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癌作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我国胃癌发生比例相对较高,就当前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全世界胃癌发生比例约在13.86/10万例左右,而我国则是世界平均发病率的2倍以上。本研究就胃癌中医治疗加以分析,通过辨证施治方式改善患者症状。
1.胃癌病机情况
中医理论中无胃癌病名,普遍认为属胃反、伏梁、积聚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胃癌与优思、恼怒、饮食不节具有密切关系,患者因肝气疏泄功能下降,造成胃气失和,部分患者因正气不足造成脾胃虚弱,其运化功能失功,进而造成痰、气、血、热、毒积聚于胃部,积聚成痞,进而发病。造成胃癌的主要原因包括:胃中无阳、热者津伤、肝经气郁三个因素,其中,胃中无阳是指胃纳差,其命门可见火衰,故无法对其脾土进行熏蒸,其食物在胃中不得运化,故造成患者呕吐、腹泻、纳差、不思饮食等症状。热者津伤主要是由于三阳热结所造成的,患者津液灼伤,导致其三门枯竭,胃部出入通路不畅,导致患者胃脘干枯,致使呕吐。肝经气郁多由于情志不畅所致,肝气抑制后,患者体内气滞血瘀,血行不畅则凝结,患者多表现为胃脘满胀、上腹疼痛症状。
2.胃癌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中医理论在治疗胃癌方面一般需要在分辨患者病情的虚实关系基础之上进行,其中,“虚”一般多为患者脾胃气虚,并针对患者胃阴、脾、肾的“虚”症加以辨别。而“实”则基本以食、气、暑、痰、血之中,孰为疾患、孰为协同患。另外,在予以辩证方面,胃癌患者的舌苔情况十分关键,舌苔为胃气所化,五脏六腑之气均禀藏于胃部,因此针对患者的舌苔进行观察,能够对其胃气寒、热、虚、实情况加以判断,一般需要针对舌苔的有无、薄厚、润燥、腐腻、真假、剥脱、消长情况予以关注,有研究显示,胃癌患者舌苔厚重,口有异味,则说明患者可能存在食积不化问题;胃癌患者舌苔色白、腻滑,涎液粘稠、味甘,则说明患者可能存在湿邪问题;患者舌苔色黄,口有苦味,则说明患者可能存在化热问题;胃癌患者舌苔剥脱,则说明患者可能存在胃阴伤。
2.1肝胃不和型胃癌的中醫治疗
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临床多表现为上腹满胀、胃部痞满,时长疼痛,且痛感攒即肋下,大部分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伴有嗳气、噎食现象,患者的舌苔薄且色白或色黄,舌体偏红,脉搏端直而长、指下挺然。临床中针对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其主要治疗以降逆、镇痛、平肝、和胃为主要方向,临床治疗方剂为柴胡疏肝散,方剂包括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等药物,柴胡疏肝散为四逆散加味构成,可起到疏肝理气、和血解郁的临床效果,为了进一步提升肝胃不和型胃癌治疗效果,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质进行加减治疗,口苦口干严重的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一般认为与患者郁热不宣具有密切关系,应以疏散为治疗方向,此时可去柴胡疏肝散中的柴胡,加用吴茱萸、黄连、黄芩药物;便秘燥结严重的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一般认为与患者腑气不通具有密切关系,应以平燥通畅为治疗方向,此时可在柴胡疏肝散中加用生大黄、芒硝药物;嗳腐吞酸严重的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一般认为与食积不化具有密切关系,应以消食理气为治疗方向,此时可在柴胡疏肝散中加用山楂、神曲、连翘、莱菔子药物。
2.2脾胃虚寒型胃癌的中医治疗
脾胃虚寒型胃癌患者,临床多表现为上腹隐痛,其痛感绵延不断,按之能够缓解疼痛,且畏寒喜冷,食用生冷食物后,其上腹疼痛感加剧,而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食用热食,则能够极大程度上缓解患者胃部疼痛感。部分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可能存在呕吐、腹泻等症状,时而晨食晚吐、时而晚食晨吐。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面部色白、面色无光,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平日易倦乏力,肢体寒凉。患者的舌体偏大,两侧存有齿痕,舌苔偏薄且滑腻,其色偏白,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脉搏脉位低沉,轻取不应指,部分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脉细如线,应指明显。临床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多以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为主要方向,临床治疗方剂为理中汤合四君子汤,方剂包括人参、白术、干姜、茯苓、甘草等药物,理中汤最早可见于中医典籍《伤寒论》之中,具有温中补气、健脾和胃、散寒健运的临床效果;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中,具有益气健脾的临床效果。为了进一步提升脾胃虚寒型胃癌治疗效果,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质进行加减治疗,大便溏泄严重的脾胃虚寒型胃癌患者,一般认为与患者肾脾阳虚具有密切关系,应以健脾益肾为治疗方向,此时可在理中汤合四君子汤加用山药、芡实、鸡内金、儿茶、补骨脂、肉蔻药物;腹脘满胀、嗳气严重的脾胃虚寒型胃癌患者,一般认为与寒湿内盛具有密切关系,应以温中和胃为治疗方向,此时可减半理中汤合四君子汤中人参,另加用藿香、苍术、草果药物。
3.结语
