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适龄学前幼儿的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伴随着经济发展,现代人的思想与生活方式越来越西化。音乐教育对幼儿的音乐启蒙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助于幼儿茁壮成长。为了建设一个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师有必要发挥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的积极效应,将祖国的花朵培养成具有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文章将从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出发,进一步探索适合幼儿的音乐教育有效策略,为幼儿音乐教育提供思路。
关键词:幼儿成长;音乐教育;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21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0-0113-02
一、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的意义
(一)有助于释放幼儿的心灵
幼儿具有天生的音乐敏感性,在实际的音乐活动中,常常显现出良好的音乐表现能力,具体表现为幼儿非常喜爱学校所设计的音乐活动或者音乐课程。曾经有人在研究幼儿音乐行为中提出了“音乐儿童”概念,他认为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既具有创造声音和节奏的能力,又具有对其他节奏和声音的灵敏反应能力。因此利用音乐与幼儿进行心灵的沟通是一项非常可行的教育措施,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二)充分培养幼儿的音乐创作能力
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们往往具有自发性的音乐行为。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会不自觉地去模仿听到的音乐旋律或音乐片段,然后依据音乐旋律自编歌词去唱歌,或者在听到一些音乐节奏的时候,他们会晃动身体、舞动四肢或者敲打玩具桌椅等,这都是幼儿自发音乐行为的表现。音乐教育是激发幼儿自发音乐行为的有效形式,丰富了幼儿的自发音乐活动,有力地培养了幼儿的音乐创造能力,使他们在自发的音乐行为中获得自我满足感,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学龄前是幼儿音乐素质培养的黄金期,在这一时期,可以让幼儿们不断地接触音乐,培养他们的乐感,为将来深层次的音乐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提高幼儿大胆表现的能力
现如今,幼儿教学中高科技教学产品的普及导致了教育方法的缺失,我国的幼儿变得越来越内向,教师更应该重视学龄前幼儿表现力的培养。幼儿因为岁数小,生活阅历不足,导致表现自我的能力与方式有限,而往往采用哭闹、打闹的方式来表现自我。将音乐引入幼儿教学中来,既培养了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又让他们学会了全新的展示自我的方式。通过音乐学习,幼儿们可以在同龄伙伴面前展示自己,提高表现能力。
(四)提升音乐活动的趣味性
传统的学龄前幼儿音乐活动,大多是在家长或幼儿园教师的带领下哼唱儿歌,幼儿往往因为旋律的单调而厌烦。通过多样化的音乐教育,可以让幼儿们感受到不同的旋律,大大提高了学前幼儿音乐活动的趣味性。同时,利用音乐活动本身的艺术氛围,使每个幼儿的思想被充分尊重,幼儿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让其在学习的同时体验生活中的乐趣,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作意识和审美潜力。
二、幼儿园生活化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以音乐化的形式充斥幼儿生活
在选择幼儿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时,应根据不同的生活类型选择合适的音乐。例如,在幼儿园的门口,学校可以选择节奏感强烈的歌曲,这样幼儿在清晨进入校园后能更深层次地感受到快乐,如《板凳和扁担》《校园的早晨》等富有旋律变化的音乐;在幼儿吃饭期间应该以美丽安静的音乐为主,确保幼儿的心情稳定愉快;在幼儿睡觉休息的前期,教师可以准备安静而动人的音乐,如《雪绒花英文版》《大千世界真奇妙》等;当幼儿起床时,适合略带欢快的唤醒音乐,如《小喇叭》《泥娃娃》等;在一天的幼儿园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该选择轻快的音乐以抚慰幼儿的情感,如《小小少年》《欢乐颂》等。这样教师、幼儿和父母都伴随着愉快的音乐结束这一天。同时,将幼儿园音乐教学生活化并不意味着从早到晚播放音乐。相反,它收集适合儿童生活环境的音乐,使幼儿生活的每个环节都被自然地连接起来,生活更加生动,让幼儿享受幼儿园教育。
(二)从幼儿生活中探索音乐教学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时候,可以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来合理地选择音乐内容。音乐教学旨在吸引幼儿的独立参与,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获得审美体验。教师在选择音乐教育内容时应当接近生活,寻找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可以从以下几个动画片入手,如有些动画片在幼儿群里受到的欢迎度极高,任课教师可以合理地将《喜羊羊与灰太狼》《新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以及《小猪佩奇》等优秀的动画作品应用于幼儿的音乐教育。这样的音乐教学会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他们可以将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动机。幼儿除了对熟悉的音乐特别喜爱,其對音乐的感受上还有这样的特点:只要不是过低、过于悲伤或过于嘈杂刺激的音乐,都会使幼儿开心。教师应该有效结合幼儿的兴趣来开展幼儿音乐教育,从生活中可以提取出很多符合幼儿成长规律的教学资源。
