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尊重,不要暴力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871655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女士与文先生是在一次朋友聚会上相识的。当时文先生参加工作不久,秦女士刚从医学院毕业,也许都是“北漂一族”,两颗孤独的心很快融为一体。
  两个月后他们结婚了,秦女士沉浸在美好的蜜月时光中。然而婚后不到半年,在一次外出购物途中,秦女士偶遇一位从家乡来京出差的男同学,她热情地邀约宴请男同学,并打电话给文先生,让他一同前来共进晚餐。可文先生以单位加班为由没来。秦女士和男同学吃完晚饭后回到家,一进门,只见文先生阴沉着脸,用侮辱性的语言反复追问细节,这让秦女士有些惊讶。她感到丈夫不可理喻,两人据理相争,文先生盛怒之下动手暴打了新婚的妻子。
  从那次动手到今天,秦女士与文先生已经结婚5年了。秦女士说,她经常因一些小事遭到丈夫的谩骂和暴打。为此,她多次提出离婚,但每次丈夫都会以死相求,道歉、悔过并且保证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事后还加倍疼爱她,照顾她,对她格外好,于是,她的心就软了。秦女士原谅了丈夫,可没过多久又会发生类似的事。她原以为有了孩子情况会好一些,可没想到,家庭暴力不断升级。此次秦女士被打之后,除了伤心难过外,开始意识到女儿目睹了全过程,担心会不会对女儿的未来产生不良影响。于是,一家三口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秦女士情绪悲愤地倾诉着,文先生满脸愠怒,在一旁默不作声。看到这样的情景,咨询师对文先生说:“我很敬佩你的勇气,你能和妻子一同前来,共同面对你们的家暴问题。”
  文先生说:“我是被她骗来的,我觉得我没有问题。”
  咨询师说:“你说你是被骗来的,我感受到了你对欺骗的愤怒,也感受到你对解决你们之间的问题没有信心。我想,你们之间发生了家庭暴力,也不会是你情愿的,尤其是女儿目睹了你们之间的暴力,你一定不希望将来女儿像她妈妈一样遭受家庭暴力,对吗?”
  文先生点头表示赞同。
  咨询师继续说:“今天你们来到这里共同面对家暴问题,我是否可以理解为你们有诚意希望继续你们的婚姻,希望阻断家庭暴力的再次发生,探寻一个解决冲突的新方法?”
  秦女士和文先生表示同意,而且都强调这是他们最想达到的目标。
  咨询师关注了文先生的情绪,触发了他想要调适改变的求助动机,在讨论中与两位求助者在咨询目标上达成了共识。
  而后,咨询师对文先生说:“回忆一下,通常你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暴力行为?”
  文先生不假思索地说:“她不听我的,顶撞我,我就很恼火。那时候我脑子一片空白,控制不住自己。”
  咨询师说:“我们来作一个假设。假如类似情况下,你的领导也不听你的,指责你,你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打领导吗?”
  文先生干脆地说:“不会,怎么可能?”
  咨询师问:“你的领导和你的妻子有什么不同?”
  文先生说:“一个是内外关系不同。领导是外人,妻子是家人。二是权利关系不同,在单位领导是管我的,在家里我是一家之主。”
  咨询师说:“我是否能这样理解,谁爱你、嫁给你,谁就注定得不到尊重,你就能随意用暴力迫使她屈从于你?如果是这样,谁还愿意做你的亲密爱人,做你的家人呢?”
  文先生无语,低头沉思。
  家庭暴力常常反映出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的权力控制关系。施暴者通过行使暴力向受害者显示自己的权力,使受害者屈服,由此实现和维持对受害者的支配和控制。
  咨询师询问秦女士:“结婚5年来,长期遭受家暴带给你很深的伤害,你在自我保护方面都尝试过什么方法呢?”
  秦女士说:“我没办法。孤身一人在这座城市生活,父母在外地帮不上忙,我不敢告诉他们,怕他们担心。我现在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遭受家暴而被笑话,况且又有了孩子,更不想让孩子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可是我没办法制止暴力,只好忍着,尽量顺着他。有些事明明是他不对,我也不能辩解,甚至有时候我没和他争辩什么,是他自己心情不好,也会找茬拿我出气。这让我感到很无奈、无力、无助。有时候我真想趁他睡熟时杀了他,然后自己也一死了之。只是我不能这么做,因为有了孩子,我不能扔下不管,不能不负起母亲的责任。”
  长期遭受家暴的女性,从无数次的挨打中“认识”到自己无力阻止,久而久之,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变得越来越被动,越来越顺从,也越来越无助了。
  咨询师对文先生说:“听了你妻子的叙述,你能体会到她在遭受家暴后的感受和痛苦吗?”
  文先生摇摇头。
  咨询师打了一个比喻说:“假如有人不分青红皂白地扇了你一个耳光,你会怎样?”
  文先生说:“这是奇耻大辱,我会疯,我会和他玩命。”
  秦女士接过话茬说:“这也是我的心理感受。”
  文先生愕然。
  咨询师对文先生说:“一个人遭受暴力,不但身体遭受侵害,自尊也会被严重挑战。这种被侮辱的心理感受你现在能稍微理解些了吗?”
