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 求真 习惯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458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某一社会组织共同的信仰、价值观念、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的总和。科研文化是内在的品质,也是外在的行为。是教师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科研文化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它就是——“科研自觉”,使教师的科研走向自觉。教育科研文化对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有导向、熏陶和凝聚作用。在浓郁的教育科研文化氛围中,教师把教育科研当作解决教育问题的先决条件,教育科研意识不断强化,并内化为教育行为,使其自觉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水平。同时,教师的共同教育科研价值追求,又能产生巨大的向心力,从而凝聚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教育科研因此而成为教师的一种工作和行为方式,教育科研文化也因此在教师的心中孕育、发芽,并逐步长成参天大树。
  
  目标 表扬,引领青年教师养成科研意识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如何在发挥骨干教师的力量的同时,带动学校年轻教师科研意识的加强,科研能力的不断成长,是决定学校未来发展的关键点。我校的教师团队基本形成两队方阵,一队是调入学校的中青年教师,另一队是刚跨出师范院校的新生力量。现在学校五年以下教龄的教师17名,如何尽快提高年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使他们尽快立足讲台,投身教育科研?首先给每位年轻老师定目标:具体从“听、说、读、写、上”五个字上下工夫,扎扎实实地提高教师教育科研和课堂教学的业务水平。具体要求年轻教师:①在课题组活动或教研组活动中能积极发言,开口评课每学期不少于2次;②上完汇报课、课题研讨课后,能进行自己独立的说课;③每个月能结合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提出一个教学问题进行思考。④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⑤每学年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和教育专著读后感。
  在给年轻教师定好发展目标的同时注重对取得一点科研成果的青年教师给予表扬。不要小看了那一两句的赞美,对于学校的领导来讲可能就是几句话而已,但对于一个年轻教师来讲,那是一种渴望,是一种需求,是激发个人斗志和勇气的良药。这种激励的方式虽然简单,但却十分有效,年轻教师撰写论文的劲头开始足起来了,因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与社会的承认。校长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的表扬,既激发了他对科研的热情,更能够激发其他教师的上进之心。
  在规范教师养成科研习惯的同时给予真诚的赞美与表扬,教师真切体会到科研的快乐,更多的是研究过程给予教师一片思想飞翔的天空。
  
  求真 求实,营造学校科研文化
  
  没有科研文化的教研组建设是浮于表面的、不深刻的,没有教研组建设的科研文化是空洞无物的、没有根基的。教研组是一个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以研究为主要方式的团队。它的价值在于“发展”二字,就是要致力于教师在这个团队中的发展。学校教研组建设应该蕴含着科研文化,从教研组的内容、形式到它的评价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去不断探讨的。
  如何更好地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教研工作实效,营造浓郁的科研文化,我觉得应该让学校教育科研引领教研组建设,在求实求真中营造科研文化。
  1 常态工作求真。行动研究是一种切合中小学实际的研究方式,体现出中小学教育研究“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特点,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寻找教学真问题,进行课堂的科学研究。所谓真问题,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真真切切碰到的问题,问题来源于教师,来源于教学。因为只有立足于教师的实际需要,研究这些真问题,围绕真问题展开教育科研活动,才能使活动有思考性,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同时,应努力引导教研组内教师养成读书、反思、写作、研讨等习惯,以解决教研组内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真问题促进教研组的建设,形成浓郁的科研氛围。
  2 课题活动求实。教研组活动课题化,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围绕课题开展教研组的各项学习活动和实践研讨活动等,实现教研和科研的紧密结合,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业务和科研水平以及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我们语文教研组是区学科基地,在课外阅读这个方面从2005年开始就着手研究了,我们开始由一篇带几篇的课外阅读研究,到指导学生就整本书的阅读进行研究。为使教研组的活动实现课题化的转变,2008年,语文组内有一个统领的市级课题《有效指导,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并在每学期的教研组活动中,进行课外阅读的研究。2007年5月,我们各年级推出一个班级面向家长开展了班级读书会的课外阅读指导研究课;2008年9月,我们面向全区语文教师,在学科基地展示活动中开展了课外阅读的课堂教学研讨,我们分别开设了一堂四年级的读前导读课和六年级的读后分享交流课;2009年4月,我们组织五年级全体学生举行了“走进经典”古诗文积累班级抢答赛的活动。一系列的活动的开展,我们语文组围绕课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课堂研究,在这样一个统领课题下,组内的语文教师又在课外阅读指导方面衍生出了4个小课题,由集体的研究到个体的加入,这是教研组课题研究的深入与发展,从而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文化氛围。
  在教育科研的引领下,教研组的教学研究就会不仅局限在教学操作技术层面,而且能引领教学研究不断深入,并可持续地开展下去。将教师和学生从“汗水和泪水”的初级教育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规范 习惯,让科研文化焕发活力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教师研究文化,学生、教师的潜力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才能得以发展。为此,在开展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学校力求通过制度规范、科研反思以塑造教师良好的教科研文化,焕发科研文化的活力。
  
