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无锡灵山,正是新秋微凉。一场细雨不期而至,浩淼太湖的秀色,顿时掩映在一方巨大无朋的灰色薄纱下,只剩了湖中隐隐的山迢迢的水,以及随着水波不断漾出去的无边思绪。都说看湖景,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雪湖。雨中太湖最美的景致,当在于水的虚无,以及将视线从湖面收回后,投射到岸上时触摸到的山的真实。岸上一带青翠欲滴的山脉,此时最宜成为宣泄的对象。尤其是当目光锁定层峦叠嶂间那尊身披金光的大佛,它低首敛眉的庄穆容颜,让你不由得“悲欣交集”。
是的,非欣交集!置身这万千山水,收纳这湖光山色,心境何尝不是经历着畅享大美的大喜,以及世间好物无法为我永恒拥有的大悲?难怪佛门言:万古山水,一朝风月。目色所享,皆为空无。且将这尘世间的沧海桑田,都付诸内心与自然的观照吧。就将每一次与名山大川的交游,都当成是为洗心而来的对晤吧。
景区门口已停满各种车辆,熙攘的人群使这处佛门胜地减却了清静,却多了普渡众生的入世意味。不须抬首,山顶那尊高达88米的大佛始终不离你的视线。在它的脚下,自北而南排列的登云大道、杏坛广场、祥符禅寺、阿育王柱、九龙灌浴、菩提大道等景点,形成了一条壮观的中轴线。这是条集合了汉传佛教文化精华的中轴线,也是展现了释迦牟尼出生、成道、降魔、说法、涅般全过程的中轴线。即使对佛教一无所知者,经过这简明、直观的中轴线,也能于最短时间内完成佛教基础的学习。加上周围如天花浪漫般散布的景点如降魔浮雕、转经廓、洗心池、佛足印等等,使太湖之滨的这处法华胜境,成为传播佛教文化的觉悟之地。而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国学大师季羡林、书法界泰斗启功等人的题字,又让人领悟了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本土化的精妙。这里的每一处景点,都如一片片菩提叶,写满佛教的教义——那条飘满扇形落叶、遍植银杏树的大道,被称为普提大道,只因银杏是佛教中的圣树。因了佛祖在普提树下悟道成佛,所以这条大道又称为“觉悟大道”。道中刻着七朵莲花,寓意“步步生莲”。于是走在这条路上,心中有了莫名的欢喜,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只要通达自己的内心,人生的开悟该是无时无处不在!拿起须力量、放下须度量,行善即浮屠、感恩即修行,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彻悟与智慧!
深奥而抽象的教义,借助华美而直观的手段,演绎得具体而生动。如果说灵山大佛是艺术与科技结合的静态展示,那么九龙灌浴则是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动态展演——当生命如莲花般绽放,试问,若干年之后,你是否还能在俗世侵染之下,令自己保持初生时那份连花般的优雅?你又是否能用于人世间行走时的所悟,时时涤荡一颗蒙尘的心,永葆琉璃般的清净光灿?
灵山因大佛而蜚声国内,灵山还因梵宫而声震海外。这座造型奇特、装饰精美的佛教建筑,糅合了中国传统石窟艺术与传统佛教建筑元素,可谓颠覆了传统佛教建筑的格局。说“真覆”或许是亵渎,说“创新”也许更合适——独特的形式依然严谨遵循佛教的教义。如整座建筑外观就撷取了华藏塔的风格;屋顶的五座莲花圣塔,则依形于敦煌壁画中的华塔,象征着佛教经典中的“五智”。
宫的意义显然不止于对佛教教义的解构与佛教建筑美学的阐释,它还是一座荟萃了中国传统艺术精华的艺术圣殿,从门厅、廓厅、塔厅、圣坛,集合了绘画、书法、雕塑、木雕、景泰蓝、金银器等各种造型艺术,数百位工艺美术大师与当代艺术名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作品。来自“中国木雕之都”浙江东阳的我,自是格外关注这里的木雕艺术。须知建筑面积达7万平方米的梵宫,有1.5万米的空间装饰着鬼斧神工的东阳木雕,差不多相当于整个梵宫广场的面积,光装修主材料楠木就用了20多节车皮的量。
2008年,梵宫木雕装修工程进入实地操作阶段时,工程领衔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全国木雕专业委员会主任陆光正曾邀请我到他的创作室,为我讲解这项东阳木雕有史以来最大单体装修工程的详情。较之梵宫内的其他艺术门类,东阳木雕所承担的部分显然面积最大、难度最高。
