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技术占有绝对优势。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以达到形神兼备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笔者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展开讨论。
1 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多媒体
由于多媒体技术种类较多,功能各异,而教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选择恰当的多媒体,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在高一历史教学中,其中政治史的部分出现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内容,新课程标准上明确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要求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念,就必须让学生直观真实地感受日军的侵华罪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一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专题片,在课堂上进行播放,真实再现侵华日军在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在血淋淋的历史事件面前,引导学生深刻领悟“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2 以发挥学生主动性为目的去应用多媒体
新课标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争取做到9个“能让”:能让学生教学生的,就让学生教学生;能让学生自主思考的,就让学生自主思考;能让学生自主体验的,就让学生自主体验;能让学生动手实验的,就让学生动手实验;能让学生合作学习的,就让学生合作学习;能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就让学生自主探究;能让学生自己表达的,就让学生自己表达;能让学生自主归纳的,就让学生自主归纳;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就让学生动手操作。而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利于创设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情境,创造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的环境,有效达到传授知识与智能发展的统一平衡。但是要注意,多媒体技术只能作为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更不是教育本身。历史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有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多样化、开放式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积极性,致力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同时,课程设计与实施也要有利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能够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造提供必要条件。
3 多媒体应用中要具有实效性
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牢固掌握书本知识,并分析其原理,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但是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收集的信息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同时注重其实用性和有效性。收集适当的素材,制作适当的课件,有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和现象产生感性认知,也有助于学生理解隐藏在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有些教师为了追求华丽的设计、漂亮的课件,而忽略课件的实效性,不但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反而适得其反。例如在讲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这一节时,教师将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主要过程用动态地图与历史影片剪辑在一起展示出来,可以说其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色彩过于艳丽、画面过于华丽,就会使学生产生错觉,好像是在欣赏历史大片,而不是学习历史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就起到相反的作用,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4 注重多媒体技术的表现方式
多媒体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进,能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视听体验,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渴望。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表现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感官刺激,但是不能喧宾夺主,也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更不能因此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教师就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多媒体技术具有综合性、形象性、具体性等多种优势,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师过多的教授与引导就显得多余了,最终导致历史教学由原来的“教师灌输”变成“机器灌输”。为了彻底改变这一不良现状,教师首先应认识到自身的主导地位,明确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恰当选取多媒体教学的时机和频率,从而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好地解决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历史教师要转变错误观念,适时、恰当地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并给予学生充分、及时的指导和引导。例如,在呈现教学课件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注意切入画面的及时性与适时性,使每一次的暂停与定格都与学生思维发展保持同步。然后要注重揭示课件的内涵,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将一堂课演绎得生动形象、有声有色。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得以充分体现。此外,还应注意实现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结合,以及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以追求教学模式的最优化。
5 正确认识课件制作与备课的区别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省略了很多板书,使他们更有时间、更有精力完成对课堂结构的优化,但不能因此忽略备课的重要意义。备课是整合教学过程的总策划,也是选择有效教学方法的重要环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本前提,不但有利于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的预见性,也提高了教师的文化素养。但是现在有很多教师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课件的制作上,而忽略了备课,造成抓点舍面的不良影响。因此,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制作课件是备课的环节之一,绝对不能因为课件制作的详细与全面而放弃备课。
6 实现电教媒体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给广大教师提出“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引进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各个感官,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要求。但是,提倡运用电教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并不意味着排斥传统教学方式,因为传统教学方式中也包含很多值得借鉴的形式与方法。例如在传统媒体中倡导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一说法就被实践证明是非常具有科学依据的。因此,要想实现教学方法的有效改革,必须将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历史学科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不仅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也有一定的传统性,这就为传统教学和电教教学的有机结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现代科学技术的点滴发展,都有可能给教育带来巨大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廖军.历史课多媒体辅助教学三思:从大众传媒的社会效果谈起[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7):12-14.
[2]石义平.浅谈历史教学中CAI课件的制作[J].中小学电教,2001(3):41-42.
[3]邹芳的.遵循感知规律,用好电化教学:历史学科电化教学的运用[J].中小学电教,2001(4):22.
