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以及高校内部广泛关心的问题。如今高校的科研实用性不强,与教学脱离现象很严重。针对这种现象,无论是高校工作者还是理论研究者都应该对科研的性质做一个明确的定位。高校科研的作用并不是弱化教学的功能,而是要为教学服务,是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科研的教育性”界定
我们知道高校科研的特征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教育性、基础性、综合性、自由性。其中,教育性是高校科研的基本特征,也是重要特征。
从科研在高校的发展来看,科研都是围绕着人才培养这个大的前提开展的。中世纪高校科研(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研)是一种教学的形式,洪堡时期科研是一种教学的方法,现代科研仍然在为教学服务。所以说从科研在高校的产生到发展来看,科研都是在为教学积极服务。也可以说科研在高校这个特殊的机构中以服务教学为宗旨,以培养合格高级人才为目的,同时是教育活动的必要延伸。
二 高校科研具有教育性的意义
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1998年《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如果单是教学是难以做到的,要同时开展科研,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中。学生不论是独立完成还是参与教师的科研,在这个过程中都能对其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加以锻炼,这样就能够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此外进行的一些科研活动,对于扩大高校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人文素养具有显著作用。
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传授基本的知识、传统的知识,而且要有最新的理论、学术和技术。科学研究的参与让他们学到了最新的知识、前沿的知识,能更好的适应岗位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同时,科研培养的是一种思维,是一种方法,锻炼的是一种能力。学生在经过这样一系列的锻炼后,才能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
2 提高教师素质
高校教师通过申请课题或者立项,再经过严格的研究过程,能够了解当前社会对高校的动态需求,全面把握本学科国内外发展趋势,准确认识到自己所教课程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掌握内部逻辑联系,从而把其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有效的反映到教学中,同时把研究成果转变为一种课程资源。一般认为,科研上出色的教师在教学中也比较优秀。
3 作为新的课程资源
高校教学内容与中小学是不同的,它更多的是流动性的,是发展的,虽然也有一些基础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也不是很稳定的。因为,它要与最新的科学动向相联系,要贴近生活,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高校科研成果本身蕴含着巨大的教育价值。科研是教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大量基础知识,搜集大量资料,对教育问题、教育现象进行归纳与总结,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果的过程。所以,科研成果是旧知识和新观念的结晶。既是已有知识的提炼,也是新知识的提出,这样的课程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已有知识,还能接受新的观点,能够从新的角度去全面的把握知识,有助于高校实现培养高级人才的使命。
三 高校科研具有教育性特征的原因
1 高等教育的目的决定高校科研要具有教育意义
高等教育的目的具体而言是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培养合格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所在。毋庸置疑教学一直在向这一目的靠拢。第二职能是科研,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为高等教育目的来服务,实现高等教育目的。
什么是合格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呢?所谓培养出的人才,是智力能力得到了锻炼,道德情感得到了发展,专业知识技能得到了提升,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于是,要求在科学研究的选题、过程和结果等各个环节都要体现教育目的。所以说,高校科研应该比其他机构更能实现对教学效果的追求,即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才。
实际上,从当今高校发展的状况来看,高校已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探索知识、发展知识、创造知识的重阵。创造知识当然就需要进行科学研究,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研究者,那么创造知识和培养研究者当然就成为了高校科研的任务。
2 教学与科研本身的特点所决定
(1)教学的特点
首先教学在高校职能中居基础地位。教学作为高校的基本职能是与生俱来的,而科学研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科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是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才作为一项职能被高校接纳的。科学研究正式进入高校的时候,主要是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即洪堡的“通过科研进行教学”。
高校中的教学活动是由教师承担的。从事过教学的教师都知道,教学的过程是将知识融会贯通,然后以一种益于理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整理知识时肯定会发现很多问题,那么他们就会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的探寻,这个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同时,知识的不断更新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掌握本学科的历史脉络、当前的最新研究动态以及发展方向,这样才能真正将知识系统、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在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时,不止是一纸试卷,还要让学生们针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交成果,这一点在研究生学习中更明显。所以,科研的作用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必要延伸。
(2)科研的特点
科研的目的是发现知识、探索知识,同时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而培养人才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使学生能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就实现了研究。科研的教育性,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与教学相比,教师搞科研活动更容易出成果。因为,对教学成绩的评价很难有一个量性的标准,教学是传授知识,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其成绩往往是隐性的。而科研往往以成果的形式直接体现出来,教师会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可见,以科研带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 现代高校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1 影响高校科研与教学关系的因素
