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首饰设计指的是一种形式与风格,是在现代设计艺术思潮中受现代艺术流派特征影响而产生的,是具有现代形式和风格的首饰艺术。当代首饰艺术的特征是比较多元化的,一是现代首饰艺术的观念性,二是现代首饰艺术的形式美,最后是现代首饰艺术材质与搭配的自由性。如果我们想打破传统,从首次设计的观念、形态上以及首饰材料和搭配上进行创新,便有了跨界思维进行跨界设计,引入了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也为首饰设计注入了新鲜血液。
关键词:跨界思维;建筑元素;首饰设计
1 跨界思维的特点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迅速发生变化。单一的思维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社会的需求,许多行业皆是如此,跨界成为时代潮流,如跨界营销、跨界经营等等。当然,首饰行业也不例外。如今,人们对首饰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也越来越大,首饰设计行业也在不断创新。首饰设计不再只是满足人们对首饰最基本的要求,人们对首饰的要求不仅是具备佩戴性与装饰性,首饰还越来越有艺术性,更加富有情感。而作为设计师,如果一直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断在现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就会显得非常吃力。为了打破原有设计的思维壁垒,我们可以将跨界思维运用到当代首饰设计中。
对我们设计师而言,跨界思维将为我们开拓全新的设计语言以及全新的设计视野。当然,跨界思维也将成为设计师的设计策略,让设计师打破固有单一的设计模式,获得更广阔的设计空间。各种艺术形式也将不再单一,它们相互交融、相互碰撞,成为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
2 当建筑遇上首饰
我们将以跨界思维为主要切入点,阐述跨界思维中建筑元素与当代首饰设计的结合。相较于传统首饰,跨界首饰的创作空间可谓丰富多彩。各种艺术元素给首饰设计注入了新鲜血液,其中就有我们所说的建筑行业。自然不用等到建筑师来做首饰设计,我们行业内的首饰设计师就可以大胆地运用建筑元素来实现自己的艺术创作。但我们终究不是建筑行业的资深学者,只能从艺术的角度提取相应的元素,我们在首饰设计中想表现的是建筑的光影与线条。
相较于珠宝设计,建筑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各种伟大的建筑早已成为永世的经典,无论是古希腊的帕提农神庙,还是中世纪的巴黎圣母院,再到米拉公寓和卢浮宫玻璃金字塔,都在阐述建筑的造型与空间构成。通过深刻探讨发现建筑的美一部分源于它们的线条与光影,在庞大的建筑面前线条与光影可能只是建筑的修饰,甚至有人会忽略它们。我们将它们单独提取出来后会发现,光影与线条可能是精华。我们将基于建筑设计全新的首饰,也将在我们的首饰中展现全新的建筑。
3 建筑的线条与首饰设计
工业革命后,人们对于工业革命时期的呆板与单调的风格产生了审美疲劳,而19世纪维多利亚风格的复杂与烦琐装饰使得设计师寻求新的设计风格,从而诞生“新艺术”风格。与1860年在英国出现的“工艺美術”有许多相同之处,同样是对工业革命的单调无味的反对,也是对过去太过繁复装饰的反对。两者有密切联系,因为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是“新艺术”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同之处在于,这场运动的影响之广、涉及的领域之丰富,都是“工艺美术”所不能及的。“新艺术”运动走上了和以往任何一种装饰风格不同的道路,完全吸收与借鉴自然界中的形态,认为自然界中既没有绝对的曲线,也没有完全的平面,强调曲线美,有机形态的结合。“新艺术”运动的风格在当时的各个设计领域中广泛应用。在建筑、绘画、首饰等设计领域,产生了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有对传统的突破的重大影响。
