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关将至,李秋宝孝心上来,准备给去世的双亲烧袱包,这是民间烧纸祭祖的习俗,好让二位老人在阴间富富足足地过个年。
这天,李秋宝称了几斤草纸,制成袱包,只等写上双亲的名讳和“吉日化财”的套语后就可以烧祭了。无奈,这李秋宝目不识丁,哪里写得了袱包,他一寻思,便提了袱包去找在家坐馆的孙秀才。
不巧,这孙秀才正在往自家菜园里挑粪。清理茅坑也是民间过年的习俗。李秋宝一见就喊道:“孙先生,这粗活哪是你秀才做的,今天,我们换个差,你替我写袱包,我替你挑粪,如何?”孙秀才见有这般好事,就撂了粪桶,接过李秋宝递来的袱包往家里去。
且说这孙秀才的菜园正挨着李秋宝家的,李秋宝将粪挑到田头的时候,见自家园里的菜黄蔫蔫的,心里的小九九就动起来了,于是将孙秀才家的粪大部分泼到了自己家的菜园里。很快,李秋宝就把粪挑完了,这边孙秀才也写完了袱包,两人客套几句后就分手了。
再说,第二天早晨,孙秀才正在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读书,孙娘子从外面进来,一把夺过他的书,嚷道:“那李秋宝把我们家的粪都泼到他田地去了!”说着就把他往外拉。孙秀才挣脱了手,说:“不就是一点粪吗,比我教学生还大?”孙娘子却越发有气:“一点粪确实是小事,可他李秋宝不该欺骗我们,今天说什么也得向他讨个说法!你去不去?”孙秀才拿孙娘子没办法,不情愿地说道:“好,我一会儿就去还不行吗?”
孙秀才内心里确实不想去,见娘子就站在一旁等着他,心想今天不去肯定是不行的,便布置学生描红,自个儿去找李秋宝。
李秋宝远远地看见孙秀才朝他家走来,暗想一定是自己做的事让他发现了,不觉心虚得溜进屋去。孙秀才见李秋宝分明看见了自己却不主动迎上来,心里也直嘀咕,莫非……他定了定神,还是往李秋宝家走去。等进了门,李秋宝满脸堆笑,又是让座,又是倒茶,孙秀才看在眼里,心中有了数,暗想你李秋宝平日里何曾这样待过我,正要开口问他挑粪的事,忽然瞟见了放在一旁的一叠袱包——这袱包正是他昨天替李秋宝写的,便转过话头问:“昨天写的袱包怎么还没烧?”“昨天本来要烧的,可侄子捎信来说明天回家一趟,就没烧了。”“你侄子明天回家?”“是的,都几年没回家了,说是今年要回家祭一下祖。”李秋宝有个侄子在县衙门里当差,孙秀才是知道的。听李秋宝说出这事来,他忙走上前去把那叠袱包提在手中,说:“幸好你昨天没烧,也怪我粗心,当时只顾赶着写,竟忘了写‘吉日化财’几个字,我就是为这事来的。”一边说一边退出李秋宝的家门。
孙秀才蔫头耷脑地回到自家来,一见娘子还在等着他,连忙把手中的袱包往后藏,却被孙娘子看出了蹊跷,抢前一步,从孙秀才手中夺过袱包,一看,顿时什么都明白了,原来孙秀才在袱包上写的是他已故双亲的名讳。孙娘子气不打一处来,把袱包往孙秀才怀中一掼,瞪了他一眼,说:“原来是请安的撞到了叩头的,小人碰到了小人!”
