏,老天爷滴雨未下。水塘干得到处裂开了口子,水井也干涸了,老百姓的饮水成了大问题。  龙山镇的东面有座山叫二龙山,山脚下有个泉眼,尽管到处旱得冒烟,唯独这个泉眼却细流涓涓,汩汩不断。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排着长队到这里来取水饮用。  镇子最东头住着一个大财主叫贾德旺,心狠手辣,为富不仁。他从这个泉眼中看到了发财的机会,就指挥几个家丁在泉眼下方修建了一个巨大的
期刊
太平天国“天京之乱”后,大批商贾巨富纷纷逃难去了,原本在江南一带繁荣兴盛的烧窑业也因战争逐渐萧条荒废。而此刻,浙江嘉善干窑镇上来了一位中年男子,此人姓孙名安兴,他的出现给小镇的烧窑业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孙家世代经商,由于战争,孙安兴带上全家老小来到嘉善定居。他在干窑镇上停留了数日,发现干窑一马平川,河流纵横,土质细腻,这可是烧制砖瓦的风水宝地呀!他首先请来了风水先生,在干窑村的乌桥头选了一块宝地
期刊
这天,县住建局局长易庚林在忙完公务后打开电脑,一则题为《老父亲患重病急需手术,富豪儿子却要卖房救父》的新闻引起了他的兴趣,再细看文章配图,顿时把他惊出了一身冷汗。冷静下来,他匆匆下楼,开车出了大院,途中还下车去银行取了两万块钱,之后直奔锦华小区。  易庚林急匆匆来到锦华小区15号楼的六楼,还来不及喘口气,就忙去敲门。不料门虚掩着,易庚林问了声“魏涛在吗”,便往里走。客厅里,几个记者正拿着“长枪短炮
期刊
上次游过《山海经南山经》,见识了传说中的青丘九尾,也知道了有关九尾的各种传说故事。南山之后是西山,这次就一起来看看《山海经西山经》中的文鳐鱼吧。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有一种能飞的鱼,大家都称之为飞鱼,飞鱼就是文鳐鱼,是《山海经》中描述的动物。  《山海经西山经》记载:“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长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
期刊
武称出生在一个小山村,一心想跳出农门,可高考时却鬼使神差考上了农业大学。他以为毕业后可以进农科所工作,这样就能留在城里,可农科所哪是那么好进的,最终失败而归。  武称实在不想回老家种地,就留在城里找工作。可他学的专业城里很多单位都用不上,工作很难找。后来一家汽车修理厂收留了他,让他在办公室负责接待工作。  汽修厂有个大客户叫平安运输公司,令武称惊讶的是,公司经理安平竟是个跟他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安平
期刊
一、探花遇匪  康熙年间,山西籍探花李灏从翰林院外放,自京城出发赴抚州上任。因世面不甚太平,李灏便和一个跟随他多年的随从李英扮作书生和书童以遮人耳目。一行人夜宿晓行,先走陆路后改水路,搭了孙家官船顺流而下,不日来到江口埠。江口埠是个水陆中转站,被尊为九省通衢天下第一埠,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因船家有生意要处理,决定在此稍作停留。  见市井繁荣,李灏心中高兴,便带着随从李英在市上游逛半日,吃完晚饭逛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