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课外作业让学生机械地抄写,简单地背诵,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妨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让课外作业成为学生创新的园地,必须首先解决现今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中存在的几种问题。一是“一刀切”的问题。教师常常不顾学生具体差异,不管有些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另一些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布置作业一律同样要求,因而作业中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分很少,学生所作无用功较多。二是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布置较多。教师往往让学生花大量时间来抄写一些课堂上应该掌握甚至已经掌握的简单知识,作业含金量极低,不仅浪费了学生时间,还禁锢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对作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思考作业布置中出现上述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是学习、作业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而是生硬地把自己的愿望机械地施加于一群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 二是教师没有认识到课外学习包括课外作业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仅仅把作业看成是课堂教学的查漏补缺。 三是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狭隘地认为学生学习语文包括做作业,其目的就只是为了掌握好每一册书上的二十多篇课文,掌握课本上的生字、新词、句类、片段、篇章,从而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要改变作业布置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其前提是教师要树立好三种观念。
一、学生是主人的观念
学生不仅仅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更毫无疑问应是自己作业的主人,课外作业则更应是学生的自留地。学生只有真正获得了自主权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地、有创造性地耕种它。这比起不切实际的“一刀切”作业来,必然事半功倍。所以,教师要在思想上充分尊重学生,充分信任学生,把驾御课外作业的自主权交还给每一个学生。
二、作业即自学观念
当今世界,知识庞杂,而我们的课时有限,如果我们的课堂只是传授知识,作业只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那只能教出一批知识面狭窄、目光浅薄的学生。所以说课堂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打好基础,课后才是运用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也就是说,作业决不能只为课堂拾漏补缺,作业该是实打实的学生自我充电、自我发展的自我学习过程。
三、大语文教育观念
语文无处不在,而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其内容是何其有限,所以说教材只是例子,而教学是要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举一反三,真正学会学习。因而我们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认识语文教育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教学决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好一本语文书,作业则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让学生跳出语文课本,到语文知识的大海中去遨游。
教师如果能树立好正确的观念,就能采取正确的策略,改革小学中低年级的语文课外作业,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帮助学生明确三种思想。
让学生明确:“自己是作业的主人”、“作业即自学”、“语文无处不在”,而“作业即自学”则是三种观念的核心。要让学生从传统的“作业即按老师的要求巩固课堂上已经学过的知识”这一认识误区中走出来,明白作业是为了提高能力自身能力,作业过程完全是自我学习过程。这样学生就能避免逃避作业、应付作业等无效劳动。
2、培养学生养成三种习惯。
(一)自我检测的习惯。课本知识巩固作业在低段来说,适量的抄写记忆还是很有必要,是为了避免重复劳动,老师在设计作业上可以投其所好,以趣味取胜。
(二)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叶圣陶老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我们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能学习的能力,这一能力无疑要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实践,日积月累地形成。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尤其要引导学生读好三类书:一是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文章,二是优秀的少儿读物,以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充实学生头脑,增加学生文化底蕴;三是科普读物,包括当今世界最新科技动态,以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眼界,促使其树立远大理想。要教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作好摘录,并写好读书笔记,真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三)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习惯。生活处处有语文,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首先要学会观察生活,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浓浓的文化氛围,观察生活可直接丰富知识,提高语文水平。在日记本上能将观察所得记录下来,生活经验就成为学生的财富。
3、引导学生做好三类作业。
如果一个农民在自留地上只种青菜,那么,他即使天天锄草、施肥,所获也就只是青菜。同样,有了作业自主权的学生如果天天都只抄写词语,那么他就只是掌握了些词语。种青菜、抄词语固然简单易行,但所获也就有限,相对来说,也就造成了资源浪费:浪费了土地,浪费了时间。所以学生作业也要像农民种地一样搞多种经营。我认为要引导学生耕作好“三方田园”,相应地就要引导学生设置好三种作业本:一是“基础田园”——教材同步作业本,学生在学习每篇课文前后根据自身实际适量有效地作好预习、巩固作业,以此来保证完成课本内容的学习。二是“增产田园”——课外学习摘抄本,学生在广泛阅读课外书籍、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摘抄优美词句、片段,摘录知识、辑录学习资料,以此来增加积蓄,这主要在双休日完成。三是“试验田园”——课外练笔或日记本,可要求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情况每周完成一到两篇小练笔。这样由阅读到练笔,由积蓄到表达,学生生活上、心理上有准备,技能上有积累,持之以恒学生定能言之有物。 另外,为了保证学生作业态度端正、方式有效、内容安排合理,自主作业也要及时反馈。一般每周检查一次,这样便于学生统筹安排。同时,自主作业更要允许差异。