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探索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u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为经济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环节。重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课程设置突出培养学生适岗能力、转岗能力及一定的创业能力,并改革教学模式,同时对课程评价机制进行优化。
  关键词 课程体系;中等职业教育;评价机制;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8-0026-03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1]。2010年,教育部出台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再次明确,要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变化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为了有效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江苏通州中等专业学校为例,积极探索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全面优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
  二、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重构路径
  (一)重构原则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创新中职专业的课程体系,要遵循两大原则:一是以生为本的原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次构建,确保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实现能力的提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认知规律,让不同的学生根据各自的基础和爱好有侧重地培养和发展职业能力;要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终身发展。二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必须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认真调研人才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科学确定学生职业能力的具体内容。
  (二)重构目标
  2009年《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提出了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并指出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按照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具体培养目标。基于调研结果分析,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确立了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文素质方面,具备吃苦耐劳、积极进取、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具备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勇于创新的精神;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在职业技能方面,要能熟练操作和使用常用工量具;熟练操作和使用电工工具、仪器仪表;能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安装、调试、检验、维修;能加工简单的机械零件、选用传感器以及常用专业设计软件等。在职业知识方面,要了解机械、电子、电气、液压、气动和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解机电一体化设备中常用控制器件的原理;了解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中所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等。遵循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具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一方面让学生掌握立身之能,如掌握较为扎实的机电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胜任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另一方面让学生具备发展之基,即满足在本专业、本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以及具备职业转换及自我创业、开创事业的能力。
  (三)重构内容
  人的能力是一个综合体,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中,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恰恰是在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习得的,而不能以某一特定课程来培养理论上定义的能力[3]。因此,根据职业能力的理论分析,把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融合统称为通用职业能力,与专业能力同步培养。中职机电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内容见表1。
  三、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策略
  (一)重构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要在课程设置中突出培养以专业技术应用为基础的学生适岗能力、转岗能力及一定的创业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作调整:一是开设《现代通用职业能力》综合课程,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必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加大网络商务知识的比例,以此强化职业能力培养。二是在专业课上调整三大类课程的比例,即精炼学科课程,仅开设机械基础、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三门课程;加大项目课程开发力度,在确保国家规划课程与省推荐课程开齐开足的情况下,按照机电专业技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分类开发项目课程,注重每一项目之间的技术衔接与项目课程体系的完整,减少技术断层。三是开设综合实践课程[4]。机电专业课程体系具体见表2。
  (二)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得不到全面培养。因此,必须改变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产品生产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及创业能力。对专业课程的项目教学要选择典型项目作为教学课题,开发相互之间紧密关联的知识、技能培养模块,形成项目课程。通过创设生产情景,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突出培养学生岗位操作技能,由师生共同参与产品的设计与生产过程。以专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来完善教学环节,并注重具体的教育细节,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产品研发与职业发展等一系列能力。
  (三)优化评价机制
  一是优化评价的载体。传统的评价载体是试卷,完全以试卷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优化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发展情况,评价的载体拓展到学生提交的项目、项目实施过程、完成的作品等。二是优化评价的组织形式。传统评价一般都是由教师组织的,而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的实施者可以拓展到学生,由学生相互评价。三是优化评价的时机。传统的评价一般是在学生学完一个单元后实施,着眼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评价的时机可改教后为教前、教中、教后三个阶段。教前评价可根据学生提交的项目,评价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分析判断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教中评价可以评价学生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相互合作情况、职业习惯养成情况;教后评价则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达成情况。同时,对学生专业项目产品的评价标准也应该与企业生产产品的检验标准统一,采用统一的标准以“合格”或“不合格”来评价产品,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产品生产质量意识。
其他文献
基层学校举办运动会,赛前紧张准备,赛中热闹非常,赛场竞争激烈,赛后偃旗息鼓。其实比赛只是运动会的目的之一,更多的潜在教育价值还在比赛之外,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被人们发现和重视的。而这些正是体育教师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的突破点和发力点。  运动会是学校的重大教育教学活动,是体育教师施展专业本领和教育才华的极佳时机,学生更象过节一样期盼着她的到来。每年的春秋季节,是基层学校举办运动会的黄金季节,各校纷
入选理由 在全速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的进程中,强化服务意识,关注百姓需求,以政府埋单形式推进全民技能培训和全民素养提升,大力助推当地实现“从传统农民到现代居民,从基本实现小康到全面实现小康,从城乡二元结构到城乡一体化”的“三个跨越”。  亮 点 温江区职成教育既是新型产业化的助推器,又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动机。温江区走出的这条别有新意的职成教育之路,被誉为职成教育的“温江模式”。  强化服务意识,专
摘 要 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有力推进我国市民化进程,农民向市民转变,不仅仅是地域上的转变,还包含着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公共规范意识等方面向城市融入。然而,农民在走向市民化的道路上受到制度文化、价值观念、公共生活规范以及自我角色意识等方面因素限制,直接影响到其市民化的有效开展。为扭转这一现状,需要依托新型城镇化建设,明确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导向,将对农民的市民化教育贯穿于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中,在提升转移农民
摘 要 “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职业教育作为直接为经济社会提供支撑的一类教育必须服务国家这一重大战略。基于此,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召开的“一带一路”战略与职业教育研讨会形成了如下共识:“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职业院校要伴随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及时提供所需要的高素质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利用现代化手段和“互联网 ”等把中国职业教育的
摘 要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于2012年首次推出的“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是目前唯一针对高职院校进行综合评价的排名。对其2012-2015年四年评价结果的定量分析发现,该排行榜的稳定性不够,各院校在年度之间的位次动荡太过剧烈;择优性不足,优秀高职院校在排名中毫无优势可言;诸多不合逻辑甚至脱离常识的异常现象频现,严重影响到该排行榜的公信力。  关键词 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指标
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我国居民旅游潜力加速释放,我国旅游业迎来新一轮的黄金增长期。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 年,中国出、入境游客规模均有望达到1 亿人次,届时将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另外,国内旅游将达到 28 亿人次,居民平均出游率 2 次/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中国职业教育年鉴(2015)》指出,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
2013年10月21日至22日,中国职教学会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与机制创新经验交流会”,来自全国部分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中高职院校负责人、企业代表共计160余人与会。会议旨在通过对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与机制创新的探讨,在全国院校间交流经验,同时以基层实践促进国家顶层设计。会上,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校企合作委员会主任龙德毅发布《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报告2012》的有关内容。
基于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时代诉求依然未变的认识和判断,以及基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果赋予我们对自身发展及国际影响力的自信,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得到国际社的普遍响应,并已成为沿线国家人民的共同愿景。《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就是要实现“五通”,即政治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在这其中
9月12日,宝马集团BEST(宝马售后英才教育项目)株洲培训基地落户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这是宝马集团在湖南建设的首个培训基地。启动仪式上,宝马中国培训学院总监肖奕与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院长邓志革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15家宝马集团BEST项目合作院校及宝马部分经销商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在发展中将扮演减轻贫困、促进和平、保护环境、提高全民生活质量及实现可持续发展“万能钥匙”的角色。  两年前,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写了一本书,名叫《世界大趋势》。在这本书中,他总结出11条思维模式,并告诉人们如何将这些思维模式用于分析判断、预测世界未来趋势。  姑不论这些思维模式是否科学,书中作者有一个观点倒是值得赞赏的——“面对未来,我们更需要一种全球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