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妥昔单抗治疗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1020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利妥昔单抗治疗EBV+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临床因素.方法:选择本院EBV+DLBCL患者66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CHOP组(32例)和R-CHOP组(34例),即CHOP方案治疗基础上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随访2年,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疗效的临床因素.结果:与CHOP组比较,R-CHOP组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P<0.05),且进展率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以及胃肠道反应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IPI危险度评分、Ki-67+率为影响EBV+ DLBCL患者疗效的危险因素(OR=2.689,P=0.038;OR=3.232,P=0.025;0R=2.919,P=0.023).结论:对EBV+DLBCL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较好.Ann Arbor分期较晚、IPI危险度评分较高以及Ki-67阳性率为影响利妥昔单抗治疗临床疗效的因素.
其他文献
为提高压气机级间气路封严密封性能,在传统六边形蜂窝的基础上,改变其结构得到方形蜂窝和圆形蜂窝,数值研究不同间隙、压比和转速下蜂窝结构对篦齿-蜂窝密封封严性能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在建国初期就
目的:分析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LPL)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32例初发LPL患者(LPL病例组)的临床资料,另同期收集25例于本
目的对血浆型凝溶胶蛋白(pGSN)和纤连蛋白(FN)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方法根据临床诊断,将肾活检诊断为DN的67例患者分为4组:DN或糖尿病(DM)组、DM或DN合并高血压组、DM或DN合并其他肾脏病组和单纯诊断为其他肾脏疾病组,而后者又可分为血糖正常和血糖升高两种。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GSN和FN在上述组织的石蜡切片的表达情况,与临床资料结合进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DAC)联合硼替佐米(BTZ)对套细胞淋巴瘤(MCL)细胞系Jeko-1和Grante519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DAC、BTZ单药和2药联合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