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一本无字书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angdo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记得刚入学时,我和同学们怀揣着期待,探索湖州中学偌大的校园。这里有美不胜收的风光,有随处可见的碑刻,还有……“茅盾!”一个同学指着一处雕像喊道。
   不同于校园中正襟危立的孔子像,我们的校友“茅盾先生”坐在长椅上,一手搭着椅背,一手捧着本书。我们跑过去端详:“居然是无字书!”大家嘻嘻哈哈地讨论起无字书到底写了什么,而他好像未被我们打扰,目光望向远方。
   我开始好奇茅盾的中学时光。在那个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他的生活一定很丰富精彩吧?我走进图书馆验证自己的想法,却被现实狠狠推翻。
   “我的中学生时代是灰色的,平凡的……现在心痛地回想起来,是这些个:书不读秦汉以下,骈文是文章之正宗,诗要学建安七子,写信拟六朝人的小札……”原来茅盾在中学里只能接触到这么古老的东西,直到他中学毕业前,辛亥革命爆发了,有人来学校演说“采用阳历的便利”,拿拳头上骨头的凹凸来说明阳历的大小月。茅盾回忆:“如果说我在中学校曾经得了些新知识,那恐怕只有这一件事罢?”
   我突然明白:在这个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较之茅盾,不知多了多少机遇,更重要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强大又富足的国家里。在茅盾讀书的时代,学生面临着应对国家衰亡的挑战;相比之下,我们今天的学业压力又算得了什么?
   1913年,茅盾到上海报考北大预科,才得知北大预科是分文理的。他握紧了笔,平生第一次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出了重大的选择:报考文科。虽然这意味着违背了父亲让他学理工、搞实业的遗愿,意味着未事先征得母亲同意就定了今后的人生之路,但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通往理想的道路。
   青年茅盾用一腔热血,做到了不悔青春,更不负理想。那还是在1921年的初冬,在陈独秀的号召下,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平民女校创办起来了。年仅25岁的茅盾受聘任教,他将其视为一项党的重要工作。除此之外,茅盾还是中共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五位执行委员之一,兼任委员长。用茅盾自己的话说,过去是白天搞文学,晚上搞政治,现在连白天都要搞政治了。在那个乌云蔽日的中国,茅盾和其他共产党人如乌云之中闪烁的光,最终酝酿出了一道震天动地的闪电,划开黑夜,拉开中国壮丽百年的序幕。
   茅盾曾说:“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这是时代要造成青年为能担负历史使命的两件法宝。”我们从小背诵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说的不也是这个道理吗?一时间,窗外的景色不再被隔绝,外面广阔的天地是我将来展示风采的舞台,而窗内的教室,则是我养精蓄锐的战壕。
   再次经过“茅盾先生”身边,不经意地一瞥,那本无字书上好似写了他的谆谆教诲:“中学生,要有吞下整个世界的气魄。前程远大的,什么都足以骄人的中学生呀,新时代在唱着进行曲欢迎你,欢迎你!”
