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道德教育显得日益重要。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控力差等一些自身特点,容易造成网络道德失范。因此,加大高职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培养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已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浅析了国内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现状,然后分析了我院学生的近期上网情况,最后对新时期加强高职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有效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学生管理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胡锦涛指出:“特别要认真研究互联网对青年带来的影响,努力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打好网上宣传教育的主动仗,努力使互联网成为广大青年获取知识信息的新窗口和接受思想教育的新途径。”作为育人为本的高职院校,面对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如何在新形势下,构建有效的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教育长效机制,目前已成为提高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点工作。
1 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现状浅析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高校的网络思想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要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 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发展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第三课堂”。国内各高校都已充分认识到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影响, 很多高校已在运用网络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方面做出了表帅。目前,许多高校已成功构建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平台,开辟了“红色网站”。通过网上咨询、思想专线、热点探讨、疑难解答等形式,来培育学生、武装学生,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思想。例如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南京大学的“启明网”、湖南师范大学的“星网”和“8580阳光在线”网站、天津大学的“红网”以及南开大学校“觉悟网”等
2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殡仪系学生上网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职业教育已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而高职学生的特点是思想比较活跃, 动手能力、专业技能、适应性比较强但文化基础相对较差、自卑心理较严重。据统计,2011年底,大专生网民占中国网民总数的10.5% , 在大专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已达到了96.1%。这种形势下,在高职院校开展网络思想教育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我对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殡仪系2012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被调查者的网龄、一般上网时间、每周上网时长、每次上网时长、通宵上网的频率、上网地点、上网首选网站、上网动机以及上网收获和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调查。
本次被调查的学生100%都有网络使用经历。网龄上的差别主要是因为年龄的原因,我院殡仪系2012级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最大的学生23岁,最小的学生15岁。从上网频率来看, 使用电脑上网的学生人数不多,上网频率也不高,大部分是偶尔上网, 占本次调查的59%, 但用手机上网的学生人数较多,使用频率也较高,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76%。这主要是受三方面原因影响: 一是我系大一学生从星期一至星期五基本上每天都有课,在下午第七、八节下课后,晚上六点半开始晚自习,八点半下晚自习。因此学生只能在周末有时间坐下来用电脑上网,平时大多是在空闲时间用手机上网。;二是目前,我系2012级学生的电脑拥有率还较低,经调查,只有16.7%的学生有电脑。因此大多数同学是去图书馆计算机教室使用电脑,但由于电脑数量有限,因此就降低了学生使用电脑上网的频率。三是我系部分学生有关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知识较少, 在网上进行学习的愿望不强。
上网收获调查了被调查者的上网感受,认为是积极的占20%、消极的占3.3%, 这表明大多数被调查学生都承认上网既有积极收获, 又有消极影响。从网络对自己的影响来看, 大多数被调查学生认为是正面影响高于负面影响, 但也23.3%的学生认为是负面影响高于正面影响
3 高职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对策的几点思考
高职学生可以说是“网络时代”的新青年,网络时代涌现的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他们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一方面,网络拓展了他们的眼界,对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创新意识、平等思想等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网络也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其中最严重的影响就是弱化了青少年的道德意识。高职学生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一些消极的价值观和腐朽文化的冲击,从而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因此探寻行之有效的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刻不容缓。
3.1 加强高职学生的“网德”培养,培养正确的上网观念
网络道德观作为个人道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个人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近年来虽然高职院校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但社会上很多人仍然对高职院校存有偏见,作为高中生普遍也不会视高职院校为自己心目中的“象牙塔”。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不好管理,也导致了高职学生更易受外界不良习气的影响,因此对高职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高职学生群体,具有知识面广,易接受新事物,信息渠道畅通,个性强等特点,因此,针对高职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要在高校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加强对高职学生道德意志力的训练,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道德主体作用。行之有效地开展高职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改变传统的灌输、强制、片面的教育方式,遵循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原则,探索德育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3.2 建立思想教育主题网站,网上网下教育相结合
开设网上学习园地,在学院官方网站上设立思想教育主题网站。利用网络影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高职学生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方位渗透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准确及时传达党的重大政策、方针和政治立场,培养遵守社会主义社会道德规范和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四有”新人的阵地。推进科学发展观“进网络、进校园文化、进大学生头脑”的工作。网上思想教育与网下网络思想教育课相结合。
3.3 开通校园论坛,建设师生交流对话平台
在学院网站上建立校园BBS。校园BBS 能够真实反映大学生的所思所想,便于互动交流,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良好场所,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疏导作用。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已建立了校园BBS,像“水木清华”、“白云黄鹤BBS 站”、“珞珈山下”等,都已成为汇聚人气的校园网络论坛。可以在我院开设校园BBS,使老师可以和学生就他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及时对学生关心的评奖评优、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就业政策等问题进行疑难解答。
在当今网络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适应新形式,充分利用网络本身的优势,牢牢把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将网络思想教育与课堂思想教育相结合,优势互补,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通过加强高职学生的网络思想教育,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 在共青团十四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EB/OL]. http://www. people. com. cn.
[2] 李爱国. 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思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3] 范冬梅. 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特点及对策[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4.
