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发动机助推东方红卫星翱翔太空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zhang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40周年纪念日,我院研制生产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第三级固体发动机为卫星的成功发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时光飞逝,但当年研制、攻关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我作为当时的技术指挥者,在这特殊纪念日到来的时刻,对当年研制、交付和发射时的情景作些回忆,以飨读者。
  
  固体发动机的“头生子”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在建院初期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研究成功一种聚硫橡胶复合推进剂配方,进行试验型固体发动机研制。这种发动机直径只有大约300毫米,研制它的目的不在于实际使用,而希冀经历一个发动机研制全过程,积累研制经验,探讨研制规律,总结研制程序,掌握研制技术。1 965年7月到8月,通过了6发飞行试验考核,胜利结束了该发动机的研制。
  直径300发动机是四院的“头生子”,也是我国的第一个复合推进剂固体发动机,它标志着我国已经初步掌握了研制现代固体发动机的基本技术,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在300发动机研制成功之后,四院开展了直径770毫米发动机研制,极力想把这个发动机用于实际使用。1 966年1月27日,航天部的前身七机部决定: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火箭长征一号第三级发动机由航天四院进行研制。于是从1 966年开始展开了我国第一种可用于实际的固体发动机研制。
  
  “干打垒”里搞设计
  
  这个时候四院刚从四川泸州搬迁到还在建设中的内蒙基地。当时这基地只是一片黄沙中点缀着几处空壳厂房,再加几栋单身宿舍楼和一个用芦席搭建的食堂。至于生产条件,则只有一条拼凑起来的临时装药生产线。内蒙基地的生活条件更是艰苦到不堪而言的地步,那几栋单身宿舍楼成了睡觉吃饭、学习办公、设计画图的“综合楼”;有家室的人员则分散借住在基地周围一、二十里范围的农户家里,这住房却是土坯垒砌的“干打垒”;一日三餐几乎天天是窝窝头就土豆或圆白菜;再加上塞外的气候,地冻天寒、飞沙走石,真够人受的。但是这一切困难没有吓倒任何人,整个队伍满腔热情、乐观愉快地投入生活和工作。
  发动机直径从300毫米一下子跨到770毫米,无疑是巨大而艰难的一步;总体部门提出的总冲和质量比等技术指标,对于新生的固体发动机来说,无疑也是够严峻的;加之工作环境是高空,按要求旋转;而且要求1968年就得交付。
  我们首先确立了:实事求是,立足现实,力求先进而不盲目追求先进的设计指导思想。据此确定了选择技术和材料的原则,对于再努力一下即可拿到手的技术和材料,力争使用;对于虽然已有进展但离成熟还较远的技术和材料,不盲目使用。
  
  “革命风暴”中忙攻关
  
  设计出图后立即投人试制。此时是1 967年,全国正漫卷“史无前例”的“一月风暴”,正常的工作环境受到影响,致使本来就够困难的试制工作更加举步维艰,既要克服条件差带来的困难,求解技术难题;又要排除动乱的干扰,扫除人为障碍。在111厂和211厂协作的发动机壳体试制,因为所用钢的硬度大、焊接性差,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四院派往协作厂的小分队与协作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才攻克了这个难题。在攻关的过程中,他们是要冒着动乱造成的生命危险的。111厂一位老工人就是在去上班攻关的路上被派仗的子弹击伤了腿。在工作秩序受到干扰的情况下,为了维持试制,我和机关的有关人员就搬到生产区域去,吃在那里,住在那里;汽车没有人开了,我们就骑上自行车在各厂所站之间奔波;工作场所里常常空无一人,部“革命”去了,但是像装药生产这样的事情,一旦开始了就不能断续,必须有人在岗位上坚持,遇到这种情况,我和机关管理的同志就挨门挨户去动员人们上岗工作。试制工作就是这样磕磕绊绊向前推进着,但是始终没有停滞,这是值得庆幸的。
  与试制同时进行的试车条件准备,如高空模拟和旋转试车设施的建设,提高测试精度的研究等,也是在这样的局面下艰难地进行着,同样是一步前进一番辛苦。
  在此期间解决的一个带根本性的技术难题是装药裂纹问题。我们指导药柱设计人员引入了粘弹性理论,分析装药产生裂纹的内在原因,逐渐解开了这个谜,认识到复合推进剂在慢速变形下的延伸率低于某个数值时,便适应不了装药固化降温过程中所产生的热应力,就会导致装药产生裂纹。基于这一认识,遂对复合推进剂增加了高温慢速拉伸下的延伸率这样一项指标,要求它必须达到发动机所要求的水平,从而保证发动机装药不会产生裂纹。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确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了装药裂纹问题。
  
