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最佳疗程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wa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司匹林联合P2Y12抑制剂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支架置入术的基石.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够减少血栓形成风险,但同时也会增加出血风险.针对支架置入术后最佳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疗程仍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的研究、指南共识,综述了关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结果、影响因素和指南建议,认为应针对不同人群血栓形成和出血风险定制个体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策略.一般来说,短程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考虑用于缺血低风险且出血高风险的患者,而长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则可考虑用于缺血高风险且出血低风险的患者.
其他文献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在临床中并不少见,最早被认为是一种正常变异的心电图表现,但是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逐渐认识到其也有可能导致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对1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突发室颤进行总结,旨在加强临床医师对此症的了解,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目的 探讨基于专科医联体的标准版-基层版胸痛中心体系与普通区域救治体系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通过国家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之后,与其中一家网络医院建立心血管专科医联体,并帮扶其建设基层版胸痛中心,成立标准版-基层版胸痛中心体系.回顾该体系(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回顾同时段的其他10余家网络医院转运PCI的STEMI患者为对照组(121例).对比两组患者总缺血时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是否使用止血带中期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6月,98初次全膝置换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48例术中使用止血带(T组),50例术中不使用止血带(NT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中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T组相比,NT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减少(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多(P<0.05),手术时间显著增加(P<0.05),但总失血量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
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开口病变因特殊解剖特性导致广泛的心肌缺血或梗死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又因介入治疗技术难度较大是临床介入的难点.目前左前降支开口病变的介入治疗有多种术式,各有优缺点.近年来,国内外陆续开展了一些关于左前降支开口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旨在探讨最佳介入治疗策略,但研究数据尚有不足.本文旨在就左前降支开口病变行介入治疗的不同策略选择及腔内影像学、功能学技术指导左前降支开口病变介入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目的 以急救时效学观点和方法,分析探索应急医学救援的新理论、新实践、新传播、新发展.方法 总结白金十分钟理论产生与实践的发展过程,从时间和伤害效价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应急医学救援时效的时间段,获得了最佳时效段为救援实践提供了决策依据.从急救链找出“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阶段,补齐了急救链,通过建立“急救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日”、“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奖”等,在全国常态化地开展大众急救科普实践,传播以“白金十分钟”为代表的时效应急医学救援理论.结果 ①急救时效学观点和方法使时效应急救援的效益和资源的优化最大
[目的]比较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否股骨短缩截骨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2018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科对99例CroweⅣ型DDH行THA术,依据术中具体情况,32例未行股骨短缩截骨,67例行股骨粗隆下短缩截骨.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截骨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非截骨组(P<
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栓事件,但同时也增加了出血风险.目前国内外多个出血评分系统可用于预测ACS患者在不同时期的出血风险,有助于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的决策.本文对REPLACE、Mehran、CRUSADE、HAS-BLED、ACTION、DAPT、PARIS、PRECISE-DAPT、BleeMACS、BRIC-ACS评分系统的定义及应用作一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随着手术技巧及策略转换技术的成熟,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运重建成功率逐渐提高.当手术过程中有导丝不能顺利进入远端血管真腔,血管内超声证实导丝大部分位于内膜下,且相应部位有比较大的边支等情况存在,应用内膜下斑块修饰技术可对内膜下斑块进行挤压改善血流、缓解症状并提高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效率与成功率.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前合并心房颤动(AF),或术后新发心房颤动(NOAF)在临床上比较常见.AF是TAVR术后死亡、卒中等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影响因素.术前AF或术后NOAF患者TAVR术后抗栓治疗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率也明显增高,严重出血并发症风险给TAVR患者术后抗栓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于不能长期耐受抗凝药物治疗且具有出血高风险的AF患者,左心耳封堵术(LAAC)是一种安全、有效预防卒中的方法.接受TAVR治疗的AF患者,可行LAAC以降低长期使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老龄化社会的瓣膜病主要表现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反流和二尖瓣反流.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 R)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适应证已经扩展到外科手术低危患者.新的瓣膜设计在可回收、减少瓣周漏、提高瓣膜耐用性等方面进行创新.TAV R治疗主动脉瓣反流,第二代瓣膜预后显著优于第一代瓣膜.目前较为成熟的方案主要经心尖入路置入,通过特殊装置锚定于自身瓣膜结构,经股动脉入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率提高和风湿热发病率下降,退行性二尖瓣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