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傅中望 1956年出生于湖北武汉,198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特种工艺系装饰雕塑专业。现为湖北美术馆馆长、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作为湖北美术馆的馆长,傅中望在雕塑家身份外更加强调自己作为一个公共艺术教育资源部门所承担的义务。此次威尼斯双年展中,他带去了自己数年前的装置作品,在双年展的交流平台上不仅获得了与当代艺术前沿的互动和沟通经验,更因威尼斯双年展所展示的强大的公共艺术资源积累了颇多心得。
“意大利和武汉艺术家交流在很早的时候就有前期铺垫。”傅中望说,“此次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的形式机构和官方身份不同,但展览的性质同样也是获得了外交政府的认可,作为参展艺术家的一员,确实收获良多。”
平行展现场——装置作品
威尼斯双年展分为两部分:国家代表政府文化部统一安排的国家馆,通常是中国美术馆为代表的官方参与身份形式。国家馆之外的平行展则各具主题特色,除了湖北地区,四川和广州联合、北京等地区代表均举办了各种主题平行展。而其中的《对望:中意当代艺术展》,则是以湖北和意大利两个地区的艺术家交流性质的展览,集中了两国人民各自对当代社会、生活体验认知的作品。“这是中意两国艺术家很好的交流方式。有意方艺术家参与布展设计、意大利艺术文化界的高度关注。” 按照组委会的安排,展览场馆设立在威尼斯军火库,是过去存放军用物品的库房,其空间高、联排建筑的特征正适合中国艺术家所设立的群展需求。
在展览中,傅中望选择的作品是一个装置艺术:《全民护动·手机》。这部作品结合了雕塑、装置和影像的各种新媒介。而作品本身提出和面对的问题,同样也是意大利文化在当代的现实生活中所必须面对的。傅中望说,这部作品并不是专门为赴展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而创作的,而是前年在西安的个人展中的作品。手持手机的人手雕塑在网状的红布上遍布。“当代生活中,人人都有手机,每人都有话语权。这个动作和文革时,人人手持《毛主席语录》,拿出这部红宝书的动作如出一辙。那时候是自上而下的集体无意识无赖被迫的举动。”而到了今天信息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手机,通讯传播上的广泛性,对国人来说是巨大的变化。“但是全民手机又面临新的问题。我们的所有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这种方式,否则会边缘化。手机带来的压力也是很大的。以前的人可能每天只有一个电话,而现在一天十几个,每天十几件事情。当代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是随着便利一同来到的,人类越来越远离自然,人人带有困惑和焦虑的情感。”
对现状的反思让傅中望产生做这个作品的念头。他采用了“手机网”的形式,用一张大的渔网兜住了持手机的手臂。作品中的所有手机都是发动学生们去旧货市场淘货,然后打包邮寄到威尼斯布展的。意大利人对这种以“电子垃圾”表达某种隐喻的装置艺术觉得分外新奇,在展览现场也一同参与“打手机”的行为艺术。“手机本身作为物品带给人们的思考已经足够多。现场效果展示也比较突出,德国相关威尼斯双年展的宣传首页就是采用我的这个作品作封面图。我觉得关于资源生态和环保等议题都是艺术家们共同感兴趣的点。”
在平行展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在布展上。“实施过程中有很多的困难。首先,留给我们的时间很短,早晨开幕,可能前一天晚上才能让你布展。其次策划安排布展都是当地的工人,因为语言不通,返工率还是相当高的,到最后我们作者不得不亲自披挂上阵参与布展。”除开这些小障碍,傅中望说,最大的感受是意大利的政府部门对艺术家的尊重程度和民众对艺术活动参与度的热情之高是在国内无法想象的。每两年一次的双年展早已成为了全城大的文化盛事,也更带动了全城的经济发展。
当代艺术和大众审美
随着时代的发展,从美学思想,传统的创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当代艺术家和传统艺术家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在过去,古代艺术家的方式更多注重审美装饰和视觉美感,换句话说是一种被美化的事物。而当代艺术家更多关注现实社会和当下共同关注的问题,思考后转成物像用媒介在公众面前呈现。傅中望说,个人思考和社会问题达到共鸣才能够体现作品意义。“一个艺术家每天制造一点好看的东西,这种简单的美学需求已经在过去古典艺术中发展到极致。当代艺术家在现实中,必须转变观念对现实世界进行独立的思考,甚至是批判。一个艺术家虽然不能等同于一个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但是他必须有这方面的思考。艺术家解决不了问题,只能思考发现,提出问题,以他个人的智慧和创造出的视觉形态来传达思想,这种信息能够引发其他社会领域对问题的重视,某种程度是一种提示。”傅中望说,艺术不应该仅仅表现“形式美”,而更应该关注现实生活。
