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chengju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结合样本区域——安徽肥西县三河镇的特点,从目前“村村通”工程中存在的信号覆盖、节目内容、管理体制以及城乡传播失衡等方面论述该工程的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并从政府和媒体两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广播电视“村村通” 现状 对策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自1998年实施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的人口综合覆盖率不断提高。通过广播电视,农民们学会了许多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了致富本领,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工程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节目覆盖面存在欠缺;传播内容不能满足农村受众需要,传播不平衡,城乡差别大;管理步伐跟不上工程进度,制度建设滞后等等。这些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受到了影响。
  一、节目覆盖存在盲区,接收效果不理想
  目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农村地区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但是从样本区域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覆盖“盲区”。就“4 2”和“8 4”这两个阶段来看,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4 2”标准基本达到,但是仍然存在不足
  按照国家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相关要求,该工程传输的基本广播电视节目标准为“4 2”,即“CCTV—1、CCTV—7、CCTV—少儿和本省第一套电视节目,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和本省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电视节目”。①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6套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中的大部分已经在农村地区得到相对有效的覆盖。如样本区域的CCTV—1、CCTV—7分别有79.1%和56%的家庭能够接收到节目信号。但仍存在部分节目的盲区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电视节目收视效果不理想:在调查中,关于节目收视质量问题,“只有几个频道清楚”、“大多数频道都不清楚”、“不稳定,时好时坏”这三项加在一起的比例达到68.6%,可见仍然有大部分节目存在着收视质量问题。
  (2)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成为“盲区”:样本区域内,央视少儿频道的接收率仅为7.4%,而且可以接收到这一节目的家庭基本都是安装了卫星接收器,如果除去这一部分家庭,那么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一家可以通过无线覆盖的方式接收到该套电视节目。
  2、“8 4”标准开始起步,但是差距较大
  按照计划,到2010年底,通过工程建设要使“盲区”的农民能够收听收看到包括中央、本省和本市4套以上的广播节目和8套以上的电视节目(简称8 4)。
  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单就电视而言,农民群众家里收看到的电视节目的套数远低于这个标准,“8 4”标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部分频道能够收到,但是信号差:如在样本区域内,安徽公共频道就是“8 4”标准中的一个频道。在三河镇,包括安装卫星接收器在内的家庭,这一频道的收视率也仅为43.6%,而在可以接收到这套节目的家庭里,有不少家庭的收视效果不甚理想,如出现麻点、抖动、模糊等情况。
  (2)市县级公共频道信号弱:按照“8 4”标准的要求,市县级的公共频道也应该属于接收范围,如在样本区域内,合肥新闻频道(即合肥市的公共频道)应当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接收。但是,在样本区域内,合肥新闻频道的可收视率只有41.6%(包括安装卫星接收器在内的家庭)。
  (3)央视频道处于无信号状态:这是目前“8 4”标准中信号覆盖最差的一级电视信号。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农村地区全部无法使用无线方式进行接收。
  二、节目内容不能满足农民需要,涉农节目比例小
  目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所进行的网络建设虽然取得了成绩,但是其传递的节目内容仍然存在不足。
  1、节目内容符合农民兴趣,但是与农民需求相脱离
  有关调查显示,在农村地区,收视位于前两位的分别是新闻类和服务类节目,分别达到33.8%和31.2%;其次便是知识类(17.8%)和娱乐类节目(17.2%)。②
  虽然这四类节目所占比例较大,但是并不能说农民的需求就是这些。因为在调查中,当被问及“这些节目对你们有没有作用”时,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没有多大作用。更多的人认为这些节目能够让他们在一天的劳作之余获得一定的放松,从中获取娱乐是收看这几类电视节目最重要的原因。
  2、各类涉农节目出现,但是问题不少
  目前电视和广播都有了一定数量的涉农节目,但是,这些节目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目前的涉农节目只是媒体所有节目中份量较少的一类。另一方面,在节目的内容、播出时间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节目内容生涩难懂,不易于文化程度不是太高的农民群众理解,一些节目的内容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不能满足“具有地域性和农时生产季节性的农村生产活动”③,因而无法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此外,这些节目的播出时间短,大部分节目不到一个小时,甚至少于半个小时。
