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业水利基础条件的不断改善,农田复种指数在不断扩大,因各种因素造成的弱小麦苗面积在不断增加,如何实现这一类型麦田高产稳产?是当今小麦生产上面临的新问题新常态。若管理不当或失误,高产农田将可能减产,不能发挥土地应有的生产潜力;若能及时针对问题,采取适宜的科学田间管理配套技术,仍可实现小麦持续高产稳产。弱小麦苗转化的关键在于春季追肥浇水,因地制宜,因苗制宜,不违农时,满足小麦阶段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搭建最佳的丰产苗架。
一、苗情形态,形成原因
1. 苗情形态
这里说的弱小麦苗,主要是指春季小麦群体弱、个体小,苗情达不到正常小麦壮苗标准,也就是小麦幼苗表现为不旺、不壮,总体偏弱、偏小。不旺是指不存在狂长趋势;不壮是指麦苗不壮实,发育不充足、生长不健壮,甚至成为“一根针”“弱不禁风”,易遭受干旱、霜冻、病虫等灾害侵袭。
2. 形成原因
主要是由于播种期较晚、气温下降较早、土壤结构较板结、水肥供应跟不上、降雪降雨提早偏多、播种方式较粗放和田间管理不及时等一种主要因素或多种因素复合造成的。
二、管理原则,肥水用量
1. 管理原则
①弱小麦苗春季田间管理的总原则是:因苗制宜,分类管理;促控结合,先控后促;综合施策,促弱转壮。②苗情越弱,追肥浇水越要早;苗情越旺,追肥浇水越要迟。③春季每亩追施15~20千克尿素(总量);每亩每次浇水量为40米3左右。
2. 田间管理操作要求
①春季麦田一般初春不要急于浇水施肥,从越冬到拔节期仍应以保苗安全为中心。②在返青期应控肥水、蹲好苗,重点要加强中耕,多碾压、多耙耱、多中耕,提温保墒促苗早发快长,促进苗情转化和升级赶队。③进入起身期再按苗情类型,因地制宜,不违农时,采取相应的水肥管理措施。
三、因苗制宜,分类管理
1. 群体适宜的麦田
对于春季群体在适宜范围内的麦田,应掌握在起身至拔节前期追肥浇水,水肥齐攻,促主茎和分蘖多成穗,坚持以促到底技术路线进行管理。
2. 群体偏小的麦田
对群体明显偏小的麦田,应提早追肥浇水,在返青期多划锄提地温的基础上,分别在返青后期、拔节期分两次追肥浇水,或在小麦起身期一次性追肥浇水。
3. 群体偏大的麦田
对群体明显偏大的麦田,早春应进行中耕,先控后促,等到小麦拔节中后期再追肥浇水。
4. 晚播麦田
对于播种偏晚的麦田,春季追肥浇水不能提早,早春一般不旱不浇水。为促进晚播小麦苗情转化,春季不早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麦苗生发,但更要强化划锄中耕提温,还可以在早春进行叶面喷肥,促苗长叶和次生根喷发,发苗发棵加快生长。注意选用叶面肥的营养成分不能是单一的氮肥(尿素),要突出磷钾、微肥,养分要全面。具体操作可结合春季病虫草害防治,多进行几次叶面喷肥。
四、配套措施,注意事项
1. 配套措施
主要是加强春季麦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麦苗弱小,抗病虫害能力较差,若再发生病虫危害,是雪上加霜,弱小麦苗更难以承受。俗话说,“苗弱,草欺苗;苗壮,苗欺草。”麦苗弱小时,杂草遇适宜条件易旺长,故应提早进行化学除草。同时要加强病害(全蚀病等)、地下害虫(金针虫等)、地上害虫(红蜘蛛、麦蚜等)的监测。具体应根据麦田病虫害基数、发生时间和趋势的实际情况,结合化学除草田间操作,及时应用杀虫杀菌等药剂,做到适时绿色防治,严防对小麦生长发育造成危害。注意用药量要准确,喷洒要均匀,以防止药害发生。
2. 注意事项
①上述措施运用的前提条件是麦田冬季已进行了灌溉;对未冬灌的麦田,应适当提早追肥浇水。②以上管理措施主要针对中壤质型土的麦田,黏质型土、砂质型土的麦田还应适当提早管理。尤其是砂质型土的麦田,肥水一次不能过大,要防止漏肥漏水,应采取少量多餐的办法。③如果早春出现干旱等灾害,必须及时跟进,针对问题,提早加强各项田间管理措施应用。④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除肥水管理这一主要促控措施外,春季中耕划锄是促进苗情转化的重要传统农艺措施,更应强化在弱小麦苗管理上,对促苗转化作用较大。中耕就是在麦田表层聚集热量、积累温暖,相当于给麦田地表“加温”,以温度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农谚“锄头底下有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弱小麦田中耕,宜早不宜迟、宜勤不宜懒、宜浅不宜深、宜细不宜粗。麦田浇水后,应抓住宜耕期及时进行划锄,及时提高地表温度。要把握好中耕时间:早了,土地湿软,效果较差;晚了,土地干硬,保墒作用会大打折扣,并且中耕时还容易伤苗。⑤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春季每次麦田浇水或降水后,都要争取普遍进行一次中耕保墒。⑥还须做好施药人员穿戴保护服和口罩等,以及回收农药包装瓶(袋)等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河津市泰兴东路1号市农委 邮编:043300)
