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UT评分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来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kiy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营养状况(CONUT)评分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8年10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根据国际骨髓瘤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MM的1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MM分型、淋巴细胞绝对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单核细胞绝对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数、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白蛋白、球蛋白、胆固醇、血肌酐等临床指标与CONUT评分之间的关系,探讨上述指标对初诊MM患者的预后价值.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各亚组之间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生存曲线之间的差异采用双尾Log-rank检验;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CONUT评分预测OS的最具区分性的临界值;对非参数分布的样本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确定与OS相关的因素.结果:与高CONUT评分组相比,低评分组有更好的OS(中位OS分别为43.3和127.67个月,95%CI:57.065-78.345,P=0.038),同时,低评分组淋巴细胞绝对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单核细胞绝对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数、白蛋白和胆固醇的水平较高,但球蛋白水平降低.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HR=1.027,95%CI:1.000-1.054,P=0.048)、单核细胞绝对数(HR=11.284,95%CI:22.968-42.897,P<0.001)、CONUT评分(HR=1.198,95%CI:1.036-1.385,P=0.015)、M 蛋白(非IgG/IgG型)类型(HR=0.503,95%CI:0.259-0.977,P=0.043)是MM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ONUT评分作为免疫-营养评分是能有效预测MM患者预后且方便易得的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IKAROS家族锌指蛋白3(IKZF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286例ALL患儿以及382例健康儿童的外周血样本,分别作为ALL
目的通过对产妇产前抗-D的检测和对其产后新生儿进行血清学试验并分析结果。为临床Rh阴性孕妇产前预防和产后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产妇产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抗体鉴定并检测其效价,对患儿进行血型和溶血3项等检测。监测患儿出生后至出院时1 w内体内抗体效价、血红蛋白、胆红素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产妇28 w后抗-D效价升高至512,孕30 w时效价为1 024,孕妇生产时效价为512,患儿出生后RhD抗原出现遮蔽效应,血红蛋白持续降低,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在出生后24 h后出现急剧升高,并在48
目的:探讨甲基转移酶EZH2表达水平对原发性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I-DLBC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9年7月本院161例初治的PGI-DLBCL
目的:分析表达上调TCRζ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T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特点,探讨转基因上调TCRζ后T细胞活性恢复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3例初发未治疗慢性期CML患者的外
目的:探讨中期18F-FDG PET/CT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一院临床医学院(上海市第
目的比较某核酸检测系统混检和单检2种模式对ELISA法HBsAg检测S/CO值在0.25~0.90的献血者血液标本的结果,为重新评估此类标本的核酸检测安全性和优化检测流程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站2020年2~10月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2遍ELISA法HBsAg检测均为无反应性且任1种试剂S/CO值在0.25~0.90(定义为“高S/CO值阴性”)的标本共30例,分别进行核酸6人份混检和单检;对其中混检阴性而单检阳性的11例标本再次进行多次重复的核酸混检,记录和分析各检测结果。结果30例标本在2种ELISA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CCLG-ALL2008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死亡原因,总结经验,以期降低患儿死亡率.方法:2008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诊断并接受CCLG-ALL20
目的 了解无锡地区医疗机构输血不良症状发生情况,为进一步提升本地区输血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无锡地区医疗机构2017~2019年211 778例输血病例,并对输血不良症状进行回
目的探讨使用RhD阳性红细胞主动免疫RhD阴性者过程的安全性,为国产抗-D免疫球蛋白开发助力。方法在2018年1月~2020年4月纳入23名知情同意的RhD阴性志愿者,研究由初始免疫(初免)及加强免疫组成,初免包括首次初免,二次初免以及三次初免。首次初免分为20 mL 3人、30 mL 8人、40 mL 6人和50 mL 6人4组,初始免疫产生应答后各组每3个月行加强免疫1次,根据每次免疫前抗-D效价,将加强免疫剂量分为0.5、1、2 mL;每次输注后24 h、1周,采集志愿者全血标本5 mL/人(次),
目的: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紫杉醇作用下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Jurkat基因表达谱进行计算生物学分析,以在基因层面探讨紫杉醇抗T细胞淋巴瘤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确定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