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藏清代梅花纹陶瓷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chen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备受我国人民喜爱的梅花纹,是华夏传统的陶瓷装饰纹样之一,亦为中国历代陶瓷艺人惯用的装饰题材。梅花顶风凌雪、岁末吐芳的高贵品质,一直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而借梅花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追求,也是古往今来文人骚客传达自身思想的方式之一。因此装饰在陶瓷上的梅花纹,充分彰显了时下人们的时代精神之需求。
  中国历代陶瓷上的梅花纹装饰,不仅受“阳春白雪”的喜爱,亦受“下里巴人”的广传,是当时极具吉祥寓意的“幸福生活指数”纹饰。尤其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清代吉祥纹饰成熟期和高峰期,还大量涌现了梅花纹或其与他种纹饰的组合形式,使得梅花纹饰作为吉祥的象征含义更加明显。此时梅花纹陶瓷不但综合了前期的青花、斗彩、五彩等多种工艺,而且还不惜工本创烧出粉彩、珐琅彩、素三彩及单色釉等更多品种。


  我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陶瓷器约三十五万件,其中就包含有不少用梅花纹装饰的清代陶瓷精品。这类陶瓷在选料、设计、制胎及描绘、工艺等方方面面,比前朝的制作更加地严格精细,令陶瓷上的梅花纹饰更加地缤纷灿烂、丰富多彩。为此在阖家团圆、喜迎新春之际,笔者将它们分为三类,介绍给亲爱的读者朋友:
  一、全梅花纹陶瓷类
  这类陶瓷采用了粉彩、珐琅彩、紫砂等多种工艺,装饰手法全部为梅花纹图案。不仅体现了梅花傲雪的精神、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之美,还说明了人们爱梅、咏梅、绘梅,其受到了古往今来各阶层人士的钟爱。
  清雍正年制粉彩梅花纹碗(图1)
  碗高5、口径9.2、足径3.8厘米。其通体采用粉彩工艺,造型厚重端庄。敞口、深腹、圈足。三朵散落的梅花绘于里心,枝头上盛开梅花;两株梅树绘于外壁,屈曲遒劲的树干,两枝灵芝绘于树下。此碗互为呼应、浑然一体的内外画面,为衬托粉色的花朵还在用色上非常讲究,使用了黑赭色绘树干,令梅树的勃勃生机愈加明显。外底署有“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双行六字楷书款。
  清雍正年制黃地珐琅彩梅花纹碗(图2),碗高6.2、口径12、足径4.6厘米。其与绘画相结合,绘画精细,设色艳丽,色地装饰仍沿用了康熙珐琅彩的手法。碗口微外撇、弧壁、圈足。施以黄彩地的外壁,一侧绘虬枝横斜的一株红、白两色梅花,娇美艳丽;另一侧题“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的五言诗,诗句上首署“先春”一方篆印,下首署“寿古”“香清”两印,文韵十足。白釉无纹饰的内壁,纯净无瑕。底足内署有“雍正年制”蓝料彩四字楷书款。


  清雍正年制紫红地白梅珐琅彩小盅(图3),盅高3.5、口径7.3、足径2.9厘米。此故宫仅有1对的小盅,小巧精致。其盅口微撇、深腹、浅圈足。白色梅花、黑色树干用珐琅彩在通体紫红色地上绘制,绘画技艺高超,色彩对比鲜明,是雍正珐琅彩中的精品佳作。底足内署有“雍正年制”青花双方栏四字楷书款。
  清初制项圣思款紫砂梅花诗句杯(图4),杯高3.8、口径6.5厘米。此采用紫红色砂泥制诗句杯,出自江苏宜兴窑。器物以梅花的花瓣为杯口,以梅根为杯柄,以梅花的枝干为杯托,独具匠心。行书“远声霜后树”刻写于外口沿,字体刚劲古拙。制作者为清代著名的紫砂艺匠项圣思,其技艺独绝,以玲珑精巧的梅花杯、桃实杯等文玩用品制作为长,后世仿品极多。而此杯以梅为形、借梅之寓意来体现文人的品质,构思巧妙,不可多得。
  清乾隆年制紫砂御题诗梅花纹茶叶罐(图5) ,罐高15.5、口径4、足径4.8厘米。其浅黄色砂泥制罐,圆口、短颈、长圆腹、圈足。圆形带有珠钮的盖。罐腹一侧以细泥堆绘“梅花图”,画面为老梅从湖石缝隙间斜出,或含苞、或盛开的梅花花满枝头。罐腹的另一侧刻七言诗《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原诗见《清高宗御制诗初集》卷九。此乾隆七年(1742)所作御题诗,曾在乾隆御制茶具的装饰上广泛应用,不只是紫砂器,甚至官窑瓷上亦应用良多。