影响高校科研与教学关系的因素有很多。一是来自国家和社会的原因。国家为了“科教兴国”,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无论从经费上还是政策上都加大了对科研的支持,使得不少高校更侧重科研,而放松了对教学的关注。二是学校的原因。现代的高等学校不管什么层次,都盲目地升格,中专升大专,大专升学院。而是否能够升格、能否符合高一级别的要求,关键还是看科研的水平。另一方面科研能带来巨大的收益,是学校经费的重要来源。所以各个学校都在努力提高科研的水平。三是教师自身因素。如今高校教师职称的评定,薪酬的多少,都是与科研挂钩的。要求发表多少文章,或是科研获得了什么奖项,这样才能评上职称,教学上的表现相比之下并不重视。所以当今高校科研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状况。
2 强化高校科研的无功利性,积极为教学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大科学时代”的到来,高校的科学没有与教学紧密联系,而与经济政治的联系更紧密。所以高校科研的范围扩大了,不仅仅为教学所用,也在发展科学、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方面体现了更多的实用价值。伯顿·克拉克对现代高校的科研的描述有这样一句话:“新的科研——教学——学习连结体并非洪堡心目中的连结体:即使在德国高校的实践中,他的理想很久就处于次要地位,并被学术专家赋予实用的解释。”面对如今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我们应该重新审视高校的本质所在。作为高等学府贵在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重在保存、传播、发展知识,所以,高校的科研还是应该发挥创新知识,发展知识的作用,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来服务。
3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应该对教学与科研的侧重有所不同
武书连等人在《高校评价》中按照高校科研规模的大小,将高校分为四类:研究型高校、研究教学型高校、教学研究型高校和教学型高校。一是以办成世界一流高校为目标的高校,都是研究型的高校。这类高校表现出来的往往侧重学术研究,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研究,比如说着重研究生教育。但是,并不能说就是以科研为中心了,教学的地位并没有降低,他们同时还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其宗旨是教学与科研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侧重科研。二是国内一般的重点院校,基本属于研究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他们的任务是在搞好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科研。三是地方性的普通高校,他们受设备和条件影响,进行科研比较困难,需要他们立足当地人才培养,将教学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
现代高校科研被赋予了更多的实用价值,我们应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使科研能够发挥它为教学服务的特性即教育性。洪堡的纯科学理念,科研作为教学方法的原则,还是应该作为一种精神理念贯穿到我们当今的现代高校之中,真正做好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统一。谨记高校科研与其他机构科研的区别,体现高校科研的教育性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建华.高等教育学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
[2]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高校出版社,
2001.
[3]伯顿·克拉克.探究的场所[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
育出版社,2001.
[4]贺国庆,王保星,朱文富.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
民教育出版社,2003.
[5]胡建华.高校科学研究的性质、地位、作用之比较[J].高
等教育研究,2006(5).
[6]龙献忠.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历史考察及现实启迪[J].江
苏高教,2003(4).
[7]杨燕英.高校教学与科研互动:问题、归因及对策[J].教
育研究,2011(8).
[8]李斐.论我国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演变与协调发展
[J].高校教育管理,2015(1).
[9]周川.从洪堡到博耶:高校科研观的转变[J].教育研究,
2005(6).
一 “科研的教育性”界定
我们知道高校科研的特征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教育性、基础性、综合性、自由性。其中,教育性是高校科研的基本特征,也是重要特征。
从科研在高校的发展来看,科研都是围绕着人才培养这个大的前提开展的。中世纪高校科研(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研)是一种教学的形式,洪堡时期科研是一种教学的方法,现代科研仍然在为教学服务。所以说从科研在高校的产生到发展来看,科研都是在为教学积极服务。也可以说科研在高校这个特殊的机构中以服务教学为宗旨,以培养合格高级人才为目的,同时是教育活动的必要延伸。
二 高校科研具有教育性的意义
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1998年《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如果单是教学是难以做到的,要同时开展科研,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中。学生不论是独立完成还是参与教师的科研,在这个过程中都能对其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加以锻炼,这样就能够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此外进行的一些科研活动,对于扩大高校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人文素养具有显著作用。
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传授基本的知识、传统的知识,而且要有最新的理论、学术和技术。科学研究的参与让他们学到了最新的知识、前沿的知识,能更好的适应岗位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同时,科研培养的是一种思维,是一种方法,锻炼的是一种能力。学生在经过这样一系列的锻炼后,才能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
2 提高教师素质
高校教师通过申请课题或者立项,再经过严格的研究过程,能够了解当前社会对高校的动态需求,全面把握本学科国内外发展趋势,准确认识到自己所教课程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掌握内部逻辑联系,从而把其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有效的反映到教学中,同时把研究成果转变为一种课程资源。一般认为,科研上出色的教师在教学中也比较优秀。
3 作为新的课程资源
高校教学内容与中小学是不同的,它更多的是流动性的,是发展的,虽然也有一些基础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也不是很稳定的。因为,它要与最新的科学动向相联系,要贴近生活,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高校科研成果本身蕴含着巨大的教育价值。科研是教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大量基础知识,搜集大量资料,对教育问题、教育现象进行归纳与总结,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果的过程。所以,科研成果是旧知识和新观念的结晶。既是已有知识的提炼,也是新知识的提出,这样的课程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已有知识,还能接受新的观点,能够从新的角度去全面的把握知识,有助于高校实现培养高级人才的使命。
三 高校科研具有教育性特征的原因
1 高等教育的目的决定高校科研要具有教育意义
高等教育的目的具体而言是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培养合格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所在。毋庸置疑教学一直在向这一目的靠拢。第二职能是科研,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为高等教育目的来服务,实现高等教育目的。