  1 制度规范,养成教育科研习惯
  教育科研是一项计划性很强的工作,因此,为了加强学校教科研管理,学校成立并完善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科研领导小组,在教科研领导小组的带领下,一是更新观念,大胆探索“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科研强师”之路,本着努力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效性的原则,把教育科研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进行管理,相继出台了《秀洲实验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办法(试行)》《教科室主任职责》《秀洲实验小学课题组长职责》《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及奖励标准》《秀洲实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五字诀》等一整套教科研管理制度,强化对教科研工作的领导和督促职能,使得教科研工作顺利地走向了正规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二是为了有组织有计划开展教育科研,学校教科室分别制定了中长期科研计划和各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及时撰写教科研工作总结,如,我们推出《秀洲实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五字诀》,从听、说、读、写、上给每一个教师以专业发展目标引领;以学科教研组为“任务组”推 出《品牌教研组》(省级课题——创建品牌教研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创建制度,从教研组教师的师德修养,日常管理工作,教研、科研水平,教研组学生素质四个维度进行展示评比,让每个教研组成员在教研组长的引领下明确目标,齐心研究,真正使教研组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起航站”;以课题组为单位推出课题交流、展示制度、月报制度等。许多规范的制度,让教师在“他求”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成功,进而成为教师内在的需求。教科室每个学期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定期举行案例研讨会、教育故事分享会、读书会,各项展示与教学同步考核。各项制度的落实让教师们经历了“坦然地接受被逼,并努力自己逼迫自己”的过程,让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以反思和重建,让教师习惯于学习、工作、研究的生活方式。
  