  三、工程管理缺乏专业人才,制度建设滞后
  管理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全国各地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农村广播电视网的建设是三分建七分管,工程的后期管理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变成有效通、长期通的保证。目前,“村村通”工程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人才不足
  在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管理维护大都不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对“村村通”工程技术的了解。不仅如此,与庞大的工程覆盖面相比,维护人员的数量太少。
  面对这种问题,有些地区的村村通“反盲”现象逐渐显现。在调查中,三河镇建设村小学的王校长介绍,自2008年11月份村广播室建成以来,村子周围的大喇叭从来就没有响起过,据建设村村委会门卫张老汉介绍,那是因为村广播室的接收机安装没多久,出现问题,致使村广播室至今仍然闲置着。技术人员短缺带来的抢修和维护不及时,严重影响了“村村通”建设成果的巩固,很有可能带来建设好的地区出现“反盲”现象。
  2、管理制度缺失
  全国各地村村通工程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工程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全国的村村通建设管理工作呼吁垂直管理体制,也就是建立省市级广播电视管理部门所属的县、乡(镇)、村三级机构。但是就目前情况看来,这种垂直管理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各级广播电视部门之间工程系统建设还没有自成体系。在三级机构中,基层广播电视站内部缺乏制度规范。
  四、城乡之间传播不平衡,农村内部媒介接触分化
  中国社会是一个“二元社会”,这“二元”一个是城市,一个是农村。在这种社会现实的影响下,媒介传播也出现了相应的分层,有学者认为城市和乡村已经构成了“中国电视传播的二元结构”。④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目前仍然没有解决这种传播上的不平衡,在某种程度上还引起了农村内部媒介接触的分化。
  1、城市中心化与农村边缘化
  城市始终是广播电视媒体关注的重点,广播电视媒体“在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进程中,越来越呈现出鲜明的城市化倾向”,⑤媒体资源重点向城市倾斜,使城市处于媒介的“中心化”状态。而与此相对,农村却被“边缘化”,⑥在一定程度上,农民还属于弱势群体,缺乏发出自己声音的话语权。
  2、农村内部媒介接触的三级分化
  虽然和城市相比,农村已然处于传播的“边缘化”状态,然而由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农村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也造成农村受众在电视媒介接触上的分化和差异。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级:
  (1)以乡镇街道为代表的第一级:乡镇街道是目前大部分地区有线电视的光缆覆盖的最后一级地域,这就给位于乡镇街道的家庭接通有线电视提供了方便,而基层农村却无法接入有线电视。
  (2)以安装了卫星接收器(俗称“大锅”)的家庭为代表的第二级:目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允许在信号较弱的地区的家庭安装卫星接收器。这样他们比通过无线接收的方式收看电视节目的家庭接收到更多的电视节目,但是接收的仅仅是卫星台,因此与乡镇街道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以通过无线覆盖方式接收电视节目的家庭为代表的第三级:这是目前范围最广,人数最多的一级,他们既没有接入有线电视,也没有安装卫星接收器,只能通过无线信号覆盖的方式接收基本的电视节目,收看到的节目数量远远少于前两级。
  五、提升“村村通”工程的对策
  (一)对政府部门来说: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组织专业维护队伍
  政府需要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资,一方面要注意配套器材的建设,如提高发射机的发射功率,特别是信号覆盖范围小的电视广播频道尤其需要提高其发射设备的功率,进一步扩大其覆盖面,让信号能够清楚地接收。另一方面,需要注意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均衡问题,努力缩小城乡传播的不平衡,更要在农村内部合理分配资源,解决农村内部媒介接触的分化问题。相关部门要培养懂设备使用和维修的技术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得以妥善维护,保证畅通。
  2、加大支持媒体力度,扶持涉农节目发展
  政府应当鼓励媒体走出城市到农村去,鼓励媒体多了解农村的需要,找到媒体和农村的共同利益点;其次,在媒体转变观念的过程中,对于发展起来的涉农节目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尤其是在媒介的农村拓展方面,如果政府能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倾斜,使这些媒体能保证不亏损,顺利度过拓展农村市场的初期阶段,对突破媒介农村传播的‘瓶颈’而言是一条可行之路。”⑦
  (二)对媒体来说:
  1、更新观念,提高涉农节目质量
  长期以来,媒体认为,农村地区没有固定的收视习惯,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相对城市的落后,无法给广告商带来广告效益,因而很多节目内容的制作是投“城市人”所好。但是,从收视习惯来看,农民观众也有自己的观看兴趣。前文说到农村观众对电视剧、新闻报道、电影和综艺娱乐类节目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尤其是电视剧,有调查显示,农村地区的观众对电视剧的喜爱程度高于城市和县城。从消费水平来看,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民的消费水平也大大提高,很多家庭都有添置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的欲望。