孙秀才哪里顾得上羞愧,李秋宝的侄子明天回家,眼下赶紧的是得替他把袱包补写完。怎么补?当然是重新用白纸包上,而且还要做得不露痕迹,否则事情败露,这馆今后还怎么坐得下去?事情至此,孙秀才只得自认倒霉。可谁知第二天,那李秋宝的侄子不知何故没有回家。孙秀才粪让人挑了,又赔了三十多张白纸和工夫,眼睁睁地吃了一个睁眼瞎的亏,怎么也转不过心中的那口气来。
一转眼年关到了。这天早晨,李秋宝一手提着十个鸡蛋,一手拿着两张红纸,来到孙秀才家,他是来请孙秀才为自家写春联的——在乡间,逢年过节请先生舞文弄墨,一般都要送个“入门礼”,以示对读书人的尊重。按说几天过去,孙秀才的气也该消了,何况李秋宝这次是带了“入门礼”的,可是,他一见李秋宝又来求自己,那口不平的气又冒出来了。
过了半天,李秋宝来取对联,可还是红纸放在那里。李秋宝毕竟底气不足,试探着问:“先生,我家的春联……”孙秀才要紧不忙地说:“李秋宝,上次你求我给你写袱包,我们换的差是吧?今天,我们再换个差如何?”李秋宝不知孙秀才用意,结巴着问:“还……还换什么差?”“还换你帮我家挑粪呀!”“你家茅坑里……不是没粪了吗?”孙秀才慢条斯理地反问道:“既然我家茅坑里的粪都是你帮着挑完的,那我家园里的菜怎么就没有你家的长得好?”
李秋宝见事已败露,虽然心里羞愧,嘴上却并不完全认输:“先生,这挑粪的事是我的错,我承认,但你又是怎样给我写袱包的?”这话让正从房间走出来的孙娘子听见了,她连忙走上前来替孙秀才解围:“这袱包后来不是都改成你父母名字了吗?”
孙娘子这一说不打紧,反而让李秋寶抓了把柄,他指着孙秀才说:“你来我家把袱包又提回去,我真以为你是把‘吉日化财’写漏了,没想到你写的不是我父母的名字,你欺我不识字不是?”他一边说,一边去取他的红纸,高声嚷嚷道:“这春联别写了,免得又在我家的神龛上供你的祖宗。”
孙秀才哪里料到关键时刻让自己娘子坏了事,他生怕李秋宝把事张扬出去,赶紧拉住,央求着说:“别嚷了,就算我们扯平了好不好?春联我这就给你写,挑最好的写,‘入门礼’也不要你的。”孙娘子明白过来,也从中好言相劝,李秋宝总算得理饶人,松开了手。
孙秀才说到做到,春联写好后,真的让李秋宝把之前带来的“入门礼”也一起带走了。不过,李秋宝回家后,也操起扁担挑起粪桶,把自家茅坑里的粪挑到田头,全部泼在了孙秀才家的菜园里。
这天,李秋宝称了几斤草纸,制成袱包,只等写上双亲的名讳和“吉日化财”的套语后就可以烧祭了。无奈,这李秋宝目不识丁,哪里写得了袱包,他一寻思,便提了袱包去找在家坐馆的孙秀才。
不巧,这孙秀才正在往自家菜园里挑粪。清理茅坑也是民间过年的习俗。李秋宝一见就喊道:“孙先生,这粗活哪是你秀才做的,今天,我们换个差,你替我写袱包,我替你挑粪,如何?”孙秀才见有这般好事,就撂了粪桶,接过李秋宝递来的袱包往家里去。
且说这孙秀才的菜园正挨着李秋宝家的,李秋宝将粪挑到田头的时候,见自家园里的菜黄蔫蔫的,心里的小九九就动起来了,于是将孙秀才家的粪大部分泼到了自己家的菜园里。很快,李秋宝就把粪挑完了,这边孙秀才也写完了袱包,两人客套几句后就分手了。
再说,第二天早晨,孙秀才正在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读书,孙娘子从外面进来,一把夺过他的书,嚷道:“那李秋宝把我们家的粪都泼到他田地去了!”说着就把他往外拉。孙秀才挣脱了手,说:“不就是一点粪吗,比我教学生还大?”孙娘子却越发有气:“一点粪确实是小事,可他李秋宝不该欺骗我们,今天说什么也得向他讨个说法!你去不去?”孙秀才拿孙娘子没办法,不情愿地说道:“好,我一会儿就去还不行吗?”
