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动词来刻画学生的数学活动水平,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统计,获得统计观念,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体验统计的意义
学会从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做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这不仅是课标的要求,也是社会和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创设各种情境,寻找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结合点,将那些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使数学知识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如教学二年级《统计》一课时,用多媒体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在林边草地上,小动物们在举行体育比赛——原地向上跳。兔子、狗、鸭子跳得真欢!但他们的节奏和频率不一致,不一样快。演示完毕,问学生知道谁跳得快,跳了多少下?学生一脸茫然。只知道好玩,兴趣盎然,没有关心它们跳了多少。试想,不计数,不统计又怎么知道呢?这是老师故意设的一“计”。然后,老师启发、提示让他们分组数三种动物跳的次数,重新播放动画片,学生将三种动物跳的次数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由此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到所学的统计是有价值的有用的数学。学生也体验到要知道动物的比赛结果,就必须要进行统计。从而唤起学生的统计意识与激发起学生对统计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体验统计的过程
统计知识的教学强调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统计这样一个过程,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探索的时间,组织小组活动,让他们合作、讨论、探究,让学生参与、经历、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让学生体验获得统计数据直到形成结论。
如在学习《统计》一课时,让学生对本班学生准备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做一个调查统计。将印有“合唱组、舞蹈组、美术组、书法组”的纸片分发给每个合作小组的组长。并说明每个学生只能选一个小组,学生六、七个人围成一组,组长报一个兴趣小组名称,是参加该组的人就举手,边计数边用方格涂出。核查后由小组长汇报各组的情况,老师在黑板上贴出“大”的象形统计图。又如让学生统计老师分发的袋子里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像这样在统计的学习中,让学生自主参与通过分一分、数一数、摆一摆(或涂一涂、贴一贴)。制成象形统计图,并让学生根据图作一些简要的分析等一系列活动,学生由此真切地感受到统计是怎么一回事,体验到统计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体会数学的过程与方法,这样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成为有效的知识。
三、情感激励,体验统计中的成功乐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学习中的情感纽带,采取各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想方设法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激励,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学生进行富有个性化、真诚地评价,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场域,让学生体验成功,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统计》的教学中,学生自创了多种整理数据的方法:有用原始动物图形的,有用圆形的,有用五角星的,有用三角形的,有用方块的……对此,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对学生在摆制、交流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迸出的思维火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珍视,更要给予鼓励,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有一种成功感,同时也使得课堂生动起来了,使得课堂里有了智慧的光芒和生命的色彩。
四、实践运用,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教学的归宿在于“学以致用”。教师要创设一些有一定挑战性的、有现实意义的、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用于生活实际之中。
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问题:王小虎准备进一批水果,主要销售对象是小学生。但不知道该进哪些水果和各种水果该进多少?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帮他出出主意吗?一些学生说可以以我们班级为例,先调查一下我们班的人喜欢吃什么样的水果,学生逐个说着自己喜欢吃什么。教师一一横列在黑板上,然后,就第二个问题,学生最喜欢吃哪一类水果,大家一起计数,贴方格。最后,根据制成的象形统计图,说明主要要进哪些水果和各种水果该进多少。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在统计的活动中,既加深了对统计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让学生学着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更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很有用”,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一、创设情境,体验统计的意义
学会从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做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这不仅是课标的要求,也是社会和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创设各种情境,寻找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结合点,将那些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使数学知识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如教学二年级《统计》一课时,用多媒体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在林边草地上,小动物们在举行体育比赛——原地向上跳。兔子、狗、鸭子跳得真欢!但他们的节奏和频率不一致,不一样快。演示完毕,问学生知道谁跳得快,跳了多少下?学生一脸茫然。只知道好玩,兴趣盎然,没有关心它们跳了多少。试想,不计数,不统计又怎么知道呢?这是老师故意设的一“计”。然后,老师启发、提示让他们分组数三种动物跳的次数,重新播放动画片,学生将三种动物跳的次数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由此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到所学的统计是有价值的有用的数学。学生也体验到要知道动物的比赛结果,就必须要进行统计。从而唤起学生的统计意识与激发起学生对统计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体验统计的过程
统计知识的教学强调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统计这样一个过程,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探索的时间,组织小组活动,让他们合作、讨论、探究,让学生参与、经历、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让学生体验获得统计数据直到形成结论。
如在学习《统计》一课时,让学生对本班学生准备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做一个调查统计。将印有“合唱组、舞蹈组、美术组、书法组”的纸片分发给每个合作小组的组长。并说明每个学生只能选一个小组,学生六、七个人围成一组,组长报一个兴趣小组名称,是参加该组的人就举手,边计数边用方格涂出。核查后由小组长汇报各组的情况,老师在黑板上贴出“大”的象形统计图。又如让学生统计老师分发的袋子里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像这样在统计的学习中,让学生自主参与通过分一分、数一数、摆一摆(或涂一涂、贴一贴)。制成象形统计图,并让学生根据图作一些简要的分析等一系列活动,学生由此真切地感受到统计是怎么一回事,体验到统计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体会数学的过程与方法,这样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成为有效的知识。
三、情感激励,体验统计中的成功乐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学习中的情感纽带,采取各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想方设法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激励,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学生进行富有个性化、真诚地评价,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场域,让学生体验成功,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统计》的教学中,学生自创了多种整理数据的方法:有用原始动物图形的,有用圆形的,有用五角星的,有用三角形的,有用方块的……对此,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对学生在摆制、交流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迸出的思维火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珍视,更要给予鼓励,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有一种成功感,同时也使得课堂生动起来了,使得课堂里有了智慧的光芒和生命的色彩。
四、实践运用,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教学的归宿在于“学以致用”。教师要创设一些有一定挑战性的、有现实意义的、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用于生活实际之中。
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问题:王小虎准备进一批水果,主要销售对象是小学生。但不知道该进哪些水果和各种水果该进多少?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帮他出出主意吗?一些学生说可以以我们班级为例,先调查一下我们班的人喜欢吃什么样的水果,学生逐个说着自己喜欢吃什么。教师一一横列在黑板上,然后,就第二个问题,学生最喜欢吃哪一类水果,大家一起计数,贴方格。最后,根据制成的象形统计图,说明主要要进哪些水果和各种水果该进多少。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在统计的活动中,既加深了对统计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让学生学着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更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很有用”,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