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抒写的情绪一次次愈发蠢蠢欲动。
这个夏天和秋天,忙碌在画展、烈阳和访谈,甚至挑选漂亮时装里。
经过两场择职选择的纠结,思想和精神被反复折熬,之后,尘埃似已落定。
这之中,忧伤的,舒服的,罗曼蒂克的,甚至疲累的,暴躁的,大大小小的情绪,均未来及诉于笔端。
最近的每场画展,作家签售会,观影感受,除在微博点滴记录,并未详细写下。
有时候,我觉得虚无,快乐终将是短暂的肤浅;不是我悲观,是人间苍茫;不是我不阳光,是我的在意点未落于此,我对生命如此呵护和积极,胜过所谓的心态阳光。
终于,一场场光影交错后,一件件事情水落石出后,这个短暂的国庆与中秋节日蝉联的小假期,我极力让自己安宁,读书。我如此需要文字的喂养。
是正在台湾做驻校作家的岳南老师写的民国系列的丛书。
那个时代,对于我是种符号,没有哪种光芒可以掩盖的旧时梦。
几个未眠的夜之阅读。我重温光荣的屈辱的浪漫的自由的独立的那时才子那代佳人,那段战火不断文明如闪电噼里啪啦不断的时光。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林徽因时代的追忆》,岳南先生在扉页给我签了名,万邦的朱朱送我,让以给媒体的名义做新书推荐。同时还有那本《从蔡元培到胡适--- 中研院那些人和事》》,以及民谣歌手钟立风的《像艳遇那样忧伤》。三书均在杂志上推了,钟的书也看一半,他阅读了不少文艺的书籍。但是,这类内容怎堪民国学人对我的强烈吸引。原谅我,早不屑于做文艺的小清新。
我的民国情结,不知缘于何时。是中学读梁实秋林语堂开始,还是那个时代的爱情太旖旎。甚至或者,我过于感动那时的大师那时的学问。以至于,今日才慢慢消化并奉为行动准则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在书城,遇到狂迷陈寅恪先生的粉丝。甚至,提到那个时代的大师名字我就激动。他们被神话了吗?也许。只是,纵使如此,我依然仰视着心疼着感动着他们。我懂,他们多珍贵。我也懂,我们多无奈。我是说,我们今天的所谓知识分子。多为犬儒。好吧,不理解的读者拒绝讨论。自己去学习。
是的,即便我认可谦虚是种好品质,我也是那种暗暗为所谓目空天下士的名士范叫好的。
书中,提到的清华四大导师,今天我才完整知道他们的名字:王国维,赵元任,梁启超,陈寅恪。还有中国科学考古第一人李济,专业学考古第一人梁启超的二公子梁思永,中国地质事业最重要的创始人丁文江等。他们对于殷墟的发掘和战火中对各类文物的科学发现,和梁思成林徽因对于中国木质古建筑的科学严谨的考察。这些过程,让我几次落泪。他们仅仅因为爱和责任,做这些学术,很多时候,条件之艰苦,不可言喻。他们也都是精通各国语言,受过西洋洗礼并是当时的富二代或学二代或三四五代。他们身上,何曾有一丁点无知与迂腐。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李庄的战火岁月。重庆已是陪都,这个时候梁实秋还在他的雅舍办报吧。西大联大在昆明的小草屋中继续开展课业。同济大学和中研院傅斯年领导的史语所和陶孟和带领的社科所,以及林徽因梁思成的中国营造学社等,都来到了四川千年古镇李庄。战时逃亡路的坚辛不言了,李庄的环境之差,并未击倒忍辱负重的学人,继续加倍勤奋。林徽因青春的光华不在,在此,她成了病人。这些闪耀在文化史上的明星,他们那个时代常去变卖衣物手表派克笔度日,甚至,孩子们连鞋子都穿不起。只是,如此困顿,看他们的照片,依然风仪优雅。自由的灵魂,虽在战乱中,也有某种磨不灭的光。
他们的专著一本本出来了,英文写作的是为了推向国际,让欧美认知我们的文明。也有的,如陶孟和和社科所同仁抗战后期奔波数万里,按国际标准统计出来的战争赔款1000亿美元的资料。抗战胜利后,由于国共和日本的复杂关系,因无人理会成为而一堆堆废纸,可感可叹。
还有梅贻琦,张伯岺,曹云祥,蒋梦麟等北大清华几大名校长的故事,无不令人神往唏嘘。一代风流人物,俱远去兮。
民国学人,在内战结束后,基本上两种命运。去台湾或他国的,留在大陆的,结局我们都很清楚。一个个华丽沧桑的故事,已一一远去,重温这场浩大旧梦,依然难掩欣喜悲怆。
感慨他们,万千万千。
继承他们,必须必须。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西路158号双鱼大厦A1105)
