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女士与文先生是在一次朋友聚会上相识的。当时文先生参加工作不久,秦女士刚从医学院毕业,也许都是“北漂一族”,两颗孤独的心很快融为一体。
两个月后他们结婚了,秦女士沉浸在美好的蜜月时光中。然而婚后不到半年,在一次外出购物途中,秦女士偶遇一位从家乡来京出差的男同学,她热情地邀约宴请男同学,并打电话给文先生,让他一同前来共进晚餐。可文先生以单位加班为由没来。秦女士和男同学吃完晚饭后回到家,一进门,只见文先生阴沉着脸,用侮辱性的语言反复追问细节,这让秦女士有些惊讶。她感到丈夫不可理喻,两人据理相争,文先生盛怒之下动手暴打了新婚的妻子。
从那次动手到今天,秦女士与文先生已经结婚5年了。秦女士说,她经常因一些小事遭到丈夫的谩骂和暴打。为此,她多次提出离婚,但每次丈夫都会以死相求,道歉、悔过并且保证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事后还加倍疼爱她,照顾她,对她格外好,于是,她的心就软了。秦女士原谅了丈夫,可没过多久又会发生类似的事。她原以为有了孩子情况会好一些,可没想到,家庭暴力不断升级。此次秦女士被打之后,除了伤心难过外,开始意识到女儿目睹了全过程,担心会不会对女儿的未来产生不良影响。于是,一家三口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秦女士情绪悲愤地倾诉着,文先生满脸愠怒,在一旁默不作声。看到这样的情景,咨询师对文先生说:“我很敬佩你的勇气,你能和妻子一同前来,共同面对你们的家暴问题。”
文先生说:“我是被她骗来的,我觉得我没有问题。”
咨询师说:“你说你是被骗来的,我感受到了你对欺骗的愤怒,也感受到你对解决你们之间的问题没有信心。我想,你们之间发生了家庭暴力,也不会是你情愿的,尤其是女儿目睹了你们之间的暴力,你一定不希望将来女儿像她妈妈一样遭受家庭暴力,对吗?”
文先生点头表示赞同。
咨询师继续说:“今天你们来到这里共同面对家暴问题,我是否可以理解为你们有诚意希望继续你们的婚姻,希望阻断家庭暴力的再次发生,探寻一个解决冲突的新方法?”
秦女士和文先生表示同意,而且都强调这是他们最想达到的目标。
咨询师关注了文先生的情绪,触发了他想要调适改变的求助动机,在讨论中与两位求助者在咨询目标上达成了共识。
而后,咨询师对文先生说:“回忆一下,通常你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暴力行为?”
文先生不假思索地说:“她不听我的,顶撞我,我就很恼火。那时候我脑子一片空白,控制不住自己。”
咨询师说:“我们来作一个假设。假如类似情况下,你的领导也不听你的,指责你,你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打领导吗?”
文先生干脆地说:“不会,怎么可能?”
咨询师问:“你的领导和你的妻子有什么不同?”
文先生说:“一个是内外关系不同。领导是外人,妻子是家人。二是权利关系不同,在单位领导是管我的,在家里我是一家之主。”
咨询师说:“我是否能这样理解,谁爱你、嫁给你,谁就注定得不到尊重,你就能随意用暴力迫使她屈从于你?如果是这样,谁还愿意做你的亲密爱人,做你的家人呢?”
文先生无语,低头沉思。
家庭暴力常常反映出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的权力控制关系。施暴者通过行使暴力向受害者显示自己的权力,使受害者屈服,由此实现和维持对受害者的支配和控制。
咨询师询问秦女士:“结婚5年来,长期遭受家暴带给你很深的伤害,你在自我保护方面都尝试过什么方法呢?”
