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加味大柴胡汤 非结石性胆囊炎
急慢性非结石胆囊炎(CAC)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右上腹胀痛,右肩背放射性困痛,口苦、恶心、纳差、厌食油腻、便秘等胆系症状;也可表现为胃脘部胀痛不适,纳差、嗳气等慢性胃炎症状。因现代生活质量改善,城乡居民进食荤腥油煎食品增多,CAC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年1月~2011年2月用加味大柴胡汤治疗CAC 300例,获得满意疗效。
资料与方法
诊断标准:診断依据《实用内科学》[1]反复发作性右上腹胀痛,可伴有恶心、欲呕、呃逆、嗳气、口苦、便秘、不思饮食等胃肠道症状,常因进食油腻加重。查体:可发现右胁压痛,急性胆囊炎时,可有Murphy征阳性。B超检查: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毛糙或囊腔狭窄、缩小,囊内无结石光团。
一般资料:300例中,男120例,女180例;年龄15~85岁,其中15~25岁60例,26~55岁210例,56~85岁30例。急性发作前来就诊150例,病程2~6个月50例,半年以上100例。而且在每年春节期间1个月内呈发病高峰段或加重期。其中20例仅有便秘病史而无其他典型胆囊炎症状,辅助B超诊断为CAC。300例均辅助B(彩)超检查:胆囊增大,胆囊壁粗糙、增厚,发作时胆囊外形增大(上、下径>9cm,横径>4cm),壁内胆汁瘀积,无光团回声。
治疗方法:以加味大柴胡汤治疗。方药组成:柴胡18g,黄芩12g,半夏15g,枳实12g,白芍20g,茵陈25g,郁金12g,鸡内金15g,木香6g,虎杖15g,生姜8g,大黄8g,元胡10g,川楝子10g。取水750ml,浸泡1小时后用中火煎煮半小时,取汁250ml,再煎第2次,合取药汁450ml,分2次温服,每日1剂,3剂为1个疗程。
疗效观察:疗效标准依据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拟定判断。①治愈:胁痛及伴随症状消失;②好转:胁痛减轻或消失,其他伴随症状显著改善;③无效:胁痛及伴随症状缓解不明显。
结 果
300例经服药3个疗程,治愈240例,45例好转,无效15例,转外科手术治疗。
讨 论
CAC属中医胁痛、胃脘痛、胆胀、痞满等范畴。病位在胆,属肝与脾胃。肝主疏泄,胆属六腑,以通为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畅达,脾胃消化功能亦健。其病因分为:肝气郁结、痰饮内停、湿热郁结、瘀血停着、肝胃阴虚等,而以肝郁气滞、湿热郁结为常见。治疗当清热利湿,疏肝、理气、化瘀、止痛。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多与胆囊管细长,部分梗阻、胆汁瘀滞、浓缩胆汁刺激、胰液反流等有关[2]。
组方依据:①方中柴胡透邪升阳以疏肝、轻清、升散。黄芩苦寒,善解少阳,清肝胆实热。一散一清,共解少阳邪热;大黄、枳实泻阳明腑实;茵陈、虎杖、清热利湿;半夏、生姜、木香和胃降逆止呕,辛温以防柴胡、黄芩、大黄、茵陈、虎杖苦寒伤胃以顾养胃气;白芍疏肝缓急止痛;元胡、川楝子、郁金疏肝理气止痛。诸药合用,清热利湿,疏肝理气化瘀,刚柔并举,利而不伤胃气。②现代药理学研究,大黄有松驰奥狄括约肌,促进胆汁排泄作用。柴胡、黄芩、茵陈、虎杖等有抗菌、消炎,促进胆汁分泌及排泄作用。白芍有解痉缓急、防肝损伤等作用。诸药合用则起到了抗炎、解痉、镇痛,促胆汁分泌排泄之效。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吴阶平,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急慢性非结石胆囊炎(CAC)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右上腹胀痛,右肩背放射性困痛,口苦、恶心、纳差、厌食油腻、便秘等胆系症状;也可表现为胃脘部胀痛不适,纳差、嗳气等慢性胃炎症状。因现代生活质量改善,城乡居民进食荤腥油煎食品增多,CAC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年1月~2011年2月用加味大柴胡汤治疗CAC 300例,获得满意疗效。
资料与方法
诊断标准:診断依据《实用内科学》[1]反复发作性右上腹胀痛,可伴有恶心、欲呕、呃逆、嗳气、口苦、便秘、不思饮食等胃肠道症状,常因进食油腻加重。查体:可发现右胁压痛,急性胆囊炎时,可有Murphy征阳性。B超检查: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毛糙或囊腔狭窄、缩小,囊内无结石光团。
一般资料:300例中,男120例,女180例;年龄15~85岁,其中15~25岁60例,26~55岁210例,56~85岁30例。急性发作前来就诊150例,病程2~6个月50例,半年以上100例。而且在每年春节期间1个月内呈发病高峰段或加重期。其中20例仅有便秘病史而无其他典型胆囊炎症状,辅助B超诊断为CAC。300例均辅助B(彩)超检查:胆囊增大,胆囊壁粗糙、增厚,发作时胆囊外形增大(上、下径>9cm,横径>4cm),壁内胆汁瘀积,无光团回声。
治疗方法:以加味大柴胡汤治疗。方药组成:柴胡18g,黄芩12g,半夏15g,枳实12g,白芍20g,茵陈25g,郁金12g,鸡内金15g,木香6g,虎杖15g,生姜8g,大黄8g,元胡10g,川楝子10g。取水750ml,浸泡1小时后用中火煎煮半小时,取汁250ml,再煎第2次,合取药汁450ml,分2次温服,每日1剂,3剂为1个疗程。
疗效观察:疗效标准依据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拟定判断。①治愈:胁痛及伴随症状消失;②好转:胁痛减轻或消失,其他伴随症状显著改善;③无效:胁痛及伴随症状缓解不明显。
结 果
300例经服药3个疗程,治愈240例,45例好转,无效15例,转外科手术治疗。
讨 论
CAC属中医胁痛、胃脘痛、胆胀、痞满等范畴。病位在胆,属肝与脾胃。肝主疏泄,胆属六腑,以通为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畅达,脾胃消化功能亦健。其病因分为:肝气郁结、痰饮内停、湿热郁结、瘀血停着、肝胃阴虚等,而以肝郁气滞、湿热郁结为常见。治疗当清热利湿,疏肝、理气、化瘀、止痛。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多与胆囊管细长,部分梗阻、胆汁瘀滞、浓缩胆汁刺激、胰液反流等有关[2]。
组方依据:①方中柴胡透邪升阳以疏肝、轻清、升散。黄芩苦寒,善解少阳,清肝胆实热。一散一清,共解少阳邪热;大黄、枳实泻阳明腑实;茵陈、虎杖、清热利湿;半夏、生姜、木香和胃降逆止呕,辛温以防柴胡、黄芩、大黄、茵陈、虎杖苦寒伤胃以顾养胃气;白芍疏肝缓急止痛;元胡、川楝子、郁金疏肝理气止痛。诸药合用,清热利湿,疏肝理气化瘀,刚柔并举,利而不伤胃气。②现代药理学研究,大黄有松驰奥狄括约肌,促进胆汁排泄作用。柴胡、黄芩、茵陈、虎杖等有抗菌、消炎,促进胆汁分泌及排泄作用。白芍有解痉缓急、防肝损伤等作用。诸药合用则起到了抗炎、解痉、镇痛,促胆汁分泌排泄之效。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吴阶平,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