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元到12亿的蚊王神话

来源 :职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kon_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初,他比我们想像的还穷。他在一家家具厂上班。厂里穷,工资常发不出来。青工们晚饭后没事,常坐在一起说话打发时间,话题有时候集中在女人身上,有时候集中在厂里——人家日本的厂如何如何,人家美国的厂如何如何,人家香港人怎样做生意,再看我们这儿,哪像什么厂啊……
  青工张华安是发言的积极者。终有一天,他受不了了。眼看自己把青春和前程全交给它的工厂,满身疮疹、一派腐朽、一派暮气,这样的工厂,也就如活尸了。把自己交给活尸.依靠它滋养生命和青春,那还不是活埋自己,他宣布要自己开工厂。办什么厂呢,他没想好。
  他找哥哥,心想,哥哥既在银行管信贷,那么他就可以得到贷款支持。他把想法跟他哥哥一讲.哥说,”你也太天真了,不懂国家政策。我就是想贷给你,也不敢。”哥哥这样说并无虚话。在1 981年,一切贷款的发放都是要有政府批准的,叫“计划贷款”。弟弟想贷款的事,自然成了“天方夜谭”。
  他一脸丧气,女朋友也暗暗伤神。最后她说,“我存折上还有2000元。我明天取了给你。”
  张华安接过2000元,好一番感动。在这个世界上.还是女朋友好呀,他自己可是分文没有,还欠着工友刘立军80元呢。拿着这笔投资,他才开始寻思办个什么厂。
  2000元资本到底能办个什么厂呢,他满泉州城逛,寻找办厂项目。他睁着一双眼睛,大街小巷转,专去碰各种小厂,想找一个2000元就能干、技术一看就会的那种厂。他看到一家房门上挂着个塑料厂的木牌子.进去一问,这台机器要300万元,他想也没想就退出来。又看到一家做丝网印刷的厂,一问,对方说,一个学工起码要学三年才能学好,有些人干了一辈子也还不精呢。他又看到一家服装厂,几台缝纫机和其它简单设备,但这需要技术工人……直到他看到蚊香厂,才略略高兴起来。一间屋.几个老太婆.门口一桶农药DDT。有个土灶,一口大毛边锅在煮。他搭着个小凳子,一边不请自坐坐下来,一边和老太婆们聊起蚊香来,尽问些生产技术的问题。老太婆们觉得他是个好学青年.滔滔不绝地说。原来这蚊香就是这么煮出来的啊,他决定了就生产蚊香。
  他又去和老太婆们聊了几次,蚊香生产技术学到手了。他在自家的屋里,也做起个大土灶,买来口毛边锅,再按老太婆们那个厂的生产设备.小东小西地添齐。
  蚊香作坊开张了。
  一晃就是几年。开始两口子亲手操刀,在毛边锅里用大铁锹搅,往模具上灌,一盘盘码好,外面用糨糊封装,然后一家一家商店里去推销。做了两年,请来三四个工人,又做两年,再请三四个工人。虽说如此,一年到头,发了工资,也就没几个铜板的利润了。过年时节,作坊主两口子想买瓶150元五粮液酒:也讨论了半个下午,最终妻子说,”算了吧,喝恁贵的酒干什么,”虽说当了几年的作坊主,实际上也就比工人好一点点,只是家里生活比青TB寸代好一点,有肉吃,偶尔也可买几斤水果,来了客人,女主妇便从里屋拿出一包“红塔山”,给客人抽出一枝。收入这般,日子这般,平平淡淡。
  张坊主开始也很努力.尤其在推销上。但即使跑断了腿、说破了嘴,蚊香还是蚊香,不是汽车不是金条,收效终是不大。直到有一天,他偶尔读《泉州晚报》国际新闻,看到这样一则消息 “国际卫生组织已经禁止使用掺有农药的蚊香生产……“
  张坊主心里微微一震,感叹发达国家的先进。感叹一番后,他就想.这不加农药及一切毒药的蚊香怎么熏跑蚊子呢,他们的蚊香又怎么生产呢,他好奇心越来越重。于是决定搞清楚这个问题。
  他去新华书店查有关蚊香的书。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吓了他一跳。做了这么多年的蚊香,他还不知道关于蚊香还有这么多书呢。中国的、外国的都有。书中所讲的许多专家配方,他看来还完全新鲜,仅香型,就有菊香的、百花香的、木兰花香的等等数百种。配方也各类各样,有讲古代名配方的,有讲国外的,还有讲药力试验方法的。
