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新课程标准也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那么,如何来提高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呢?本文总结了部分教学经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策略
针对我国小学语文古诗词的课堂进行分析,以小学生为主体,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以下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采用朗读方式感受古诗词的文字美
小学语文古诗词中,存在较多附有美感的句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着重画出具有美感的句子,让学生以吟诵的方式进行重点朗读,例如唐代王维《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此两句诗,以字面的意思即可大致的了解,作者并没有采取复杂的表达方式,学生在有感情朗读时,即可体会诗句字里行间传递的美,树木茂密的山间在经过一场新雨洗礼后更加幽静,夜幕降临,秋风袭来,带来阵阵凉意,此时皎洁的月光透过树木间的空隙,照在清澈的小河上,只见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的流淌,刻画了秋雨过后山间的晚景。又如,唐代胡令能的《小儿垂钓》,整首诗的文字都是极美的,学生可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字间描绘出一个稚嫩的孩童在水边垂钓,显示出孩童的天真和童趣,因为害怕鱼儿受到过路人的惊吓,以致赶忙摇手回绝路人的询问,让学生在文字中感受孩童的天性,通过蓬头稚子、侧坐、遥招手等等感受作者文字的美感。
二、构建古诗词情景感受画面美
古诗词是诗人对事物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促使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实施,教师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古诗词的情景,让学生体会诗词中的画面美,例如,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整首诗描绘了李白眼中的庐山瀑布,教师可为学生描绘诗中的画面,“在阳光温暖的照射下,香炉峰上盘旋升起了紫色的烟雾,我遥远的看到庐山的瀑布像一条白色绸缎一样悬挂在山川的前方,在高山上飞流顺势而下的瀑布可以长达好几千尺,仿佛是从天边的银河而来流泻到人间”,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描绘出不一样的庐山瀑布,但是瀑布的雄伟壮观依然可以清晰的体会到。又如,唐代贺知章的《咏柳》,《咏柳》是小学生非常熟悉的一首诗,着实描绘了春日里的柳树,而且教师可非常容易的为学生构建一幅美丽的春柳图,教师可让学生试想一下,眼前有无数高高的像被碧玉装扮一样的嫩柳,细长的柳条既柔软而又轻盈,在春风中,像条条绿色的丝带在飘动,不知是谁在精心的修剪片片柳叶,原来是二月里的春风,剪出丝丝柳叶点缀着大地,教师在讲述时,可适当进行有感情描绘,增加诗中画面的生动感。
三、整体分析彰显作者情感
中国部分古诗词是作者情感的寄托,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可对古诗词的整体进行分析,促使学生体会作者创作时流露的情感,例如三国时期曹植的《七步诗》,作者用豆茎和豆子比喻自家的亲兄弟,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道出了作者为难的处境,以及对骨肉之间相互残杀的愤恨,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时,可结合当时曹植的背景,作者借助《七步诗》表达了内心对自家兄弟的斥责以及对当时社会统治的不满,而且起初整首诗都在围绕豆茎与豆子做描述,后期采取直接表述的方式,传递自身的情感,不仅可让学生感受到诗中的含义,更是让学生明白了作者的情感。又如,明代于谦的《咏石灰》,此为典型的借物言志诗,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慷慨激昂的氛围,诗中描绘了石灰出深山的千锤万凿,在经历过烈火焚烧之后,即使是粉身碎骨也不怕,为的就是将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作者将自己比喻成石灰,此时作者已经是经历了无比曲折的仕途生活,但是即使自己将全部的热情贡献给朝廷,仍然得不到信任和重用,还是逃脱不了被冤杀的命运,诗中虽然句句都在描绘石灰,但是句句都体现作者的感情,同时还展现出作者面对困难不屈服、大无畏的精神,纵然作者不被当时世人认可,但是其为国牺牲、英勇献身的精神是不可替代的,在教师的讲解下,学生很容易即可感受到作者满腔爱国的情怀。
四、名句赏析体会诗词中的哲理
我国古代的诗词文化是博大精深的,而且诗词的种类也是丰富多彩的,不仅包含咏物、言志、抒情,更是包含丰富的哲理,教师可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剖析诗中的哲理,让学生感悟体会诗词中的哲理,例如,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此为一首七言绝句诗,同时也是一首抒情的小诗,作者将船停靠在瓜州,此时在作者看来,京口与瓜州之间只是隔了一条长江,但是作者曾经居住的地方却被层叠的山峦遮住,温暖的春风又一次吹向大地,将江南的田野吹绿,在明月的照耀下,作者感叹,自己何时才可在明月的陪伴下,回到钟山的故乡,作者在规划大好前程时,突然思念自己的家乡,此诗一语双关,蕴含丰富的哲理,表面上表现作者极度思念家乡的心情,实际上暗示自己即将再次踏上政治舞台、推出新政策的欲望。又如,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此诗创作于苏轼在游览庐山后的感悟,其以庐山的千变万化为基础,暗示一种生活的哲理,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庐山的面貌,从正面和侧面观看庐山,其呈现的是绵延不绝和高耸入云,但是从远、近、高、低四处在观看庐山时,其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作者感叹自己不能将庐山的真实面目全部看清,只是因为自己此时就处在庐山中,作者以此表示对于事物要有不同方向和不同层次的分析,以全面的角度去观看整体的事物。
我国古诗词历史悠久、文化精深,其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代表,而且我国古诗词中蕴含的哲理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新课改背景下,应改革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策略,只有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才可保障小学生充分理解古诗词的含义,感受我国古代诗词传递的美感和情怀,促进我国古代诗词的传播。
参考文献:
[1]郝华雄.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与情景教学[J].新课程(下),2011,(06).
