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更好的展现珠海滨水田园城市的城市特色,提升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塑造珠海新城市理想,珠海市以名镇名村建设作为探索城市化道路、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工作的重要方式。通过保护与整改,进一步提高村民生活品质,改善村容村貌。
关键词:示范村;建设规划;原则;实施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1年1月7日,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上提出“要在推进城镇化上实现重大突破,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名镇名村”。通过名镇名村的建设,打造新型农村社区,大力推动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打造“幸福广东”和广东省宜居城乡提供有力保障。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带动农村宜居建设的意见》,决定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打造一批名镇、名村、示范村,通过样板示范,带动全省农村宜居建设。
1 名镇名村示范村要求
1.1名村要求
在示范村建设要求基础上,具有一种或多种特色优势,农民生活达到较高的小康水平,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代表肇庆特色新农村建设水平的幸福名村。特色要求:
(1)历史文化特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资源和浓厚人文底蕴,保存一定规模的古村、古居、古建筑群等古文物,广府文化、端砚文化、岭南文化等特点突出,或名人、名史、名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挖掘和整合,成为彰显和传承人文特色、文化内涵的历史文化型名村。
(2)优势产业特色:有传统优势、品牌特色的农林牧渔生产加工业、观光生态旅游农业等产业基础,特色产业、主导产品明确,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集约化发展格局形成,对农民就业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贡献较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在本地均处于较高水平,成为具有特色品牌产业的优势产业型名村。
(3)休闲生态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和山水景观,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山体、植被、水系等自然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和整治,体现青山绿水、田园风光,形成村庄景观特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具有岭南乡土气息、优美自然风光的休闲生态型名村。
(4)其他特色优势。在宜居村庄、农村基层党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社会建设管理创新等某一领域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并创造积累经验,形成了较强的比较优势和创建亮点,建立起适应有关农村改革发展的体制或机制,代表当地农村科学发展成果,并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名村。
1.2名镇要求
符合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律,规划科学合理、主导产业突出、城镇功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生活水平较高,在产业形态、人文自然、公共服务等方面,特别是在宜居宜业、文明风尚、社会和谐、活力创新上,体现出较强特色和优势,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乡镇。建设要求:注重发挥产业基础、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凸显特色主题,注重辐射带动,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平台。
(1)特色工业名镇。加快工业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引导和推进工业向园区集聚发展,着力突出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重做好产业准入政策的制订与实施。
(2)特色旅游名镇。结合市域千里旅游走廊等的规划建设,進一步明确名镇旅游发展的定位,充分挖掘和开发旅游资源优势,并加强餐饮、购物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打造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名镇。
(3)历史文化名镇。注重加强对历史文化景观资源的挖掘、传承和保护,切实处理好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加快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建设,着力打造文化设施完善、文化氛围浓厚的名镇。
2 黄金村现状分析
2.1社会经济
黄金村由6个村民小组组成,村民总户数为401户,人口1885人;现状旧村占地面积约31.9公顷。2005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521万元。村集体年收入102万元,以农村渔业为主,村民人均收入5350元。
2.2地形地貌