(三)有效提高幼儿教师音乐教育的生活化能力
幼儿们天生喜欢音乐,音乐是幼儿们的灵魂。实际上,幼儿园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和联系幼儿的生活来进行音乐教育,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现实中音乐教育内容的选择往往只是依靠于音乐教材,教学形式主要是单方面地对幼儿传输音乐教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没有密切关系。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兴趣和需求等方面设计音乐教学目标,注重幼儿的参与性。在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逐步从既定的教学内容转向幼儿的现实生活,注重建立幼儿与音乐之间的和谐沟通桥梁。在实施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参与、体验、交流、合作和探究的机会。教学评价对于幼儿教师音乐教育的生活化能力提高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欣赏的角度看待幼儿,把对幼儿音乐的单向评估转化为幼儿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幼儿们在与同龄人的相互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愉悦感。 三、幼儿园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导聆听
以往的幼儿音乐教育普遍存在内容单调、重复、难以激起幼儿学习兴趣的问题。通过创造音乐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更好地欣赏古典音乐。例如,在介绍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时,教师编排情境音乐剧,让幼儿们分别扮演贝多芬和贫苦的兄妹,投影播放月光洒向浪花滚滚的海面上。这样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激起幼儿的想象,提高音乐鉴赏水平,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可以在情景再现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让幼儿参与到音乐活动的创编和表演中,充分体现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在整个过程帮助幼儿培养音乐兴趣。幼儿教师应该从幼儿充满好奇心、活泼好动等个性特点出发,完善音乐情景流程,科学设置音乐活动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幼儿思维。
(二)参与体验,深化内核
现阶段的幼儿音乐教育,更多是教师单方面的传授,幼儿们在音乐课堂只有简单的跟唱,缺少课堂的参与度,长此以往,幼儿们便会渐渐失去对音乐的兴趣。音乐教育最重要的核心就是让幼儿参与其中,教师不能只让幼儿们聆听跟唱音乐,还要通过设计教学互动让他们参与到其中。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们接触不同的乐器,让他们感受不同乐器的音乐特点,通过体验自己选择喜爱的乐器,再进行深度的乐器教学,将会得到更好的音乐教学效果,也能让幼儿们在音乐教育中不断提高音乐素养。
(三)训练听觉,提高素养
许多教师在教授音乐时,音乐库通常仅限于经典曲目,如《命运交响曲》《欢乐颂》《蓝色多瑙河》等。由于旋律太过经典,很难起到训练幼儿们音乐听力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教育的曲目选择上不能局限于经典,要多做努力,编制不同风格的乐曲库,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音乐教育。除了日常伴随在幼儿身边的音乐库,还要让幼儿们聆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教师可以录制雨声、雷声、动物奔跑声等,提高幼儿们对声音的感知和辨别能力,为后续的音乐教学打下基础。音乐可以借助节奏的快慢、旋律的舒缓、力度的大小、速度的缓急等形式来表达情感,体现出不同音乐的风格和情感。在利用音乐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于不同风格的音乐,来加强幼儿的音乐体验。与此同时,幼儿教师要结合情感体验方面,通过对幼儿感情的渲染,来增添幼儿对音乐的喜爱。利用音乐独特的功能,营造出一个没有束缚、气氛活跃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
四、结语
幼儿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意味着儿童的音乐教育应该与幼儿的生活联系起来,而不仅仅局限于音乐教学活动。音乐教育生活主张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回归幼儿的生活,使音乐教育充满活力、充满动力。音乐教育与幼儿密切相关,有助于幼儿们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并享受音乐的魅力,进而有效提高了幼儿们的生活质量。虽然现阶段的幼儿音乐教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但是教师应该继续重视幼儿音乐教育,进一步关注未来幼儿的生活,为他们带来更美好的回忆。
参考文献:
[1]李红梅.基于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202.
[2]杨慧娟.论学前音乐教育的意义及创新策略[J].艺术科技,2017,30(8):322,385.