  第一次试车“倒栽葱”
  
  真是困难压不倒英雄汉。第一台GF-02厚壁发动机终于在1 967年底研制出来了,基本上符合质量要求,只是有些局部脱粘现象。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三结合”攻关的努力下,摸索出一套修补脱粘的灌浆方法,问题就解决了。这时候卧式旋转试车设施还未建成,便用简易的立式旋转试车台于1 968年1月26日进行了旋转试车。当时发动机尾部朝天竖立在立式试车台上,它的壳体周围捆绑着十个小火箭,用以带动发动机旋转;在点火指令发出后,一条光彩夺目的“火龙”冲天而上,吼声如雷,震耳欲聋,使在场的人们振奋得欢呼雀跃;然而过了30秒,试车台底部冒出一股白烟,接着发动机带着一身烈火飞离了试车台,旋而轰的一声一头栽在地上,在试车台周围窜动,足足持续了一分多钟才安定下来。当那个燃烧着的发动机像一条真的火龙在身边不远处乱窜时,真是危险极了,万幸的是有惊无险,没有伤着一个人。
  试车失败了。大家积极、认真地进行分析,结果找出原因是因为旋转致使发动机头部沉积了过量的来自燃烧产生的三氧化二铝颗粒,导致头部壳体过热而烧穿,燃气遂从这穿孔处喷射出来,便把发动机推离了试车台。随后针对这个原因决定对壳体绝热层的设计进行改进。
  改进之后试制了两台发动机,分别在1 968年7月和11月,用抢修起来的立式试车台进行了试车。7月的试车,发动机全程工作正常,时间达41.8秒,唯一遗憾的是因试车台线路故障使发动机未能旋转。11月的试车获得圆满成功。但结果分析表明,三氧化二铝的沉积量仍然有些偏高,隐藏着一定危险性,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为了改进,推进剂研究人员突击做了实验,据此决定对推进剂配方加以调整,在确保稳定燃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铝粉含量;同时与总体部门做了协调,把发动机旋转速度减小。此后的多次试车结果证明,这样的改进可使三氧化二铝的沉积量降低到合理程度。另外,1968年,在当时的八院协助下,并使用探空火箭发射到高空,完全验证了点火系统的高空工作可靠性。
  
  三年拿出“真家伙”
  