  清代制紫砂树根式梅花花盆(图6),盆高13.7、口径35.8×29.5、足径31.5×26厘米。此清宫用于栽种中型盆景的器物为树桩式,采用的砂泥为紫红色,通体细腻光润。而宜兴窑烧制的此花盆,虽体形较大,但胎体较薄。凸雕梅枝的外壁,造型生动,活泼自然,特别是装饰的梅枝更添情趣。早在清初,当时的工匠就利用宜兴紫砂泥极强的可塑性,开始仿照自然界的树根制作花盆,并在乾隆朝之后将此法更加发扬光大。
  清道光年制珊瑚红地白梅花纹盖碗(图7),碗通高8.1、口径10.7、足径4.2厘米。不仅呈珊瑚红色的红彩匀净,造型规整;而且在珊瑚红地的衬托下,白色的梅树、兰草图案更加醒目。其环形抓钮置于碗盖盖顶,碗盖呈伞形。外壁及盖面皆饰有梅花和珊瑚红地拔白兰草。内施白釉,素面光洁。抓钮内、圈足亦施白釉,并署有“慎德堂制”矾红彩四字双行楷书款。道光帝在圆明园内的行宫有“慎德堂”,故署此款之器应为道光帝的御用瓷。
  清道光年制“慎德堂制”款粉彩梅花纹盖碗(图8),碗通高10、口径11.5、足径4.7厘米。其覆盘式盖、直口、圈足。外壁以粉彩为饰,内壁施以白釉。折枝梅花为碗、盖的主题纹样,边饰以如意云头纹相辅之。圈足内施白釉。“慎德堂制” 红彩双行四字楷书款,署于盖顶抓钮内与外底。
  二、梅鹊纹瓷器类
  这类瓷器采用了青花、粉彩、三彩等多种工艺,并以梅花纹装饰为主体手法;同时辅以或喜鹊、或雀鸟、或春燕的图案,飞舞于纹饰画面之中,极具中国传统的“喜上梅(眉)梢”之吉祥寓意。此纹饰尤在清同治年间大行其道,非常受当时宫廷皇族的欢迎。   清乾隆年制青花梅雀纹瓶(图9),瓶高36.3、口径12、足径13.5厘米。其“橄榄瓶”之名源自外观略似橄榄状,是乾隆青花瓷中的精品瓶,且纹饰宛如一幅精美的写意花鸟画。微撇的瓶口、溜肩、鼓腹、腹下收敛、圈足。庄重大方的瓶体,优美流畅的线条,施青白釉的器内外及底部釉面肥厚、白中闪青。青花“月影梅雀竹石图”绘于外壁,图中明月高悬,梅花妩媚清丽,梅树枝繁叶茂,在梅树枝头有几只雀鸟栖息;其下的山石旁翠竹簇簇,绿草茵茵,生机盎然。此瓶纹饰生动自然,画面构图饱满,青花色泽浓淡相间,且洁白的釉色与浓艳的青花对比强烈。瓶底署有“大清乾隆年制”青花横行六字篆书款。


  清乾隆年制青花梅雀纹炉(图10),炉高9.2、口径16.4、足径13.5厘米。此炉为研究乾隆时期民窑青花器的宝贵资料,其铭文带有确切的纪年。筒形的炉内与底胎体细腻,胎涩无釉。外壁一侧以梅雀纹装饰,鸟语花香;另一侧以牡丹、秀石为饰,还有青花书“先祖俊若府君、先曾祖茂远府君、先考明五府君,奉化孙安魁、秀、元 、贤率玄孙存忠、恕、仁、义敬立。”“乾隆三十八年(1773)岁次癸巳置”题款分布在纹饰之间。炉底下承三足。
  清乾隆年制黄地三彩梅鹊纹瓶(图11),瓶高20.7、口径7.7、足径7厘米。始于明成化年间的素三彩,清康熙年发展至巅峰,并伴有大量的色地三彩出现。此瓶纹饰生动活泼,色调素雅庄重,是北京故宫仅存的一件乾隆年制黄地三彩器传世之作。其撇口、短颈、溜肩、腹部下收敛。通体以黄釉为地,釉面匀净,色泽较深。且以白、绿、紫等彩绘“喜鹊登梅”图,作为腹部的主题图案,寓意吉祥。外撇的圈足,足内黄釉,无款。
  清同治年制黄地粉彩梅鹊纹碗(图12),碗高6、口径12.2、足径5厘米。其敞口、深腹、圈足。外壁通体施黄釉,内壁施白釉。在黄釉上朵朵盛开的梅花,以粉彩绘出;而成双成对的喜鹊飞舞其间,“喜上梅(眉)梢”之寓意明显。口沿、圈足处饰有金彩,极富皇家大气。底书“同治年制”白釉红彩四字楷书款。
  清同治年制黄地粉彩梅鹊纹碗(图13),碗高9.3、口径17.9、足徑7.8厘米。其敞口、深腹、圈足。通体施黄釉的外壁,明黄色色泽凝厚鲜亮,令此碗具有富丽华贵的皇家气派;同时黄釉上以粉彩装饰了梅鹊纹,喜气洋洋。内壁施以白釉。口沿、圈足处饰有金彩。底书“同治年制”白釉红彩四字楷书款。
  清同治年制黄地粉彩梅花春燕纹碗(图14),碗高6.5、口径10.3、足径4.2厘米。其敞口、深腹、圈足。黄釉通体施于外壁,釉上以粉彩绘竞相开放的梅花点点,间绘春燕十四只,寓意喜庆吉祥春来到。“同治年制”白釉红彩四字楷书款,署于碗底。