在建筑方面,“新艺术”风格的建筑有着非常明显的装饰风格和特点。例如,吉马德受巴黎市政府委托,设计的100多个巴黎的地铁入口。吉马德利用植物生长的自然曲线形态,使得原本看起来僵硬无比的铜与其他金属如自然植物般的生长在构架上。还在建筑的顶棚处采用了类似海洋贝类的曲线形态,使得建筑好像有生命般地呼吸着,装饰着巴黎。其在当时就深受巴黎市民的好评,直到现在依然保存完好。又如,著名的建筑大师高迪步入中年时,开始从他热衷的哥特式风格中走出来转向有机形态设计,从此他的设计富有新的色彩和神秘感。
对首饰界也有着深远影响,“新艺术”运动时期出现在建筑上的优美曲线线条,同时也出现在这一时期的珠宝首饰设计上。也是受到运动的影响,人们开始怀念手工制作,而非批量化机械流水线生产的产品,随着机械生产的普及出现了越来越单一化且看起来没有温度的首饰。人们开始怀念手工生产的首饰产品,在这种迫切的需求下许多设计师开始回到手工制作,回到自然界中寻求美。而在首饰的表现上大胆采用曲线结构,题材大多取自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自然界与人物造型的结合,与有机形态的结合等也是对当时崇尚自然自由曲线建筑风格的一种反映,在首饰中大胆采用夸张对称曲线形态。
4 建筑的光影与首饰设计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探寻光的真正含义,探索光在建筑、首饰上的运用。当建筑遇到了光,有了光影的陪伴,便不再死板,而有了灵魂以及属于它的生命力。光影美学在近几年发挥了它独有的魅力,为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设计增添了新的元素。当建筑光影运用到首饰当中,无论是本身的光影切割作为元素运用,还是运用光影给首饰更添一分韵味,都更好地证明了其价值。
光,不仅仅只是一个照明的手段,如果只把光运用到采光上,忽略了光营造氛围的作用,那其中的美感也将不复存在。光影的本质就在于“明”与“暗”。“明”是光作用在物质上的表现,而“暗”则是光作用于物体之后所产生的立体感与层次感。当“明”与“暗”共同作用于物质上的时候就产生了光影。绝对的“明”就意味着透明,而绝对的“暗”意味着混沌。当建筑有了明暗,有了光影,其对比越强烈,空间的表达就越好。正是因为有了光影的存在,空间在视觉感受上实现了重塑,明暗对比强烈,空间变得更有深度与层次。建筑光影用在首饰上也是同理,通过明暗对比,光影的变换使得首饰的形态、空间、比例等得到了重塑,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空间层次变得更为丰富,使其具有更强烈的美感。
光影不仅带给人们外在的直观空间感受,也会带给人们一种享受的氛围。表面粗糙的材料,如天然的石材,未加工的木材或水泥,不会受到光的直接反射,使人感觉更加贴近自然,觉得更加真实。勒·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的外立面设计中,白色的外墙上有粗糙的肌理,当光线照射在墙上的时候不会被生硬地反射,粗糙的墙面将光打散,柔和的光线使人更舒服。墙上开着大大小小的方形窗洞、入口卷曲墙面与塔楼交接夹缝处嵌入了彩色玻璃,当光线投射下来透过屋顶与墙面上大大小小的彩色玻璃时,更给教堂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氛围。
光影变化的自由性决定了光不像其他元素一般,它可以是点,也可以是线,亦可以是面。光影的构成更具有灵活性,有自己的组合可能,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变换出不同形式的美,打破建筑本身更添一份生动。当建筑的造型元素以及结构运用于首饰中时,就不得不重视光影空间带来的影响,通过对建筑光影的研究,对建筑光影所表达出建筑的空间感有了更深的了解,首饰不局限于平面化风格,不再拘泥于图样的变化,能用更多元的首饰形式来丰富首饰设计。
5 结语
伴随着人们对美的日益渴求,建筑元素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首饰设计中,珠宝就犹如浓缩的建筑,使建筑的美不再受体积的约束,可以尽情地展现在人们身上,与首饰相结合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建筑与珠宝的结合体现了人们对于美的理解,建筑与珠宝都有很高的价值,两者具有一定的关联。这样一来,我们的思维方式不再受到区域的限制,让首饰的材料、造型、结构、颜色等各个方面不再单一,从而拓展到全新的空间。首饰的情感元素与艺术性也不再单一而是变得丰富起来。
参考文献:
[1] 解文婕.交融与新生——跨界首饰设计初探[D].北京服装学院硕士论文,2011.
