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片段训练写好高考作文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domro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决定命运。”这是笔者目睹历届高三语文得出的结论。众所周知,高三年时间紧任务重,想在短时间内提高作文水平并非易事。而语文高考成绩如果与平时成绩有较大的出入,往往跟作文有直接的关系。平时作文训练有问题的班级,高考成绩一般会有所下滑。对于高三作文训练,很多老师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种:其一认为高三作文练一练,且只需练好规范的入格式议论文就可以了,得个四平八稳的切入分就行了,班级平均分也很不错,记叙文没规律可循,风险太大,不提倡,甚至根本不许写;其二认为高考作文命题难以琢磨,作文批改主观性太强,常有文笔好的学生得低分,因此作文不需要强化,平时考试时写写就好了,可以节省出时间搞其他板块。有感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时效性和实效性出发,对于在高三时间相对较紧的情况下巧用作文片断训练提高高考作文分数做了一个有益的探索。
  一、具体做法
  (一)摸底调查。调查该班作文现状,找准问题才能对症下药。主要摸清班级总体情况、作文总体倾向、个别情况、原来老师所教作文特点……总之越详细越好,争取扬长避短,取长补短。通过调查我发现该班作文居于年级中等,入格式议论文比较规矩,不写记叙文,议论文段落层次训练停留在平行式结构阶段。
  (二)对症下药。主要做法有1.解放思想,教授记叙文,提倡个别学生写记叙文,但不提倡全班写记叙文,因为记叙文较难自然巧妙地点题、破题,搞不好适得其反;2.议论文在开头、审题、立意、选材、文采、过渡上下功夫,段落结构提倡递进式结构,每次的作文片断训练都侧重在一个方面,重点的如开头、主体论证段训练贯穿始终;3、记叙文注重片段训练比如片断式(也叫镜头式、场景式)作文的写作,将记叙文点题、扣题作为重点,生动形象作为难点,选材和立意作为突破口来训练。
  (三)作文批改。笔者批改作文主要有以下做法:1.及时批改,批改不及时,等于不批改。2.粗批给分。3.选好典型,典型的不一定是好的,好中差都要有,关键要有代表性;好的要讲,但重点要讲能够提升的作文。4.学生自批、互批,文章下发后让学生自己修改也让周围的同学帮忙看看如何提升,只帮忙改进提升,不提缺点。5.偶尔下水,提供范式,下水文不可不做,时间太紧又不可多做,下水文最好根据学生的典型问题写出典型范例。
  (四)作文讲解。讲解的作文先不给分,用实物投影仪投出来之后先让学生打分,也是10分制,再让学生说出理由,再由老师点评,个别文章当场修改。由于学生事先并不知道自己的文章会不会拿出来讨论,一般在写作的时候就非常注意,除了作文本身的要求,书写也比平时要认真许多,这样就保证了训练的质量。自己打分评讲他人作文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对作文的理解,学生们反映这时候他们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学生的给分有时候差别很大,就会有辩论,道理往往越辩越清,这个过程也是學生审题、立意、选材等作文综合训练的过程,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一番讨论后,老师的点评就带有定性的味道,学生听得很仔细。当堂的修改往往让学生茅塞顿开,课堂效果比较明显。学生们反映既喜欢又有点怕上作文课,神经紧张,思维活跃,收获很多。
  (五)修改提升。这一过程并不强求,自愿原则,有兴趣的作文提升很快,旁的人眼热,以一带十,全班作文的氛围也带动起来了。
  二、实用训练示例
  (一)议论文开头片段训练
  议论文的开头一般总归要亮出观点,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但并不等于亮出了观点就完事大吉了。开头是“凤头”要“漂亮”,如何漂亮?我们提出两“点”两“美”一“短”的原则。所谓两“点”即点“题目”(或点话题)点“中心”,大家要知道考场作文的特殊性,在短短一两分钟内判定一篇文章,开篇如果不围绕题目、中心去写,而总是弯弯绕、玩朦胧是要吃大亏的。两“美”就是语言要美,不美至少要流畅、无病句;书写要美,没涂改,一笔清:“凤头”总归要漂亮点才好出来见人。一“短”就是字数要短,开头不管是一段还是两段,一般不超过120字,太长就头重脚轻了——“凤头”太大就是“猪头”了。
  其实开头要做好两“点”两“美”一“短”并非易事,训练好了开头,还可以以此兼带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实为议论文片断训练中最重要的部分。下面笔者以《快乐的N种感觉》为题分析开头的片段。
  例:快乐有时是如置身于芳草鲜花之中,如沐清风般舒适的感觉;快乐有时是如置身于泰山绝顶之上,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感觉;快乐有时也如在繁重的学习中,经过千百次的思考,最终做出难题的得意的感觉。有时快乐如一阵风,自由自在;有时快乐只是一颗钉,只为坚守岗位而存在;有时快乐如一杯茶,喝完后口中甘洌,清香宜人。快乐给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只有亲自拥有,才能知道其中的美好与惬意。
  点评:此段开头就向阅卷老师宣告:我没走题,语言不错,该在55分以上给分。缺点:稍长,120字左右即可。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各地各校都在深入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和研究。我们临沂第十九中学(罗庄一中)在市区教研室傅老师鲍老师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市教研室“三五五”教学法,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博采众长,逐步摸索出了一条有鲜明罗庄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面我主要向各位同仁介绍一下高效课堂的关键一环——合作学习。  1.合理划分小组,保证任务顺利
期刊