陆大师说,梵宫内的绘画、雕塑等,其内容都有迹可循,比如用油画表现的佛教文化发展历程,都可以从历代佛教典籍中找到相应记载甚至原图,而用东阳木雕表现的“净、信、孝、和”四幅大型壁挂,由于要避免陷于抽象有“教条主义”与机械的“图像肢解”,就需要艺术家在理解佛教教义基础上,与现代生活结合进行全新创作。为此,他请教了多位高僧大德,翻阅了多卷佛教经典,将古今中外对佛教精神信仰内涵,浓缩其上,被誉为“反映当代佛教艺术成就的精品”。
但是,东阳木雕的过人之处绝不限于此,曾记得在陆大师创作室里,有一个纵向剖开的瓶子状模型,“瓶壁”上安装着东阳传统建筑中的构件如牛腿、雀替、斗拱、象鼻梁等。走进梵宫才知道,这个“瓶子”就是廓厅。近百米长的廊厅内,触目所及都是精雕细镂的东阳木雕。廓厅的拱顶采用了东阳民居中的卷棚加藻井结构,融入了东阳传统建筑中各种代表性木雕构件,装饰着各种吉祥花纹和佛教故事图案,空灵华美。
站在这里,心头掠过的,除了震撼于东阳木雕的表现力,就是对佛教文化的膜拜,对人类艺术创造力的倾慕。我发现,这种倾慕,在圣坛中面对“镇宫之宝”琉璃巨制《华藏世界》时,远没有面对材质朴素却格调高雅的东阳木雕时来得强烈。《华藏世界》镶嵌有翡翠、珊瑚、猫眼石、蓝宝石等共2万件珠宝玉石,佛像则通体用黄金打造,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但心下总以为,木雕的朴素无华,与佛家的清净无尘更为贴近。
步出梵宫,行经南传佛教的代表性建筑“曼飞龙塔”,眼前就是刚开坛不久的藏传佛教建筑五印坛城,据说它是依据布达拉宫时轮佛殿的鎏金曼陀罗立体坛城而建造。五印代表五方五佛,也代表佛的五种手印相。藏传佛教的神秘,从环绕坛城的香水海就可见一斑,这片小巧却粗犷的“海子”,其实是设计者借鉴了古代东方四大奇迹“婆罗浮屠”的初始环境而设。因为这片海子,整座坛城宛若一朵漂浮于水面的白莲,带着雪域高原的高贵圣洁,还有隐隐的遥不可及的意味。坛城内,大大小小的青铜佛像,其宽肩细腰的体形、婀娜多姿的体态,呈现着与庄严肃穆的汉传佛像截然不同的气场,伴着飘忽的酥油灯光,各种藏传佛教艺术品美到令人窒息,完全忘记了来此的目的是参悟佛学精要……
心如菩提树。我的心,真的能在灵山这方佛国净土,得到觉悟获得般若么?但我知道,在离开灵山的时候,我的心纠结了很久——这里,让我再次体尝了佛教所言的“爱别离“之苦。此生,已是无缘结庐灵山之麓,但倘若能将这份对山水之钟灵、文化之瑰丽的留恋,内化为“众善奉行、诸恶莫作”的修为,又是一种怎样的舍与得呢?
是的,非欣交集!置身这万千山水,收纳这湖光山色,心境何尝不是经历着畅享大美的大喜,以及世间好物无法为我永恒拥有的大悲?难怪佛门言:万古山水,一朝风月。目色所享,皆为空无。且将这尘世间的沧海桑田,都付诸内心与自然的观照吧。就将每一次与名山大川的交游,都当成是为洗心而来的对晤吧。
景区门口已停满各种车辆,熙攘的人群使这处佛门胜地减却了清静,却多了普渡众生的入世意味。不须抬首,山顶那尊高达88米的大佛始终不离你的视线。在它的脚下,自北而南排列的登云大道、杏坛广场、祥符禅寺、阿育王柱、九龙灌浴、菩提大道等景点,形成了一条壮观的中轴线。这是条集合了汉传佛教文化精华的中轴线,也是展现了释迦牟尼出生、成道、降魔、说法、涅般全过程的中轴线。即使对佛教一无所知者,经过这简明、直观的中轴线,也能于最短时间内完成佛教基础的学习。加上周围如天花浪漫般散布的景点如降魔浮雕、转经廓、洗心池、佛足印等等,使太湖之滨的这处法华胜境,成为传播佛教文化的觉悟之地。而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国学大师季羡林、书法界泰斗启功等人的题字,又让人领悟了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本土化的精妙。这里的每一处景点,都如一片片菩提叶,写满佛教的教义——那条飘满扇形落叶、遍植银杏树的大道,被称为普提大道,只因银杏是佛教中的圣树。因了佛祖在普提树下悟道成佛,所以这条大道又称为“觉悟大道”。道中刻着七朵莲花,寓意“步步生莲”。于是走在这条路上,心中有了莫名的欢喜,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只要通达自己的内心,人生的开悟该是无时无处不在!拿起须力量、放下须度量,行善即浮屠、感恩即修行,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彻悟与智慧!
深奥而抽象的教义,借助华美而直观的手段,演绎得具体而生动。如果说灵山大佛是艺术与科技结合的静态展示,那么九龙灌浴则是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动态展演——当生命如莲花般绽放,试问,若干年之后,你是否还能在俗世侵染之下,令自己保持初生时那份连花般的优雅?你又是否能用于人世间行走时的所悟,时时涤荡一颗蒙尘的心,永葆琉璃般的清净光灿?
