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说到朗读、背诵,我脑海中就浮现了我小时候在老师面前背诵课文的场景。老师时而侧耳倾听,时而翻书审阅,就像审查一个小偷一样,生怕有任何遗漏。看看现在,我也如法炮制地坐在讲台那注视着我的学生。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真是至理名言啊。
【关键词】低年级 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要让学生充分地读,整体感知,培养语感”。反复的朗读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背诵则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能够形成厚实的语文底蕴,以后可以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或者口头阐述,正所谓厚积薄发啊。
那么,低段课文应该会说都是比较简单的,如何在低段阅读教学中做到朗读、背诵齐并进呢?
一、朗读要做到准、真、实
1.准确。课文的第一课时一般都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低段的课文一般都很生动有趣,朗朗上口,而且全文注音,是培养朗读能力的好课文。因此老师要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孩子朗读的好习惯:先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三不”,即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这个一般老师会在预习和第一课时都会这样要求,但有很多孩子回家预习都没有做到“三不”,所以在第一课时还是要花大量时间让学生充分去朗读,能让绝大多数学生上完一节课后就能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真实。真情最能打动人,一般情况下,人的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要是发自内心的。其一,老师要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朗读的情感。其二,为学生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自己去朗读,不必过多的讲解语言文字内容,让学生自己在语言环境中去体会 、去理解。其三,学生朗读后,老师需要用儿童话的语言给孩子最大程度上的赞美,让他们感觉到朗读的快乐、幸福。
3.实在。朗读对一年级的学生还是很陌生的,他们不知道应该达到怎样的朗读水平,不知道如何能达到那样的水平。所以,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要实在。纵观现在课堂,有很多学生朗读听上去真的不好,可是老师还给予肯定,甚至表扬,这样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还会引起学生的错觉。比如你发现学生读的不是很到位,你就可以说:“谁还能比他读的更好一些?”或者“老师觉得还不够快乐,谁再来读读?”然后在回过来再评价前面学生的朗读,给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让学生的朗读不是停留在原有水平,要有所提高。
二、背诵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所以有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代的莘莘学子读书识字就从背诵开始,通过背诵而领悟到学习的途径。
对于低段的课文不仅要朗读,还要篇篇会背诵。有很多家长会认为“背课文会让孩子变得只会死记硬背”,变得“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所以家长们要求孩子理解课文内容,而不是死记硬背。其实不然,语文学习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都需要丰富的语言积累。获得这种丰富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通过阅读他人的优美文章,而背诵就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学会融会贯通。
三、熟读成诵,拓展积累
熟读成诵,把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存起来。另外还可以根据课文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让学生有丰富的积累。比如,《小池塘》这篇课文运用拟人化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小池塘的水波,小池塘边的芦苇以及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倒映在水中的美景。课堂上借助课文中的插图、板书,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美丽景象,从而熟读成背诵。这么美的课文不能就此停住,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比如学到“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时,结合图片,让孩子学习成语“波光粼粼”。学完课文,可以向学生想象春天小池塘还美在哪了?相机出示成语“春暖花开” “春光明媚”“春意盎然”“ 五颜六色” “万紫千红”“桃红柳绿”“春色满园”。还可以给学生拓展有关春天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有生”“春江水暖鸭先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小学语文的朗读课文是一首动听、美妙的歌曲。重视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就能够使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受到情感的渲染和熏陶;能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我们要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效率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溧阳市外国语学校)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低年级 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要让学生充分地读,整体感知,培养语感”。反复的朗读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背诵则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能够形成厚实的语文底蕴,以后可以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或者口头阐述,正所谓厚积薄发啊。
那么,低段课文应该会说都是比较简单的,如何在低段阅读教学中做到朗读、背诵齐并进呢?
一、朗读要做到准、真、实
1.准确。课文的第一课时一般都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低段的课文一般都很生动有趣,朗朗上口,而且全文注音,是培养朗读能力的好课文。因此老师要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孩子朗读的好习惯:先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三不”,即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这个一般老师会在预习和第一课时都会这样要求,但有很多孩子回家预习都没有做到“三不”,所以在第一课时还是要花大量时间让学生充分去朗读,能让绝大多数学生上完一节课后就能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真实。真情最能打动人,一般情况下,人的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要是发自内心的。其一,老师要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朗读的情感。其二,为学生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自己去朗读,不必过多的讲解语言文字内容,让学生自己在语言环境中去体会 、去理解。其三,学生朗读后,老师需要用儿童话的语言给孩子最大程度上的赞美,让他们感觉到朗读的快乐、幸福。
3.实在。朗读对一年级的学生还是很陌生的,他们不知道应该达到怎样的朗读水平,不知道如何能达到那样的水平。所以,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要实在。纵观现在课堂,有很多学生朗读听上去真的不好,可是老师还给予肯定,甚至表扬,这样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还会引起学生的错觉。比如你发现学生读的不是很到位,你就可以说:“谁还能比他读的更好一些?”或者“老师觉得还不够快乐,谁再来读读?”然后在回过来再评价前面学生的朗读,给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让学生的朗读不是停留在原有水平,要有所提高。
二、背诵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所以有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代的莘莘学子读书识字就从背诵开始,通过背诵而领悟到学习的途径。
对于低段的课文不仅要朗读,还要篇篇会背诵。有很多家长会认为“背课文会让孩子变得只会死记硬背”,变得“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所以家长们要求孩子理解课文内容,而不是死记硬背。其实不然,语文学习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都需要丰富的语言积累。获得这种丰富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通过阅读他人的优美文章,而背诵就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学会融会贯通。
三、熟读成诵,拓展积累
熟读成诵,把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存起来。另外还可以根据课文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让学生有丰富的积累。比如,《小池塘》这篇课文运用拟人化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小池塘的水波,小池塘边的芦苇以及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倒映在水中的美景。课堂上借助课文中的插图、板书,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美丽景象,从而熟读成背诵。这么美的课文不能就此停住,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比如学到“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时,结合图片,让孩子学习成语“波光粼粼”。学完课文,可以向学生想象春天小池塘还美在哪了?相机出示成语“春暖花开” “春光明媚”“春意盎然”“ 五颜六色” “万紫千红”“桃红柳绿”“春色满园”。还可以给学生拓展有关春天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有生”“春江水暖鸭先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小学语文的朗读课文是一首动听、美妙的歌曲。重视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就能够使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受到情感的渲染和熏陶;能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我们要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效率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溧阳市外国语学校)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