  指导老师:陈 利
其他文献
这是非常严格的自我管理,也是我们一生都要面临的功课。他说,确认患有1型糖尿病那天,是他一生中最孤独的一天,虽然他只有16岁。最开始所有人都不信,因为他没有任何症状,他不消瘦、不渴、不尿频。他去医院只是因为感冒久久未愈,全身不舒服,然后医生给他开了一张验血糖的单子。
我小时候,自认为还挺有竞争意识的,但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我发现自己的心态越来越佛系.都说现代人压力大,我这样随遇而安,佛系地学习、生活,到底好不好呢?rn我小时候,自认为
期刊
参与游戏可能是哺乳动物在几百万年的演化历史中发展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它使人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并不断地尝试挑战自己的能力边界。荷兰人类学家约翰·赫伊津哈曾经写过一本名为《游戏的人》的专著,提出了“游戏人”(Homo Ludens)概念。他认为,游戏和理性、制造同等重要,它超出了纯粹物理和生物学的活动界限,“人类社会的伟大原创活动自始至终渗透着游戏”。   电子游戏将线下的活动转移到了数码世界中,
期刊
吴双对我来说是一个未见其人、先闻其名的人。我熟悉吴双的经历比我熟悉新学校早得多:“第一是吴双诶,她从小到大就很厉害!”“吴双也去竞选学生会了,求求了,千万别让我跟她竞争同一个岗位。”   传闻中的吴双是一个努力、大方得体的淑女,我非常想认识一下。   学生会面试的时候,我看到了这么一个短发小子:腰上系着有王冠涂鸦的校服,穿着牛仔裤,走路带风,偶尔吹吹刘海,仿佛在游戏人生。我心想:“这也能报名学
不知道在我出生之前,父母有没有幻想过靠我来振兴家业。就算有,这幻想应该很早就破灭了——在出生后的前十年里,我以一个天资平平、性格古怪的形象出现,大概他们会觉得,把一个像我这样的孩子养大就足够艰难。   事实上,忙于生计的父母在我的童年经历里所占的份额很少。记忆中的大多数时候,我都在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在漫长的白日梦与制造白日梦的连环画、故事书上,我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当我苦心研究怎么用口水吹出最大
期刊
信息时代,游戏势不可挡,我们与其思考如何抵制游戏的策略,不如发掘游戏中不断激发玩家动力的机制,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到学习中去。我因此梳理了两大激发玩家动力的游戏机制:   (1)及时正向激励,帮助学生体会成功   著名未来学家简·麦戈尼格尔在《游戏改变世界》一书中指出,反馈系统是游戏的决定性特征之一(其余分别为目标、规则和自愿参与),可以通过等级、段位等表现方式,实时告诉玩家他们所处的位置。  
他叫张人亚,是一名“90后”,是我的学长。作为一名00后,我对他是仰望的,因为,我们之间隔着一个世纪的风雨——他生于1898年,是大我一百多届的学长。   新中国成立后,宁波市霞浦镇长山岗,当张爵谦老人从儿子张人亚的衣冠冢中取出用油纸包裹着的一叠书本时,他并不知道,儿子已在外亡故近20年了。   这批由张人亚生前冒死保护的纸质材料现为国家一级文物,由中央档案馆、国家博物馆等单位珍藏。其中的《共
期刊
2019年9月,我成了浙江省湖州中学的一名高一学生。   在校史陈列室里,我看到了中学时期的王启民。1953年入學的他,是大我66届的学长。学籍档案上贴着他当年的照片,看起来比我们都要稚嫩。我仔细辨认着学长的成绩单,觉得格外亲切。我似乎看到他拿到高分时的雀跃,考砸时和我们一样紧锁的眉头,然后在回家的路上,他也会偷偷点一份埭溪汤包解个馋。   没想到,在那短短的一个月内,我三次见到了王启民先生,
期刊
“那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时代。无一人老态龙钟,无一人德高望重。无一人切磋长寿、研究保养。需要热血的时代,便只能是年轻人的时代。”   《苦难辉煌》中的这段话,读来总如擂鼓般敲击心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结束战争迎来和平、走出苦难实现辉煌的百年坎坷征途中,恰是无数青年用肩膀担起艰难困苦,用热血筑起不倒长城,用智慧驱动创新创造,在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间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高高托起!
期刊
萌生想要去土耳其旅游的念头,是在我读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的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红》的时候。书中所描绘的那个琳琅、绚丽、繁复的伊斯坦布尔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一刻我下定决心,要到土耳其这个国家去看看——看它悠久的历史文化,也看它的风土人情,看加太拉桥上垂钓的人、香料市场里悠闲觅食的猫,看那平凡琐碎却又生动温暖的人间烟火。  现实中的“纯真博物馆”  飞机抵达伊斯坦布尔时,正是日暮时分。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