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职生普遍缺少对明确目标的规划,对未来和职业比较迷茫,提高职业素养是社会、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需要。加强德育工作,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强化职业习惯是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德育教学 中职生 职业意识
一、什么是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指学生的就业意识,包括自信、责任、协作等方面的意识。职业意识既影响个人的就业和择业方向,又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是每一个人从事你所工作的岗位的最基本,也是必须牢记和自我约束的。
二、为什么要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
1.中职学校学生的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弱,学习积极性较差,接受能力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
中职学校学生一般都是中考的失利者,在原学校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在原学校很少受到老师的认同,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是经常挨批评的。缺乏理解、包容的集体意识,自控能力差,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少数学生由于家庭的特殊性,从小缺少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说脏话、打架、抽烟等不良习性已成家常便饭。进入职业学校是因为考不上普通高中,所以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对未来和职业一片迷茫。
2.培养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的必要性。
从理论上讲,从职业学校走出去的毕业生进入相应的职业岗位,就应该是个成熟的技术人才,应该是可以基本适应企业管理与发展的。但事实上,职业教育与企业是严重脱节的,究其原因:一是学校教育更多地重视理论及书本知识传授;二是学生欠缺职业意识,没能形成较好的职业素养。
提高职业素养是社会、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需要。其实现在很多成功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首先就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其次才是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有些企业甚至定制了如下的用人选人准则:有德有才优用、有德少才可用、无德有才慎用、少德少才不用。可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个人实现自身价值、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筹码。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在工作中就会表现出责任心差、缺乏合作精神、纪律涣散等状况,最终被用人单位解聘、被社会淘汰。因此,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提高职场竞争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
职业素养的培养与德育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加强德育工作是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企业需要的优秀员工作为学校职业化教育的重点和目标,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三、怎样在德育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
1.以入学教育为起点,养成职业道德。
职业学校是学生就业前的职业准备阶段,也是形成良好职业素养的关键阶段。良好的职业素养主要靠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体现,而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养成培育。因此,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既是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又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难点。
日常生活的点滴对一个人的习惯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校把养成教育贯穿整个教育活动始终。从新生入校开始,就通过开展军训、班主任跟踪管理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严格的纪律性,使学生养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好习惯。
“知是行之始”,培养职业道德的第一途径就是学习有关职业道德的知识。《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对职业的正确认识,使学生懂得职业并不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更是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施展个人聪明智慧的场所,这些积极的思想情感是学生形成正确职业观的基础。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教材开展相应的礼仪示范和训练,而不是单纯的理论讲解,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生活中修正个人的语言和行为习惯,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
2.树立学生自信心,渗透职业意识。
“先学做人,后学技艺”,信心是学生成为“职业人”路上必不可少的动力源泉。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正确面对成长道路上的各种挫折,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树立学习信心。如在课堂上被提问的学生或者向老师发问的学生,我要求他们走上讲台面向全班同学。当然,这一举措的实施并不是十分顺利,很多学生一开始抱有“我是‘差生’、不会讲”等想法而不愿举手。于是我采用层层递进的做法:先采取“至诚系统”加分、总评成绩加分等制度鼓励主动举手者,再是专提问不主动举手者。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都能转变观念,以主动回答或提问为荣,认为锻炼了胆识,增强了信心,明白了要在社会中生存、行业中发展就必须学会主动、自信。
3.体验式教学,强化学生职业习惯。
体验式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学需要,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德育必修课之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根据社会需要及学生身心特点,为学生顺利就业、创业和升学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实现自我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将体验式教学法引入《职业生涯规划》课堂,让学生在体验中达到内化和认同,是顺应课程要求和学生需要的教学模式。
例如,“求职应聘”专题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模拟面试环节,既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又可以运用体验式教学强化职业习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充当“招聘者”和“求职者”。提前按专业上网查询招聘信息,并据此进行模拟面试,招聘者提出面试问题,应聘者自我推销,当场答辩。通过面试模拟,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体验,思考求职技巧。整个过程有效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自觉地感受、体会、反思,深化学生的体验,实现自觉内化,强化学生职业习惯。
4.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知识的获得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应提前走出校园、亲临社会,以增强自我职业素养养成、就业的信心,学会在社会上独立,学会与人沟通。
为此,我们组织三年级学生走出课堂,深入人才就业市场,感受就业实况,让学生有目的地到不同用人单位处观察他人的应聘或自己参与应聘,并记录好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最后形成总结上交。
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直接与社会接触,学到了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体会到职业中的真实场景,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应对社会的职业能力得到了提升。
当然,培养中职生职业意识的方法很多,任务也很艰巨,我只是希望通过不同途径的学习和探索,学生最终能凭借良好的职业素养、高水平的职业能力迅速适应就职岗位,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长萍.职业教育教学原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黄三洲.论思想政治课程中的体验式教学.科教导刊,2013(2).