  清同治年制黄地粉彩梅鹊纹盘(图15),盘高5、口径22、足径13.4厘米。其微外撇的敞口,弧腹、圈足。黄地粉彩装饰的盘内绘四组梅鹊纹,其中三组构图布局一致,各绘十只喜鹊于折枝梅上;而另外一组则绘两只喜鹊于盘心。以墨彩绘制的四组喜鹊,或枝头憩息,或回首展望,或空中飞舞,可谓千姿百态。用粉色绘制的梅花,以褐彩绘制的枝干,色彩对比鲜明。同时各有一白地粉彩折枝莲花、西蕃莲和牡丹,绘于盘外壁。金彩装饰口沿。足内署有“同治年制”红彩四字楷书款。
  清同治年制黄地粉彩梅花春燕纹碟(图16),碟高3、口径10.3、足径6.8厘米。其敞口、浅弧壁、圈足。白釉粉彩勾莲纹绘于外壁,黄地粉彩梅鹊纹绘于内壁。碟底署“同治年制”白釉红彩书四字楷书款。
  清同治年制黄地粉彩梅鹊纹羹匙(图17),羹匙长17厘米。金彩描于口沿处一周。其施黄釉的内壁上绘粉红色的梅花朵朵,还有飞舞其间的黑色喜鹊四只,形象生动。用白釉粉彩作装饰的外壁上,相互对称绘有三组折枝宝相花和牡丹花卉纹;而“同治年制”红彩书四字楷书款,署于图案之间。


  清同治年制黄地粉彩梅鹊纹奓斗(图18),斗高8.2、口径8.5、足径5.9厘米。其造型小巧秀丽,敞口、圆腹、圈足。外通体施黄釉,朵朵盛开的梅花在黄釉上以粉彩绘出,且飞舞其间的喜鹊成双成对;同时上下以描金弦纹为饰。内施白釉。奓斗底书“同治年制”白釉红彩四字楷书款。
  清同治年制黄地粉彩梅鹊纹盒(图19),盒高4、口径7.3、足径5.2厘米。其圆形、子母口、圈足。所绘的黄地粉彩梅鹊纹通饰于外壁,内壁施白釉。盒底有“同治年制”白釉红彩书四字楷书款。
  清同治年制黄地粉彩梅鹊纹圆瓷片桌心(图20),桌心直径51厘米。其圆形桌面正面坦平,背面素胎无釉,而瓷片作圆桌镶面所用。瓷片中心画意生动,绘有黄地粉彩梅鹊纹为饰,纹饰色彩明艳;且淡粉色梅花枝头绽放,棕褐色的梅树枝干曲折,另有栖于枝上的两只喜鹊,嫩绿的丛竹还相配在树边。同时一周浅绿釉外施在中心纹饰上,有两道描金弦纹作为边饰,且内绘有一周蓝地粉彩朵花纹,纹饰丰富多彩。
  三、梅花与松竹或牡丹搭配纹陶瓷
  这类瓷器采用了青花、粉彩、珐琅彩等多种工艺,装饰手法除了梅花纹以外,还配有“岁寒三友”中的松、竹,或相配倾国倾城、国色天香的牡丹。它们构思巧妙,制作精细,画面生动,不失为我国清代陶瓷艺术中的典范之作。
  清雍正年制珐琅彩松竹梅纹瓶(图21),瓶高16.9、口径3.9、足径4.9厘米。此橄榄瓶不失为雍正时期官窑的绝美佳器,其直口、垂肩、圆腹、腹下渐敛、圈足。瓶以珐琅彩绘松竹梅图案于外壁白釉上,所绘苍劲的松树、挺拔的翠竹、秀丽的梅花,画笔委婉细腻。有“上林苑里春常在”七字墨书,位于画面上方,笔法自然流畅;另有“翔采”“多古”“香清”三组印章式款,于诗句的上、下方分别用胭脂彩画之。内外皆施白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书于底足的青花双圈内。此瓶工艺精细,造型秀美,纹饰精湛,胎体轻薄,釉质无瑕,不失为清代雍正瓷器中的杰出佳作。