学生作业质量必然不相同,但只要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认真地做了,学生自身在作业过程中得到了发展,都应予以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才能更积极自主地做好作业,作业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综上所说,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亟待改革,这一改革应以师生树立正确观念为前提,以学生自主为原则,以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基础,兼顾课内与课外,特别重视阅读,这样语文课外作业就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的作业正好满足了学生自主创新潜能的释放,也许一时看不出成效,但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思考作业布置中出现上述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是学习、作业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而是生硬地把自己的愿望机械地施加于一群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 二是教师没有认识到课外学习包括课外作业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仅仅把作业看成是课堂教学的查漏补缺。 三是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狭隘地认为学生学习语文包括做作业,其目的就只是为了掌握好每一册书上的二十多篇课文,掌握课本上的生字、新词、句类、片段、篇章,从而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要改变作业布置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其前提是教师要树立好三种观念。
一、学生是主人的观念
学生不仅仅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更毫无疑问应是自己作业的主人,课外作业则更应是学生的自留地。学生只有真正获得了自主权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地、有创造性地耕种它。这比起不切实际的“一刀切”作业来,必然事半功倍。所以,教师要在思想上充分尊重学生,充分信任学生,把驾御课外作业的自主权交还给每一个学生。
二、作业即自学观念
当今世界,知识庞杂,而我们的课时有限,如果我们的课堂只是传授知识,作业只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那只能教出一批知识面狭窄、目光浅薄的学生。所以说课堂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打好基础,课后才是运用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也就是说,作业决不能只为课堂拾漏补缺,作业该是实打实的学生自我充电、自我发展的自我学习过程。
三、大语文教育观念
语文无处不在,而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其内容是何其有限,所以说教材只是例子,而教学是要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举一反三,真正学会学习。因而我们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认识语文教育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教学决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好一本语文书,作业则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让学生跳出语文课本,到语文知识的大海中去遨游。
教师如果能树立好正确的观念,就能采取正确的策略,改革小学中低年级的语文课外作业,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帮助学生明确三种思想。
让学生明确:“自己是作业的主人”、“作业即自学”、“语文无处不在”,而“作业即自学”则是三种观念的核心。要让学生从传统的“作业即按老师的要求巩固课堂上已经学过的知识”这一认识误区中走出来,明白作业是为了提高能力自身能力,作业过程完全是自我学习过程。这样学生就能避免逃避作业、应付作业等无效劳动。
2、培养学生养成三种习惯。
(一)自我检测的习惯。课本知识巩固作业在低段来说,适量的抄写记忆还是很有必要,是为了避免重复劳动,老师在设计作业上可以投其所好,以趣味取胜。
(二)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叶圣陶老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我们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能学习的能力,这一能力无疑要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实践,日积月累地形成。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尤其要引导学生读好三类书:一是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文章,二是优秀的少儿读物,以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充实学生头脑,增加学生文化底蕴;三是科普读物,包括当今世界最新科技动态,以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眼界,促使其树立远大理想。要教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作好摘录,并写好读书笔记,真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三)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习惯。生活处处有语文,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首先要学会观察生活,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浓浓的文化氛围,观察生活可直接丰富知识,提高语文水平。在日记本上能将观察所得记录下来,生活经验就成为学生的财富。
3、引导学生做好三类作业。
如果一个农民在自留地上只种青菜,那么,他即使天天锄草、施肥,所获也就只是青菜。同样,有了作业自主权的学生如果天天都只抄写词语,那么他就只是掌握了些词语。种青菜、抄词语固然简单易行,但所获也就有限,相对来说,也就造成了资源浪费:浪费了土地,浪费了时间。所以学生作业也要像农民种地一样搞多种经营。我认为要引导学生耕作好“三方田园”,相应地就要引导学生设置好三种作业本:一是“基础田园”——教材同步作业本,学生在学习每篇课文前后根据自身实际适量有效地作好预习、巩固作业,以此来保证完成课本内容的学习。二是“增产田园”——课外学习摘抄本,学生在广泛阅读课外书籍、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摘抄优美词句、片段,摘录知识、辑录学习资料,以此来增加积蓄,这主要在双休日完成。三是“试验田园”——课外练笔或日记本,可要求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情况每周完成一到两篇小练笔。这样由阅读到练笔,由积蓄到表达,学生生活上、心理上有准备,技能上有积累,持之以恒学生定能言之有物。 另外,为了保证学生作业态度端正、方式有效、内容安排合理,自主作业也要及时反馈。一般每周检查一次,这样便于学生统筹安排。同时,自主作业更要允许差异。学生作业质量必然不相同,但只要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认真地做了,学生自身在作业过程中得到了发展,都应予以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才能更积极自主地做好作业,作业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综上所说,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亟待改革,这一改革应以师生树立正确观念为前提,以学生自主为原则,以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基础,兼顾课内与课外,特别重视阅读,这样语文课外作业就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的作业正好满足了学生自主创新潜能的释放,也许一时看不出成效,但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