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采用的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课上练习、课后作业这样的教学,一般都离学生生活较远,难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贯通学生的思想,因此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孕育。所以,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就要转变这种教学方式,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变革,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地转变教学方式呢?下面结合近几年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地转变教学方式的几点浅见。
一、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活泼是孩子的天性,但传统的教学方式看上去离孩子的生活较远,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经验开始,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想象的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
例如在教学“容积”这一内容时,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乌鸦喝水》的故事,利用学生以前在语文课时学习的把石子放入瓶中水位就会上升,乌鸦才能喝到水的道理,引出“容积”这一概念,从而为学习容积的相关知识作好铺垫。
二、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和交流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教师还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如在“可能性”的教学中,“旋转转盘,指针落在阴影区域的可能性大,还是落在白色区域的可能性大”这一内容,首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每一个学生先猜测指针会停在哪一个区域内,然后动手旋转转盘。学生在亲自旋转转盘的过程中体会到,当转盘没有停下来以前,指针落在阴影区域还是落在白色区域是不确定的,通过多次旋转后,学生逐渐体会到指针落在阴影区域和白色区域的次数不一样,停在白色区域的次数比落在阴影区域的次数要多,即指针落在白色区域的可能性比指针落在阴影区域的可能性大。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寻求数的规律的能力,比单纯地做几道计算题更具有挑战性,也更有趣。
三、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大力鼓励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淡化教师逻辑式的精心讲解,鼓励开放式的探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比如在教学“小明家养鸡的收入是243元,养猪的收入是479元,估计这两项收入一共多少元?”时,不同学生的估算策略可能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认为:“200加400等于600,43加79大于100,因此它们的和比700多一点”;有的学生估算方法可能是:“243小于250,479小于500,因此它们的和比750小”;有的学生可能说:“这个数比200+400大,比300+500小”,这些都是正确的。应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估算的结果,由于学生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教育,往往把学生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隔绝开来,这种隔绝对给学习构成了一种障碍,学生缺乏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内容远离学生的实际,繁、难、偏、旧,在呈现的方式上单一化,缺少生动性、趣味性,难以形成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产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发尽可能多采用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多媒体课件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的导入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猪八戒抱回一个大西瓜,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猪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着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孙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他。猪八戒吃完后说:‘我真傻,为什么我分得的比你们少呢?’大家听了都笑了。”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地把学生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不仅告知学生“是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辨,理解它有什么特点,去思考“为什么”,去比较事物的相似性,发现事物的联系,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
五、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例如,让学生测算粉刷房屋的费用。这需要学生首先测定房屋的粉刷面积,了解市场上有哪些涂料、价格如何,确定选用哪种涂料、需要多少涂料,粉刷的工钱如何计付,明确了这些因素以后學生才能对粉刷房屋的费用有个初步估计。无论哪种实践活动,都需要学生首先从事物中明确需要研究哪些因素、如何获取这些因素的相关信息,然后才能去具体搜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提出建议,学生得到基本结论和建议后,还可以鼓励学生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并修正自己的结论和建议。因此,只有学生将数学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才有可能真正被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总之,如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彻底、有效的转变,那么教师上课轻松、学生学习快乐,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解疑答惑,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知识,课堂上出现的不是“教”的盛景,而是“学”的热情,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将会发生质的飞跃。
一、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活泼是孩子的天性,但传统的教学方式看上去离孩子的生活较远,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经验开始,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想象的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
例如在教学“容积”这一内容时,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乌鸦喝水》的故事,利用学生以前在语文课时学习的把石子放入瓶中水位就会上升,乌鸦才能喝到水的道理,引出“容积”这一概念,从而为学习容积的相关知识作好铺垫。
二、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和交流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教师还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如在“可能性”的教学中,“旋转转盘,指针落在阴影区域的可能性大,还是落在白色区域的可能性大”这一内容,首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每一个学生先猜测指针会停在哪一个区域内,然后动手旋转转盘。学生在亲自旋转转盘的过程中体会到,当转盘没有停下来以前,指针落在阴影区域还是落在白色区域是不确定的,通过多次旋转后,学生逐渐体会到指针落在阴影区域和白色区域的次数不一样,停在白色区域的次数比落在阴影区域的次数要多,即指针落在白色区域的可能性比指针落在阴影区域的可能性大。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寻求数的规律的能力,比单纯地做几道计算题更具有挑战性,也更有趣。
三、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大力鼓励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淡化教师逻辑式的精心讲解,鼓励开放式的探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比如在教学“小明家养鸡的收入是243元,养猪的收入是479元,估计这两项收入一共多少元?”时,不同学生的估算策略可能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认为:“200加400等于600,43加79大于100,因此它们的和比700多一点”;有的学生估算方法可能是:“243小于250,479小于500,因此它们的和比750小”;有的学生可能说:“这个数比200+400大,比300+500小”,这些都是正确的。应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估算的结果,由于学生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教育,往往把学生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隔绝开来,这种隔绝对给学习构成了一种障碍,学生缺乏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内容远离学生的实际,繁、难、偏、旧,在呈现的方式上单一化,缺少生动性、趣味性,难以形成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产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发尽可能多采用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多媒体课件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的导入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猪八戒抱回一个大西瓜,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猪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着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孙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他。猪八戒吃完后说:‘我真傻,为什么我分得的比你们少呢?’大家听了都笑了。”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地把学生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不仅告知学生“是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辨,理解它有什么特点,去思考“为什么”,去比较事物的相似性,发现事物的联系,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
五、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例如,让学生测算粉刷房屋的费用。这需要学生首先测定房屋的粉刷面积,了解市场上有哪些涂料、价格如何,确定选用哪种涂料、需要多少涂料,粉刷的工钱如何计付,明确了这些因素以后學生才能对粉刷房屋的费用有个初步估计。无论哪种实践活动,都需要学生首先从事物中明确需要研究哪些因素、如何获取这些因素的相关信息,然后才能去具体搜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提出建议,学生得到基本结论和建议后,还可以鼓励学生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并修正自己的结论和建议。因此,只有学生将数学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才有可能真正被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总之,如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彻底、有效的转变,那么教师上课轻松、学生学习快乐,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解疑答惑,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知识,课堂上出现的不是“教”的盛景,而是“学”的热情,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将会发生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