  清雍正年制珐琅彩梅花牡丹纹碗(图22),碗高6.9、口径14.6、足径6厘米。其细致入微的描绘,清雅的设色,精美的图案,令人赏心悦目。撇口、弧壁、圈足。其中一侧有两株梅花以珐琅彩绘于外壁,梅树枝干苍老虬劲;梅树下牡丹花朵怒放,设色娇艳。另一侧则有“百啭千声随意好,琪花琼草逐时新”的墨彩七言诗句题识;句首带“先春”闲章,句尾带“寿古”“香清”两闲章。内壁、圈足内施有白釉。“雍正年制”蓝料彩双行四字楷书款,署于外底,且款识外围有蓝料彩双方栏。
  清乾隆年制仿宣德青花松竹梅纹盘(图23),盘高4、口径18、足径12.2厘米。其通体以青花为饰,敞口、浅弧壁、圈足。双线通绘于内、外口沿之下。松竹梅和山石图绘于青花盘心的双圈内,灵芝、小草还相衬周围。而庭院人物则绘在盘外壁,其中一仕女坐于庭院中,二小童在院内嬉戏玩耍,同时相衬有洞石、盆景、栏杆、椿树等画面。盘底署有“大清乾隆年制”青花三行六字篆书款。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宣德盘的青花颜色深邃宁静,其画面效果犹如水墨画一般,具有洒脱飘逸的韵味。而此仿品与宣德盘相比,青花色泽鲜艳,山石的立体感采用了绘画中的皴法来表现,显得山石处理较为坚硬、呆板,且仕女和小童的画法又过于小心,乾隆官窑青花的时代特征尤为明显。
  清光绪年制粉彩牡丹梅花花鸟纹圆盆、奁(图24),圆盆高12.1、口径18.2、足径9.5厘米。奁高3.7、口径16.7、足径11厘米。其中圆口的盆深腹、圈足,口沿处署有红彩书“大雅斋”三字楷书款及“天地一家春”五字篆书款。还有粉彩绘梅花、喜鹊、牡丹饰外壁。内口沿青花卷草纹一周。而圆形、圈足的奁,同样有黄色梅花绘外壁,其色彩艳丽,与圆盆纹饰和谐统一。


  清宣统年制青花松竹梅纹碗(图25),碗高7、口径13、足径5厘米。因为松、竹、梅这三种植物不畏严冬,并分别有常青不老、君子之道、冰肌玉骨之象征,故名“岁寒三友”。其微撇的碗口、弧腹、圈足。白釉上的青花发色浓艳,青花双环線通饰在碗口沿内外和足墙。团云纹绘于碗心。而作为瓷器装饰典型纹样之一的松竹梅纹,满绘于外壁。碗外底署有“大清宣统年制”青花双行六字楷书款。




