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荟萃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并使之深度融合、交相辉映,体现着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人文修养、价值取向、处事方式、道德规范、精神观念,也体现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基因和最根本的精神追求。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标识创造着独特的中华文明,也促进着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内容广泛复杂,深邃圆融,各种思想彼此相异相依,内在关联;既共同根植于中华文明,又千差万别、形式多样,形成了具有中华特色的、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风貌。其中,由于儒家文化倡导伦理道德、规范社会秩序,有利于国家统治和社会规范,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长期居于核心正统地位,但这并不等同于说儒家文化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部,中华传统文化已经一览无余了。
【关键词】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言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是以人为本、革命进步、科学理性的文化,是具有世界视野、多样丰富的民族和谐文化。在现实中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可以具体化为一系列文化方针政策。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其形成和发展归根结底是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在生产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与之相适应的。同时,文化一经形成,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又会反过来影响经济基础。这种文化为社会政治生活与经濟基础之间的相互适应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它的实现需要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人才可以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进行时代性的深化创新发展和不断完善的理论整合。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效用发挥的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效用实现最重要的途径是要发挥文化的前导性变革功能,通过再塑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形成社会的文化认同;通过文化认同,使自我意识得到精神上的自我肯定,形成人与文化在精神上的一致性,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升华为一种普遍的精神震撼,在人心中产生广泛的影响。构筑具有中国特色价值理念的话语体系,使当代中国文化焕发出强大的时代生命力,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要以切实可行的路径与方法来支撑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生成,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起到必要的推动作用,可以通过以下路径来推动实现。
1.1在国家制度建设层面上加快政策制定
要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各项国家政策相融合、相适应,并推动其渗透进国家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中,从而促进其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日常生活之间形成密切的联系,最终使价值观贯穿于人们的日常工作、劳动、学习、生活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文化模式引领社会意识、文化结构约束主体行为、文化规范导引人正确自我发展方向的客观功能。建立丰富多样、参与度高、行之有效的奖赏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落细、落实、落小,使人们不由自主地产生文化认同,自觉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以充实丰富的精神面貌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的社会模式中。
1.2在学校教育层面上深化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学校教育是国家按照教育法为本国适龄人群提供的教育。一般包括每个公民必须接受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高等教育。教育对一个国家培养其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并随之践行的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担负着塑造人们思想观念和凝聚群体共识的社会责任。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表,引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就必须使其贯彻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作为一种直观的、生动的文化沟通传播方式,可以有效地将价值理念、精神追求转化为自觉实践行动。在学校教育中,要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有效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加入到对全体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之中,从而提升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品性特征的认识和把握,把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价值精髓融入广大教师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活动中,举办教师中华优秀传统课程课件、教案、微课竞赛,在提升教师能力水平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化,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及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要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等生动的教育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各种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3在媒体传播层面上积极发挥各种媒体功能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各类新闻媒体传播作用做出详细具体的规定。充分发挥各种新媒体、新平台的有效传播方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媒体、新技术平台的深入融合;创新宣传教育媒介、传播手段、沟通方式,打造多元、强大、同步向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路径;使各种媒体在承担信息传播任务的同时,也承担社会舆论正向引导的重任。在传统的电视广播媒体中,设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电视栏目、节目议程,使模范形象和社会规范内化于人们的心中,成为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奋斗的根基所在。在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除了报纸、书刊、电视、广播等一些传统媒体以外,以互联网为手段的一些新媒体技术层出不穷,微信、微博等新兴传播媒介几乎成为人们了解世界、信息交流、获取各种信息资源的最重要途径,对全社会成员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这就需要人们积极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传播,使其成为协调一致的价值观念系统和社会行为的内心尺度准绳,同时把具有5 000年历史的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各种媒介充分地展现出来。
1.4在社会示范层面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来就不缺先进典型,先进典型是中华民族不断进步的精神坐标,也是一个时代先进文化的缩影。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效应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政治优势、优良传统和长期坚持的工作方法。党在革命建设的各个时期不断培养、选树、宣扬了一大批像李大钊、江竹筠、刘胡兰、董存瑞、王进喜、邓稼先、杜富国、黄大年等先进典型,以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出的李兰娟、钟南山等先进人物。这些人物在发动群众、鼓舞群众、引导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最关键的重要时期,各行各业都需要有更多的典型人物事迹的引领。要认真研究探索、切实加强先进典型的培养宣传工作,不断推出有影响力、有生命力的时代标杆。
2.结语
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梳理分析中,整合吸收着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智慧,形成了面向世界、面向时代、面向大众的,代表中国话语体系和现代文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满足了当下人们的需要,也使人们有了更高更新的自我需要;不仅拓宽了人的视野,也使人的自我一再延长,并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3.
