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政务办事地图

来源 :测绘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dead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快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对测绘与地理信息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浙江省政务服务网点便民手册编制工作为切入点,围绕流程再造和数据共享,实现办事网点和政务服务事项办事地址的协同更新,构建以地理位置为核心的政务办事地图系统,并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和浙里办APP的多个模块中应用,为群众、企业提供"跑哪办、办什么、怎么办"服务的地图入口,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对其他地区具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针对排水管网管理业务的不同需求,研究排水管网的多尺度几何语义表达方法,本文提出了包含"源—网—厂—汇"的排水管网多尺度几何语义模型。通过对排水管网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地分析,并参考CityGML规范,提出了排水管网多细节层次模型;根据不同排水管网要素的特点,采用符号化及BIM等建模方式分别构建了不同细节层次的排水管网要素模型,支持排水管网多尺度可视化分析。并以某区域的排水管网数据为例,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已于2019年全面开展,图斑地类认定是该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根据笔者所在单位在华南地区多个项目的实施经验,针对动土、建设用地和闲置用地3类重点图斑中常见的容易判断错误的问题,通过影像图、现场照片对比及国家发布的认定依据进行分析,总结了一套地类认定的规律和经验,有助于三调工作中快速、准确地认定地类,避免了返工和数据库的反复修改,从而可提高作业队伍在三调工作中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剧增,青藏高原的多年冻土环境逐渐变得越来越脆弱。作为青藏高原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青藏输电线路已于201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由于恶劣的气候和冻土的冻融作用,青藏输电线路部分区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为了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营,需要对输电杆塔稳定性进行监测。传统监测方法(GPS和水准测量)对输电杆塔形变监测存在局限性。本文使用Terra SAR-X ST模式高分辨率SAR数据,
针对国土和规划工作的融合问题,本文讨论了城市不同坐标系下的面积差异,从不同椭球、不同高斯投影面及不同中央子午线方面,采用了高斯投影和高程归化的计算公式,分析了面积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