  张坊主从此迷上了书。一遇不懂的事,先跑新华书店,如获至宝般攫到手中,然后拿起笔,找别人要了纸,往角落处一站,抄。所以不买,那是出于经济上的原因,因为一本书要100多元。
  张坊主按照书上的配方试验不加农药的无毒蚊香。可是,事有不巧,这正是冰封雪飞的严冬,而蚊子这东西非常可恨 它这时不活动,偏要等到来年的秋天。他的试验最后一环无法进行。
  尽管秋天还遥远,但总会到的,做好准备吧。从那个冬季起,他每天钻在空空的作坊里,按书上的配方配制新蚊香。他一边看书一边在锅里熬药。初试的时候,先点上一盘,自己用鼻子闻。在比较几个农药配方时.曾三次把自己熏得头昏脑胀,他去医院开了药,又猛喝白糖开水才得以缓解。由此他内心也感叹唏嘘,这样的蚊香真是用不得呀!宁愿被蚊子咬 也不愿被毒香熏!
  他作这番感慨的时候.整个中国千万家蚊香厂,没有一家不是加毒药的。改革是后来的事了,后来国家才出了相关禁令。但在当时,他真是全中国的第一个觉醒者。
  就是这个觉醒的人,一醒醒成了亿万富翁,一醒之间打垮了千千万万的对手,醒得真是值得啊。
  到了初秋,200余曰,他试过了400多个配方。这期间,他也研究日本的蚊香,托了个在日本的亲戚,把蚊香给他寄来。
  秋天一来,蚊子起飞。他开始不分昼夜地进行最后测试。400多种——试验。有好有坏,大多数效果没有加DDT的好。虽然香味好闻,种种芬芳气,但蚊子照飞不误,像没事一样。还有几种,蚊子好像还特别喜欢,闻到香气后生活得更活蹦乱跳,也有几种好的,其中一种,蚊子一闻即栽。脚伸两下就不动了。
  他大喜过望 几乎要叫唤起来:成功了
  他宣布:“一种高效、无毒的蚊香在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睡觉不必用毒药熏了 ”
  他把这种蚊香叫“高级文香”,取名“金鹿”。把“金鹿”的牌子印在包装盒外。有经历的人都知道,那时候不兴商标注册,自己取个名字就行了。
  河南的5月,春风拂过黄土高原,”全国日杂商品交易会”在郑州召开。各路厂商云集于此,好生热闹。张作坊主也来了,三个人,一人背一个大布口袋,里面装着他的“金鹿”。两个助手汗水淋漓,抱怨背得太多。展场上人挤人、摊挤摊,各路蚊香厂也来了,多数都是些老牌的国有大厂,各类品牌林立。数不胜数。
  张坊主和各路蚊香厂一样,也占了个位置。他和三位助手坐下来,等采购商来签合同。
  大厅里转来转去的采购客商。几乎对他看也不看一眼,即使从桌旁走过的,瞟上一眼,眼睛又立即移开。而别人家.合同与笑声齐飞.看得张坊主心都凉了。
  第三个晚上,一直装着稳重的·张坊主·.像热锅上的蚂蚁了。这样下去,再守下去也是白守。订货、签合同的希望连泡影也看不到一个。看着郑州的窗外,黑漆漆一片。他的充满希望的”高级文香”、“无毒蚊香”、“新产品”,金鹿”,咋就落到这般田地。惨不忍睹呢。
  月儿弯弯照郑州。张坊主睡不着,三点钟了还睁着一双圆眼。盯着天花板。他突然想到,是啊。大厂老厂人家是知道的,老牌子的蚊香人家也是知道的。对了,我这高效无毒新产品的高级文香“金鹿”,我是知道的,我的两个助手是知道的,可是采购商们不知道啊』他们既然不知道怎么会来签合同呢I对了得让采购商们知道才行 “明天贴张海报出去。”他想。 他翻身起床,拉亮灯,起草了个广告。第二天天不亮,他披衣起床,去文具店买来大白纸、红墨水、毛笔,奋笔疾书了几十张海报.拉着两个助手,三人一行 在展厅外的高墙上贴出去了。
  采购商们围着看,事情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转机。“无毒”、“高效”、“高级”三个词吸引了识货者。尤其是“无毒”二宇。采购商多是识货的主儿,一看这“无毒”二字无不一惊,这可是开先河的好东西哦。经三日冷落的摊位热闹了起来。终于,合同来了。
