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4岁的王先生稍有活动便气喘得厉害,且胸口一直隐隐作痛。检查发现,95%的右肺呈空洞状,胸片提示“右侧自发性气胸”。
一听到这样的病例,吴旭非常警惕:“那患者有没有出现呼吸急促、发绀、出汗,甚至休克等症状呢?”看了胸片、CT影像后,吴旭认为,这不是气胸,而是一个巨型的如鱼鳔状的肺大疱:在右肺上叶,体积约26cm×20cm,这是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过的最大直径的肺大疱。
2011年6月,一名来自汕头16个月大的婴儿查出胸腔里有个巨大的肿瘤。肿瘤压扁了右肺,使右肺丧失通气功能,造成呼吸困难。随着肿瘤继续发展,心脏、气管、食管被推向左侧胸腔,紧接着压迫左肺,最终造成呼吸循环衰竭。如不手术,患儿将很快死亡。
2011年3月8日凌晨,17岁的小江骑摩托车不幸发生车祸,人“飞”出路面重重撞入路边的竹林,一棵竹尖刺入他的右颈部,深达25厘米。根据患者CT初步判断,竹子经颈刺入纵膈内,很可能已刺穿心脏大血管,伤情危急。
很多时候,吴旭就是这样直面生死。在一个又一个紧张而危急的时刻,他冷静判断,手握三寸手术刀,毫厘之间,将患者从死神手中拉回人世。
直面生死,考验的是一个医生冷静果敢的头脑;毫厘之间,考验的是一个医生精确精到的医术。
吴旭,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处理“危重”、“复杂”、“疑难”,这是吴旭教授的特色。从医20多年来,吴旭的手术台前,类似病例不胜枚举:在“危重”胸部创伤救治方面,1997年吴旭在他的母校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在当时极其简陋的急诊室条件下开胸,用通常缝皮肤的三角针三针成功修补一例濒死心脏穿透伤,展示了过人的外科天赋和对病人的责任心,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一举成名。2002年又一个奇迹诞生,他完成的“担架上开胸修补心脏”手术,是南方医科大学建校史上首例“急诊室开胸心脏修补手术”;同年,他在急诊室开胸成功抢救一例“酒瓶穿心”患者;2009年再次成功抢救“少见的左心室穿透伤”;2011年成功救治“世界最长深度(25cm)的纵膈穿透伤”。
在“复杂”胸外科疾病方面,2004年他成功施行国内首例超长巨块食管癌切除术,切除病变达15.5cm;2007年成功切除世界首例双源发罕见食管脂肪肉瘤及食管淋巴管瘤;2010年成功切除华南地区最小年龄(59天)纵膈肿瘤。
在“疑难”方面,于2010年全程亲历巨大胸腺癌救治,成功切除17×14×4cm的巨大病变及被侵犯的肺组织、双侧膈神经等,术后病人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发生脓胸、支气管胸膜瘘、胸骨特殊细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住院222天,呼吸机治疗110天,最终战胜疾病,痊愈出院;2009年成功救治极重度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当时患者呼吸指数最低为68(正常值为500),根据文献报道,如呼吸指数低于70,则极难抢救成功。
吴旭有个名声,大家都叫他“从不失手”。他曾经说过:“胸外科医生的行动必须是‘审慎’的,要开刀就要力争百分之百的准确,百分之百的成功。”这句话看起来似乎不太实际,但吴旭却做到了。
三寸刀锋,见证生死时速;三尺手术台,写就大爱无言。
上过战场、斗过SARS、参加过玉树地震的灾区救援,让这位出身部队的医生两次荣立三等功,并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优秀共产党员”、“总后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广东省拥政爱民模范”等荣誉称号。而这些经历,都让他对生命和自己的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胸外科的手术大多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常常性命攸关,我的工作大多是以‘救命’为主,如果一个‘救命’的医生做不到百分之百的努力,那么他就不及格了。”
一听到这样的病例,吴旭非常警惕:“那患者有没有出现呼吸急促、发绀、出汗,甚至休克等症状呢?”看了胸片、CT影像后,吴旭认为,这不是气胸,而是一个巨型的如鱼鳔状的肺大疱:在右肺上叶,体积约26cm×20cm,这是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过的最大直径的肺大疱。
2011年6月,一名来自汕头16个月大的婴儿查出胸腔里有个巨大的肿瘤。肿瘤压扁了右肺,使右肺丧失通气功能,造成呼吸困难。随着肿瘤继续发展,心脏、气管、食管被推向左侧胸腔,紧接着压迫左肺,最终造成呼吸循环衰竭。如不手术,患儿将很快死亡。
2011年3月8日凌晨,17岁的小江骑摩托车不幸发生车祸,人“飞”出路面重重撞入路边的竹林,一棵竹尖刺入他的右颈部,深达25厘米。根据患者CT初步判断,竹子经颈刺入纵膈内,很可能已刺穿心脏大血管,伤情危急。
很多时候,吴旭就是这样直面生死。在一个又一个紧张而危急的时刻,他冷静判断,手握三寸手术刀,毫厘之间,将患者从死神手中拉回人世。
直面生死,考验的是一个医生冷静果敢的头脑;毫厘之间,考验的是一个医生精确精到的医术。
吴旭,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处理“危重”、“复杂”、“疑难”,这是吴旭教授的特色。从医20多年来,吴旭的手术台前,类似病例不胜枚举:在“危重”胸部创伤救治方面,1997年吴旭在他的母校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在当时极其简陋的急诊室条件下开胸,用通常缝皮肤的三角针三针成功修补一例濒死心脏穿透伤,展示了过人的外科天赋和对病人的责任心,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一举成名。2002年又一个奇迹诞生,他完成的“担架上开胸修补心脏”手术,是南方医科大学建校史上首例“急诊室开胸心脏修补手术”;同年,他在急诊室开胸成功抢救一例“酒瓶穿心”患者;2009年再次成功抢救“少见的左心室穿透伤”;2011年成功救治“世界最长深度(25cm)的纵膈穿透伤”。
在“复杂”胸外科疾病方面,2004年他成功施行国内首例超长巨块食管癌切除术,切除病变达15.5cm;2007年成功切除世界首例双源发罕见食管脂肪肉瘤及食管淋巴管瘤;2010年成功切除华南地区最小年龄(59天)纵膈肿瘤。
在“疑难”方面,于2010年全程亲历巨大胸腺癌救治,成功切除17×14×4cm的巨大病变及被侵犯的肺组织、双侧膈神经等,术后病人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发生脓胸、支气管胸膜瘘、胸骨特殊细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住院222天,呼吸机治疗110天,最终战胜疾病,痊愈出院;2009年成功救治极重度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当时患者呼吸指数最低为68(正常值为500),根据文献报道,如呼吸指数低于70,则极难抢救成功。
吴旭有个名声,大家都叫他“从不失手”。他曾经说过:“胸外科医生的行动必须是‘审慎’的,要开刀就要力争百分之百的准确,百分之百的成功。”这句话看起来似乎不太实际,但吴旭却做到了。
三寸刀锋,见证生死时速;三尺手术台,写就大爱无言。
上过战场、斗过SARS、参加过玉树地震的灾区救援,让这位出身部队的医生两次荣立三等功,并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优秀共产党员”、“总后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广东省拥政爱民模范”等荣誉称号。而这些经历,都让他对生命和自己的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胸外科的手术大多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常常性命攸关,我的工作大多是以‘救命’为主,如果一个‘救命’的医生做不到百分之百的努力,那么他就不及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