[3]烏东其木格.以音乐教育创建特色幼儿园[J].现代农业,2019(1):104-105.
[4]胡艳敏.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有效尝试[J].新课程(上旬刊),2017(5):179.
[5]李志鸿,王
关键词:幼儿成长;音乐教育;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21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0-0113-02
一、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的意义
(一)有助于释放幼儿的心灵
幼儿具有天生的音乐敏感性,在实际的音乐活动中,常常显现出良好的音乐表现能力,具体表现为幼儿非常喜爱学校所设计的音乐活动或者音乐课程。曾经有人在研究幼儿音乐行为中提出了“音乐儿童”概念,他认为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既具有创造声音和节奏的能力,又具有对其他节奏和声音的灵敏反应能力。因此利用音乐与幼儿进行心灵的沟通是一项非常可行的教育措施,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二)充分培养幼儿的音乐创作能力
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们往往具有自发性的音乐行为。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会不自觉地去模仿听到的音乐旋律或音乐片段,然后依据音乐旋律自编歌词去唱歌,或者在听到一些音乐节奏的时候,他们会晃动身体、舞动四肢或者敲打玩具桌椅等,这都是幼儿自发音乐行为的表现。音乐教育是激发幼儿自发音乐行为的有效形式,丰富了幼儿的自发音乐活动,有力地培养了幼儿的音乐创造能力,使他们在自发的音乐行为中获得自我满足感,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学龄前是幼儿音乐素质培养的黄金期,在这一时期,可以让幼儿们不断地接触音乐,培养他们的乐感,为将来深层次的音乐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提高幼儿大胆表现的能力
现如今,幼儿教学中高科技教学产品的普及导致了教育方法的缺失,我国的幼儿变得越来越内向,教师更应该重视学龄前幼儿表现力的培养。幼儿因为岁数小,生活阅历不足,导致表现自我的能力与方式有限,而往往采用哭闹、打闹的方式来表现自我。将音乐引入幼儿教学中来,既培养了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又让他们学会了全新的展示自我的方式。通过音乐学习,幼儿们可以在同龄伙伴面前展示自己,提高表现能力。
(四)提升音乐活动的趣味性
传统的学龄前幼儿音乐活动,大多是在家长或幼儿园教师的带领下哼唱儿歌,幼儿往往因为旋律的单调而厌烦。通过多样化的音乐教育,可以让幼儿们感受到不同的旋律,大大提高了学前幼儿音乐活动的趣味性。同时,利用音乐活动本身的艺术氛围,使每个幼儿的思想被充分尊重,幼儿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让其在学习的同时体验生活中的乐趣,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作意识和审美潜力。
二、幼儿园生活化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以音乐化的形式充斥幼儿生活
在选择幼儿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时,应根据不同的生活类型选择合适的音乐。例如,在幼儿园的门口,学校可以选择节奏感强烈的歌曲,这样幼儿在清晨进入校园后能更深层次地感受到快乐,如《板凳和扁担》《校园的早晨》等富有旋律变化的音乐;在幼儿吃饭期间应该以美丽安静的音乐为主,确保幼儿的心情稳定愉快;在幼儿睡觉休息的前期,教师可以准备安静而动人的音乐,如《雪绒花英文版》《大千世界真奇妙》等;当幼儿起床时,适合略带欢快的唤醒音乐,如《小喇叭》《泥娃娃》等;在一天的幼儿园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该选择轻快的音乐以抚慰幼儿的情感,如《小小少年》《欢乐颂》等。这样教师、幼儿和父母都伴随着愉快的音乐结束这一天。同时,将幼儿园音乐教学生活化并不意味着从早到晚播放音乐。相反,它收集适合儿童生活环境的音乐,使幼儿生活的每个环节都被自然地连接起来,生活更加生动,让幼儿享受幼儿园教育。
(二)从幼儿生活中探索音乐教学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时候,可以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来合理地选择音乐内容。音乐教学旨在吸引幼儿的独立参与,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获得审美体验。教师在选择音乐教育内容时应当接近生活,寻找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可以从以下几个动画片入手,如有些动画片在幼儿群里受到的欢迎度极高,任课教师可以合理地将《喜羊羊与灰太狼》《新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以及《小猪佩奇》等优秀的动画作品应用于幼儿的音乐教育。这样的音乐教学会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他们可以将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动机。幼儿除了对熟悉的音乐特别喜爱,其對音乐的感受上还有这样的特点:只要不是过低、过于悲伤或过于嘈杂刺激的音乐,都会使幼儿开心。教师应该有效结合幼儿的兴趣来开展幼儿音乐教育,从生活中可以提取出很多符合幼儿成长规律的教学资源。
(三)有效提高幼儿教师音乐教育的生活化能力