黄金村位于斗门区鸡啼门水道之滨,具有典型的岭南水乡风情。黄金村村民祖祖辈辈以渔业为生,具有浓厚的水乡特色和渔业文化。同时村里还保留着大量人民公社时期的建筑,公社文化彰显黄金村公社时期的悠悠历史。规划区总体地形狭长、地势较低,地面标高在-0.4~1.0米之间,其中旧村地面标高在0.7米左右,南端受水浸的威胁,近年沿鸡啼门水道修建防洪堤,情况得到很大改善。
2.3用地现状
现状建设主要集中在西部及南端码头片区,沿黄金公路西侧布置。大部份为旧村用地(一层楼房275间,二层楼房125间,三层楼房1间)及耕地,西南部、南部大部份南端为耕地(耕地有2601亩,其中香、大蕉1401亩,水稻500 亩,鱼塘410亩,其它经济作物290亩)。最南端为一临时码头,现已停止使用。(见表1)
表1土地使用现状汇总表
2.4 道路交通现状
(1)区域交通:北面珠峰大道为黄金村与外界联系的最主要交通干道,南面的鸡啼门水道作为特殊水上对外交通。
(2)内部交通:规划区黄金公路(由北向南,沿黄金冲水道直达临时码头,路长1.7公里,面宽7米,双向2车道)是联系黄金村跟外部的主要干道(黄金公路与珠峰大道连接);村内部有一条次干道(路长1公里左右,面宽2.5m左右,最窄处仅1.8m宽);村内外部通过新、老黄金桥联系(2.5m宽,高拱桥)。
2.5 建筑现状
根据建筑风格,现状建筑大致分为三类:
(1)公社建筑:六七十年代的公社建筑,建筑式样、色彩、材料和建筑空间的统一,映射着那个年代的生活和思想。砖石或砖混结构,建筑质量较差。见图1
图1公社建筑
(2)临河建筑:历史上黄金村以渔为生,逐水而居,临水而建,形成具有典型水乡特色的建筑空间。主要为民宅,建筑质量参差不齐,1至3层。
(3)一般建筑:一般民宅建筑或民宅形式的公共建筑,有传统风格坡屋顶和现代楼房两种形式。建筑质量相对较好。
3 规划设计方案
黄金村“名村建设”重点规划设计工程范围为5.7公顷,包括村委会、旧黄金桥、公社建筑片区、鸡啼门水道河堤湿地等,主要围绕以渔业和种植业为基础产业,以渔业、公社和水乡文化为亮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服务,让黄金村重新焕发活力,打造成具有典型岭南水乡风情的特色水乡。
规划充分尊重现状自然和人文景观要素,以水体作为景观特色,将形成大河、河涌和荷塘构成的水乡景观。重点保护河道岸边的湿地植物以形成原生态的湿地植物群落。保留现有的民宅建筑,保护和更新有特色的公社时期的建筑,对建筑的立面、细部和造型进行修饰,以形成具有特色的休闲商业街和文化街。通过黄金广场的建设,未来将为村民提供体育健身、康体娱乐、休憩集会等场所,广场以体现渔业文化的雕塑象征黄金村的历史。南面鸡啼门水道的滨河步道,结合渔业雕塑群,形成特色的户外水乡文化展示长廊。
3.1环境建设
目前黄金村的自然环境优美,但人工环境差,整体环境不美观不协调。黄金村的建设要结合环境整治和公共空间的营造。
(1)公共空间的建设,增加公共绿地和公共广场,对黄金公路等主要道路进行美化;
(2)河道整治,清除河道垃圾,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对垃圾集中处理,防止乱扔垃圾污染河道;
(3)环境整治,增加公厕,对村落垃圾集中收集,禁止随意堆放。
3.2 经济建设
目前黄金村的最大问题是从过去富裕的黄金村变成了贫困村,经济欠发达。名村建设当务之急是提高村民收入。
(1)以渔业、养殖业和种植业(莲藕为特色种植业)为基础;
(2)以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支撑,发展农家乐、渔家乐、农产品展销、海鲜美食、观光等休闲旅游度假服务业
3.3 文化建设
渔业、水乡和公社文化是黄金村的特色,名村建设要围绕文化建设,把黄金村建设成“文化黄金村”:
(1)对公社建筑进行保护和利用;
(2)建设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
(3)引入艺术摄影和文化创意等文化形态;
(4)点缀雕塑小品等展示渔村渔业文化 。
3.4 特色建设
黄金村的建设,要体现“一村一特色”的要求。利用其渔业和公社文化特色体现水乡的内涵,避免过多的现代化建设冲淡其特色。黄金村的特色建设体现在:
(1)原滋原味的水乡生活和渔村体验;
(2)公社文化的再现、公社建筑和生活场景的体验;
4 分期实施
4.1 实施内容
村庄建设用地布局按近远期结合,统筹兼顾,力求“經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的统一。根据黄金村的发展定位,结合全村目前用地情况,村域空间内,村庄周边基本是农用地用地,在促进村庄经济发展同时也限制了村庄的发展。结合黄金村依托黄金公路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村庄南部公社建筑的保护利用,确定村庄规划空间向东发展,向南发展。
近期建设以名村建设为契机,对南面的公社建筑进行更新改造,对附近荷塘和河道景观进行整治和利用,对现有公共设施进行整治和完善,配套建设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着力利用名村建设的机遇和资金,将黄金村最具历史、文化和景观价值的区域做出亮点,打响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炮。
中期规划在首期名村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往北拓展。首先在荷塘公园北部建设新村民居住片区,然后对河道景观进
行整治和美化。
远期规划在名村建设和新村建设完成后,对旧村进行整治和美化,同时对旧村内部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完善,从而将黄金村打造成具有岭南特色的新水乡。
4.2 实施效果
本着“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融合,保护与整治相结合”的理念,把黄金村打造成具有典型岭南水乡风情的特色水乡——“河道纵横,荷藕飘香,古棉魁梧,竹林秀美,石桥质朴,巷道婉转,民宅古朴,如诗入画,流连忘返”。近期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见表2
表2近期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一览表
5 结束语
在名镇名村建设规划中,对土地利用、村庄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公共事业等农村对土地利用、村庄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公共事业等农村各项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布局。村庄建设规划应适度超前、留有余地、突出地方特色,注意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古民宅。
