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在急性脑血管病中占7~15%,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和脑出血。
【机 构】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一职工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一职工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在急性脑血管病中占7~15%,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和脑出血。
其他文献
艾滋病晚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不同地区其机会性感染的种类有所不同,有些非洲国家以念珠菌感染为多。我国援非医疗队从1986年8月到1988年4月,在确诊的100例艾滋病患者中,发现62例发生念珠菌感染。
《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召开的“高血压与肾脏”专题座谈会,于1988年9月4~7日在大连举行。参加座谈会的54名代表既有心血管、肾脏病、老年医学以及外科等临床专家,也有生理、病理、药理、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的专家。
近年来有关心钠素在心血管疾病、肝肾疾病中的变化做了大量研究,但肺癌患者血浆心钠素的变化,至今国内外尚未见到报道。我们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23例健康成人、39例肺癌患者及2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的血浆心钠素含量,并对它在肺癌患者中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氟嗪酸治疗伤寒64例,剂量每日600mg分两次口服;丁胺卡那霉素治疗11例,剂量每日600~800mg分两次肌注或静滴。结果:氟嗪酸组临床有效率及细菌清除率均为100%:丁胺卡那霉素组临床有效率为36.4%。72株伤寒杆菌对氟嗪、酸氟哌酸及头孢三嗪敏感率为100%,丁胺卡那霉素为98.6%,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及复方SMZ则在20~21.4%,氟嗪酸耐受性好,仅有轻度胃肠道反应及皮疹;丁胺卡那霉素组
应用放免法对206例胃肠道恶性肿瘤、良性疾病和正常人血、尿β2微球蛋白进行测定,其中胃癌26例,结、直肠癌51例,胃十二指肠溃疡58例,慢性胃炎22例;慢性结肠炎24例,正常对照(健康献血员)25例。胃肠道癌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溃疡病、慢性胃炎和结肠炎均经内镜和粘膜活检确诊。受试者均无肝肾功能障碍、其他脏器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患者男,38岁。1988年4月13日第6次住院。自20岁始间有晨起解酱油色尿史。1980年(30岁)后发作增频,每月1~4次,渐后遇发热,感染输全血等诱因,可持续解酱油色尿1~3天,此时皮肤巩膜可深度黄染,Hb下降至40~60g/L。发作与饮茶无关。多次做糖水试验,Ham试验,尿Rous试验均阳性。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我们在1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应用国产尿激酶溶栓共7例(尿激酶组)。在急性心梗后5.1±1.3h,静脉给于中等剂量尿激酶(25~45万u),而其余10例(对照组)则按常规治疗。尿激酶组7例中有5例有(71%)心肌酶学和心电图的溶栓成功证据,成功率与大剂量尿激酶相似,且无一例住院期间死亡及严重出血并发症,而对照组10例中有2例于住院期间死亡。本文结果提示用国产尿激酶以中等剂量有效,且较安全。
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572例中,检出无痛性心肌缺血在(1)心肌梗塞后组,(2)心绞痛组,(3)无冠心病组发生率分别为80%、24%及3%。无痛性心肌缺血占心肌缺血的比例前两组分别为88.8%及70.4%,提示无痛性心肌缺血在冠心病相当常见,且对其诊断标准、发生机理,ST段压低与心绞痛关系以及和日常活动关系等,作了简单的探讨。
由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主持召开的抗生素最新进展与合理用药座谈会于1988年6月15~20日在湖南大庸市举行。与会代表59名,分别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湖南、湖北、辽宁、广东、江苏等十二个省市;其中40余名为呼吸、心血管、消化、传染病、烧伤外科、普外科、神经科和妇产科的临床医学专家教授;10余名为长年从事医院药剂工作的主任药师。
动态观察30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急乙肝)入院后前S2/抗前S2的变化,并与同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间的关系做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0例急乙肝恢复期前S2/抗前S2的检出率较慢性肝炎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抗前S2抗体反应发生在HBsAg和HBV-DNA被清除之后、抗HBs产生之前。提示前S2/抗前S2系统的动态观察对诊断急乙肝有帮助。抗前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