这个夏天和秋天,忙碌在画展、烈阳和访谈,甚至挑选漂亮时装里。
经过两场择职选择的纠结,思想和精神被反复折熬,之后,尘埃似已落定。
这之中,忧伤的,舒服的,罗曼蒂克的,甚至疲累的,暴躁的,大大小小的情绪,均未来及诉于笔端。
最近的每场画展,作家签售会,观影感受,除在微博点滴记录,并未详细写下。
有时候,我觉得虚无,快乐终将是短暂的肤浅;不是我悲观,是人间苍茫;不是我不阳光,是我的在意点未落于此,我对生命如此呵护和积极,胜过所谓的心态阳光。
终于,一场场光影交错后,一件件事情水落石出后,这个短暂的国庆与中秋节日蝉联的小假期,我极力让自己安宁,读书。我如此需要文字的喂养。
是正在台湾做驻校作家的岳南老师写的民国系列的丛书。
那个时代,对于我是种符号,没有哪种光芒可以掩盖的旧时梦。
几个未眠的夜之阅读。我重温光荣的屈辱的浪漫的自由的独立的那时才子那代佳人,那段战火不断文明如闪电噼里啪啦不断的时光。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林徽因时代的追忆》,岳南先生在扉页给我签了名,万邦的朱朱送我,让以给媒体的名义做新书推荐。同时还有那本《从蔡元培到胡适--- 中研院那些人和事》》,以及民谣歌手钟立风的《像艳遇那样忧伤》。三书均在杂志上推了,钟的书也看一半,他阅读了不少文艺的书籍。但是,这类内容怎堪民国学人对我的强烈吸引。原谅我,早不屑于做文艺的小清新。
我的民国情结,不知缘于何时。是中学读梁实秋林语堂开始,还是那个时代的爱情太旖旎。甚至或者,我过于感动那时的大师那时的学问。以至于,今日才慢慢消化并奉为行动准则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在书城,遇到狂迷陈寅恪先生的粉丝。甚至,提到那个时代的大师名字我就激动。他们被神话了吗?也许。只是,纵使如此,我依然仰视着心疼着感动着他们。我懂,他们多珍贵。我也懂,我们多无奈。我是说,我们今天的所谓知识分子。多为犬儒。好吧,不理解的读者拒绝讨论。自己去学习。
是的,即便我认可谦虚是种好品质,我也是那种暗暗为所谓目空天下士的名士范叫好的。
书中,提到的清华四大导师,今天我才完整知道他们的名字:王国维,赵元任,梁启超,陈寅恪。还有中国科学考古第一人李济,专业学考古第一人梁启超的二公子梁思永,中国地质事业最重要的创始人丁文江等。他们对于殷墟的发掘和战火中对各类文物的科学发现,和梁思成林徽因对于中国木质古建筑的科学严谨的考察。这些过程,让我几次落泪。他们仅仅因为爱和责任,做这些学术,很多时候,条件之艰苦,不可言喻。他们也都是精通各国语言,受过西洋洗礼并是当时的富二代或学二代或三四五代。他们身上,何曾有一丁点无知与迂腐。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李庄的战火岁月。重庆已是陪都,这个时候梁实秋还在他的雅舍办报吧。西大联大在昆明的小草屋中继续开展课业。同济大学和中研院傅斯年领导的史语所和陶孟和带领的社科所,以及林徽因梁思成的中国营造学社等,都来到了四川千年古镇李庄。战时逃亡路的坚辛不言了,李庄的环境之差,并未击倒忍辱负重的学人,继续加倍勤奋。林徽因青春的光华不在,在此,她成了病人。这些闪耀在文化史上的明星,他们那个时代常去变卖衣物手表派克笔度日,甚至,孩子们连鞋子都穿不起。只是,如此困顿,看他们的照片,依然风仪优雅。自由的灵魂,虽在战乱中,也有某种磨不灭的光。
他们的专著一本本出来了,英文写作的是为了推向国际,让欧美认知我们的文明。也有的,如陶孟和和社科所同仁抗战后期奔波数万里,按国际标准统计出来的战争赔款1000亿美元的资料。抗战胜利后,由于国共和日本的复杂关系,因无人理会成为而一堆堆废纸,可感可叹。
还有梅贻琦,张伯岺,曹云祥,蒋梦麟等北大清华几大名校长的故事,无不令人神往唏嘘。一代风流人物,俱远去兮。
民国学人,在内战结束后,基本上两种命运。去台湾或他国的,留在大陆的,结局我们都很清楚。一个个华丽沧桑的故事,已一一远去,重温这场浩大旧梦,依然难掩欣喜悲怆。
感慨他们,万千万千。
继承他们,必须必须。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西路158号双鱼大厦A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