  2 读书反思,习惯于过研究化的生活
  学校引导每位老师通过读书来装点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鼓励、要求教师读书。广纳百川,博古通今,在读书中酝酿思想。学校每学期为教师推荐一本必读书,自己选择一份教育(教学)杂志。在必读书阅读的基础上,学校及时组织教师撰写读后感,进行读书交流,在交流互相感染,进一步理解对教育的认识。教师在阅读教育类专著的同时又不迷失教育的视野,形成阅读的“金字塔”,夯实教师的人文底蕴。
  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问题,对于教育中的问题,我们引导教师进行专题研讨,明确思想和操作方法。2010年,教科室先后确定“教师文化、今天如何做教师、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我与孩子们的故事、学困生辅导侧记、有效课堂之我见、做学生喜欢的老师”等进行专题研讨。通过一系列的主题论坛、交流,让教师感受和反思自己的教育职责,也逐步提高了驾驭课堂和课后总结反思的能力,养成了写教后记、写教学个案和经验总结的好习惯,拓宽了专业成长的途径。
  学校教育科研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研究过程的求真求实,正体现着浓浓的科研文化。用研究的方法对待问题,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能够在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途径中,唤醒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潜能,激发教师无限的教育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阁西街小学始创于1913年,是一所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古城老校。作为一所区属小学,百年阁小在宣化区教育发展史中曾留下过浓墨重彩的篇章。随着城区建设改造步伐的加快,阁西街小学异地重建,崭新的教学楼加上先进完备的教育教学设施,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学校也越来越多地吸引了追求优质教育的家长和学生前来报名入学。2010年9月,宣化区大洪寺街小学、和平街小学因布局调整先后并入阁
许多事实告诉我们,开展书法教育,有利于学习者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文化学科素养,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艺术欣赏能力,有利于身心健康,学会如何做人。我校就是本着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努力提升学生个人素养和生命价值的目的,积极探索、开展书法教育。1998年,学校以书法兴趣班起步。2000年起,将书法教育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加强了书法教学的管理和研究,开设了书法课,各年级成立了
谈到校园文化建设,多数的人都会把目光集中到校园中的标语、字画、牌匾上,注重了校园中假山、回廊的建设,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文化。但是一个学校的办学目标,所追求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仅靠这些有形的陶冶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形成一定的精神与气质,这便是无形文化的建设之目的。  校园无形文化作为一个抽象的名词,却有许多实质性的内涵。主要包括办学目标形成,校园“三风”建设,规章制度的
我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指生态环境绿化,还指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文明,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和谐、人文、民主的现代教育思想,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健康人才。为此,学校扎扎实实推进“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竭力让学校处处呈现着“绿色”,让“绿色”充盈师生的心灵,让师生逐步形成回归自然、文明和谐、开放包容的人格品质,从而有效提高教育的质量。    建设绿色校园,以优美的环境熏染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创建
法国ESPRIT钢琴音乐节(一)  钢琴家王笑寒独奏音乐会  时间:05.16(星期四 19:30)  演奏:王笑寒  票价:280/180/80/50(学生票)  法国ESPRIT钢琴音乐节(二)  西班牙钢琴大师维多利亚·阿嘉独奏音乐会  时间:05.17(星期五 19:30)  演奏:维多利亚·阿嘉  票价:280/180/80/50(学生票)  法国ESPRIT钢琴音乐节(三)  俄罗斯青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是精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师很少对教材加以合理的处理加工,导致教师的思路受制于教材,学生学习的思路受制于教师的教案,自然地形成了一种“牵制式”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要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进而实现课程目标,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创造性处理教材,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
人不可貌相,这是一句俗语,朴实而真切。但在当今的“艺考”标准中,这一点似乎被忘却了。一位著名艺术院校的招生老师告诉笔者,她最近参与主持“艺考”,数次遭遇很纠结的场景:有的考生长相“硬件”不合“规定要求”,但是某方面很有天赋,才华初露。按照评分标准,她不得不注明“大小眼”“招风耳”之类的“硬件不合格”特征,然后不管该考生多么优秀,只好说抱歉了。  仅仅因为长相问题,就必须被挡在艺术院校门外?问了从美
校长如何帮助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呢?从教学角度来看,学年、单元、单课三个层面的教学计划似乎最为重要,下面的讨论就围绕着这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学年计划在制定和记录长期有效的教学决策中起到关键作用  为了制定若干重大教学决定,公布课程重点、时间安排、大纲内容、学习进度、探究深度以及教学材料等问题,学年计划都是最佳手段。虽然有些教师无需周密计划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但绝大多数教师都需要一个系统的过程。
教师上课,首先要备课,备课就要写教案。课备得越充分,教案的质量就会越高,课上的就会越好。因此,教案之于上课是非常重要的,自然也就成了学校业务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检查的标准当然也就非常严格。教师为了检查时得到一个好分数,自然要围着检查的标准来转,因此,撰写教案不再单纯是为了上课,从而导致了教案与上课的脱节,出现了好教案不一定上出好课,教案检查却不一定得高分的二律背反现象,使教案沦为一种形式僵化,内容
回归生活,着眼于学生生命的成长,注重学生生活、生命的独特体验,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关键。那么,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回归生活?怎么才能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建构学生生活的“活性因子”?    构建“知识、过程、情感”  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技能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