艺术发展到了今天,形式是多样的,国家意志已经无法控制艺术多元化的局面,不再是单一的审美。意大利双年展本身是当代的,但是并不等于脱离了传统媒介,而是重新嫁接后体现当代性。而民众能够花多长时间接受当代艺术,还需作出诸多的努力才可改变。对武汉这座城市来说,美术馆机构的发展也就是几年的事情,公众普遍还是只能停留在过去对艺术的认知上,作为美术馆馆长的傅中望非常清楚这一点,需要推进引导受众是他必须要做到的工作,“创造客观存在的事实,影响他接受。那些艺术品一开始不能接受,等时间长了,早晚都会接受。单一的审美趣味是大家在同质的状态下接受,大众暂时还不习惯艺术多样化,终归还是来源于过去的个人喜好。艺术教育不是美院的事情,还是要靠例如美术馆这样的公众机构,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美术馆社会的责任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更需要逐步引导公众的视野。
湖北艺术再发展
湖北艺术家个体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展示,但如何推动艺术,让公众参与艺术,这是身为美术馆馆长的傅中望更加关注的。“不光是艺术家和艺术机构的工作,相关政府部门也必须大力投入资金。在意大利,你很容易看到各种文化活动的大型广告遍布机场,他们甚至没有商业广告。文化传播就是作为城市的强大宣传力量。而我们湖北自己的文化进入不了机场,因为没钱。”政府的投入巨大显然是和对文化的重视成正比,而中国,还有很大的差距。
湖北当代艺术的发展之路也同样漫长。傅中望说,目前大部分艺术表现方式还是拘泥于架上绘画。而在威尼斯双年展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平台上,能够让湖北艺术家看看其他不同国家地域的艺术家在做什么,对他们今后的创作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全球化时代,固守传统已不可能,但是将多元文化吸收过来的同时,也不能丧失自身。我们自己策划的现代漆器展,就是将本土传统文化和现当代的材料技术结合起来展览。从艺术的表现方式来说,漆器艺术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但是表现的手段和装置基点在西方文化。在一个地球村时代,单纯模仿山寨西方看起来是新潮的,但是对方并不买帐。本土艺术家必须植根于自己文化根基上,才能做出不同反响的作品。”
艺术创造是艰难的,在思想模式方法的更替中做出好的作品并不容易,而产生出有价值作品则更难。傅中望评价说,年轻艺术家在湖北发展的势头一直很好,二十几年前“85新潮”的辉煌有着区域和历史的优势、美术教育和美术馆近年来的起色、85时期批评家的成长;面临着类似威尼斯双年展这样的交流机会日益增多,艺术家们的视野总会向好的方向拓展。
作为湖北美术馆的馆长,傅中望在雕塑家身份外更加强调自己作为一个公共艺术教育资源部门所承担的义务。此次威尼斯双年展中,他带去了自己数年前的装置作品,在双年展的交流平台上不仅获得了与当代艺术前沿的互动和沟通经验,更因威尼斯双年展所展示的强大的公共艺术资源积累了颇多心得。
“意大利和武汉艺术家交流在很早的时候就有前期铺垫。”傅中望说,“此次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的形式机构和官方身份不同,但展览的性质同样也是获得了外交政府的认可,作为参展艺术家的一员,确实收获良多。”
平行展现场——装置作品
威尼斯双年展分为两部分:国家代表政府文化部统一安排的国家馆,通常是中国美术馆为代表的官方参与身份形式。国家馆之外的平行展则各具主题特色,除了湖北地区,四川和广州联合、北京等地区代表均举办了各种主题平行展。而其中的《对望:中意当代艺术展》,则是以湖北和意大利两个地区的艺术家交流性质的展览,集中了两国人民各自对当代社会、生活体验认知的作品。“这是中意两国艺术家很好的交流方式。有意方艺术家参与布展设计、意大利艺术文化界的高度关注。” 按照组委会的安排,展览场馆设立在威尼斯军火库,是过去存放军用物品的库房,其空间高、联排建筑的特征正适合中国艺术家所设立的群展需求。
在展览中,傅中望选择的作品是一个装置艺术:《全民护动·手机》。这部作品结合了雕塑、装置和影像的各种新媒介。而作品本身提出和面对的问题,同样也是意大利文化在当代的现实生活中所必须面对的。傅中望说,这部作品并不是专门为赴展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而创作的,而是前年在西安的个人展中的作品。手持手机的人手雕塑在网状的红布上遍布。“当代生活中,人人都有手机,每人都有话语权。这个动作和文革时,人人手持《毛主席语录》,拿出这部红宝书的动作如出一辙。那时候是自上而下的集体无意识无赖被迫的举动。”而到了今天信息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手机,通讯传播上的广泛性,对国人来说是巨大的变化。“但是全民手机又面临新的问题。我们的所有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这种方式,否则会边缘化。手机带来的压力也是很大的。以前的人可能每天只有一个电话,而现在一天十几个,每天十几件事情。当代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是随着便利一同来到的,人类越来越远离自然,人人带有困惑和焦虑的情感。”
