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击伤致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

来源 :医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253272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病例资料  患儿,男,15岁。因电击伤后心慌、胸闷、气短6h入院。入院后查体:T36.7℃,P70次/分,R22次/分,B p92/70m m H g,急性痛苦病容,神清。两肺呼吸音清,心律不齐,心率71次/分,心音低钝。右拇指及拇指腕掌关节背侧面可见约1.5cm*4cm黑褐色皮肤损害,右下肢膝关节内侧见约3.5c m*5c m、内踝及右足跟处可见约1.5c m*3c m和4c m*6c mò褐或炭化样皮肤损害,周边可见大小不等的水疱,其多处皮损形态均近似椭圆形,其周围组织肿胀、疼痛,右下肢活动受限。胸腹透视未见异常。心脏超声显示心内结构正常。实验室检查:电解质:血清K+4.12mmol/L,Na+136mmol/L,Cl-102mmol/L,Ca++2.3mmol/L。心肌酶谱:谷草转氨酶(AST)35 U/L ,磷酸肌酸激酶(CK)95U/L,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2 U/L,乳酸脱氢酶(LDH)238U/L,α-羟丁酸脱氢酶(HBD)170U/L。常规心电图示(见图1):各导可见其前有或无P波的一系列室上性QRS波群,前无P波的QRS波群之后可见窦性P波(PavR倒置,PⅡ、Ⅲ、avF直立),如Ⅱ导联(P1、P2、P3、P7)、Ⅲ导联(P1~9)、avR导联(P1~7)、avF导联(P1~4),P-P间期在0.80s~1.10s之间(房率55次/分~75次/分),R-R间期在0.74s~1.08s之间(室率58次/分~81次/分),心房率与心室率基本接近。Q R S波群前有P波者如V1导联( P2)、V3导联( P1、P2)、V5导联(( P1、P2、P3),其P波形态介于房室交界区与窦性P波之间,为房性融合波,P-R间期0.11s~0.12s,余Q R S波群前有P/波者如Ⅰ导联((P/5、P/6)、avF导联(P/6、P/7、P/)、V1(P/1、P/3、P/4)、V3导联((P/3)、V5(P/4),其P/-R间期均在0.06s~0.08s之间<0.12s,为房室交接区之P/波。根据以上特点,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经给予外科对症、支持治疗及营养心肌等治疗,一周后复查心电图已恢复正常(图略)。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全麻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麻醉体会。方法我科2010年1~12月所有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均采用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的气管插管全麻,麻醉过程常规监测ECG、
通过对静脉压迫止血的2种方法的观察,对比探讨更有利于静脉压迫止血的方法。
目的探讨双孔道内镜下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的疗效。方法运用双孔道胃镜治疗的原理和有关治疗方法,对临床17例胃固有肌层肿瘤病例进行治疗,并进行治疗后评价。结果16例治疗效果良
实验室检测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的监测起着关键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发展,HCV的实验室诊断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HCV抗体检测操作简便,耗时少,但对处
目的探讨维生素K1的解痉作用。方法将148例腹痛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丁桂儿脐贴与头孢克洛颗粒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K1进行治
血液透析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本文从对DBB-27血液透析机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检修的办法,强调了在日常的保养与维护时要针对不同问题用不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颈椎病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其他型,临床常表现为头昏、颈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超生雾化熏洗仪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坐浴治疗,以疼痛程度、水肿及
目的观察AMI血清或血浆心脏特异肌钙蛋白I的动态变化与病情监测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30例AMI入院患者和120例正常人血清中cTnI结果与CK-MB对比。结果 AMI时血清中c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针灸作为我国传统中医学的代表在颈椎病的治疗和康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文主要对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机理及针灸在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