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59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d2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5月,河南省首先在我院发现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该病主要传播途径可能为蜱虫叮咬。目前发现的病原体包括“人粒细胞无形体”和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初步认定该病毒与此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疾病有关),不排除“细菌”感染。其中,关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防治,卫生部已于2008年2月20日印发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给予指导。关于新亚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疾病,卫生部于2010年9月29日又公布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近年不断更新,以指导临床医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做好对该病的诊断、报告、治疗、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疫情防控和公众健康教育等工作。该病为新发疾病,临床经验少,现统计2011~2012年8月收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59例,临床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1年以来,我院收治了59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60岁以上34例(57.62%),60岁以下25例(42.37%),男14例(23.72%),女45例(76.27%)。主要症状为发热(100%)、乏力伴肌肉酸痛(90.62%)、呕吐(50%)、腹泻(34.37%)、血小板减少(78.12%),部分患者有出血表现(18.75%)。大部分患者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其他临床表现不一。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异常,心肌酶部分患者异常,大部分患者尿蛋白阳性。酶学异常和尿蛋白阳性同时并存者占65.62%,伴淋巴结肿大者9.37%。入院后采集血标本送市疾控中心化验检查确诊“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者34例(57.62%),其他25例未明确病原体。有3例患者在我院细菌室“血培养”查出“梭状芽孢杆菌”,2例“鲍氏不动杆菌”,(没有做到所有患者都作血细菌培养)。
  方法:治疗均给予“利巴韦林+利福霉素或多西环素”,其中有15例(25.42%)开始未用“利福霉素或多西环素”,症状无缓解,加用后病情好转。其他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辅以输血浆、蛋白,血小板等。
  结 果
  住院7天后病情好转者19例(32.20%),大部分在10天后好转,最长住院时间56天,平均住院12天(部分患者未满7天转上级医院)。
  讨 论
  本组患者大部分居住在丘陵山区,小部分居住城市(但到过农村),当地环境适宜蜱虫生存。其中24例(40.67%)有明确蜱虫叮咬史,其余无明确接触史,有叮咬史者,从叮咬到发病时间6~2个月余(以前是否有叮咬不清楚),平均潜伏期15天左右。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预后较差[1]。
  结合治疗过程分析,该病病原体大部分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无形体”,不排除“细菌”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因较多,但国内近年来以新型布尼亚病毒和人粒细胞无形体感染多见,临床表现相近,后者对抗生素敏感,确诊有赖于病原体检测。
  该病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从本组病例看,该病毒具有泛嗜性,对血液系统、心肌、肝、肾、肺、消化道都有侵犯,主要表现为头疼、乏力、腹泻,肝、肾、心脏、血液等多系统受累,血小板显著减少,白细胞减少。严重者出现多脏器衰竭而死亡[2]。
  对本组病例采取了严密隔离、消毒措施,未发生二代病例,也未传染给医务人员,密切接触的家属也未发现继发病例,无人传人的证据。
  治疗方面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应用抗病毒、抗无形体、抗菌药。该病病程自限,预后较好。由于辅助检查条件有限,仍须进一步观察研究。
  流行病学观察,该组病例有明确蜱虫叮咬史者24例(40.67%),其他无明确蜱虫叮咬史,临床上还有很多被蜱虫叮咬后不发病者,所以目前还不能完全确定蜱虫是唯一传播媒介。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EB/OL].[2010-10-09].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wsyjbgs/s3578/201010/49266.htm.
  2 陶文元,陶欣.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8例报告[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21(1):91-92.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急诊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1):42-43.
  2 祝益民.小儿胃肠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1):6-7.
  3 曹杰星.危重早产儿合并胃肠功能障碍72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1):74.
其他文献
对粗放经营的苦竹林林分结构与竹笋产出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利用SPSS软件构建了竹笋产量与立竹年龄结构的关系模型:Y=9192.375+0.02027N+0.12607D-0.11412X1+0.24912X2+0.33746X3-0.09919X4(R
期刊
课程标准的实施,向我们提出了教学方式转变的要求,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自身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近年来,笔者在加强九年级化学学法指导方面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取得了较好
在当前的形势下,构建"高效课堂"是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导致课堂效率不高的几个因素,并结合教学实际,谈了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必须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做好的几个环节。
期刊
印尼贸易部林业和农业产品出口局的官员称,虽然中国市场动向更倾向于塑胶家具,但印尼藤制和木制家具出口前景依旧明朗。向中国出口的藤制和木制家具出口前景佳,但必须是牢固的木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与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方法:68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地特胰岛素组和门冬胰岛
资料与方法2005~2009年收治经胃镜检查诊断念珠菌性食道炎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0—78岁,平均46.3岁,均通过胃镜下刷检涂片,光镜下发现假菌丝、菌丝或孢子而确诊。
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多给学生体验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增强学生创新意识,这是新课改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实施“师生易位法”,改变传统的教学,变“输入式”“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