对现状的反思让傅中望产生做这个作品的念头。他采用了“手机网”的形式,用一张大的渔网兜住了持手机的手臂。作品中的所有手机都是发动学生们去旧货市场淘货,然后打包邮寄到威尼斯布展的。意大利人对这种以“电子垃圾”表达某种隐喻的装置艺术觉得分外新奇,在展览现场也一同参与“打手机”的行为艺术。“手机本身作为物品带给人们的思考已经足够多。现场效果展示也比较突出,德国相关威尼斯双年展的宣传首页就是采用我的这个作品作封面图。我觉得关于资源生态和环保等议题都是艺术家们共同感兴趣的点。”
在平行展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在布展上。“实施过程中有很多的困难。首先,留给我们的时间很短,早晨开幕,可能前一天晚上才能让你布展。其次策划安排布展都是当地的工人,因为语言不通,返工率还是相当高的,到最后我们作者不得不亲自披挂上阵参与布展。”除开这些小障碍,傅中望说,最大的感受是意大利的政府部门对艺术家的尊重程度和民众对艺术活动参与度的热情之高是在国内无法想象的。每两年一次的双年展早已成为了全城大的文化盛事,也更带动了全城的经济发展。
当代艺术和大众审美
随着时代的发展,从美学思想,传统的创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当代艺术家和传统艺术家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在过去,古代艺术家的方式更多注重审美装饰和视觉美感,换句话说是一种被美化的事物。而当代艺术家更多关注现实社会和当下共同关注的问题,思考后转成物像用媒介在公众面前呈现。傅中望说,个人思考和社会问题达到共鸣才能够体现作品意义。“一个艺术家每天制造一点好看的东西,这种简单的美学需求已经在过去古典艺术中发展到极致。当代艺术家在现实中,必须转变观念对现实世界进行独立的思考,甚至是批判。一个艺术家虽然不能等同于一个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但是他必须有这方面的思考。艺术家解决不了问题,只能思考发现,提出问题,以他个人的智慧和创造出的视觉形态来传达思想,这种信息能够引发其他社会领域对问题的重视,某种程度是一种提示。”傅中望说,艺术不应该仅仅表现“形式美”,而更应该关注现实生活。
艺术发展到了今天,形式是多样的,国家意志已经无法控制艺术多元化的局面,不再是单一的审美。意大利双年展本身是当代的,但是并不等于脱离了传统媒介,而是重新嫁接后体现当代性。而民众能够花多长时间接受当代艺术,还需作出诸多的努力才可改变。对武汉这座城市来说,美术馆机构的发展也就是几年的事情,公众普遍还是只能停留在过去对艺术的认知上,作为美术馆馆长的傅中望非常清楚这一点,需要推进引导受众是他必须要做到的工作,“创造客观存在的事实,影响他接受。那些艺术品一开始不能接受,等时间长了,早晚都会接受。单一的审美趣味是大家在同质的状态下接受,大众暂时还不习惯艺术多样化,终归还是来源于过去的个人喜好。艺术教育不是美院的事情,还是要靠例如美术馆这样的公众机构,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美术馆社会的责任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更需要逐步引导公众的视野。
湖北艺术再发展
湖北艺术家个体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展示,但如何推动艺术,让公众参与艺术,这是身为美术馆馆长的傅中望更加关注的。“不光是艺术家和艺术机构的工作,相关政府部门也必须大力投入资金。在意大利,你很容易看到各种文化活动的大型广告遍布机场,他们甚至没有商业广告。文化传播就是作为城市的强大宣传力量。而我们湖北自己的文化进入不了机场,因为没钱。”政府的投入巨大显然是和对文化的重视成正比,而中国,还有很大的差距。
湖北当代艺术的发展之路也同样漫长。傅中望说,目前大部分艺术表现方式还是拘泥于架上绘画。而在威尼斯双年展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平台上,能够让湖北艺术家看看其他不同国家地域的艺术家在做什么,对他们今后的创作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全球化时代,固守传统已不可能,但是将多元文化吸收过来的同时,也不能丧失自身。我们自己策划的现代漆器展,就是将本土传统文化和现当代的材料技术结合起来展览。从艺术的表现方式来说,漆器艺术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但是表现的手段和装置基点在西方文化。在一个地球村时代,单纯模仿山寨西方看起来是新潮的,但是对方并不买帐。本土艺术家必须植根于自己文化根基上,才能做出不同反响的作品。”
艺术创造是艰难的,在思想模式方法的更替中做出好的作品并不容易,而产生出有价值作品则更难。傅中望评价说,年轻艺术家在湖北发展的势头一直很好,二十几年前“85新潮”的辉煌有着区域和历史的优势、美术教育和美术馆近年来的起色、85时期批评家的成长;面临着类似威尼斯双年展这样的交流机会日益增多,艺术家们的视野总会向好的方向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