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电视本质特征的不懈探索,电视人在极力张扬电视的优势和特性,越来越多的报道样式出现在我们的新闻节目中,丰富着我们的报道形式,与我们的报道内容相得益彰,连线报道就是近年来电视新闻节目中较为常用、效果也比较显著并且有着良好生命力的一种新的报道形式。追溯起来,连线报道最早出现在我国的电视节目中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连线报道主要运用在重大活动和事件的大型报道和特别节目中,像1997年香港回归时的72小时直播、1998年的伊拉克核查危机、1999年澳门回归时的36小时直播,以及三峡截流直播都采用了卫星连线报道的手段。不过当时的报道重点在于现场直播而并非连线报道。进入21世纪以来,连线报道更广泛地进入新闻类节目之中。除了央视外,山东、河南等省级台以及上海、广州、重庆等城市电视台也大量运用这一报道形式,各种连线报道五花八门,缤纷荧屏,中央电视台的《时空连线》、西安电视台的《连动中国》栏目,更是把连线作为整个栏目的主要采访和表现手段,而且由原来的单点连线发展到了多点同时连线。可以说,连线报道已成为电视新闻节目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报道形式之一,并且在实践应用中获得长足的发展。那么,电视新闻连线报道有什么独特的优势和魅力能如此受到电视人和观众的青睐呢?
我们首先来解释概念,我们所说的电视新闻连线报道指的是以主演播室为中心,通过电话、微波、光纤、卫星、网络等传输技术手段,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里,单线、复线或放射线状与其他分演播室主持人或外景地记者或采访对象相互串连,共同来完成信息传输的一种报道方式。笔者认为,这种新闻报道方式可以使电视新闻更快、更真实、更具冲击力。
首先,电视新闻连线报道可以把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发挥到极致,使事件的发生和报道之间的时间差缩短为零。对于新闻来说,时效性是一个重要的价值判断标准,时效性已成为媒体竞争的一项重要指标。而电视连线报道尤其是现场直播的连线报道,可以使新闻报道更符合新闻的规律,更具有新闻的魅力。今年7月中旬,联合国世界遗产大会在立陶宛举行,大会将对所有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项目进行审议,河南殷墟是中国今年申报的唯一一个文化遗产项目。河南电视台派出记者到立陶宛进行报道,并决定对审议结果进行现场直播。按照整个审议日程的安排,7月13日下午开始审议河南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河南电视台于当天下午3点30分开始直播,当审议到河南殷墟项目时,我们及时把信号切到立陶宛,演播室的主持人请记者介绍现场的情况,大约六七分钟后,审议结果揭晓,河南殷墟文化遗产项目顺利通过审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观众跟着我们现场的记者随着事件的进程在第一时间获得了申遗成功的消息。
其次,电视连线报道把新闻采访、传递的全过程直接还原呈现在观众面前。新闻的生命力就在于真实,而真实的含义对于观众来讲,通常指的是新闻事实的真实,而通过连线报道,观众还能感受到整个信息流动、新闻生成的真实过程。尤其是通过主持人和现场记者提问、回答这种过程的展现,在不同时空里,在相对紧张的状态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话沟通传达出的意义,显得更接近于生活的原貌。在这个时候,主持人平时主持节目的固有程式已经被打破,而表现得更平实和自然,更接近于自然,比新闻画面经过剪辑之后,由主持人字正腔圆、有条不紊地播出,显得更真实、生动、透明,也更贴近观众。
再者,连线报道更具现场感,连线报道通常是和在新闻现场的主持人或记者进行连线,记者在现场可以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都一一进行呈现。最感受到这种报道威力的应该是伊拉克战争报道。战争进展期间,央视的广大观众把白岩松与水均益的连线当成战事消息的主要获取渠道,因为水均益身处的位置就决定了他的所言有其真实性和可信度,他所在现场呈现出来的、所看到、所感受到的都是新闻;战地玫瑰闾丘露薇离战争现场更近,在她的连线报道中,轰轰的炮声、身后腾起的浓烟、轰隆隆开过的坦克车可以说交织成了最具现场感的电视画面,把观众带进了战火纷飞的战场。
最后,连线报道既是电视新闻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一种包装形式,特别是多点连线报道,对观众的冲击力非常强烈。经过电视人的实践和探索,电视新闻连线报道已由最初的单点连线发展到多点连线,由对某一事件的报道,发展到对异地多个人观点的报道。通常多点连线报道都用于对带有普遍性的新闻事件和新闻热点的报道,通过连线不同城市展现同一事件的发展情况,让观众在同一时间获得对同一事件更多更全面的信息,极大地增强了对观众的冲击力和吸引力。
电视新闻连线报道尽管有很多的优势和巨大的威力,但并不是所有的题材都适合连线报道。总结近年来在新闻采编中的实践,笔者认为,一是这种报道形式最适合动态的事件,展示事件发生的过程,并且事件越重大,这种报道形式的效果越明显,影响力也就越大;二是对于拍摄或者传输不能到达的地方,移动电话就解决了问题,我们只需拨打电话,记者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连线报道,弥补常规报道的不足,像央视经常连线采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外记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另外在进行电视连线报道时,应该重视主持人与主持人、主持人与记者的交流,不仅要有设问,同时更需要有追问,而不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或者是没有什么对话就算连线了。如果是这样,徒有连线的形式而没有其中生动的内容,连线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总的来说,连线报道作为一种在电视新闻实践中发展出来的新的报道样式,初步展现了它的优势和发展潜力,我们相信,在电视人的进一步实践和探索中,电视新闻连线报道会更加完善、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新闻中心)