什么是合格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呢?所谓培养出的人才,是智力能力得到了锻炼,道德情感得到了发展,专业知识技能得到了提升,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于是,要求在科学研究的选题、过程和结果等各个环节都要体现教育目的。所以说,高校科研应该比其他机构更能实现对教学效果的追求,即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才。
实际上,从当今高校发展的状况来看,高校已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探索知识、发展知识、创造知识的重阵。创造知识当然就需要进行科学研究,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研究者,那么创造知识和培养研究者当然就成为了高校科研的任务。
2 教学与科研本身的特点所决定
(1)教学的特点
首先教学在高校职能中居基础地位。教学作为高校的基本职能是与生俱来的,而科学研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科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是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才作为一项职能被高校接纳的。科学研究正式进入高校的时候,主要是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即洪堡的“通过科研进行教学”。
高校中的教学活动是由教师承担的。从事过教学的教师都知道,教学的过程是将知识融会贯通,然后以一种益于理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整理知识时肯定会发现很多问题,那么他们就会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的探寻,这个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同时,知识的不断更新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掌握本学科的历史脉络、当前的最新研究动态以及发展方向,这样才能真正将知识系统、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在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时,不止是一纸试卷,还要让学生们针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交成果,这一点在研究生学习中更明显。所以,科研的作用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必要延伸。
(2)科研的特点
科研的目的是发现知识、探索知识,同时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而培养人才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使学生能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就实现了研究。科研的教育性,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与教学相比,教师搞科研活动更容易出成果。因为,对教学成绩的评价很难有一个量性的标准,教学是传授知识,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其成绩往往是隐性的。而科研往往以成果的形式直接体现出来,教师会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可见,以科研带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 现代高校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1 影响高校科研与教学关系的因素
影响高校科研与教学关系的因素有很多。一是来自国家和社会的原因。国家为了“科教兴国”,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无论从经费上还是政策上都加大了对科研的支持,使得不少高校更侧重科研,而放松了对教学的关注。二是学校的原因。现代的高等学校不管什么层次,都盲目地升格,中专升大专,大专升学院。而是否能够升格、能否符合高一级别的要求,关键还是看科研的水平。另一方面科研能带来巨大的收益,是学校经费的重要来源。所以各个学校都在努力提高科研的水平。三是教师自身因素。如今高校教师职称的评定,薪酬的多少,都是与科研挂钩的。要求发表多少文章,或是科研获得了什么奖项,这样才能评上职称,教学上的表现相比之下并不重视。所以当今高校科研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状况。
2 强化高校科研的无功利性,积极为教学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大科学时代”的到来,高校的科学没有与教学紧密联系,而与经济政治的联系更紧密。所以高校科研的范围扩大了,不仅仅为教学所用,也在发展科学、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方面体现了更多的实用价值。伯顿·克拉克对现代高校的科研的描述有这样一句话:“新的科研——教学——学习连结体并非洪堡心目中的连结体:即使在德国高校的实践中,他的理想很久就处于次要地位,并被学术专家赋予实用的解释。”面对如今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我们应该重新审视高校的本质所在。作为高等学府贵在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重在保存、传播、发展知识,所以,高校的科研还是应该发挥创新知识,发展知识的作用,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来服务。
3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应该对教学与科研的侧重有所不同
武书连等人在《高校评价》中按照高校科研规模的大小,将高校分为四类:研究型高校、研究教学型高校、教学研究型高校和教学型高校。一是以办成世界一流高校为目标的高校,都是研究型的高校。这类高校表现出来的往往侧重学术研究,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研究,比如说着重研究生教育。但是,并不能说就是以科研为中心了,教学的地位并没有降低,他们同时还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其宗旨是教学与科研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侧重科研。二是国内一般的重点院校,基本属于研究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他们的任务是在搞好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科研。三是地方性的普通高校,他们受设备和条件影响,进行科研比较困难,需要他们立足当地人才培养,将教学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
现代高校科研被赋予了更多的实用价值,我们应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使科研能够发挥它为教学服务的特性即教育性。洪堡的纯科学理念,科研作为教学方法的原则,还是应该作为一种精神理念贯穿到我们当今的现代高校之中,真正做好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统一。谨记高校科研与其他机构科研的区别,体现高校科研的教育性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建华.高等教育学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
[2]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高校出版社,
2001.
[3]伯顿·克拉克.探究的场所[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
育出版社,2001.
[4]贺国庆,王保星,朱文富.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
民教育出版社,2003.
[5]胡建华.高校科学研究的性质、地位、作用之比较[J].高
等教育研究,2006(5).
[6]龙献忠.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历史考察及现实启迪[J].江
苏高教,2003(4).
[7]杨燕英.高校教学与科研互动:问题、归因及对策[J].教
育研究,2011(8).
[8]李斐.论我国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演变与协调发展
[J].高校教育管理,2015(1).
[9]周川.从洪堡到博耶:高校科研观的转变[J].教育研究,
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