孙秀才内心里确实不想去,见娘子就站在一旁等着他,心想今天不去肯定是不行的,便布置学生描红,自个儿去找李秋宝。
李秋宝远远地看见孙秀才朝他家走来,暗想一定是自己做的事让他发现了,不觉心虚得溜进屋去。孙秀才见李秋宝分明看见了自己却不主动迎上来,心里也直嘀咕,莫非……他定了定神,还是往李秋宝家走去。等进了门,李秋宝满脸堆笑,又是让座,又是倒茶,孙秀才看在眼里,心中有了数,暗想你李秋宝平日里何曾这样待过我,正要开口问他挑粪的事,忽然瞟见了放在一旁的一叠袱包——这袱包正是他昨天替李秋宝写的,便转过话头问:“昨天写的袱包怎么还没烧?”“昨天本来要烧的,可侄子捎信来说明天回家一趟,就没烧了。”“你侄子明天回家?”“是的,都几年没回家了,说是今年要回家祭一下祖。”李秋宝有个侄子在县衙门里当差,孙秀才是知道的。听李秋宝说出这事来,他忙走上前去把那叠袱包提在手中,说:“幸好你昨天没烧,也怪我粗心,当时只顾赶着写,竟忘了写‘吉日化财’几个字,我就是为这事来的。”一边说一边退出李秋宝的家门。
孙秀才蔫头耷脑地回到自家来,一见娘子还在等着他,连忙把手中的袱包往后藏,却被孙娘子看出了蹊跷,抢前一步,从孙秀才手中夺过袱包,一看,顿时什么都明白了,原来孙秀才在袱包上写的是他已故双亲的名讳。孙娘子气不打一处来,把袱包往孙秀才怀中一掼,瞪了他一眼,说:“原来是请安的撞到了叩头的,小人碰到了小人!”
孙秀才哪里顾得上羞愧,李秋宝的侄子明天回家,眼下赶紧的是得替他把袱包补写完。怎么补?当然是重新用白纸包上,而且还要做得不露痕迹,否则事情败露,这馆今后还怎么坐得下去?事情至此,孙秀才只得自认倒霉。可谁知第二天,那李秋宝的侄子不知何故没有回家。孙秀才粪让人挑了,又赔了三十多张白纸和工夫,眼睁睁地吃了一个睁眼瞎的亏,怎么也转不过心中的那口气来。
一转眼年关到了。这天早晨,李秋宝一手提着十个鸡蛋,一手拿着两张红纸,来到孙秀才家,他是来请孙秀才为自家写春联的——在乡间,逢年过节请先生舞文弄墨,一般都要送个“入门礼”,以示对读书人的尊重。按说几天过去,孙秀才的气也该消了,何况李秋宝这次是带了“入门礼”的,可是,他一见李秋宝又来求自己,那口不平的气又冒出来了。
过了半天,李秋宝来取对联,可还是红纸放在那里。李秋宝毕竟底气不足,试探着问:“先生,我家的春联……”孙秀才要紧不忙地说:“李秋宝,上次你求我给你写袱包,我们换的差是吧?今天,我们再换个差如何?”李秋宝不知孙秀才用意,结巴着问:“还……还换什么差?”“还换你帮我家挑粪呀!”“你家茅坑里……不是没粪了吗?”孙秀才慢条斯理地反问道:“既然我家茅坑里的粪都是你帮着挑完的,那我家园里的菜怎么就没有你家的长得好?”
李秋宝见事已败露,虽然心里羞愧,嘴上却并不完全认输:“先生,这挑粪的事是我的错,我承认,但你又是怎样给我写袱包的?”这话让正从房间走出来的孙娘子听见了,她连忙走上前来替孙秀才解围:“这袱包后来不是都改成你父母名字了吗?”
孙娘子这一说不打紧,反而让李秋寶抓了把柄,他指着孙秀才说:“你来我家把袱包又提回去,我真以为你是把‘吉日化财’写漏了,没想到你写的不是我父母的名字,你欺我不识字不是?”他一边说,一边去取他的红纸,高声嚷嚷道:“这春联别写了,免得又在我家的神龛上供你的祖宗。”
孙秀才哪里料到关键时刻让自己娘子坏了事,他生怕李秋宝把事张扬出去,赶紧拉住,央求着说:“别嚷了,就算我们扯平了好不好?春联我这就给你写,挑最好的写,‘入门礼’也不要你的。”孙娘子明白过来,也从中好言相劝,李秋宝总算得理饶人,松开了手。
孙秀才说到做到,春联写好后,真的让李秋宝把之前带来的“入门礼”也一起带走了。不过,李秋宝回家后,也操起扁担挑起粪桶,把自家茅坑里的粪挑到田头,全部泼在了孙秀才家的菜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