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事教师生涯几年之后,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追求一种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希望拥有一个独具特色的教学个性。这样,教师会更受学生欢迎,教学水平也将再迈上一个新台阶。如何才能具备自己的教学个性,一方面要多学习,多历练;另一方面要学会在教育科研中求进步,塑个性。
关键词:教学个性 学习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智力突出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的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他只能造成精神的贫乏。”历经了几年的教学生涯,身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教法,逐步学会了如何备课,如何设计教案,如何掌握重点难点,并能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但不知从何时起,学生开始这样称呼我为“语文老师”、“口语老师”抑或是“大眼睛老师”,坦白地说,我并非计较他们忘记我的姓名,但每次听到这样的称呼时,内心总还是觉得不是滋味,仿佛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难道我们仅仅停留于此,只满足于成为一名但求无过的教书匠吗?如何成为一名有特点的老师——寻找教学个性应该成为我们今天追求的一个目标。
何谓教学个性?所谓教学个性,“就是教学有自身的面目,有自身的特色,有不同于他人的地方,它是教师个人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东西,是教师个人气质、性格、兴趣、阅历、学养等在教学活动中的综合反映和表现。”可见,教学个性首先是与老师的个人情感、鲜明的个人特长以及学识修养能力有关;其次,教学个性也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在不断与学生的交流碰撞中才能形成的。
我曾听了很多校内外、各省市级优秀教师的公开课,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具体内容早已淡忘了,但他们的风格特点却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有的老师是“感情充沛型”,有着很深的文学底蕴,善于“煽情”,他的课堂往往以情造势,听他的一堂语文课堂就犹如在欣赏一幅画亦或是一首民歌,知识与美感并存;而同样一节课,有的老师则以智性为美,偏重心理分析,深刻剖析,思路缜密,使课堂显得精美别致。但无论哪一种风格,我相信带给学生的都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一种风采,一道风景。
我校吴老师的课就很有特色,给我启发很大。她上的课是税收,很枯燥的专业课,却很有特点,非常受学生们欢迎,而且教学效果颇佳。据说,有班级的学生虽已请了长假,可每次到吴老师的课还专门返校来听。她的课堂在我们青年教师的眼中就是既紧张又不失活泼,机智与幽默并存,美貌与才华共现的极具特色的课堂。试问,这种具有人格魅力,具有师者风采的老师,怎能不受学生尊敬和老师们的信服呢,这样的个性风格又怎能不让我们羡慕呢?在佩服与羡慕同时,我不禁问自己:自己的教学个性在哪里呢?又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教学个性呢?
首先,要多学,多看,多历练。
一、向书本学,积累理论知识
不只是钻研教材大纲,而是要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多看相关的理论丛书,如:《当代教育学》、《当代教育心理学》、《给教师的建议》、《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等,不断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另一方面,身为一名语文老师,如能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博览群书,必将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也会很理想。
二、向同行学,可以是本学科的,或是其他学科都可以
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借鉴他们的教学方法,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要坚持在实践教学中逐步摸索、历练。
那么,是不是在我们博览群书、发扬特长、实践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自然而然地就具备个性了?那可不尽然。比如:我们都喜欢追求气氛活跃的课堂,但如果有这么一位见识广博、涉猎广泛的老师在课堂上能够引经据典、古今中外的奇闻轶事,天马行空地一顿神侃,学生们似乎也听地津津有味,课堂气氛热烈活跃,这样的教学能算得上是个性教学吗?我们只能说,如果课堂组织可以随意性,只关注表面的热闹而不能走入学生的心灵,松散而缺乏凝聚力的课堂一定不是真正的个性课堂。这样貌似的热闹也只是过眼云烟,试问,这样的课堂,曲尽人散后,除了热闹,真正留给学生的还剩什么了?
诚然,博览群书、发扬特长、实践积累等等都很重要,但这并不是我们最缺的,我们青年教师真正缺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盘绕在我的脑子里,是思想,“因为风格的背后是思想”。我们总是善于模仿,却很少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如果不会思考,再多的阅读也只是尘封的字典;再多的特长也只是个记录的数字;再多的实践也无非是时间的堆砌。这一切如果离开了你的思考都将束之高阁,无用武之地。有一些教学名家,他们的教学思想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一番。如:于漪老师的“人文教育观”,钱梦龙老师的“主体?主导?主线”,程红兵老师的“语文人格教育”,韩军老师的“新语文教育”等等。当懂得了这些这后,沉淀下来的我渐渐明白了,思想是什么,其实就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方法,……那如何更新,进步?