综上其述,中医在治疗胃癌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临床治疗期间,需要对患者胃癌病机加以判断,别结合患者的体质,辨证施治,根据其实际情况予以药物治疗,并辩证加减用药,能够起到改善胃癌患者临床症状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内江市资中县人民医院)
1.胃癌病机情况
中医理论中无胃癌病名,普遍认为属胃反、伏梁、积聚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胃癌与优思、恼怒、饮食不节具有密切关系,患者因肝气疏泄功能下降,造成胃气失和,部分患者因正气不足造成脾胃虚弱,其运化功能失功,进而造成痰、气、血、热、毒积聚于胃部,积聚成痞,进而发病。造成胃癌的主要原因包括:胃中无阳、热者津伤、肝经气郁三个因素,其中,胃中无阳是指胃纳差,其命门可见火衰,故无法对其脾土进行熏蒸,其食物在胃中不得运化,故造成患者呕吐、腹泻、纳差、不思饮食等症状。热者津伤主要是由于三阳热结所造成的,患者津液灼伤,导致其三门枯竭,胃部出入通路不畅,导致患者胃脘干枯,致使呕吐。肝经气郁多由于情志不畅所致,肝气抑制后,患者体内气滞血瘀,血行不畅则凝结,患者多表现为胃脘满胀、上腹疼痛症状。
2.胃癌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中医理论在治疗胃癌方面一般需要在分辨患者病情的虚实关系基础之上进行,其中,“虚”一般多为患者脾胃气虚,并针对患者胃阴、脾、肾的“虚”症加以辨别。而“实”则基本以食、气、暑、痰、血之中,孰为疾患、孰为协同患。另外,在予以辩证方面,胃癌患者的舌苔情况十分关键,舌苔为胃气所化,五脏六腑之气均禀藏于胃部,因此针对患者的舌苔进行观察,能够对其胃气寒、热、虚、实情况加以判断,一般需要针对舌苔的有无、薄厚、润燥、腐腻、真假、剥脱、消长情况予以关注,有研究显示,胃癌患者舌苔厚重,口有异味,则说明患者可能存在食积不化问题;胃癌患者舌苔色白、腻滑,涎液粘稠、味甘,则说明患者可能存在湿邪问题;患者舌苔色黄,口有苦味,则说明患者可能存在化热问题;胃癌患者舌苔剥脱,则说明患者可能存在胃阴伤。
2.1肝胃不和型胃癌的中醫治疗
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临床多表现为上腹满胀、胃部痞满,时长疼痛,且痛感攒即肋下,大部分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伴有嗳气、噎食现象,患者的舌苔薄且色白或色黄,舌体偏红,脉搏端直而长、指下挺然。临床中针对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其主要治疗以降逆、镇痛、平肝、和胃为主要方向,临床治疗方剂为柴胡疏肝散,方剂包括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等药物,柴胡疏肝散为四逆散加味构成,可起到疏肝理气、和血解郁的临床效果,为了进一步提升肝胃不和型胃癌治疗效果,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质进行加减治疗,口苦口干严重的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一般认为与患者郁热不宣具有密切关系,应以疏散为治疗方向,此时可去柴胡疏肝散中的柴胡,加用吴茱萸、黄连、黄芩药物;便秘燥结严重的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一般认为与患者腑气不通具有密切关系,应以平燥通畅为治疗方向,此时可在柴胡疏肝散中加用生大黄、芒硝药物;嗳腐吞酸严重的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一般认为与食积不化具有密切关系,应以消食理气为治疗方向,此时可在柴胡疏肝散中加用山楂、神曲、连翘、莱菔子药物。
2.2脾胃虚寒型胃癌的中医治疗
脾胃虚寒型胃癌患者,临床多表现为上腹隐痛,其痛感绵延不断,按之能够缓解疼痛,且畏寒喜冷,食用生冷食物后,其上腹疼痛感加剧,而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食用热食,则能够极大程度上缓解患者胃部疼痛感。部分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可能存在呕吐、腹泻等症状,时而晨食晚吐、时而晚食晨吐。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面部色白、面色无光,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平日易倦乏力,肢体寒凉。患者的舌体偏大,两侧存有齿痕,舌苔偏薄且滑腻,其色偏白,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脉搏脉位低沉,轻取不应指,部分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脉细如线,应指明显。临床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多以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为主要方向,临床治疗方剂为理中汤合四君子汤,方剂包括人参、白术、干姜、茯苓、甘草等药物,理中汤最早可见于中医典籍《伤寒论》之中,具有温中补气、健脾和胃、散寒健运的临床效果;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中,具有益气健脾的临床效果。为了进一步提升脾胃虚寒型胃癌治疗效果,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质进行加减治疗,大便溏泄严重的脾胃虚寒型胃癌患者,一般认为与患者肾脾阳虚具有密切关系,应以健脾益肾为治疗方向,此时可在理中汤合四君子汤加用山药、芡实、鸡内金、儿茶、补骨脂、肉蔻药物;腹脘满胀、嗳气严重的脾胃虚寒型胃癌患者,一般认为与寒湿内盛具有密切关系,应以温中和胃为治疗方向,此时可减半理中汤合四君子汤中人参,另加用藿香、苍术、草果药物。
3.结语
综上其述,中医在治疗胃癌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临床治疗期间,需要对患者胃癌病机加以判断,别结合患者的体质,辨证施治,根据其实际情况予以药物治疗,并辩证加减用药,能够起到改善胃癌患者临床症状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内江市资中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