  由此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代梅花纹陶瓷,充分体现了我国陶瓷的发展和工艺的进步。这类极受人们喜爱和艺匠推崇的梅花纹饰,随着清代陶瓷的发展,其装饰技法由简单趋向丰富,其装饰形式也由单一走向了多元化,在中国传统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承载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且对继承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有着十分积极的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编者按:我国著名“国家形象设计师”周令钊先生于1982年担纲设计的第一轮生肖狗票《壬戌年》特种邮票,自诞生之日起,便成为亿万邮迷心目中珍贵的经典藏品,让人铭记至今。 时隔36年后,周令钊先生再次执笔,以他高超的艺术造诣创作了《戊戌年》生肖狗票,再创艺术高峰,从而成为中国邮票发行史上的一个奇迹。本期,就让我们走近这位百岁巨匠——  年届百岁的周令钊先生,是位享有“国家形象设计师”美誉的美术家,36年
期刊
江南水乡的特产——桃花坞年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的桃花坞,自古享有“东方古艺之花”之美誉。其工艺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并在绣像图上演变革新,至明代已发展为中国民间著名的艺术流派。它有着以木版雕刻、用一版一色传统水印法印刷的特点,其色彩明快,构图饱满,手法多样,题材以吉祥喜庆、神像、民间或戏文故事、时事风俗为多见。而桃花坞年画“姑苏版”,则为“康乾盛世”里该年画全盛期的作品。  该类作品内容丰富,构图繁
期刊
鱼纹是中华民族吉祥喜庆的传统纹样,已有几千年的演变历史。最初鱼纹是我国先民崇拜的图腾和生殖力的象征。鱼类一直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早在原始渔猎时代,先民就把鱼的形象刻划在陶器和玉器上,在河姆渡文化遗址和半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就有很清晰的鱼纹。商周的青铜器上常有鱼的纹饰。汉代画像石中,鱼纹多为鲤鱼,常常和龙、凤纹同时出现。鱼在古人心目中,是一种祥瑞的标志。《史记·周本纪》上说周有鸟、鱼之瑞。《太平
期刊
辨别花钱的新老或作伪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图案。每个朝代的花钱图案都有自己的时代特征;二是文字的风格和当时的器型。中国民族文化和民风民俗是在传承发展中创新的。熟悉各朝各代当时的经济、文化状况是古代花钱辨别的基石,还要了解不同时期的民俗风格,最好要具有一定书画书法的功底和风韵鉴赏的能力。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快捷辨别古代花钱新老或作伪的方法,就是运用花钱上的锈色包浆进行辨别。  古代花钱和古代钱(泉)币一样
期刊
从大英博物馆藏珍珠地划 “家国永安”枕的题款谈起  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一方白釉珍珠地划“家国永安”枕,枕面左侧划“元本冶底赵家枕永记”铭文,右侧划“熙宁四年三月十九日画”年款(图1)。这方瓷枕经考证是河南鲁山窑的制品,从划花珍珠地装饰工艺断代上看,和枕上所题年款时代相符。这方瓷枕面世以来,引起藏界关注的不仅仅是瓷枕的装饰工艺或瓷枕的完整和完美,而是它的铭文题记——“元本冶底赵家枕永记”。“元本”
期刊
绵竹木版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是流行于我国西南的年画品种,其自古就享有“四川三宝”和“绵竹三绝”的美誉。它创于明末,清代乾隆、嘉庆前后为盛期,是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绵竹木版年画体现了古老的汉民族风尚,以及巴蜀人民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为绵竹民间画师们世世代代勤劳与智慧的结晶。1963年,前往中国美术馆参观的郭沫若,欣赏了绵竹木版年画之后诗兴大发,即兴作《 西江月》:“真是洋洋大观
期刊
1300年前的盛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有一天唐玄宗和宰相宋璟谈论音乐,其中最为有名的话是“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这是唐代皇帝与宰相提到的唯一一次关于瓷器的记录,这表明鲁山花瓷是唐代最大的陶瓷名牌产品。但是这种瓷器是什么面貌?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不得其详,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的花瓷腰鼓在一段时间里被标为郏县黄道窑。上世纪50年代,陈万里、冯先铭先生首先造访鲁山窑,但是没有发现花瓷标本。2
期刊
位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东南部的滩头镇,始称“楚南滩镇”。由此地孕育的中国民间美术珍品、国家“非遗”——滩头年画,为湖南(明代时称为楚南)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2009年5月,“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倡导者和领导者冯骥才,在考察滩头时曾高度赞誉:“隆回民艺浓似酒,滩头年画艳如花”。  数百年的悠久历史  據《邵阳地方志》载:“元初大德年间(1297—1307)流行在江南一带的赵元帅像,就是邵
期刊
有一种币在中国近代造币史上,历经80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然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让我们大多数钱币收藏爱好者难以理解的事。很多人也许会问:真有这种事?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先来看看关于这种币的真假之说。  2014年5月中旬的一天,悠闲的我站在自家阳台上,出神地凝望着不远处风景如画的大院,感受缕缕阳光照耀,阵阵微风拂面,内心生起一股愉悦之情。都说江山如画,岁月如歌,生活如诗,确实不错
期刊
杨柳青年画,是中国著名民间年画,产于天津杨柳青,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它产生于明崇祯年间,清雍乾至清光绪初期为鼎盛期。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板雕出画面线纹,再在纸上印墨,然后套单色版两三次,并用彩笔填绘,而勾、刻、刷、画、裱等则采用纯手工制作。其细腻的笔法、秀丽的人物、明艳的色彩、形式多样的丰富内容,构成了杨柳青年画气氛祥和、鲜明活泼、情节幽默、题材感人的独特风格。为此,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