这就需要教学科研,需要對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研究、探讨,这才是真正需要我们去思考的,去实践的。教师需要一种研究精神,而教育科研则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最好的途径。
一、多参加相关教育科研知识讲座和各级教科研、学历培训,以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学历层次
如项目教学法知识讲座,“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叙事研究法”等教育科研方法系列讲座,以此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进一步明确教育科研的思路、方法。
二、“教而不研则罔,研而不教则空”
课堂是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主阵地,通过多听青年教师的常规课,骨干教师的观摩课,优秀教师的研讨课来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同时在备课、听课、评课等的教学研究工作中,学会用教育科研方法来解决或改善课堂的实际问题。
三、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理论素养,丰富实践教学经验
在教学方面我们在努力地追求自己的风格,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虽然我们现在离这样的水平还差很远,但毕竟已经知道了努力的方向。就让我们追随前辈的足迹,努力去追求那份属于我们自己的个性教学。真心地希望若干年后,学生们再称呼我时,不再是那个“大眼睛老师”,而是那个“知识渊博的人”、“幽默风趣的人”“课堂生动有趣的人”……到那时,我将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教学个性 学习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智力突出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的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他只能造成精神的贫乏。”历经了几年的教学生涯,身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教法,逐步学会了如何备课,如何设计教案,如何掌握重点难点,并能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但不知从何时起,学生开始这样称呼我为“语文老师”、“口语老师”抑或是“大眼睛老师”,坦白地说,我并非计较他们忘记我的姓名,但每次听到这样的称呼时,内心总还是觉得不是滋味,仿佛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难道我们仅仅停留于此,只满足于成为一名但求无过的教书匠吗?如何成为一名有特点的老师——寻找教学个性应该成为我们今天追求的一个目标。
何谓教学个性?所谓教学个性,“就是教学有自身的面目,有自身的特色,有不同于他人的地方,它是教师个人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东西,是教师个人气质、性格、兴趣、阅历、学养等在教学活动中的综合反映和表现。”可见,教学个性首先是与老师的个人情感、鲜明的个人特长以及学识修养能力有关;其次,教学个性也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在不断与学生的交流碰撞中才能形成的。
我曾听了很多校内外、各省市级优秀教师的公开课,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具体内容早已淡忘了,但他们的风格特点却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有的老师是“感情充沛型”,有着很深的文学底蕴,善于“煽情”,他的课堂往往以情造势,听他的一堂语文课堂就犹如在欣赏一幅画亦或是一首民歌,知识与美感并存;而同样一节课,有的老师则以智性为美,偏重心理分析,深刻剖析,思路缜密,使课堂显得精美别致。但无论哪一种风格,我相信带给学生的都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一种风采,一道风景。
我校吴老师的课就很有特色,给我启发很大。她上的课是税收,很枯燥的专业课,却很有特点,非常受学生们欢迎,而且教学效果颇佳。据说,有班级的学生虽已请了长假,可每次到吴老师的课还专门返校来听。她的课堂在我们青年教师的眼中就是既紧张又不失活泼,机智与幽默并存,美貌与才华共现的极具特色的课堂。试问,这种具有人格魅力,具有师者风采的老师,怎能不受学生尊敬和老师们的信服呢,这样的个性风格又怎能不让我们羡慕呢?在佩服与羡慕同时,我不禁问自己:自己的教学个性在哪里呢?又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教学个性呢?
首先,要多学,多看,多历练。
一、向书本学,积累理论知识
不只是钻研教材大纲,而是要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多看相关的理论丛书,如:《当代教育学》、《当代教育心理学》、《给教师的建议》、《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等,不断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另一方面,身为一名语文老师,如能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博览群书,必将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也会很理想。
二、向同行学,可以是本学科的,或是其他学科都可以
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借鉴他们的教学方法,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要坚持在实践教学中逐步摸索、历练。
那么,是不是在我们博览群书、发扬特长、实践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自然而然地就具备个性了?那可不尽然。比如:我们都喜欢追求气氛活跃的课堂,但如果有这么一位见识广博、涉猎广泛的老师在课堂上能够引经据典、古今中外的奇闻轶事,天马行空地一顿神侃,学生们似乎也听地津津有味,课堂气氛热烈活跃,这样的教学能算得上是个性教学吗?我们只能说,如果课堂组织可以随意性,只关注表面的热闹而不能走入学生的心灵,松散而缺乏凝聚力的课堂一定不是真正的个性课堂。这样貌似的热闹也只是过眼云烟,试问,这样的课堂,曲尽人散后,除了热闹,真正留给学生的还剩什么了?
诚然,博览群书、发扬特长、实践积累等等都很重要,但这并不是我们最缺的,我们青年教师真正缺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盘绕在我的脑子里,是思想,“因为风格的背后是思想”。我们总是善于模仿,却很少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如果不会思考,再多的阅读也只是尘封的字典;再多的特长也只是个记录的数字;再多的实践也无非是时间的堆砌。这一切如果离开了你的思考都将束之高阁,无用武之地。有一些教学名家,他们的教学思想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一番。如:于漪老师的“人文教育观”,钱梦龙老师的“主体?主导?主线”,程红兵老师的“语文人格教育”,韩军老师的“新语文教育”等等。当懂得了这些这后,沉淀下来的我渐渐明白了,思想是什么,其实就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方法,……那如何更新,进步?
这就需要教学科研,需要對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研究、探讨,这才是真正需要我们去思考的,去实践的。教师需要一种研究精神,而教育科研则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最好的途径。
一、多参加相关教育科研知识讲座和各级教科研、学历培训,以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学历层次
如项目教学法知识讲座,“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叙事研究法”等教育科研方法系列讲座,以此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进一步明确教育科研的思路、方法。
二、“教而不研则罔,研而不教则空”
课堂是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主阵地,通过多听青年教师的常规课,骨干教师的观摩课,优秀教师的研讨课来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同时在备课、听课、评课等的教学研究工作中,学会用教育科研方法来解决或改善课堂的实际问题。
三、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理论素养,丰富实践教学经验
在教学方面我们在努力地追求自己的风格,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虽然我们现在离这样的水平还差很远,但毕竟已经知道了努力的方向。就让我们追随前辈的足迹,努力去追求那份属于我们自己的个性教学。真心地希望若干年后,学生们再称呼我时,不再是那个“大眼睛老师”,而是那个“知识渊博的人”、“幽默风趣的人”“课堂生动有趣的人”……到那时,我将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