[2] 克莱恩J T .跨界边界——知识·学科·学科互涉[M].姜智芹,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 王冠宇.跨界设计——当建筑遇上首饰[J].设计,2015(3).
关键词:跨界思维;建筑元素;首饰设计
1 跨界思维的特点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迅速发生变化。单一的思维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社会的需求,许多行业皆是如此,跨界成为时代潮流,如跨界营销、跨界经营等等。当然,首饰行业也不例外。如今,人们对首饰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也越来越大,首饰设计行业也在不断创新。首饰设计不再只是满足人们对首饰最基本的要求,人们对首饰的要求不仅是具备佩戴性与装饰性,首饰还越来越有艺术性,更加富有情感。而作为设计师,如果一直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断在现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就会显得非常吃力。为了打破原有设计的思维壁垒,我们可以将跨界思维运用到当代首饰设计中。
对我们设计师而言,跨界思维将为我们开拓全新的设计语言以及全新的设计视野。当然,跨界思维也将成为设计师的设计策略,让设计师打破固有单一的设计模式,获得更广阔的设计空间。各种艺术形式也将不再单一,它们相互交融、相互碰撞,成为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
2 当建筑遇上首饰
我们将以跨界思维为主要切入点,阐述跨界思维中建筑元素与当代首饰设计的结合。相较于传统首饰,跨界首饰的创作空间可谓丰富多彩。各种艺术元素给首饰设计注入了新鲜血液,其中就有我们所说的建筑行业。自然不用等到建筑师来做首饰设计,我们行业内的首饰设计师就可以大胆地运用建筑元素来实现自己的艺术创作。但我们终究不是建筑行业的资深学者,只能从艺术的角度提取相应的元素,我们在首饰设计中想表现的是建筑的光影与线条。
相较于珠宝设计,建筑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各种伟大的建筑早已成为永世的经典,无论是古希腊的帕提农神庙,还是中世纪的巴黎圣母院,再到米拉公寓和卢浮宫玻璃金字塔,都在阐述建筑的造型与空间构成。通过深刻探讨发现建筑的美一部分源于它们的线条与光影,在庞大的建筑面前线条与光影可能只是建筑的修饰,甚至有人会忽略它们。我们将它们单独提取出来后会发现,光影与线条可能是精华。我们将基于建筑设计全新的首饰,也将在我们的首饰中展现全新的建筑。
3 建筑的线条与首饰设计
工业革命后,人们对于工业革命时期的呆板与单调的风格产生了审美疲劳,而19世纪维多利亚风格的复杂与烦琐装饰使得设计师寻求新的设计风格,从而诞生“新艺术”风格。与1860年在英国出现的“工艺美術”有许多相同之处,同样是对工业革命的单调无味的反对,也是对过去太过繁复装饰的反对。两者有密切联系,因为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是“新艺术”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同之处在于,这场运动的影响之广、涉及的领域之丰富,都是“工艺美术”所不能及的。“新艺术”运动走上了和以往任何一种装饰风格不同的道路,完全吸收与借鉴自然界中的形态,认为自然界中既没有绝对的曲线,也没有完全的平面,强调曲线美,有机形态的结合。“新艺术”运动的风格在当时的各个设计领域中广泛应用。在建筑、绘画、首饰等设计领域,产生了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有对传统的突破的重大影响。
在建筑方面,“新艺术”风格的建筑有着非常明显的装饰风格和特点。例如,吉马德受巴黎市政府委托,设计的100多个巴黎的地铁入口。吉马德利用植物生长的自然曲线形态,使得原本看起来僵硬无比的铜与其他金属如自然植物般的生长在构架上。还在建筑的顶棚处采用了类似海洋贝类的曲线形态,使得建筑好像有生命般地呼吸着,装饰着巴黎。其在当时就深受巴黎市民的好评,直到现在依然保存完好。又如,著名的建筑大师高迪步入中年时,开始从他热衷的哥特式风格中走出来转向有机形态设计,从此他的设计富有新的色彩和神秘感。