灵山因大佛而蜚声国内,灵山还因梵宫而声震海外。这座造型奇特、装饰精美的佛教建筑,糅合了中国传统石窟艺术与传统佛教建筑元素,可谓颠覆了传统佛教建筑的格局。说“真覆”或许是亵渎,说“创新”也许更合适——独特的形式依然严谨遵循佛教的教义。如整座建筑外观就撷取了华藏塔的风格;屋顶的五座莲花圣塔,则依形于敦煌壁画中的华塔,象征着佛教经典中的“五智”。
宫的意义显然不止于对佛教教义的解构与佛教建筑美学的阐释,它还是一座荟萃了中国传统艺术精华的艺术圣殿,从门厅、廓厅、塔厅、圣坛,集合了绘画、书法、雕塑、木雕、景泰蓝、金银器等各种造型艺术,数百位工艺美术大师与当代艺术名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作品。来自“中国木雕之都”浙江东阳的我,自是格外关注这里的木雕艺术。须知建筑面积达7万平方米的梵宫,有1.5万米的空间装饰着鬼斧神工的东阳木雕,差不多相当于整个梵宫广场的面积,光装修主材料楠木就用了20多节车皮的量。
2008年,梵宫木雕装修工程进入实地操作阶段时,工程领衔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全国木雕专业委员会主任陆光正曾邀请我到他的创作室,为我讲解这项东阳木雕有史以来最大单体装修工程的详情。较之梵宫内的其他艺术门类,东阳木雕所承担的部分显然面积最大、难度最高。
陆大师说,梵宫内的绘画、雕塑等,其内容都有迹可循,比如用油画表现的佛教文化发展历程,都可以从历代佛教典籍中找到相应记载甚至原图,而用东阳木雕表现的“净、信、孝、和”四幅大型壁挂,由于要避免陷于抽象有“教条主义”与机械的“图像肢解”,就需要艺术家在理解佛教教义基础上,与现代生活结合进行全新创作。为此,他请教了多位高僧大德,翻阅了多卷佛教经典,将古今中外对佛教精神信仰内涵,浓缩其上,被誉为“反映当代佛教艺术成就的精品”。
但是,东阳木雕的过人之处绝不限于此,曾记得在陆大师创作室里,有一个纵向剖开的瓶子状模型,“瓶壁”上安装着东阳传统建筑中的构件如牛腿、雀替、斗拱、象鼻梁等。走进梵宫才知道,这个“瓶子”就是廓厅。近百米长的廊厅内,触目所及都是精雕细镂的东阳木雕。廓厅的拱顶采用了东阳民居中的卷棚加藻井结构,融入了东阳传统建筑中各种代表性木雕构件,装饰着各种吉祥花纹和佛教故事图案,空灵华美。
站在这里,心头掠过的,除了震撼于东阳木雕的表现力,就是对佛教文化的膜拜,对人类艺术创造力的倾慕。我发现,这种倾慕,在圣坛中面对“镇宫之宝”琉璃巨制《华藏世界》时,远没有面对材质朴素却格调高雅的东阳木雕时来得强烈。《华藏世界》镶嵌有翡翠、珊瑚、猫眼石、蓝宝石等共2万件珠宝玉石,佛像则通体用黄金打造,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但心下总以为,木雕的朴素无华,与佛家的清净无尘更为贴近。
步出梵宫,行经南传佛教的代表性建筑“曼飞龙塔”,眼前就是刚开坛不久的藏传佛教建筑五印坛城,据说它是依据布达拉宫时轮佛殿的鎏金曼陀罗立体坛城而建造。五印代表五方五佛,也代表佛的五种手印相。藏传佛教的神秘,从环绕坛城的香水海就可见一斑,这片小巧却粗犷的“海子”,其实是设计者借鉴了古代东方四大奇迹“婆罗浮屠”的初始环境而设。因为这片海子,整座坛城宛若一朵漂浮于水面的白莲,带着雪域高原的高贵圣洁,还有隐隐的遥不可及的意味。坛城内,大大小小的青铜佛像,其宽肩细腰的体形、婀娜多姿的体态,呈现着与庄严肃穆的汉传佛像截然不同的气场,伴着飘忽的酥油灯光,各种藏传佛教艺术品美到令人窒息,完全忘记了来此的目的是参悟佛学精要……
心如菩提树。我的心,真的能在灵山这方佛国净土,得到觉悟获得般若么?但我知道,在离开灵山的时候,我的心纠结了很久——这里,让我再次体尝了佛教所言的“爱别离“之苦。此生,已是无缘结庐灵山之麓,但倘若能将这份对山水之钟灵、文化之瑰丽的留恋,内化为“众善奉行、诸恶莫作”的修为,又是一种怎样的舍与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