  之后又签了一天的合同。为时一周的展销会结束了。张作坊主高兴得想要哼小调了。他签了4万元的合同。
  张华安看到创新的“金鹿”的前景,信心大振,正式成立了南安蚊香厂。新招了工人,扩大了厂房并正式组建了一个销售班子,像大将军打仗一样,按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等.各就各位,带着他的样品、新印的宣传资料书,各自奔赴自己的目标而去。
  张厂长一辈子也忘不了让他曾经起死回生的大白纸、毛笔。红墨水,于是大做广告.猛做广告。当时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简直是件稀罕的事。他就做了。电视台广告部的人暗自吃惊.这蚊香有几个利润,也敢这样“海”,在他们看来,蚊香和火柴一样.夕阳产业也。
  订单雪片般。他生产曰曰扩大也供不应求。张厂长一狠心,干脆从日本进口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回来。这就比手工劳动厉害多了,产品像流水一样出来。外观质量看上去也比原来好多了。直抵日销售30万元,也就是一个月就销售近千万元。活活的抢了许多蚊香厂的饭碗。
  “金鹿”靠一小技中原问鼎.千千万万同行竟抵挡不住,丢盔卸甲,举手投降,把市场让了出来。“金鹿”就野火燎原似的占完了中国蚊香河山,直把张华安推上12余亿财富之宝座,把他推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位置。而更重要的一个名字,莫过于”新富翁’三宇。一字岂仅仅才值万金呢。一字值12除以3,即4亿元呢。
  全世界的人都在谈高科技,他就弄这个低科技来赚钱.好像还不比卖“基因保健品的赚得少,也不比卖电脑硬件兼软件的赚得少。
   1992年,中原市场稳占后,他就到外国去开”中国独资,企业了。大口吃东南亚市场,像那个摩托车工尹明善一样,比较喜欢中国以外的第三世界同志,什么越南啦、巴布亚新几内亚呀.蚊正在菲律宾也开了华声蚊香厂。
  10年后。叫金鹿集团公司了。中国规模最大的家庭卫生杀虫用品生产企业是谁?张华安的金鹿集团是也。下设10个分厂、研究所和大酒店等12个经济实体,总资产过12亿元。
  这就是蚊王。
其他文献
蔡心怡   假如把广告看作是空中轰炸,那么对终端的争夺更像是阵地战。作为阵地战的工具,面向终端的宣传品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终端宣传品来直接跟消费者对话,并以此营造良好的销售气氛.从而影向消费者的购买选择,达到使消费者购买企业的产品、实现销售的目的。终端传品本质上是一种与消费者接触和沟通的方式,而且终端宣传品还具有大众媒体广告所无法比拟的销售力,因此,现在企业对此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大,利用一切可以宣传
期刊
对于创业者来说,弥足珍贵的是经验。一个普通农妇,知识可能比不上大学生,才智可能比不上大城市的平民百姓,她却用十年磨剑,一朝成为千万富翁。她的经历中道尽了传统的创业模式:辛苦尝试加敢做敢为就意味着成功。    18岁前竟没穿过线裤    今年38岁的徐玉芹出生在吉林省蛟河市池水乡牦牛村一个贫穷的家庭。家里穷,她18岁以前竟没有穿过线裤!尽管这样,她的学习成绩还是班级的前五名,她一心想通过考大学来改变
期刊
企业不会炒作,就是木乃伊。但这种炒作不是夸张或者做秀,而是运用商业智慧进行巧妙的自我宣传,对于企业来讲,知名度就是生产力,就是价值。酒香绝对是怕巷子深的。  农夫山泉集团 钟炎炎)     和批发商打交道要这样  1.注意个人形象,要有老板相,说话有水平,不说外行话。  2.了解批发商的性格,投其所好,和他交朋友,可以得到更多价位上的和调换货的好处。  3.就算没有钱,也要装咸大款,至少是成功商
期刊