幼儿们天生喜欢音乐,音乐是幼儿们的灵魂。实际上,幼儿园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和联系幼儿的生活来进行音乐教育,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现实中音乐教育内容的选择往往只是依靠于音乐教材,教学形式主要是单方面地对幼儿传输音乐教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没有密切关系。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兴趣和需求等方面设计音乐教学目标,注重幼儿的参与性。在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逐步从既定的教学内容转向幼儿的现实生活,注重建立幼儿与音乐之间的和谐沟通桥梁。在实施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参与、体验、交流、合作和探究的机会。教学评价对于幼儿教师音乐教育的生活化能力提高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欣赏的角度看待幼儿,把对幼儿音乐的单向评估转化为幼儿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幼儿们在与同龄人的相互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愉悦感。 三、幼儿园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导聆听
以往的幼儿音乐教育普遍存在内容单调、重复、难以激起幼儿学习兴趣的问题。通过创造音乐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更好地欣赏古典音乐。例如,在介绍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时,教师编排情境音乐剧,让幼儿们分别扮演贝多芬和贫苦的兄妹,投影播放月光洒向浪花滚滚的海面上。这样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激起幼儿的想象,提高音乐鉴赏水平,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可以在情景再现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让幼儿参与到音乐活动的创编和表演中,充分体现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在整个过程帮助幼儿培养音乐兴趣。幼儿教师应该从幼儿充满好奇心、活泼好动等个性特点出发,完善音乐情景流程,科学设置音乐活动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幼儿思维。
(二)参与体验,深化内核
现阶段的幼儿音乐教育,更多是教师单方面的传授,幼儿们在音乐课堂只有简单的跟唱,缺少课堂的参与度,长此以往,幼儿们便会渐渐失去对音乐的兴趣。音乐教育最重要的核心就是让幼儿参与其中,教师不能只让幼儿们聆听跟唱音乐,还要通过设计教学互动让他们参与到其中。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们接触不同的乐器,让他们感受不同乐器的音乐特点,通过体验自己选择喜爱的乐器,再进行深度的乐器教学,将会得到更好的音乐教学效果,也能让幼儿们在音乐教育中不断提高音乐素养。
(三)训练听觉,提高素养
许多教师在教授音乐时,音乐库通常仅限于经典曲目,如《命运交响曲》《欢乐颂》《蓝色多瑙河》等。由于旋律太过经典,很难起到训练幼儿们音乐听力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教育的曲目选择上不能局限于经典,要多做努力,编制不同风格的乐曲库,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音乐教育。除了日常伴随在幼儿身边的音乐库,还要让幼儿们聆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教师可以录制雨声、雷声、动物奔跑声等,提高幼儿们对声音的感知和辨别能力,为后续的音乐教学打下基础。音乐可以借助节奏的快慢、旋律的舒缓、力度的大小、速度的缓急等形式来表达情感,体现出不同音乐的风格和情感。在利用音乐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于不同风格的音乐,来加强幼儿的音乐体验。与此同时,幼儿教师要结合情感体验方面,通过对幼儿感情的渲染,来增添幼儿对音乐的喜爱。利用音乐独特的功能,营造出一个没有束缚、气氛活跃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
四、结语
幼儿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意味着儿童的音乐教育应该与幼儿的生活联系起来,而不仅仅局限于音乐教学活动。音乐教育生活主张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回归幼儿的生活,使音乐教育充满活力、充满动力。音乐教育与幼儿密切相关,有助于幼儿们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并享受音乐的魅力,进而有效提高了幼儿们的生活质量。虽然现阶段的幼儿音乐教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但是教师应该继续重视幼儿音乐教育,进一步关注未来幼儿的生活,为他们带来更美好的回忆。
参考文献:
[1]李红梅.基于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202.
[2]杨慧娟.论学前音乐教育的意义及创新策略[J].艺术科技,2017,30(8):322,385.
[3]烏东其木格.以音乐教育创建特色幼儿园[J].现代农业,2019(1):104-105.
[4]胡艳敏.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有效尝试[J].新课程(上旬刊),2017(5):179.
[5]李志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