一、问题提出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立足课堂,优化课堂结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但纵观目前课堂教学,仍存在着诸多弊端:重视了引入过程的诱导,而忽视了进一步深入探究;重视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却忽视了教师的适时诱导;重视了知识学习诱导,却忽略了反馈内化的落实等情况……为了达到“轻负高质”的理想目标,我在实践中探索使用优化课堂结构,以“质疑”为出发点,以“反馈”为手段,以“落
期刊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农村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所以作文成为农村教师和学生最头疼的问题。尽管语文老师掌握了丰富的写作教学理论和大量的写作教学方法,但一搬到课堂上来似乎就起不了作用。尽管学生手上也有着许多作文选、作文辅导和作文报等各种作文资料,但他们的作文水平还是无法提高。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对症下药。  要想提高学生的作为水平,教师必须先分析学生的作文基础和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以
期刊
开展感恩教育,让感恩的触角抵达孩子们内心最柔软的部位,帮助学生的心灵健康成长,实在是一件迫在眉睫而又至关重要的大事。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以班级为阵地,奏响了”学会感恩、唤醒责任、倡导奉献”的主旋律。具体做法如下:  一、学会感恩  让学生学会感恩,其实就是培植学生的感恩思想,把感恩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我开展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  1.阅读经典故事,记录感恩心得  我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二十四孝故事
期刊
提起作文,有的同学就发“愁”,“愁”不出来就“凑”,“凑”不出来就“诌”。结果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在一次以“秋”为话题的作文课上,有的同学写到:“金黄的麦浪一望无边。”看后我问同学:“秋天哪有麦字呢?”同学答道:“想出来的。”听后,我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写文章怎么能仅仅凭空想象呢?  “内容”决定“形式”,作文材料是排在第一位的,是压倒一切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观察、捕捉、感悟生活中的点点
期刊
生活的范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范围就有多大。语文教学的范围要比语文课堂教学的范围大得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语文观”。用“大语文观”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素质教育、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  一、语文课外活动的定义  语文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目的师生共同进行的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所有活动。语文教师不仅要把语文课视为工具课,更要高屋建瓴,以人
期刊
教学十几年来,我总是处在不断地成长与反思中,对于自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到底应做些什么,内心逐渐明晰起来。那就是:学以致用,陶冶情操,升华品格。语文这门学科虽是基础学科,是学习的工具,但更能让人在美文阅读中获得知识,获得美的享受,使人的修养在美文的熏陶下得以提升,使人的情感在美文的洗涤下得以净化,让孩子们处于原始的美好情感得以升华。我们教语文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积累美(受感染),欣赏美(融于其中),表达
期刊
“愉快教育”又称快乐教育。愉快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通过正常的教育方法,努力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简面言之,愉快教育追求的是教师的“乐中教”和学生的“乐中学”。  心理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能力目标之一,而有的学生谈写色变,那么,激发学生内部写作动机,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由怕写到爱写,到乐在其中,自觉作文,成为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亲其师,信其道”,深厚的师生情谊,可使老师的教育引导发挥独到的作用,你的一句表扬,在孩子的心中激起激动的涟漪,你的一句批评,使学生顿时猛省,你们间的深厚情谊使学生愿意聆听,对你的指导心向
期刊
新课程改革自实验到推广至今已有10年多了,但仍有相当部分老师没有真正参与新课程改革,还是实行老一套的“满堂灌”教法。笔者认为,学问学问,学生即要会学习,主动去学习,还要会问,善于发问,可是长期以来,在课堂上提问已经成为教师独享的特权,学生只能老老实实地回答问题,而将课堂提问权还给学生,则标志着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变化。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敢问,会问呢?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之所以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