马来西亚买中国的家副产品  马来西亚的农业生产较落后,食品加工业也不够发达,所以很希望农业技术先进的中国企业去马来西亚投资水果蔬菜种植、食品生产、渔业等行业。  据了解,马来西亚目前只加工菠萝制品,要加工其他水果需要引进技术和设备,而且果汁饮料生产也比较弱,中国企业可开发洋桃、木瓜等饮料,因为马来西亚是这两种水果最大的供应商,原材料价格低廉。  由于气候原因,马来西亚不产土豆、洋葱等蔬菜,草莓、李
期刊
《老子》有言.“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商战有如兵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避免竞争,尤其是恶性竞争,不赶潮流,不哄挤热门,做到人多我让,人寡我上,独辟蹊径,是许多企业家成功的上乘谋略。纵观其经营运作,分析贯穿其中的谋略思想,如下几点值得研究借鉴。  月晕知风    月晕知风,砚润知雨,客观事物中的许多变化事前都有一些征兆。市场的变化.消费者的需求亦然。重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追踪和研究市场变
期刊
行业背景  1.根据某商业机构调查研究:目前,我国的水族需求量以每年1 6%的速度在增长。从水族产品的消耗重、产量、流通量来说,亚洲市场居世界三大市场之首,成为全球最大的水族产品生产及出口基地,而中国则是这一市场的中心。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家庭结构等因素的改变,人们的生活开始步入小康,尤其在沿海的发达城市,高质量的生活已经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饲养水族已成为一种时尚.水族行业焕
期刊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美国芝加哥,有一位无业游民叫巴比克。一次搬家时,不慎将祖传的一只中国瓷器打碎了。这是只价值很高的古玩,巴比克捧着那些碎片,心疼得不得了,总不甘心白白扔掉。好在他心灵手巧,当即将碎片重新收拾进行粘合,接下来他发现瓷器还能将就着用,美中不足的是裂缝还是能够用肉眼看得出来,而且粘合得也不很牢固。巴比克不甘心,他决心找到一种更好的粘合剂来解决这些问题。  巴比克跑遍了整个市场,但结果令他
期刊
乘虚而入,直译为趁其空虚而侵入。欲擒故纵,即为了能更好地控制,故意先放松一步。兵战中,最高境界乃是兵不血刃,若想做到这点,必先了解敌人的最弱处,才能一击即中。而且,几乎是不费一兵一卒占领的城池,如何安抚百姓、使其归顺并恢复繁荣,除了凌厉的手段外,智慧更关键。如今,战鼓擂擂的古战场虽转化为竞争同样激烈的商战场,却处处可见对兵法的运用,请看下例:  架子鼓手元照携女友冰儿从广州回到家乡南昌,他想利用自
期刊
有人说,时尚就像风——飘渺,其实追逐时尚一点也不难,跟着名牌走就好了。于是有心人便在名牌中找到了商机。  生意就从这里开始了。  赚钱理由  店面不用很大,但一定保证都是名品服装,吸引的顾客群体主要是高级白领、年轻太太和演员。  开店提示:  开店初期,顾客可以通过朋  友介绍,这样慢慢就能有了名气。经营这样的名品折扣店,服饰的真实品质,款式的时尚因素,甚至是别无二件,都要对顾客做出保证。此外,还
期刊
北方人喜欢喝粥,配吃面点和凉拌莱,所以近几年粥铺林立。你知道吗,广东的潮州人也喜欢喝粥,而且吃法和我们大不同,我吃过很多次,点心和配莱都好吃,介绍给你,不妨也开一家。  粥店经营的品种也很简单:各种海鲜粥和肉粥,炒田螺,几种潮州卤水拼盘、凉菜。潮汕风味的萝卜干、酸菜、莲蓉包、黄金糕等,风味独特。  成功秘笈  对北方人来说,潮州粥属于”外省”货.对潮汕风味更加不熟悉,但人们又对广东各地风味饮食充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