[3]张毅.职业学习与就业指导.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
关键词: 德育教学 中职生 职业意识
一、什么是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指学生的就业意识,包括自信、责任、协作等方面的意识。职业意识既影响个人的就业和择业方向,又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是每一个人从事你所工作的岗位的最基本,也是必须牢记和自我约束的。
二、为什么要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
1.中职学校学生的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弱,学习积极性较差,接受能力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
中职学校学生一般都是中考的失利者,在原学校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在原学校很少受到老师的认同,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是经常挨批评的。缺乏理解、包容的集体意识,自控能力差,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少数学生由于家庭的特殊性,从小缺少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说脏话、打架、抽烟等不良习性已成家常便饭。进入职业学校是因为考不上普通高中,所以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对未来和职业一片迷茫。
2.培养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的必要性。
从理论上讲,从职业学校走出去的毕业生进入相应的职业岗位,就应该是个成熟的技术人才,应该是可以基本适应企业管理与发展的。但事实上,职业教育与企业是严重脱节的,究其原因:一是学校教育更多地重视理论及书本知识传授;二是学生欠缺职业意识,没能形成较好的职业素养。
提高职业素养是社会、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需要。其实现在很多成功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首先就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其次才是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有些企业甚至定制了如下的用人选人准则:有德有才优用、有德少才可用、无德有才慎用、少德少才不用。可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个人实现自身价值、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筹码。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在工作中就会表现出责任心差、缺乏合作精神、纪律涣散等状况,最终被用人单位解聘、被社会淘汰。因此,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提高职场竞争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
职业素养的培养与德育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加强德育工作是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企业需要的优秀员工作为学校职业化教育的重点和目标,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三、怎样在德育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
1.以入学教育为起点,养成职业道德。
职业学校是学生就业前的职业准备阶段,也是形成良好职业素养的关键阶段。良好的职业素养主要靠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体现,而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养成培育。因此,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既是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又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难点。
日常生活的点滴对一个人的习惯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校把养成教育贯穿整个教育活动始终。从新生入校开始,就通过开展军训、班主任跟踪管理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严格的纪律性,使学生养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好习惯。
“知是行之始”,培养职业道德的第一途径就是学习有关职业道德的知识。《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对职业的正确认识,使学生懂得职业并不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更是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施展个人聪明智慧的场所,这些积极的思想情感是学生形成正确职业观的基础。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教材开展相应的礼仪示范和训练,而不是单纯的理论讲解,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生活中修正个人的语言和行为习惯,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
2.树立学生自信心,渗透职业意识。
“先学做人,后学技艺”,信心是学生成为“职业人”路上必不可少的动力源泉。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正确面对成长道路上的各种挫折,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树立学习信心。如在课堂上被提问的学生或者向老师发问的学生,我要求他们走上讲台面向全班同学。当然,这一举措的实施并不是十分顺利,很多学生一开始抱有“我是‘差生’、不会讲”等想法而不愿举手。于是我采用层层递进的做法:先采取“至诚系统”加分、总评成绩加分等制度鼓励主动举手者,再是专提问不主动举手者。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都能转变观念,以主动回答或提问为荣,认为锻炼了胆识,增强了信心,明白了要在社会中生存、行业中发展就必须学会主动、自信。
3.体验式教学,强化学生职业习惯。
体验式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学需要,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德育必修课之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根据社会需要及学生身心特点,为学生顺利就业、创业和升学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实现自我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将体验式教学法引入《职业生涯规划》课堂,让学生在体验中达到内化和认同,是顺应课程要求和学生需要的教学模式。
例如,“求职应聘”专题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模拟面试环节,既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又可以运用体验式教学强化职业习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充当“招聘者”和“求职者”。提前按专业上网查询招聘信息,并据此进行模拟面试,招聘者提出面试问题,应聘者自我推销,当场答辩。通过面试模拟,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体验,思考求职技巧。整个过程有效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自觉地感受、体会、反思,深化学生的体验,实现自觉内化,强化学生职业习惯。
4.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知识的获得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应提前走出校园、亲临社会,以增强自我职业素养养成、就业的信心,学会在社会上独立,学会与人沟通。
为此,我们组织三年级学生走出课堂,深入人才就业市场,感受就业实况,让学生有目的地到不同用人单位处观察他人的应聘或自己参与应聘,并记录好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最后形成总结上交。
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直接与社会接触,学到了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体会到职业中的真实场景,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应对社会的职业能力得到了提升。
当然,培养中职生职业意识的方法很多,任务也很艰巨,我只是希望通过不同途径的学习和探索,学生最终能凭借良好的职业素养、高水平的职业能力迅速适应就职岗位,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长萍.职业教育教学原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黄三洲.论思想政治课程中的体验式教学.科教导刊,2013(2).
[3]张毅.职业学习与就业指导.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