关键词:示范村;建设规划;原则;实施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1年1月7日,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上提出“要在推进城镇化上实现重大突破,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名镇名村”。通过名镇名村的建设,打造新型农村社区,大力推动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打造“幸福广东”和广东省宜居城乡提供有力保障。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带动农村宜居建设的意见》,决定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打造一批名镇、名村、示范村,通过样板示范,带动全省农村宜居建设。
1 名镇名村示范村要求
1.1名村要求
在示范村建设要求基础上,具有一种或多种特色优势,农民生活达到较高的小康水平,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代表肇庆特色新农村建设水平的幸福名村。特色要求:
(1)历史文化特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资源和浓厚人文底蕴,保存一定规模的古村、古居、古建筑群等古文物,广府文化、端砚文化、岭南文化等特点突出,或名人、名史、名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挖掘和整合,成为彰显和传承人文特色、文化内涵的历史文化型名村。
(2)优势产业特色:有传统优势、品牌特色的农林牧渔生产加工业、观光生态旅游农业等产业基础,特色产业、主导产品明确,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集约化发展格局形成,对农民就业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贡献较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在本地均处于较高水平,成为具有特色品牌产业的优势产业型名村。
(3)休闲生态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和山水景观,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山体、植被、水系等自然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和整治,体现青山绿水、田园风光,形成村庄景观特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具有岭南乡土气息、优美自然风光的休闲生态型名村。
(4)其他特色优势。在宜居村庄、农村基层党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社会建设管理创新等某一领域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并创造积累经验,形成了较强的比较优势和创建亮点,建立起适应有关农村改革发展的体制或机制,代表当地农村科学发展成果,并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名村。
1.2名镇要求
符合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律,规划科学合理、主导产业突出、城镇功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生活水平较高,在产业形态、人文自然、公共服务等方面,特别是在宜居宜业、文明风尚、社会和谐、活力创新上,体现出较强特色和优势,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乡镇。建设要求:注重发挥产业基础、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凸显特色主题,注重辐射带动,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平台。
(1)特色工业名镇。加快工业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引导和推进工业向园区集聚发展,着力突出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重做好产业准入政策的制订与实施。
(2)特色旅游名镇。结合市域千里旅游走廊等的规划建设,進一步明确名镇旅游发展的定位,充分挖掘和开发旅游资源优势,并加强餐饮、购物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打造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名镇。
(3)历史文化名镇。注重加强对历史文化景观资源的挖掘、传承和保护,切实处理好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加快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建设,着力打造文化设施完善、文化氛围浓厚的名镇。
2 黄金村现状分析
2.1社会经济
黄金村由6个村民小组组成,村民总户数为401户,人口1885人;现状旧村占地面积约31.9公顷。2005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521万元。村集体年收入102万元,以农村渔业为主,村民人均收入5350元。
2.2地形地貌
黄金村位于斗门区鸡啼门水道之滨,具有典型的岭南水乡风情。黄金村村民祖祖辈辈以渔业为生,具有浓厚的水乡特色和渔业文化。同时村里还保留着大量人民公社时期的建筑,公社文化彰显黄金村公社时期的悠悠历史。规划区总体地形狭长、地势较低,地面标高在-0.4~1.0米之间,其中旧村地面标高在0.7米左右,南端受水浸的威胁,近年沿鸡啼门水道修建防洪堤,情况得到很大改善。
2.3用地现状