[4]王珊莉.高中历史多媒体课件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宁波大学学报,2000,22(3):73-74.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第十中学)
1 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多媒体
由于多媒体技术种类较多,功能各异,而教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选择恰当的多媒体,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在高一历史教学中,其中政治史的部分出现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内容,新课程标准上明确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要求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念,就必须让学生直观真实地感受日军的侵华罪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一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专题片,在课堂上进行播放,真实再现侵华日军在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在血淋淋的历史事件面前,引导学生深刻领悟“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2 以发挥学生主动性为目的去应用多媒体
新课标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争取做到9个“能让”:能让学生教学生的,就让学生教学生;能让学生自主思考的,就让学生自主思考;能让学生自主体验的,就让学生自主体验;能让学生动手实验的,就让学生动手实验;能让学生合作学习的,就让学生合作学习;能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就让学生自主探究;能让学生自己表达的,就让学生自己表达;能让学生自主归纳的,就让学生自主归纳;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就让学生动手操作。而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利于创设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情境,创造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的环境,有效达到传授知识与智能发展的统一平衡。但是要注意,多媒体技术只能作为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更不是教育本身。历史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有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多样化、开放式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积极性,致力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同时,课程设计与实施也要有利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能够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造提供必要条件。
3 多媒体应用中要具有实效性
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牢固掌握书本知识,并分析其原理,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但是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收集的信息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同时注重其实用性和有效性。收集适当的素材,制作适当的课件,有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和现象产生感性认知,也有助于学生理解隐藏在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有些教师为了追求华丽的设计、漂亮的课件,而忽略课件的实效性,不但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反而适得其反。例如在讲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这一节时,教师将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主要过程用动态地图与历史影片剪辑在一起展示出来,可以说其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色彩过于艳丽、画面过于华丽,就会使学生产生错觉,好像是在欣赏历史大片,而不是学习历史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就起到相反的作用,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4 注重多媒体技术的表现方式
多媒体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进,能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视听体验,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渴望。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表现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感官刺激,但是不能喧宾夺主,也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更不能因此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教师就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多媒体技术具有综合性、形象性、具体性等多种优势,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师过多的教授与引导就显得多余了,最终导致历史教学由原来的“教师灌输”变成“机器灌输”。为了彻底改变这一不良现状,教师首先应认识到自身的主导地位,明确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恰当选取多媒体教学的时机和频率,从而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好地解决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历史教师要转变错误观念,适时、恰当地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并给予学生充分、及时的指导和引导。例如,在呈现教学课件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注意切入画面的及时性与适时性,使每一次的暂停与定格都与学生思维发展保持同步。然后要注重揭示课件的内涵,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将一堂课演绎得生动形象、有声有色。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得以充分体现。此外,还应注意实现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结合,以及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以追求教学模式的最优化。
5 正确认识课件制作与备课的区别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省略了很多板书,使他们更有时间、更有精力完成对课堂结构的优化,但不能因此忽略备课的重要意义。备课是整合教学过程的总策划,也是选择有效教学方法的重要环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本前提,不但有利于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的预见性,也提高了教师的文化素养。但是现在有很多教师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课件的制作上,而忽略了备课,造成抓点舍面的不良影响。因此,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制作课件是备课的环节之一,绝对不能因为课件制作的详细与全面而放弃备课。
6 实现电教媒体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给广大教师提出“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引进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各个感官,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要求。但是,提倡运用电教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并不意味着排斥传统教学方式,因为传统教学方式中也包含很多值得借鉴的形式与方法。例如在传统媒体中倡导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一说法就被实践证明是非常具有科学依据的。因此,要想实现教学方法的有效改革,必须将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历史学科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不仅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也有一定的传统性,这就为传统教学和电教教学的有机结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现代科学技术的点滴发展,都有可能给教育带来巨大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廖军.历史课多媒体辅助教学三思:从大众传媒的社会效果谈起[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7):12-14.
[2]石义平.浅谈历史教学中CAI课件的制作[J].中小学电教,2001(3):41-42.
[3]邹芳的.遵循感知规律,用好电化教学:历史学科电化教学的运用[J].中小学电教,2001(4):22.
[4]王珊莉.高中历史多媒体课件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宁波大学学报,2000,22(3):73-74.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