编校:杨彩霞
我们首先来解释概念,我们所说的电视新闻连线报道指的是以主演播室为中心,通过电话、微波、光纤、卫星、网络等传输技术手段,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里,单线、复线或放射线状与其他分演播室主持人或外景地记者或采访对象相互串连,共同来完成信息传输的一种报道方式。笔者认为,这种新闻报道方式可以使电视新闻更快、更真实、更具冲击力。
首先,电视新闻连线报道可以把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发挥到极致,使事件的发生和报道之间的时间差缩短为零。对于新闻来说,时效性是一个重要的价值判断标准,时效性已成为媒体竞争的一项重要指标。而电视连线报道尤其是现场直播的连线报道,可以使新闻报道更符合新闻的规律,更具有新闻的魅力。今年7月中旬,联合国世界遗产大会在立陶宛举行,大会将对所有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项目进行审议,河南殷墟是中国今年申报的唯一一个文化遗产项目。河南电视台派出记者到立陶宛进行报道,并决定对审议结果进行现场直播。按照整个审议日程的安排,7月13日下午开始审议河南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河南电视台于当天下午3点30分开始直播,当审议到河南殷墟项目时,我们及时把信号切到立陶宛,演播室的主持人请记者介绍现场的情况,大约六七分钟后,审议结果揭晓,河南殷墟文化遗产项目顺利通过审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观众跟着我们现场的记者随着事件的进程在第一时间获得了申遗成功的消息。
其次,电视连线报道把新闻采访、传递的全过程直接还原呈现在观众面前。新闻的生命力就在于真实,而真实的含义对于观众来讲,通常指的是新闻事实的真实,而通过连线报道,观众还能感受到整个信息流动、新闻生成的真实过程。尤其是通过主持人和现场记者提问、回答这种过程的展现,在不同时空里,在相对紧张的状态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话沟通传达出的意义,显得更接近于生活的原貌。在这个时候,主持人平时主持节目的固有程式已经被打破,而表现得更平实和自然,更接近于自然,比新闻画面经过剪辑之后,由主持人字正腔圆、有条不紊地播出,显得更真实、生动、透明,也更贴近观众。
再者,连线报道更具现场感,连线报道通常是和在新闻现场的主持人或记者进行连线,记者在现场可以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都一一进行呈现。最感受到这种报道威力的应该是伊拉克战争报道。战争进展期间,央视的广大观众把白岩松与水均益的连线当成战事消息的主要获取渠道,因为水均益身处的位置就决定了他的所言有其真实性和可信度,他所在现场呈现出来的、所看到、所感受到的都是新闻;战地玫瑰闾丘露薇离战争现场更近,在她的连线报道中,轰轰的炮声、身后腾起的浓烟、轰隆隆开过的坦克车可以说交织成了最具现场感的电视画面,把观众带进了战火纷飞的战场。
最后,连线报道既是电视新闻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一种包装形式,特别是多点连线报道,对观众的冲击力非常强烈。经过电视人的实践和探索,电视新闻连线报道已由最初的单点连线发展到多点连线,由对某一事件的报道,发展到对异地多个人观点的报道。通常多点连线报道都用于对带有普遍性的新闻事件和新闻热点的报道,通过连线不同城市展现同一事件的发展情况,让观众在同一时间获得对同一事件更多更全面的信息,极大地增强了对观众的冲击力和吸引力。
电视新闻连线报道尽管有很多的优势和巨大的威力,但并不是所有的题材都适合连线报道。总结近年来在新闻采编中的实践,笔者认为,一是这种报道形式最适合动态的事件,展示事件发生的过程,并且事件越重大,这种报道形式的效果越明显,影响力也就越大;二是对于拍摄或者传输不能到达的地方,移动电话就解决了问题,我们只需拨打电话,记者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连线报道,弥补常规报道的不足,像央视经常连线采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外记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另外在进行电视连线报道时,应该重视主持人与主持人、主持人与记者的交流,不仅要有设问,同时更需要有追问,而不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或者是没有什么对话就算连线了。如果是这样,徒有连线的形式而没有其中生动的内容,连线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总的来说,连线报道作为一种在电视新闻实践中发展出来的新的报道样式,初步展现了它的优势和发展潜力,我们相信,在电视人的进一步实践和探索中,电视新闻连线报道会更加完善、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新闻中心)
编校: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