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宫墙少年心

来源 :今日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2年4月1日,清逊帝溥仪计划举行结婚大典。因为资金困难,皇室欲将一套《四库全书》以120万元卖给日本人。消息传出,各界纷纷谴责,北大教授沈兼士等七人联名发出声明,指责清皇室此举不仅毁弃国宝,且为国民耻辱。清室只好作罢。乾隆时《四库全书》仅缮写七套,后有三套毁于战火。此次皇室欲卖的是藏于紫禁城保和殿的一套。刚过月余,卖书风波余波未尽,5月17日胡适意外地接到溥仪从紫禁城里打给他的电话,邀请他到昔日的皇宫里“谈谈”。
  躲在紫禁城里的逊帝溥仪大概从报纸上读到了胡适的文章,在这之前,他的老师庄士敦向他介绍过提倡白话文的胡适博士,于是溥仪读了胡适的《尝试集》和《胡适文存》。与他读的四书五经不同,胡适的白话文果然让他有了一种新鲜的阅读感觉,他很想见识一下这位新派思想领袖的真容。


  胡适在当日的日记中写道:“今天清室宣统帝打电话来,邀我明天去谈谈。我因为明天不得闲,改约阴历五月初二去看他。”
  五月初二是阳历5月30日。在25日那天,胡适先去拜访了溥仪的老师庄士敦。胡适与庄士敦当时都是北京一个国际团体“文友会”的会员,彼此相识。
  胡适在25日日记中称:“我因为宣统要见我,故今天去看他的先生庄士敦,问他宫中情形。他说宣统近来颇能独立,自行其意,不受一帮老太婆牵制。前次他剪去辫子,即是一例。上星期他的先生陈宝琛病重,他要去看他。宫中人劝阻他,他不听,竟雇汽车出去看陈宝琛一次,这也是一例。前次庄士敦说起宣统曾读我的《尝试集》,故我送庄士敦一部《文存》时,也送了宣统一部。这次他要见我,完全不同人商量,庄士敦也不知道,也可见他自行其意了。”
  庄士敦还告诉胡适,对外界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少年溥仪,还让他牵线,在宫里接见英国的海军司令和香港的英国总督。后来他对电话又大感兴趣,不顾内务府的反对,坚持在养心殿里装了一部。他是翻电话簿,找到了胡适的电话,才有邀请他入宫之举。
  溥仪当年已经17岁了,胡适认为他在思想与行为上已有了主见。因为胡适知道,他自己不仅在北洋政府那里被视作传播危险思想的乱党,也被紫禁城里的逊清小朝廷视为危险人物。溥仪若告诉内务府,内廷一定反对他见胡适,溥仪因此才直接打电话给胡适。胡适感到,他去见溥仪,或对逊帝的思想、行为更为独立有帮助。
  按照紫禁城的惯例,5月30日(星期二)宫中休息。胡适如约进宫见了溥仪。胡适在当日的日记中,比较详细地记下了与溥仪相见的过程:
  十二时前,他派了一个太监,来我家接我。我们到了神武门前下车,先在门外一所护兵督察处小坐,他们通电话给里面,说某人到了……他们电话完了,我们进宫门,经春华门,进养心殿。清帝在殿的东厢,外面装大玻璃,门口挂厚帘子。太监们掀起帘子,我进去。清帝已起立,我对他行鞠躬礼,他先在面前放了一张蓝缎子的大方凳子,请我坐,我就坐了。我称他“皇上”,他称我“先生”。他的样子很清秀,但单薄得很。他虽十七岁,但眼睛的近视比我还厉害。穿蓝袍子、玄色背心。室中略有古玩陈设,靠窗摆着许多书,炕几上摆着今天的报十余种,大部分都是不好的报,中有《晨报》《英文快报》。几上又摆着康白情的《草儿》、亚东出版的《西游记》。他问起白情、平伯,还问及《诗》杂志,近来也试作新诗,他说他很赞成白话。他谈及他出洋留学的事,说:“我们做错了许多事,到这个地位,还要靡费民国许多钱,我心里很不安。我本想谋独立生活,故曾要办皇室财产清理处。但许多老辈的人反对我,因为我一独立,他们就没依靠了。”他说有许多新书找不着,我请他以后如有找不着的书,可以告诉我。我谈了二十分钟,就出来了。
  胡适进宫见了溥仪,清朝昔日的王公大臣、遗老遗少们惶惶不安,“像炸了油锅似的”。
  社会上的舆论更是沸沸扬扬,有的报纸登出“胡适请求免跪拜”、“胡适为帝者师”等传聞,借此大做文章,诋毁胡适怀恋旧王朝、敬仰废皇帝云云。
  其实,胡适从紫禁城出来之后的第七天,曾致信庄士敦,向他介绍了入宫情况:“当我应召入宫时,皇帝对我非常客气,且以礼待之。我们谈到新诗和青年诗人以及其他文学等问题。”胡适还在信中说:“我本不打算让新闻界知道这次会晤的事情,但不幸得很,一些我并不经常读的报纸却把这件事情道出来了,这对他们来说,似乎有着重要的新闻价值……我必须承认,我对这件小事儿深为感动,当时坐在我国末代皇帝——历代伟大君主的最后一位代表面前的竟然是我。”
  胡适还在给庄士敦写信的同一天,写了一首诗《有感》。
  咬不开、捶不碎的核儿,
  关不住核儿里的一点生意。
  百尺的宫墙,千年的礼教,
  锁不住一个少年的心!