一、苗情形态,形成原因
1. 苗情形态
这里说的弱小麦苗,主要是指春季小麦群体弱、个体小,苗情达不到正常小麦壮苗标准,也就是小麦幼苗表现为不旺、不壮,总体偏弱、偏小。不旺是指不存在狂长趋势;不壮是指麦苗不壮实,发育不充足、生长不健壮,甚至成为“一根针”“弱不禁风”,易遭受干旱、霜冻、病虫等灾害侵袭。
2. 形成原因
主要是由于播种期较晚、气温下降较早、土壤结构较板结、水肥供应跟不上、降雪降雨提早偏多、播种方式较粗放和田间管理不及时等一种主要因素或多种因素复合造成的。
二、管理原则,肥水用量
1. 管理原则
①弱小麦苗春季田间管理的总原则是:因苗制宜,分类管理;促控结合,先控后促;综合施策,促弱转壮。②苗情越弱,追肥浇水越要早;苗情越旺,追肥浇水越要迟。③春季每亩追施15~20千克尿素(总量);每亩每次浇水量为40米3左右。
2. 田间管理操作要求
①春季麦田一般初春不要急于浇水施肥,从越冬到拔节期仍应以保苗安全为中心。②在返青期应控肥水、蹲好苗,重点要加强中耕,多碾压、多耙耱、多中耕,提温保墒促苗早发快长,促进苗情转化和升级赶队。③进入起身期再按苗情类型,因地制宜,不违农时,采取相应的水肥管理措施。
三、因苗制宜,分类管理
1. 群体适宜的麦田
对于春季群体在适宜范围内的麦田,应掌握在起身至拔节前期追肥浇水,水肥齐攻,促主茎和分蘖多成穗,坚持以促到底技术路线进行管理。
2. 群体偏小的麦田
对群体明显偏小的麦田,应提早追肥浇水,在返青期多划锄提地温的基础上,分别在返青后期、拔节期分两次追肥浇水,或在小麦起身期一次性追肥浇水。
3. 群体偏大的麦田
对群体明显偏大的麦田,早春应进行中耕,先控后促,等到小麦拔节中后期再追肥浇水。
4. 晚播麦田
对于播种偏晚的麦田,春季追肥浇水不能提早,早春一般不旱不浇水。为促进晚播小麦苗情转化,春季不早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麦苗生发,但更要强化划锄中耕提温,还可以在早春进行叶面喷肥,促苗长叶和次生根喷发,发苗发棵加快生长。注意选用叶面肥的营养成分不能是单一的氮肥(尿素),要突出磷钾、微肥,养分要全面。具体操作可结合春季病虫草害防治,多进行几次叶面喷肥。
四、配套措施,注意事项
1. 配套措施
主要是加强春季麦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麦苗弱小,抗病虫害能力较差,若再发生病虫危害,是雪上加霜,弱小麦苗更难以承受。俗话说,“苗弱,草欺苗;苗壮,苗欺草。”麦苗弱小时,杂草遇适宜条件易旺长,故应提早进行化学除草。同时要加强病害(全蚀病等)、地下害虫(金针虫等)、地上害虫(红蜘蛛、麦蚜等)的监测。具体应根据麦田病虫害基数、发生时间和趋势的实际情况,结合化学除草田间操作,及时应用杀虫杀菌等药剂,做到适时绿色防治,严防对小麦生长发育造成危害。注意用药量要准确,喷洒要均匀,以防止药害发生。
2. 注意事项
①上述措施运用的前提条件是麦田冬季已进行了灌溉;对未冬灌的麦田,应适当提早追肥浇水。②以上管理措施主要针对中壤质型土的麦田,黏质型土、砂质型土的麦田还应适当提早管理。尤其是砂质型土的麦田,肥水一次不能过大,要防止漏肥漏水,应采取少量多餐的办法。③如果早春出现干旱等灾害,必须及时跟进,针对问题,提早加强各项田间管理措施应用。④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除肥水管理这一主要促控措施外,春季中耕划锄是促进苗情转化的重要传统农艺措施,更应强化在弱小麦苗管理上,对促苗转化作用较大。中耕就是在麦田表层聚集热量、积累温暖,相当于给麦田地表“加温”,以温度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农谚“锄头底下有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弱小麦田中耕,宜早不宜迟、宜勤不宜懒、宜浅不宜深、宜细不宜粗。麦田浇水后,应抓住宜耕期及时进行划锄,及时提高地表温度。要把握好中耕时间:早了,土地湿软,效果较差;晚了,土地干硬,保墒作用会大打折扣,并且中耕时还容易伤苗。⑤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春季每次麦田浇水或降水后,都要争取普遍进行一次中耕保墒。⑥还须做好施药人员穿戴保护服和口罩等,以及回收农药包装瓶(袋)等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河津市泰兴东路1号市农委 邮编:04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