  由此可见,媒体要转变观念,多将视角投向农村地区,对一些涉农节目,在增加数量的基础上还要改进质量,制作一些贴近“三农”的节目,不仅有利于农村的发展,对于媒体自身而言,农村地区无疑也可以成为其新的广告市场。
  2、转变人才结构,扩大涉农报道
  为赢得农村市场,突破对农传播中的“瓶颈”,媒体需要改变自身的人才结构,将一些跑农村“口子”的记者和编辑派到农村,深入了解农村的现状,农民的需求。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媒体对农村的认识,也有利于培养媒体对农村的感情。■
  【本文为安徽大学第一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资助课题成果】
  
  参考文献
  ①③彭菊花、张水湘,《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4月
  ②④崔燕振、陈洲,《城市与农村:中国电视传播的二元结构》[J].《市场观察·广告主》,2007年8月
  ⑤胡黎虹,《电视与农村发展问题探讨》[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3月
  ⑥王硕,《农村传播的边缘化现状与对策》[J].《传媒观察》,2007年7月
  ⑦戴文红,《论新农村媒介传播“瓶颈”的突破》.《新闻界》,2007年6月
  (作者:均为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6级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生)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文章对21世纪摩天楼的全球化/地域主义倾向,高技倾向,独石式倾向,动力学倾向,图像学倾向,媒介化倾向,生态倾向等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
为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启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该项惠及民生的工程效果如何?对农民的媒介接触行为有何影响?广电媒体如何借
【摘要】校园网是高校新闻发布、信息传播、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对外窗口,它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寓教于闻”、思政宣教、舆论引导和美育功能,是高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的创新载体和实践途径。  【关键词】高等院校 校园网络 育人功能     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中心工作。国内许多高校围绕着“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实践。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
从1996年广州日报组建第一家报业集团开始,中国报业迎来了集团化改革热潮。在报业集团化的过程中,母公司(报业集团)对子公司(子报或下属单位)的财务实行集中管理。其中,财务人员的委派制度是财务集中管理的重要手段。报业集团派出的财务人员,既是集团的“特派员”,又参与下属单位的日常工作,具有双重身份。  一、财务委派人员的双重身份不可避免  作为中国新闻传播领域的一个重大变化,报业集团化的出现,使中国报
第四次经济普查是我国调查范围最广、包括行业最多、调查内容最丰富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经济普查。涉及全国各地区、多部门,需要动员庞大的普查工作人员队伍。宣传动员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对普查工作的认识和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通力协作,教育普查人员恪守职业道德,依法开展经济普查,使普查对象了解如实填报经济普查资料是应尽的法定义务,从而确保普查结果真实可靠,确保社会各阶层理解、重视、支持
三峡工程是我国举世瞩目的一项水利枢纽建设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百万移民的建设工程。这项工作的主要难度不仅在于大坝建设的本身.更在于三峡库区后期的人居环境的建设和可持续
越南自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以来,初期成效甚微,但中期以后,改革成效显著,尤其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举世瞩目。当然,这是由于内外因素决定的。本文着重从内部原因及改革主要举措探讨这一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波前引导的LASIK后屈光回退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和后高度的变化及后表面高度最大值与角膜厚度最薄点的关系。方法采用眼前节全景仪测量13眼高度近视波前引导的L
长江三峡工程促进了库区移民城市的快速发展.区域与城市道路交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移民城市道路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与城市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山地城
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已经無法适应“互联网 ”时代下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只有对企业财务管理进行不断创新,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来发挥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价值,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通过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遇到的问题分析,提出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经济的发展带动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衣食住行,但随着网络开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