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有其独特的心理、生理特征,常表现为: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绪的波动性较大、意志力与自信心不够稳定等,这些因素都会抑制机体潜能的发挥。作为体育训练队,要学好体育运动技能,充分发挥运动水平,取得优良的比赛成绩,不仅要有运动技术训练,而且要有适应技术训练和比赛的心理训练。教师在对学生身体训练的同时并辅之以有效的心理训练,正确地引导、教育他们克服困难,保持良好心态,自觉积极地投入体育训练、竞赛中,以全面提高田径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战术心理水平和运动成绩。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田径运动;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使运动员或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状态的过程。美国一位游泳教练认为:作为一个现代教练员,必须同时是一个心理学家、生理学家和生物力学家,但首先应是一个心理学家。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旨在帮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能集中精神、稳定情绪、树立信心,达到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
一、引导学生从积极角度来认知遇到的问题
心理学中的认知疗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对象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在训练中,作为教练,当发现学生出现训练时不投入、懈怠、懒散等现象,或在组织比赛时察觉学生出现赛前的不自信,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时,我们经常会通过主动找学生交流,通过认知调整的方式,使学生明确训练比赛的动机。培养和激励学生正确的训练、比赛动机,充分调动他们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教练员与学生接触较多,交流也方便,故应起到主导作用。在日常训练学习工作中,教练员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通过言传身教,启发诱导来激发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思想,树立远大目标和崇高的理想和为学校、班级争光的意识和精神,从而产生训练动力,树立自信心。
二、 训练中加强心理表象训练
学者研究指出:应当重视学生或运动员的运动智能发展问题,特别是运动员的操作思维的发展问题,为提高运动员的智力活动水平,加强运动知觉、表象和思维在运动技能形成中作用。运动技术的学习,不单是对肌肉活动的训练,而且是对大脑活动,包括对大脑的心理机能的训练,人的心理活动对运动技术的形成起着调节的作用,越是高级运动员,技术动作越是复杂,这种作用越大。目前国内外的体育训练运动队广泛采用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方法,回忆运动技术动作,形成清楚的运动形象和概念,从而提高运动技术动作的质量。
三、指导学生学会心理放松技术
放松训练是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方法。放松训练可以有效地缓解运动员精神的过度紧张和焦虑状态,调节情绪,稳定心理过程,以保证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放松训练可以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调节支配机能,提高人的内部感觉的敏锐性和内在表象的清晰度,放松训练有利于更快地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同时放松训练对于运动训练的恢复过程也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研究证明,在大运动量训练后,做5分钟的放松训练,对生理、心理功能的恢复效果,几乎和1小时的自然睡眠或传统的恢复手段相同。
四、加强赛前的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模拟实践练习,其目的是为了运动员参加比赛做好适应性准备。这种训练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适应能力,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定型结构,以便使技术、战术在千变万化的情况下得以正常发挥。研究证明,这样能促进学生比赛期间的心理协调能力。模拟训练分为实景模拟和语言图像模拟。实景模拟是设置比赛的情景和条件对运动员进行训练,包括模拟对手的技术、战术、模拟比赛天气场地、模拟观众行为或裁判处罚等;语言图像模拟是利用语言或图像描述比赛的情景,想象比赛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自己的策略,以便使运动员对比赛情景形成先期适应。
五、增强学生信心的训练技术
信心是学生进行训练、比赛的内部力量,信心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训练、比赛的结果,也关系着运动员训练、比赛的整个精神状态。一个能正确估计形势和自身技术力量的运动员,总是对每次的训练持积极的态度,对取得比赛的胜利始终充满信心。虽然信心的大小不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唯一心理因素,但它是决定性的因素,是推动比赛进行和调动自身各种潜在力量的心理基础。因此,建立运动员的信心就成为心理训练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在运动训练采用下列方法来培养学生和运动员的信心:第一,进行训练前的赛前动员,通过分析使运动员认识训练、比赛的意义、动机和有利条件,从而确立胜利的信心。第二,增强信心的自我回忆训练。
责任编辑 王凌燕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田径运动;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使运动员或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状态的过程。美国一位游泳教练认为:作为一个现代教练员,必须同时是一个心理学家、生理学家和生物力学家,但首先应是一个心理学家。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旨在帮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能集中精神、稳定情绪、树立信心,达到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
一、引导学生从积极角度来认知遇到的问题
心理学中的认知疗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对象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在训练中,作为教练,当发现学生出现训练时不投入、懈怠、懒散等现象,或在组织比赛时察觉学生出现赛前的不自信,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时,我们经常会通过主动找学生交流,通过认知调整的方式,使学生明确训练比赛的动机。培养和激励学生正确的训练、比赛动机,充分调动他们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教练员与学生接触较多,交流也方便,故应起到主导作用。在日常训练学习工作中,教练员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通过言传身教,启发诱导来激发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思想,树立远大目标和崇高的理想和为学校、班级争光的意识和精神,从而产生训练动力,树立自信心。
二、 训练中加强心理表象训练
学者研究指出:应当重视学生或运动员的运动智能发展问题,特别是运动员的操作思维的发展问题,为提高运动员的智力活动水平,加强运动知觉、表象和思维在运动技能形成中作用。运动技术的学习,不单是对肌肉活动的训练,而且是对大脑活动,包括对大脑的心理机能的训练,人的心理活动对运动技术的形成起着调节的作用,越是高级运动员,技术动作越是复杂,这种作用越大。目前国内外的体育训练运动队广泛采用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方法,回忆运动技术动作,形成清楚的运动形象和概念,从而提高运动技术动作的质量。
三、指导学生学会心理放松技术
放松训练是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方法。放松训练可以有效地缓解运动员精神的过度紧张和焦虑状态,调节情绪,稳定心理过程,以保证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放松训练可以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调节支配机能,提高人的内部感觉的敏锐性和内在表象的清晰度,放松训练有利于更快地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同时放松训练对于运动训练的恢复过程也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研究证明,在大运动量训练后,做5分钟的放松训练,对生理、心理功能的恢复效果,几乎和1小时的自然睡眠或传统的恢复手段相同。
四、加强赛前的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模拟实践练习,其目的是为了运动员参加比赛做好适应性准备。这种训练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适应能力,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定型结构,以便使技术、战术在千变万化的情况下得以正常发挥。研究证明,这样能促进学生比赛期间的心理协调能力。模拟训练分为实景模拟和语言图像模拟。实景模拟是设置比赛的情景和条件对运动员进行训练,包括模拟对手的技术、战术、模拟比赛天气场地、模拟观众行为或裁判处罚等;语言图像模拟是利用语言或图像描述比赛的情景,想象比赛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自己的策略,以便使运动员对比赛情景形成先期适应。
五、增强学生信心的训练技术
信心是学生进行训练、比赛的内部力量,信心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训练、比赛的结果,也关系着运动员训练、比赛的整个精神状态。一个能正确估计形势和自身技术力量的运动员,总是对每次的训练持积极的态度,对取得比赛的胜利始终充满信心。虽然信心的大小不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唯一心理因素,但它是决定性的因素,是推动比赛进行和调动自身各种潜在力量的心理基础。因此,建立运动员的信心就成为心理训练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在运动训练采用下列方法来培养学生和运动员的信心:第一,进行训练前的赛前动员,通过分析使运动员认识训练、比赛的意义、动机和有利条件,从而确立胜利的信心。第二,增强信心的自我回忆训练。
责任编辑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