秦女士说:“我没办法。孤身一人在这座城市生活,父母在外地帮不上忙,我不敢告诉他们,怕他们担心。我现在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遭受家暴而被笑话,况且又有了孩子,更不想让孩子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可是我没办法制止暴力,只好忍着,尽量顺着他。有些事明明是他不对,我也不能辩解,甚至有时候我没和他争辩什么,是他自己心情不好,也会找茬拿我出气。这让我感到很无奈、无力、无助。有时候我真想趁他睡熟时杀了他,然后自己也一死了之。只是我不能这么做,因为有了孩子,我不能扔下不管,不能不负起母亲的责任。”
长期遭受家暴的女性,从无数次的挨打中“认识”到自己无力阻止,久而久之,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变得越来越被动,越来越顺从,也越来越无助了。
咨询师对文先生说:“听了你妻子的叙述,你能体会到她在遭受家暴后的感受和痛苦吗?”
文先生摇摇头。
咨询师打了一个比喻说:“假如有人不分青红皂白地扇了你一个耳光,你会怎样?”
文先生说:“这是奇耻大辱,我会疯,我会和他玩命。”
秦女士接过话茬说:“这也是我的心理感受。”
文先生愕然。
咨询师对文先生说:“一个人遭受暴力,不但身体遭受侵害,自尊也会被严重挑战。这种被侮辱的心理感受你现在能稍微理解些了吗?”
文先生表示可以感同身受,承诺以后会正视家庭暴力这件事。咨询师称赞他的领悟力,与他们预约好下周的咨询时间。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他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的行为。家庭暴力直接作用于受害者的身体,使受害者身体上或精神上感到痛苦,损害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通常,家庭暴力的产生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以及双方的人格结构和成长背景有关,所以,关于家庭暴力的心理咨询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完全解决的,至少需要8次系统的干预。
咨询师首先会引导施暴者理解受害者的感受,认识到家暴不是简单的家务事,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家暴是侵犯人权的违法的行为。接着,咨询师会用各种技术引领求助者开放自己的内心,探究受害者、施暴者的心理根源和互动关系,最终提升夫妻相互尊重、沟通及情绪管理的能力,让家庭不再有暴力,恢复平静温馨的生活。
两个月后他们结婚了,秦女士沉浸在美好的蜜月时光中。然而婚后不到半年,在一次外出购物途中,秦女士偶遇一位从家乡来京出差的男同学,她热情地邀约宴请男同学,并打电话给文先生,让他一同前来共进晚餐。可文先生以单位加班为由没来。秦女士和男同学吃完晚饭后回到家,一进门,只见文先生阴沉着脸,用侮辱性的语言反复追问细节,这让秦女士有些惊讶。她感到丈夫不可理喻,两人据理相争,文先生盛怒之下动手暴打了新婚的妻子。
从那次动手到今天,秦女士与文先生已经结婚5年了。秦女士说,她经常因一些小事遭到丈夫的谩骂和暴打。为此,她多次提出离婚,但每次丈夫都会以死相求,道歉、悔过并且保证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事后还加倍疼爱她,照顾她,对她格外好,于是,她的心就软了。秦女士原谅了丈夫,可没过多久又会发生类似的事。她原以为有了孩子情况会好一些,可没想到,家庭暴力不断升级。此次秦女士被打之后,除了伤心难过外,开始意识到女儿目睹了全过程,担心会不会对女儿的未来产生不良影响。于是,一家三口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秦女士情绪悲愤地倾诉着,文先生满脸愠怒,在一旁默不作声。看到这样的情景,咨询师对文先生说:“我很敬佩你的勇气,你能和妻子一同前来,共同面对你们的家暴问题。”
文先生说:“我是被她骗来的,我觉得我没有问题。”
咨询师说:“你说你是被骗来的,我感受到了你对欺骗的愤怒,也感受到你对解决你们之间的问题没有信心。我想,你们之间发生了家庭暴力,也不会是你情愿的,尤其是女儿目睹了你们之间的暴力,你一定不希望将来女儿像她妈妈一样遭受家庭暴力,对吗?”