现状建设主要集中在西部及南端码头片区,沿黄金公路西侧布置。大部份为旧村用地(一层楼房275间,二层楼房125间,三层楼房1间)及耕地,西南部、南部大部份南端为耕地(耕地有2601亩,其中香、大蕉1401亩,水稻500 亩,鱼塘410亩,其它经济作物290亩)。最南端为一临时码头,现已停止使用。(见表1)
表1土地使用现状汇总表
2.4 道路交通现状
(1)区域交通:北面珠峰大道为黄金村与外界联系的最主要交通干道,南面的鸡啼门水道作为特殊水上对外交通。
(2)内部交通:规划区黄金公路(由北向南,沿黄金冲水道直达临时码头,路长1.7公里,面宽7米,双向2车道)是联系黄金村跟外部的主要干道(黄金公路与珠峰大道连接);村内部有一条次干道(路长1公里左右,面宽2.5m左右,最窄处仅1.8m宽);村内外部通过新、老黄金桥联系(2.5m宽,高拱桥)。
2.5 建筑现状
根据建筑风格,现状建筑大致分为三类:
(1)公社建筑:六七十年代的公社建筑,建筑式样、色彩、材料和建筑空间的统一,映射着那个年代的生活和思想。砖石或砖混结构,建筑质量较差。见图1
图1公社建筑
(2)临河建筑:历史上黄金村以渔为生,逐水而居,临水而建,形成具有典型水乡特色的建筑空间。主要为民宅,建筑质量参差不齐,1至3层。
(3)一般建筑:一般民宅建筑或民宅形式的公共建筑,有传统风格坡屋顶和现代楼房两种形式。建筑质量相对较好。
3 规划设计方案
黄金村“名村建设”重点规划设计工程范围为5.7公顷,包括村委会、旧黄金桥、公社建筑片区、鸡啼门水道河堤湿地等,主要围绕以渔业和种植业为基础产业,以渔业、公社和水乡文化为亮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服务,让黄金村重新焕发活力,打造成具有典型岭南水乡风情的特色水乡。
规划充分尊重现状自然和人文景观要素,以水体作为景观特色,将形成大河、河涌和荷塘构成的水乡景观。重点保护河道岸边的湿地植物以形成原生态的湿地植物群落。保留现有的民宅建筑,保护和更新有特色的公社时期的建筑,对建筑的立面、细部和造型进行修饰,以形成具有特色的休闲商业街和文化街。通过黄金广场的建设,未来将为村民提供体育健身、康体娱乐、休憩集会等场所,广场以体现渔业文化的雕塑象征黄金村的历史。南面鸡啼门水道的滨河步道,结合渔业雕塑群,形成特色的户外水乡文化展示长廊。
3.1环境建设
目前黄金村的自然环境优美,但人工环境差,整体环境不美观不协调。黄金村的建设要结合环境整治和公共空间的营造。
(1)公共空间的建设,增加公共绿地和公共广场,对黄金公路等主要道路进行美化;
(2)河道整治,清除河道垃圾,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对垃圾集中处理,防止乱扔垃圾污染河道;
(3)环境整治,增加公厕,对村落垃圾集中收集,禁止随意堆放。
3.2 经济建设
目前黄金村的最大问题是从过去富裕的黄金村变成了贫困村,经济欠发达。名村建设当务之急是提高村民收入。
(1)以渔业、养殖业和种植业(莲藕为特色种植业)为基础;
(2)以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支撑,发展农家乐、渔家乐、农产品展销、海鲜美食、观光等休闲旅游度假服务业
3.3 文化建设
渔业、水乡和公社文化是黄金村的特色,名村建设要围绕文化建设,把黄金村建设成“文化黄金村”:
(1)对公社建筑进行保护和利用;
(2)建设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
(3)引入艺术摄影和文化创意等文化形态;
(4)点缀雕塑小品等展示渔村渔业文化 。
3.4 特色建设
黄金村的建设,要体现“一村一特色”的要求。利用其渔业和公社文化特色体现水乡的内涵,避免过多的现代化建设冲淡其特色。黄金村的特色建设体现在:
(1)原滋原味的水乡生活和渔村体验;
(2)公社文化的再现、公社建筑和生活场景的体验;
4 分期实施
4.1 实施内容
村庄建设用地布局按近远期结合,统筹兼顾,力求“經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的统一。根据黄金村的发展定位,结合全村目前用地情况,村域空间内,村庄周边基本是农用地用地,在促进村庄经济发展同时也限制了村庄的发展。结合黄金村依托黄金公路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村庄南部公社建筑的保护利用,确定村庄规划空间向东发展,向南发展。
近期建设以名村建设为契机,对南面的公社建筑进行更新改造,对附近荷塘和河道景观进行整治和利用,对现有公共设施进行整治和完善,配套建设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着力利用名村建设的机遇和资金,将黄金村最具历史、文化和景观价值的区域做出亮点,打响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炮。
中期规划在首期名村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往北拓展。首先在荷塘公园北部建设新村民居住片区,然后对河道景观进
行整治和美化。
远期规划在名村建设和新村建设完成后,对旧村进行整治和美化,同时对旧村内部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完善,从而将黄金村打造成具有岭南特色的新水乡。
4.2 实施效果
本着“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融合,保护与整治相结合”的理念,把黄金村打造成具有典型岭南水乡风情的特色水乡——“河道纵横,荷藕飘香,古棉魁梧,竹林秀美,石桥质朴,巷道婉转,民宅古朴,如诗入画,流连忘返”。近期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见表2
表2近期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一览表
5 结束语
在名镇名村建设规划中,对土地利用、村庄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公共事业等农村对土地利用、村庄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公共事业等农村各项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布局。村庄建设规划应适度超前、留有余地、突出地方特色,注意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古民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