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U管材共用挤出机头设计与分析

来源 :工程塑料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生产不同直径的管材可以使用相同的挤出机头,减少机头的制造成本和生产周期,通过对硬质聚氯乙烯(PVC-U)材料的特性、机头的结构参数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款压缩模座弧形过渡的PVC-U管材共用挤出机头.采用ANSYS FLUENT软件对机头流道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CFD-POST对流场的压力、速度和壁面剪切应力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管材共用挤出机头的压缩模座采用弧形过渡后,流道成型段压力、速度分布没有明显的波动,熔体流动性较好.内外壁面剪切应力相差0.004 MPa,且熔体在成型段壁面剪切速率更高,不易发生粘滞,生产的制品更密实,表面质量更高,更符合实际生产的需求.
其他文献
采用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聚乳酸(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复合材料、PLA/绢云母复合材料以及PLA/PBAT/绢云母三元复合材料,以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为参数,探究了PBAT和绢云母的用量对PLA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LA/PBAT/绢云母复合材料的最佳质量配比为80/20/40时,其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拉伸强度为36.8 MPa,弯曲强度为62.8 MPa,断裂伸长率为9.6%,冲击强度为6.9 kJ/m2.利用扫描电镜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测试以及
以十二碳二元胺、癸二酸、聚四氢呋喃醚二醇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两步法制备了两种软段含量较高的长碳链聚酰胺弹性体(LCPAE).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确认了LCPAE的化学结构,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测试了LCPAE的分子量,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探究了LCPAE的热性能,最后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动态力学分析深入研究了LCPAE的常温以及低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LCPAE被成功合成并具有理想的分子量.LCPAE中存在由软硬段间热力学不相容性导致的微相分离结构,LCPAE的T5%(降解5%质
以苯乙烯—丁二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SBG)作为增容剂,与废旧高抗冲聚苯乙烯(rPS-HI)、聚苯醚(PPE)进行熔融共混,制备rPS-HI/PPE/SBG共混物,并与rPS-HI/PPE共混物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SBG作为rPS-HI/PPE共混物的增容剂有效改善了PPE与rPS-HI的相容性.当SBG的用量为5份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升到原有的113.4%,110.2%和190.2%;材料的熔体流动速率略有下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与接触角测试可以证明SBG中的环
用浓硫酸将聚醚醚酮(PEEK)材料磺化后作为基膜材料,将银纳米颗粒(AgNPs)嵌合到膜材料中合成SPEEK-AgNPs抑菌膜.用傅里叶变换红外色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及X射线等方法分析该膜的表征,通过Ag+释放实验测试其安全性,并采用抗菌膜实验和悬浮抗菌实验测定其抗菌性.结果表明,磺化改性后的SPEEK材料与AgNPs结合良好,负载率较高,AgNPs在膜上平均尺寸为10~105 nm.在不同的释放条件下,SPEEK-AgNPs膜的Ag+释放量总体上维持在安全浓度范围内.SPEEK-AgNPs
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法,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了含有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聚苯乙烯(PS)和聚对氯甲基苯乙烯(PVBC)链段的三嵌段共聚物mPEG-b-PS-b-PVBC.将合成的共聚物与1-甲基咪唑(NMIm)进行季铵化反应,再与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进行阴离子交换,得到了以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根(TFSI-)为反离子的离子液体三嵌段共聚物mPEG-b-PS-b-PVBMImTFSI.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核磁共振氢谱仪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共聚物的分子
为了得到无吸收剂添加的聚碳酸酯(PC)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的异种塑料焊接试样,利用热塑性塑料对1910 nm的激光具有较高的吸收率的特性,使用1910 nm的半导体激光器对上层透明PC塑料和下层白色ABS塑料进行了激光透射焊接实验研究.实验中通过改变激光功率和焊接速度来改变激光在焊件表面的热输入值.实验结果表明,激光热输入在3.3 J/mm时,PC和ABS异种塑料焊接得到的试样焊缝外观效果较好,焊缝最大的剪切力达到了7.25 MPa.证明了1910 nm半导体激光器可有效对PC和ABS异
在汽车轻量化背景下,对金属油底壳进行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设计.首先从轻量化程度、设计性和安全性三个方面出发确定油底壳构件碳纤维复合材料化的可行性;其次,通过Catia软件对原金属油底壳进行结构简化处理,根据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规范,去除相关后期机加工结构.通过等刚度替换原理初步确定碳纤维复合材料油底壳的总体厚度为3 mm.依据结构优化、工艺设计和铺层结构等方面的设计规范,利用Fibersim软件进行油底壳结构的铺层设计,探讨盒类复杂件的铺层裁剪方案.分别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油底壳结构的0°,90°,–45°和4
以某薄壁带筋轮座件为研究对象,针对零件表面气纹缺陷,基于Moldflow仿真对熔体流动规律和气纹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利用金相显微镜对熔体结合位置冷却后的微观形貌进行观测,对结合位置的气泡与表面气纹的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熔体结合位置缺少相应排气时,熔体前端的空气难以排出,易产生气纹;基于表面气纹缺陷分析,结合模具和产品具体结构,提出增加排气镶件、修改进胶点和调整局部壁厚等解决方案.结果表明,采用修改进胶点至加强筋处同时增加加强筋壁厚的方案,可使熔体最终结合位置从按钮槽附近转移至分型面附近,型腔内气体可
以淀粉、聚乙烯醇为主要成膜原料,通过溶液流延法制膜,主要研究了聚乙烯醇的醇解度、淀粉和聚乙烯醇的料液比、淀粉添加比例、增塑剂甘油、葡萄糖的添加量、淀粉类型对淀粉-聚乙烯醇水溶性膜力学性能、水溶性的影响规律.最优工艺条件为聚乙烯醇醇解度88%,淀粉和聚乙烯醇添加量为60 g/L,淀粉添加比例40%,甘油添加量为5 g/L,葡萄糖添加量为10 g/L,淀粉类型为水溶性淀粉,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水溶性膜拉伸强度达到26 MPa,断裂伸长率达到410%,10 min的水溶性达到85%,有望应用于农药、水处理剂等产品的
在微尺度下,为了保证塑料微管成型的精度,必须考虑熔体的可压缩性对塑料微管成型的影响.针对微尺度下熔体的可压缩性,对塑料微管的双层气垫层气辅挤出成型的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并且与不可压缩熔体所得到的数值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对壁厚为1 mm以下的塑料微管的挤出过程中熔体的密度、微管的内半径、熔体的壁厚、温度、X及Y速度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熔体的可压缩性不仅影响塑料微管挤出时X速度的变化,即影响其壁厚、内半径等的变化,而且影响了塑料微管Y速度的变化,即影响其挤出速度、牵引速度等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