[2]邓学梅.试析新课改视野下的小学语文目标教学[J].新课程学习(小学),2012,(03).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策略
针对我国小学语文古诗词的课堂进行分析,以小学生为主体,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以下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采用朗读方式感受古诗词的文字美
小学语文古诗词中,存在较多附有美感的句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着重画出具有美感的句子,让学生以吟诵的方式进行重点朗读,例如唐代王维《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此两句诗,以字面的意思即可大致的了解,作者并没有采取复杂的表达方式,学生在有感情朗读时,即可体会诗句字里行间传递的美,树木茂密的山间在经过一场新雨洗礼后更加幽静,夜幕降临,秋风袭来,带来阵阵凉意,此时皎洁的月光透过树木间的空隙,照在清澈的小河上,只见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的流淌,刻画了秋雨过后山间的晚景。又如,唐代胡令能的《小儿垂钓》,整首诗的文字都是极美的,学生可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字间描绘出一个稚嫩的孩童在水边垂钓,显示出孩童的天真和童趣,因为害怕鱼儿受到过路人的惊吓,以致赶忙摇手回绝路人的询问,让学生在文字中感受孩童的天性,通过蓬头稚子、侧坐、遥招手等等感受作者文字的美感。
二、构建古诗词情景感受画面美
古诗词是诗人对事物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促使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实施,教师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古诗词的情景,让学生体会诗词中的画面美,例如,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整首诗描绘了李白眼中的庐山瀑布,教师可为学生描绘诗中的画面,“在阳光温暖的照射下,香炉峰上盘旋升起了紫色的烟雾,我遥远的看到庐山的瀑布像一条白色绸缎一样悬挂在山川的前方,在高山上飞流顺势而下的瀑布可以长达好几千尺,仿佛是从天边的银河而来流泻到人间”,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描绘出不一样的庐山瀑布,但是瀑布的雄伟壮观依然可以清晰的体会到。又如,唐代贺知章的《咏柳》,《咏柳》是小学生非常熟悉的一首诗,着实描绘了春日里的柳树,而且教师可非常容易的为学生构建一幅美丽的春柳图,教师可让学生试想一下,眼前有无数高高的像被碧玉装扮一样的嫩柳,细长的柳条既柔软而又轻盈,在春风中,像条条绿色的丝带在飘动,不知是谁在精心的修剪片片柳叶,原来是二月里的春风,剪出丝丝柳叶点缀着大地,教师在讲述时,可适当进行有感情描绘,增加诗中画面的生动感。
三、整体分析彰显作者情感
中国部分古诗词是作者情感的寄托,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可对古诗词的整体进行分析,促使学生体会作者创作时流露的情感,例如三国时期曹植的《七步诗》,作者用豆茎和豆子比喻自家的亲兄弟,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道出了作者为难的处境,以及对骨肉之间相互残杀的愤恨,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时,可结合当时曹植的背景,作者借助《七步诗》表达了内心对自家兄弟的斥责以及对当时社会统治的不满,而且起初整首诗都在围绕豆茎与豆子做描述,后期采取直接表述的方式,传递自身的情感,不仅可让学生感受到诗中的含义,更是让学生明白了作者的情感。又如,明代于谦的《咏石灰》,此为典型的借物言志诗,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慷慨激昂的氛围,诗中描绘了石灰出深山的千锤万凿,在经历过烈火焚烧之后,即使是粉身碎骨也不怕,为的就是将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作者将自己比喻成石灰,此时作者已经是经历了无比曲折的仕途生活,但是即使自己将全部的热情贡献给朝廷,仍然得不到信任和重用,还是逃脱不了被冤杀的命运,诗中虽然句句都在描绘石灰,但是句句都体现作者的感情,同时还展现出作者面对困难不屈服、大无畏的精神,纵然作者不被当时世人认可,但是其为国牺牲、英勇献身的精神是不可替代的,在教师的讲解下,学生很容易即可感受到作者满腔爱国的情怀。
四、名句赏析体会诗词中的哲理
我国古代的诗词文化是博大精深的,而且诗词的种类也是丰富多彩的,不仅包含咏物、言志、抒情,更是包含丰富的哲理,教师可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剖析诗中的哲理,让学生感悟体会诗词中的哲理,例如,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此为一首七言绝句诗,同时也是一首抒情的小诗,作者将船停靠在瓜州,此时在作者看来,京口与瓜州之间只是隔了一条长江,但是作者曾经居住的地方却被层叠的山峦遮住,温暖的春风又一次吹向大地,将江南的田野吹绿,在明月的照耀下,作者感叹,自己何时才可在明月的陪伴下,回到钟山的故乡,作者在规划大好前程时,突然思念自己的家乡,此诗一语双关,蕴含丰富的哲理,表面上表现作者极度思念家乡的心情,实际上暗示自己即将再次踏上政治舞台、推出新政策的欲望。又如,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此诗创作于苏轼在游览庐山后的感悟,其以庐山的千变万化为基础,暗示一种生活的哲理,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庐山的面貌,从正面和侧面观看庐山,其呈现的是绵延不绝和高耸入云,但是从远、近、高、低四处在观看庐山时,其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作者感叹自己不能将庐山的真实面目全部看清,只是因为自己此时就处在庐山中,作者以此表示对于事物要有不同方向和不同层次的分析,以全面的角度去观看整体的事物。
我国古诗词历史悠久、文化精深,其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代表,而且我国古诗词中蕴含的哲理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新课改背景下,应改革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策略,只有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才可保障小学生充分理解古诗词的含义,感受我国古代诗词传递的美感和情怀,促进我国古代诗词的传播。
参考文献:
[1]郝华雄.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与情景教学[J].新课程(下),2011,(06).
[2]邓学梅.试析新课改视野下的小学语文目标教学[J].新课程学习(小学),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