  为了回敬不良舆论对自己的诽谤,胡适专门在《努力周报》上写了一篇题为“宣统与胡适”的短文予以回敬:清宫里一位17岁的少年,所处的境地是很寂寞很可怜的。他在寂寞之中,想寻一个比较也算得上是少年的人来谈谈,这也是人情上很平常的一件事。不料中国人脑筋里的帝王思想,还不曾刷洗干净。所以本来很有人味儿的事,到了新闻记者的笔下,便成了一条令人怪诧的新闻了。
其他文献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有起床气?  这其实是睡眠惯性的一种表现,也就是说人们刚睡醒时会有一段头脑不清醒的状态。  睡眠惯性会受到睡眠质量、昼夜节律等诸多因素影响,它的产生简单地说,就是因为大脑不同区域醒来所需要的时间不同,因此在协作上出了一点小偏差。  根据进化时间的不同,人的大脑皮质大致可以分为新皮层,负责高级认知功能也即语言、视觉、记忆、运算、反应和判断等等;以及古皮层,主要负责嗅觉和边缘系统,也就
期刊
如果你不喜欢花时间做仰卧起坐,那这可能对你来说是个好消息。研究者现在不仅仅在争论仰卧起坐是否对人有益,而是它是否还有损身体健康。  仰卧起坐是否能给你带来紧实的巧克力腹肌?想要拥有马甲线的确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2011年,在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小型的随机对照试验中,一个小组做了每日腹部练习,而幸运的对照组则没有。经过六周的详细测量,研究者们发现仰卧起坐对于腰围和腹部脂肪的面积没有任何影响。  很多运动
期刊
望診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位居四诊之首。望诊已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除了望神、望五官、望皮肤等,在人的双脚上也包涵着许多健康信息。脚的姿势  在俯卧时,正常者为两脚趾相向的内八字型;要是左脚尖向外转,可能是左侧心脏有问题;要是右脚尖向外转,可能是右侧肾脏和心脏不好;在仰卧时,正常者为脚跟相靠,脚尖向外的外八字型;要是脚尖不自然地伸长往下压,这种人的肺弹性不好,易患肺气肿。脚趾形状  一般
期刊
2016年最大的科技新闻是不是“引力波”还有待观察,但2016年头两个月里最大的糗闻恐怕是“诺贝尔哥”事件。  5年前,初中文化的下岗工人郭英森在某电视节目中展示自己的“新理论”,提到了引力波、物质波、粒子等概念,遭到主持人和方舟子等嘉宾的质疑和讥讽。近日,引力波被美国科学界证实,于是有诸多网友翻出老账本,为郭英森打气撑腰,呼之为“诺贝尔哥”,并扬言方舟子等人“欠郭英森一个道歉”。  各位或许会笑
期刊
“北京”作为地名,曾经在全国很多地方出现过。  最早使用“北京”两个字的是西晋时的江南人。当时,他们称洛阳为北京,因为京城在北方。  真正把“北京”当作政治中心的做法,源于十六国时期胡夏国皇帝赫连勃勃称统万城(今陕西靖边白城子)为北京。他扩张到关中后,在长安设南台,即在南方的政府机构,而把统万城称为北京,是正式的都城。之后,平城(今山西大同)、晉阳(今山西太原)等都曾被称为北京。直到1427年,明
期刊
25年前,阿富汗第一位宇航员阿卜杜勒·阿哈德·莫曼德从太空凯旋,成了民航部副部长。  22年前,亲苏的阿富汗政府大势已去,这位曾经的“太空英雄”被迫逃往德国。  不久前,莫曼德终于踏上了阔别多年的故土,但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被这个国家接受。  “从太空看阿富汗很漂亮”  回到阿富汗,55岁的阿卜杜勒·阿哈德·莫曼德夙愿得偿。但他有些忐忑,他不知道同胞们会怎样对待自己。  直到卡尔扎伊总统办公室打来
期刊
在当下的语境中,“小确幸”这个词承载了一部分台湾年轻人的理想与追求,过上平稳、安定的生活,比如,开一家咖啡店平稳度过余生。  2015年,两岸的社会情绪“步调一致”,金秋时节,大陆流行:你幸福吗?时逢岁末,台湾流行小确幸,两岸不约而同地对幸福做出思考和解读。台湾小确幸的流行源于网络上一个不到2分钟的短片,短片名为“全民小幸福”,在动感的背景音乐中,几个快速的画面配上一句结语,总结了10个小确幸,按
期刊
年复一年,剩男剩女总会占据媒体相当版面,吸引公众眼球。而在家里,30岁的侄儿大伟已是每次家庭聚会的焦点了。  “该谈个女朋友了,我都80岁了,还能活几年?”我父亲常常这样感叹。乍一听以为他想搞黄昏恋,可老妈还健在啊。其实他想表达的意思是他极其渴望四世同堂,可是大伟至今还没有谈过一场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  “怎么谈?房价又涨了许多,没房子誰跟你谈?”大伟理直气壮。  “怎么不能谈?有本事的男人,什么
期刊
澳大利亚女艺术家安迪可花了很久才发现,自己的眼睛跟普通人不太相同。比如一条灰色的鹅卵石小径,落入她眼中就幻化出橙黄绿蓝粉;一片绿色树叶的边缘可以是橙色或红色,阴影中会透出紫色,树叶本身除了深绿还有紫罗兰色、湖绿色、蓝色……就像是打翻了调色盘。  这并不仅仅因为安迪可是一名印象派画家。五年前,安迪可七岁的女儿被诊断为色盲。进一步的检查表明,这是因为安迪可将一条突变染色体遗传给了女儿,而她自己则是一名
期刊
“以为减少了数量,也就减少了问题。殊不知网吧数量的减少并不能够消解青年一代对网络的刚需和天性  时间回到1994年4月20日,一条64K的国际专线从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通过美国Sprint公司,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  其后的两年间,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络开始提供服务,“电脑进入商业应用,从上海、北京开始,网吧陆陆续续进入中国的中心城市。”中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行业协会会长张新建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