  文先生表示可以感同身受,承诺以后会正视家庭暴力这件事。咨询师称赞他的领悟力,与他们预约好下周的咨询时间。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他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的行为。家庭暴力直接作用于受害者的身体,使受害者身体上或精神上感到痛苦,损害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通常,家庭暴力的产生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以及双方的人格结构和成长背景有关,所以,关于家庭暴力的心理咨询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完全解决的,至少需要8次系统的干预。
  咨询师首先会引导施暴者理解受害者的感受,认识到家暴不是简单的家务事,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家暴是侵犯人权的违法的行为。接着,咨询师会用各种技术引领求助者开放自己的内心,探究受害者、施暴者的心理根源和互动关系,最终提升夫妻相互尊重、沟通及情绪管理的能力,让家庭不再有暴力,恢复平静温馨的生活。
其他文献
俗话说:“孩子见了娘,没事哭三场”。哭是乎是孩子的天性,从呱呱坠地开始就已经懂得。我们每一位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曾遭遇过孩子无数次的哭闹,然而在面对孩子哭泣时,我们不少家长却采取了错误的处理方式。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孩子想要某样东西,大人不许,于是孩子就伤心地哭闹。这时身旁的父母则厉声呵斥道,不许哭了,把眼泪擦干,再哭我打你或我走了。在父母的威慑下,孩子抽咽着停止了哭泣;孩子
期刊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即由心理问题导致的躯体疾病。外界及内在的不良刺激、不良的生活方式,都会引起剧烈、长期的应激状态,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导致血压升高。调查显示,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超过七成的人存在不良心理因素,而接受心理干预者几乎为零。所以,控制血压,心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我国疾控中心的调研数据显示,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4%,全国高血压病人的总数达到2.
期刊
我是个胆小甚至有点懦弱的人,但凡大一点的聚会或者酒宴,我都是下意识地坐在最不起眼的位置。我总是不适应那种虚情假意营造出来的氛围,那种假惺惺的热情和亲近让我很累。很多时候我都想悄悄起身离开,但我不敢,因为我若真的如此,会让别人以为我是个不识抬举的人,会辜负了人家的好意。  一想到这些,我就木呆呆地坐着不敢走。但我心里却很怕,我很怕谁突然点到我,非让我说些话或者逼我唱首歌,那是最让我尴尬的时候,我的蓦
期刊
由于遗传或环境因素,高血压找上门来“投怀送抱”。面对这个不受欢迎的伙伴,人们忧心忡忡,备感苦恼,忽视它,逃避它,甚至责备它,厌恶它。  正所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朋友们,如果高血压看上了你,肯定是因为你具备了它喜欢的“优良因素”。想想看,家里人有没有患高血压的?你的饮食是不是高盐高脂?是不是有饮酒的嗜好?是不是精神压力很大?是不是常常忧郁焦虑,却又不能自我缓解?所有这些都是高血压
期刊
2015年10月9日上午,国家卫计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民政部、中国残联在北京联合举办“用爱心温暖,让心灵启航”活动,旨在号召全社会支持精神卫生事业,关心、关爱精神障碍患者。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国强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精神卫生工作,先后出台《精神卫生法》、《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精神卫生工作法制化建设不断加强,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管理服务不断提升。在相关部门和
期刊
做一件事总想一下子做完,不做完就不踏实;做工作总要尽善尽美,要比别人好,让领导说不出什么;不喜欢别人插手工作,总觉得不如自己干得好;有很强的竞争欲,也有很强的嫉妒心,人际关系比较紧张;总觉得时间紧张,不够用,经常熬夜;吃饭狼吞虎咽,走起路来风风火火,上楼梯一步要迈上两个台阶;开车遇到交通拥挤总嫌慢,遇上红灯就着急;对人对事没有耐心,若要排长队买东西,他宁可不买……  30多年来,各国学者通过流行病
期刊
众所周知,运动员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面临着很高的职业风险。近年来,运动员受伤致残的报道屡见不鲜,桑兰、汤淼、董芳霄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我们依然记忆犹新。  从荣耀之巅突然跌入一片困窘之后,一般会经历一个怎样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呢?  在一名运动员因疾病、事故或外伤等原因导致残疾的初期阶段,生活会面临全方位的变化。身体由原来健康、充满活力的状态变成了残疾状态,体质极度下降,活动、生活受到限制,伤残严重
期刊
众所周知,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心身健康。然而,相当多的人对体育锻炼所带来的益处停留在“知而不行”阶段;还有人下了很大的决心,结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根本不能坚持,最终形成了“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  “久坐少动”人群是危险的,比经常锻炼的人患心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概率高很多。  锻炼身体,你为什么不能坚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由动机决定的。也就是说,不同人群是否参加锻炼以及能坚持多长
期刊
饮酒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伤残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2011年《全球酒精与健康状况报告》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250万人的死因与酒精有关,超过了艾滋病、肺结核和暴力事件,约占总死亡人数的4%。《柳叶刀》杂志公布的2010年全球疾病总负担排行表明,1990—2010年的20年间,在所有风险因素和疾病中,饮酒已经由之前的第6位快速攀升至第3位,仅次于高血压和吸烟。酒相关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
期刊
心理感冒  所谓心理感冒其实就是轻度抑郁症的精神病患。心理感冒者常感觉矛盾和挫折,情绪波动大,易消极、焦虑,并出现紧张、不安、愤怒、憎恨、忧伤、恐惧等情绪,表现在生理上可能出现头痛、失眠、食欲不振、心悸。  外界环境、气候以及人际关系的变化,都可能会引发心理感冒。心理感冒者应了解,就像感冒一样,很多人都会有轻度的精神疾患,也会很快康复。这有助于人们减少担心,也不用额外承受精神疾病的心理压力。  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