[2]王静超.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J].大东方,2016(3):18.
[3]刘燕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2012,14(3):48-50.
作者简介:郝若彤(1995-),女,汉族,山西忻州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18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
【关键词】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言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是以人为本、革命进步、科学理性的文化,是具有世界视野、多样丰富的民族和谐文化。在现实中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可以具体化为一系列文化方针政策。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其形成和发展归根结底是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在生产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与之相适应的。同时,文化一经形成,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又会反过来影响经济基础。这种文化为社会政治生活与经濟基础之间的相互适应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它的实现需要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人才可以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进行时代性的深化创新发展和不断完善的理论整合。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效用发挥的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效用实现最重要的途径是要发挥文化的前导性变革功能,通过再塑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形成社会的文化认同;通过文化认同,使自我意识得到精神上的自我肯定,形成人与文化在精神上的一致性,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升华为一种普遍的精神震撼,在人心中产生广泛的影响。构筑具有中国特色价值理念的话语体系,使当代中国文化焕发出强大的时代生命力,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要以切实可行的路径与方法来支撑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生成,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起到必要的推动作用,可以通过以下路径来推动实现。
1.1在国家制度建设层面上加快政策制定
要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各项国家政策相融合、相适应,并推动其渗透进国家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中,从而促进其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日常生活之间形成密切的联系,最终使价值观贯穿于人们的日常工作、劳动、学习、生活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文化模式引领社会意识、文化结构约束主体行为、文化规范导引人正确自我发展方向的客观功能。建立丰富多样、参与度高、行之有效的奖赏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落细、落实、落小,使人们不由自主地产生文化认同,自觉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以充实丰富的精神面貌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的社会模式中。
1.2在学校教育层面上深化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学校教育是国家按照教育法为本国适龄人群提供的教育。一般包括每个公民必须接受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高等教育。教育对一个国家培养其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并随之践行的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担负着塑造人们思想观念和凝聚群体共识的社会责任。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表,引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就必须使其贯彻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作为一种直观的、生动的文化沟通传播方式,可以有效地将价值理念、精神追求转化为自觉实践行动。在学校教育中,要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有效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加入到对全体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之中,从而提升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品性特征的认识和把握,把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价值精髓融入广大教师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活动中,举办教师中华优秀传统课程课件、教案、微课竞赛,在提升教师能力水平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化,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及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要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等生动的教育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各种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3在媒体传播层面上积极发挥各种媒体功能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各类新闻媒体传播作用做出详细具体的规定。充分发挥各种新媒体、新平台的有效传播方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媒体、新技术平台的深入融合;创新宣传教育媒介、传播手段、沟通方式,打造多元、强大、同步向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路径;使各种媒体在承担信息传播任务的同时,也承担社会舆论正向引导的重任。在传统的电视广播媒体中,设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电视栏目、节目议程,使模范形象和社会规范内化于人们的心中,成为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奋斗的根基所在。在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除了报纸、书刊、电视、广播等一些传统媒体以外,以互联网为手段的一些新媒体技术层出不穷,微信、微博等新兴传播媒介几乎成为人们了解世界、信息交流、获取各种信息资源的最重要途径,对全社会成员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这就需要人们积极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传播,使其成为协调一致的价值观念系统和社会行为的内心尺度准绳,同时把具有5 000年历史的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各种媒介充分地展现出来。
1.4在社会示范层面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来就不缺先进典型,先进典型是中华民族不断进步的精神坐标,也是一个时代先进文化的缩影。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效应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政治优势、优良传统和长期坚持的工作方法。党在革命建设的各个时期不断培养、选树、宣扬了一大批像李大钊、江竹筠、刘胡兰、董存瑞、王进喜、邓稼先、杜富国、黄大年等先进典型,以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出的李兰娟、钟南山等先进人物。这些人物在发动群众、鼓舞群众、引导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最关键的重要时期,各行各业都需要有更多的典型人物事迹的引领。要认真研究探索、切实加强先进典型的培养宣传工作,不断推出有影响力、有生命力的时代标杆。
2.结语
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梳理分析中,整合吸收着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智慧,形成了面向世界、面向时代、面向大众的,代表中国话语体系和现代文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满足了当下人们的需要,也使人们有了更高更新的自我需要;不仅拓宽了人的视野,也使人的自我一再延长,并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3.
[2]王静超.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J].大东方,2016(3):18.
[3]刘燕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2012,14(3):48-50.
作者简介:郝若彤(1995-),女,汉族,山西忻州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18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