[4] 彭建国, 刘翱.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途径之探析[ 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 (1).
[5] 王经涛,王俊英《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1.
【关键词】高职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学生管理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胡锦涛指出:“特别要认真研究互联网对青年带来的影响,努力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打好网上宣传教育的主动仗,努力使互联网成为广大青年获取知识信息的新窗口和接受思想教育的新途径。”作为育人为本的高职院校,面对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如何在新形势下,构建有效的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教育长效机制,目前已成为提高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点工作。
1 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现状浅析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高校的网络思想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要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 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发展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第三课堂”。国内各高校都已充分认识到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影响, 很多高校已在运用网络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方面做出了表帅。目前,许多高校已成功构建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平台,开辟了“红色网站”。通过网上咨询、思想专线、热点探讨、疑难解答等形式,来培育学生、武装学生,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思想。例如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南京大学的“启明网”、湖南师范大学的“星网”和“8580阳光在线”网站、天津大学的“红网”以及南开大学校“觉悟网”等
2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殡仪系学生上网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职业教育已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而高职学生的特点是思想比较活跃, 动手能力、专业技能、适应性比较强但文化基础相对较差、自卑心理较严重。据统计,2011年底,大专生网民占中国网民总数的10.5% , 在大专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已达到了96.1%。这种形势下,在高职院校开展网络思想教育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我对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殡仪系2012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被调查者的网龄、一般上网时间、每周上网时长、每次上网时长、通宵上网的频率、上网地点、上网首选网站、上网动机以及上网收获和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调查。
本次被调查的学生100%都有网络使用经历。网龄上的差别主要是因为年龄的原因,我院殡仪系2012级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最大的学生23岁,最小的学生15岁。从上网频率来看, 使用电脑上网的学生人数不多,上网频率也不高,大部分是偶尔上网, 占本次调查的59%, 但用手机上网的学生人数较多,使用频率也较高,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76%。这主要是受三方面原因影响: 一是我系大一学生从星期一至星期五基本上每天都有课,在下午第七、八节下课后,晚上六点半开始晚自习,八点半下晚自习。因此学生只能在周末有时间坐下来用电脑上网,平时大多是在空闲时间用手机上网。;二是目前,我系2012级学生的电脑拥有率还较低,经调查,只有16.7%的学生有电脑。因此大多数同学是去图书馆计算机教室使用电脑,但由于电脑数量有限,因此就降低了学生使用电脑上网的频率。三是我系部分学生有关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知识较少, 在网上进行学习的愿望不强。
上网收获调查了被调查者的上网感受,认为是积极的占20%、消极的占3.3%, 这表明大多数被调查学生都承认上网既有积极收获, 又有消极影响。从网络对自己的影响来看, 大多数被调查学生认为是正面影响高于负面影响, 但也23.3%的学生认为是负面影响高于正面影响
3 高职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对策的几点思考
高职学生可以说是“网络时代”的新青年,网络时代涌现的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他们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一方面,网络拓展了他们的眼界,对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创新意识、平等思想等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网络也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其中最严重的影响就是弱化了青少年的道德意识。高职学生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一些消极的价值观和腐朽文化的冲击,从而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因此探寻行之有效的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刻不容缓。
3.1 加强高职学生的“网德”培养,培养正确的上网观念
网络道德观作为个人道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个人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近年来虽然高职院校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但社会上很多人仍然对高职院校存有偏见,作为高中生普遍也不会视高职院校为自己心目中的“象牙塔”。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不好管理,也导致了高职学生更易受外界不良习气的影响,因此对高职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高职学生群体,具有知识面广,易接受新事物,信息渠道畅通,个性强等特点,因此,针对高职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要在高校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加强对高职学生道德意志力的训练,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道德主体作用。行之有效地开展高职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改变传统的灌输、强制、片面的教育方式,遵循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原则,探索德育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3.2 建立思想教育主题网站,网上网下教育相结合
开设网上学习园地,在学院官方网站上设立思想教育主题网站。利用网络影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高职学生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方位渗透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准确及时传达党的重大政策、方针和政治立场,培养遵守社会主义社会道德规范和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四有”新人的阵地。推进科学发展观“进网络、进校园文化、进大学生头脑”的工作。网上思想教育与网下网络思想教育课相结合。
3.3 开通校园论坛,建设师生交流对话平台
在学院网站上建立校园BBS。校园BBS 能够真实反映大学生的所思所想,便于互动交流,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良好场所,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疏导作用。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已建立了校园BBS,像“水木清华”、“白云黄鹤BBS 站”、“珞珈山下”等,都已成为汇聚人气的校园网络论坛。可以在我院开设校园BBS,使老师可以和学生就他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及时对学生关心的评奖评优、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就业政策等问题进行疑难解答。
在当今网络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适应新形式,充分利用网络本身的优势,牢牢把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将网络思想教育与课堂思想教育相结合,优势互补,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通过加强高职学生的网络思想教育,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 在共青团十四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EB/OL]. http://www. people. com. cn.
[2] 李爱国. 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思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3] 范冬梅. 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特点及对策[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4.
[4] 彭建国, 刘翱.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途径之探析[ 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 (1).
[5] 王经涛,王俊英《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