对首饰界也有着深远影响,“新艺术”运动时期出现在建筑上的优美曲线线条,同时也出现在这一时期的珠宝首饰设计上。也是受到运动的影响,人们开始怀念手工制作,而非批量化机械流水线生产的产品,随着机械生产的普及出现了越来越单一化且看起来没有温度的首饰。人们开始怀念手工生产的首饰产品,在这种迫切的需求下许多设计师开始回到手工制作,回到自然界中寻求美。而在首饰的表现上大胆采用曲线结构,题材大多取自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自然界与人物造型的结合,与有机形态的结合等也是对当时崇尚自然自由曲线建筑风格的一种反映,在首饰中大胆采用夸张对称曲线形态。
4 建筑的光影与首饰设计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探寻光的真正含义,探索光在建筑、首饰上的运用。当建筑遇到了光,有了光影的陪伴,便不再死板,而有了灵魂以及属于它的生命力。光影美学在近几年发挥了它独有的魅力,为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设计增添了新的元素。当建筑光影运用到首饰当中,无论是本身的光影切割作为元素运用,还是运用光影给首饰更添一分韵味,都更好地证明了其价值。
光,不仅仅只是一个照明的手段,如果只把光运用到采光上,忽略了光营造氛围的作用,那其中的美感也将不复存在。光影的本质就在于“明”与“暗”。“明”是光作用在物质上的表现,而“暗”则是光作用于物体之后所产生的立体感与层次感。当“明”与“暗”共同作用于物质上的时候就产生了光影。绝对的“明”就意味着透明,而绝对的“暗”意味着混沌。当建筑有了明暗,有了光影,其对比越强烈,空间的表达就越好。正是因为有了光影的存在,空间在视觉感受上实现了重塑,明暗对比强烈,空间变得更有深度与层次。建筑光影用在首饰上也是同理,通过明暗对比,光影的变换使得首饰的形态、空间、比例等得到了重塑,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空间层次变得更为丰富,使其具有更强烈的美感。
光影不仅带给人们外在的直观空间感受,也会带给人们一种享受的氛围。表面粗糙的材料,如天然的石材,未加工的木材或水泥,不会受到光的直接反射,使人感觉更加贴近自然,觉得更加真实。勒·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的外立面设计中,白色的外墙上有粗糙的肌理,当光线照射在墙上的时候不会被生硬地反射,粗糙的墙面将光打散,柔和的光线使人更舒服。墙上开着大大小小的方形窗洞、入口卷曲墙面与塔楼交接夹缝处嵌入了彩色玻璃,当光线投射下来透过屋顶与墙面上大大小小的彩色玻璃时,更给教堂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氛围。
光影变化的自由性决定了光不像其他元素一般,它可以是点,也可以是线,亦可以是面。光影的构成更具有灵活性,有自己的组合可能,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变换出不同形式的美,打破建筑本身更添一份生动。当建筑的造型元素以及结构运用于首饰中时,就不得不重视光影空间带来的影响,通过对建筑光影的研究,对建筑光影所表达出建筑的空间感有了更深的了解,首饰不局限于平面化风格,不再拘泥于图样的变化,能用更多元的首饰形式来丰富首饰设计。
5 结语
伴随着人们对美的日益渴求,建筑元素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首饰设计中,珠宝就犹如浓缩的建筑,使建筑的美不再受体积的约束,可以尽情地展现在人们身上,与首饰相结合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建筑与珠宝的结合体现了人们对于美的理解,建筑与珠宝都有很高的价值,两者具有一定的关联。这样一来,我们的思维方式不再受到区域的限制,让首饰的材料、造型、结构、颜色等各个方面不再单一,从而拓展到全新的空间。首饰的情感元素与艺术性也不再单一而是变得丰富起来。
参考文献:
[1] 解文婕.交融与新生——跨界首饰设计初探[D].北京服装学院硕士论文,2011.
[2] 克莱恩J T .跨界边界——知识·学科·学科互涉[M].姜智芹,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 王冠宇.跨界设计——当建筑遇上首饰[J].设计,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