文先生点头表示赞同。
咨询师继续说:“今天你们来到这里共同面对家暴问题,我是否可以理解为你们有诚意希望继续你们的婚姻,希望阻断家庭暴力的再次发生,探寻一个解决冲突的新方法?”
秦女士和文先生表示同意,而且都强调这是他们最想达到的目标。
咨询师关注了文先生的情绪,触发了他想要调适改变的求助动机,在讨论中与两位求助者在咨询目标上达成了共识。
而后,咨询师对文先生说:“回忆一下,通常你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暴力行为?”
文先生不假思索地说:“她不听我的,顶撞我,我就很恼火。那时候我脑子一片空白,控制不住自己。”
咨询师说:“我们来作一个假设。假如类似情况下,你的领导也不听你的,指责你,你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打领导吗?”
文先生干脆地说:“不会,怎么可能?”
咨询师问:“你的领导和你的妻子有什么不同?”
文先生说:“一个是内外关系不同。领导是外人,妻子是家人。二是权利关系不同,在单位领导是管我的,在家里我是一家之主。”
咨询师说:“我是否能这样理解,谁爱你、嫁给你,谁就注定得不到尊重,你就能随意用暴力迫使她屈从于你?如果是这样,谁还愿意做你的亲密爱人,做你的家人呢?”
文先生无语,低头沉思。
家庭暴力常常反映出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的权力控制关系。施暴者通过行使暴力向受害者显示自己的权力,使受害者屈服,由此实现和维持对受害者的支配和控制。
咨询师询问秦女士:“结婚5年来,长期遭受家暴带给你很深的伤害,你在自我保护方面都尝试过什么方法呢?”
秦女士说:“我没办法。孤身一人在这座城市生活,父母在外地帮不上忙,我不敢告诉他们,怕他们担心。我现在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遭受家暴而被笑话,况且又有了孩子,更不想让孩子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可是我没办法制止暴力,只好忍着,尽量顺着他。有些事明明是他不对,我也不能辩解,甚至有时候我没和他争辩什么,是他自己心情不好,也会找茬拿我出气。这让我感到很无奈、无力、无助。有时候我真想趁他睡熟时杀了他,然后自己也一死了之。只是我不能这么做,因为有了孩子,我不能扔下不管,不能不负起母亲的责任。”
长期遭受家暴的女性,从无数次的挨打中“认识”到自己无力阻止,久而久之,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变得越来越被动,越来越顺从,也越来越无助了。
咨询师对文先生说:“听了你妻子的叙述,你能体会到她在遭受家暴后的感受和痛苦吗?”
文先生摇摇头。
咨询师打了一个比喻说:“假如有人不分青红皂白地扇了你一个耳光,你会怎样?”
文先生说:“这是奇耻大辱,我会疯,我会和他玩命。”
秦女士接过话茬说:“这也是我的心理感受。”
文先生愕然。
咨询师对文先生说:“一个人遭受暴力,不但身体遭受侵害,自尊也会被严重挑战。这种被侮辱的心理感受你现在能稍微理解些了吗?”
文先生表示可以感同身受,承诺以后会正视家庭暴力这件事。咨询师称赞他的领悟力,与他们预约好下周的咨询时间。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他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的行为。家庭暴力直接作用于受害者的身体,使受害者身体上或精神上感到痛苦,损害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通常,家庭暴力的产生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以及双方的人格结构和成长背景有关,所以,关于家庭暴力的心理咨询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完全解决的,至少需要8次系统的干预。
咨询师首先会引导施暴者理解受害者的感受,认识到家暴不是简单的家务事,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家暴是侵犯人权的违法的行为。接着,咨询师会用各种技术引领求助者开放自己的内心,探究受害者、施暴者的心理根源和互动关系,最终提升夫妻相互尊重、沟通及情绪管理的能力,让家庭不再有暴力,恢复平静温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