  1 969年开始发动机正样研制。这虽然与总体部门把计划调整为1 969年进行合练试验的时间表是适应的,但时间仍然是十分紧迫的;而且1 969年是动乱最厉害的年月,所以这一年是我们最紧张、最艰难的一年。我们的研制队伍迎着困难,排除干扰,在这一年里试验了1 5台发动机,包括在卧式旋转架上和高空舱内的热试车,当年9月如期给总体部部门提供了三台发动机,参加了在北京进行的全箭联合试车,结果表明发动机全部合格,可以完全满足总体要求。
  1 970年初,我们又进行了一台高空模拟条件下的旋转试车,依然获得圆满成功。此后即开始了交付状态发动机的生产,完成之后便结束了该发动的研制工作。在整个研制过程中,一共进行了1 9台试车,其中有5台是高空模拟试车,特别是最后5台是连续成功的。作为从直径300毫米的试验型小发动机一步跨越到直径770毫米较大型实用发动机,能达到这样高的成果,使四院研制人员受到极大的鼓舞,大大提高了人们进一步推动固体发动机发展的信心。
  东方红卫星发射在即,1 970年4月10日晚,我与钱学森、李福泽、杨国宇、任新民、戚发韧等同志一道从发射基地赶到北京,向周总理等领导同志汇报关于卫星、火箭发射前的测试与准备情况。此后,中央批准卫星发射。
  1 970年4月24日,那个让中国人自豪和振奋的日子。那一天,我率四院试验队在20基地参加了卫星发射,圆满完成了发射准备工作。当长征一号火箭轰鸣着升上天,在一定的高度上,四院提交的发动机最后有力的一推,使东方红一号卫星按照方案设计,进入轨道,环绕地球飞起来,一曲《东方红》乐曲响彻宇宙,播撒人间,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中国的太空时代揭幕了!此时万众翘首,欢呼雀跃。我站在寒风飞舞的沙漠中,凝目长空,心潮澎湃,从研制启动到发射成功,仅仅只有3年时间,这样快的研制速度,在世界航天史上,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我们要为祖国做出更多、更大贡献,创造更多奇迹的誓言,油然荡漾在心海中。
其他文献
美国空军多年以来一直希望成为一支全球空军,具有全球力量投送和打击能力。读者或许会奇怪,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空军,几乎是横行于全世界,想打败谁就能打败谁,怎么还不算全球空军呢?其实,美国的“全球空军”概念,是能随时要从美国本土起飞,或者把特种兵投放到世界上任何角落,或者把炸弹扔向任何目标,而不依赖任何海外机场。就人类当前的技术水平来说,想要实现这种能力,非空天飞机莫属。    空天飞机的军用意义 
期刊
轨道科学公司完成兼并通用动力卫星业务    近日,轨道科学公司宣布完成对通用动力公司卫星制造分部的兼并。这笔交易价格5500万美元。随着交易的正式完成,轨道科学公司取得了一座1.2万平方米的卫星制造设施,并增加了325名新员工。这些员工中有许多人具有从事美国政府敏感项目的保密资质。轨道科学公司首席执行官汤普森表示,买下通用动力先进信息系统公司将使轨道科学公司在未来18个月里能参与竞争6个政府有效载
期刊
中国航天远洋测控基地
期刊
美议员提议为航天飞机延寿    3月3日,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哈奇森提交一项法案,要求NASA将航天飞机的使用时间延长两年,并研究能在201 3年底前用于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美国航天员并能在2018年底前送人飞往低地轨道以外的一种重型运载火箭的各种选项。  称为《载人航天能力保障与加强法案》的该法案要求在201 0年~201 2年间再拿出34亿美元,保证让航天飞机继续飞行。奥巴马2月份送交国会的NASA预
期刊
空间攻防是敌对双方利用太空为获得、保持战场控制权而进行的进攻性和防御性军事行动。实施和保障空间攻防作战的空间攻防技术有空间投送技术、空间态势感知技术、进攻性空间攻防技术和防御性空间攻防技术。冷战时期,空间攻防技术曾是美、苏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并以里根总统的“星球大战”计划达到高潮,但此后发展规模有所缩小,发展速度逐渐放慢。但近年来,美国对空间攻防的研究和试验在加快。例如,美国拟把交会对接技术,即“
期刊
遥感九号卫星发射成功  李冠礁    2010年3月5日12点55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冒着低温腾空而起,用一个完美的托举成功将遥感卫星九号送入太空。  遥感卫星九号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  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此次发射是该火箭首次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承担发射任务
期刊
吴邦国视察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游本凤    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李建国一行,在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马兴瑞等陪同下,视察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05所,听取了有关工程项目研制进展情况,以及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闵行航天城建设实施情况的汇报,并视察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工程重点实验室。  
期刊
美发射太阳观测卫星    2月11日,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宇宙神5型火箭在肯尼迪航天中心把NASA耗资8.48亿美元的“太阳动力学观测台”(SDO)卫星送入轨道。  SDO采用3套仪器来监测太阳活动,即由洛马公司建造的“大气成像组件”、由斯坦福大学提供的“日震与磁成像仪”和由科罗拉多大学建造的“极紫外变化实验仪”。SDO任务由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负责全面管理。发射后,SDO将用约3周~4周时间进入一条
期刊
航天科工与哈工大共建5个实验室    5月9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在京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同时联合成立“快速响应飞行器”等5个技术实验室。航天科工和哈工大将以此为契机,打通从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系统集成创新到成果转化与规模产业化的整条价值链,发挥“产、学、研”相结合在现实中的重要作用,抢占科技创新的新领域与制高点,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航天科工集团副总经
期刊
要闻    波兰部署爱国者反导系统等  波兰国防部发言人于4月22日表示,首批美国爱国者反导系统5月底运抵波兰部署。部署站点为波兰莫龙格军事基地,位于华沙北部250千米,与俄罗斯加里宁格勒边境仅有60千米的距离。  2008年美国与波兰政府就在波兰建立反导系统达成协议,承诺向波方提供爱国者反导系统。奥巴马出任美国总统后,为修补与俄关系,提出在波兰部署中、短程移动反导系统,取代先前的远程反导系统部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