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未来二十年里,预计亚洲国家会继续依赖石油进口。按照预期,中、印及东南亚国家会在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中占很大比例。此外,亚洲大陆大部分地区——其海岸线总长仅次于加拿大——面临着海平面上升、风暴加剧,及气候变化造成的其他风险。
亚洲各国领导人愈发认识到改进能源及气候政策的重要性。面临上述挑战,亚洲各国领导人也应当对石油——尤其是进口石油——设置极高的环境标准。要求产油国和出口国提供更多关于石油的信息是一个良好开端,从而迫使政策制定者在决策过程中将石油实际的环境影响纳入考量。
这一点为何重要?实际上全球石油资源产生的气候影响差异巨大,一些石油替代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几乎达到了另一些的两倍。随着人们发现新的非常规石油资源,不同石油品种之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差距预计还会增大。
由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斯坦福大学及卡尔加里大学共同制定的“石油–气候指数(OilClimate Index, OCI)”所提供的信息,能为亚洲政策制定者提供帮助。 决策者可参考该指数,减少燃烧温室气体排放量高的石油,重新思考超重油,并管理石油焦的消耗。
亚洲石油需求剧增
全球石油需求的分配在2013年至2040年间,预计将发生显著变化,重点将会重新转向亚洲。在未来二三十年时间里,全球新增液态燃料消耗量中,亚洲发展中国家连同中印,按总桶数计算将占据近四分之三。
亚洲能源净进口量中,绝大多数会是石油:整个地区能源进口量有80%将是石油,印度则可能高达90%。该数据几乎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当前石油总产量相当。亚洲石油进口量预计将在未来20年里提高60%,高于煤炭和天然气。
将亚洲的石油需求拆分后,最突出的是中国。根据预期,中国的石油需求将从每天800万桶,增长到2035年的每天1800万桶。印度石油日需求量在2013年至2035年间,预计也会增加500万桶,并最终超越中国,成为石油需求增长最快速的国家。在同一时间段,经合组织(OECD)以外的东南亚国家,石油日需求量预计会增长300万桶。
从哪里采购资源,以及这些资源在地下是何种形式,都是完全未知的。全球多样性的石油来源之间竞争日益加剧。亚洲国家需预先做好计划,从而满足能源和气候安全的目标。
四类石油的环境风险很高
亚洲的政策制定者需做出明智抉择,权衡怎样才能最好地满足石油需求,同时又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在提升车辆燃料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我们已取得进步。然而就替代石油的来源而言,还需付出更多努力。随着二十世纪石油资源枯竭,数十万亿桶石油储量必会变得越来越非常规(见图1)。
石油资源性质的转变,将会诱发气候变化。因此,“认清石油”变得愈发重要。在对30种石油样本进行检验后,OCI发现,每桶排放量最低的石油与排放量最高的石油之间,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差80%。每桶石油在整个供应链中引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有巨大差异,如:上游开采(10倍)、中游提炼(5倍)、下游燃烧和耗尽(近50%)。
经研究确认,有四类石油造成很高的气候风险。它们是:(1) 天然气含量高,且甲烷需排出或燃烧的石油,如中国的渤中油田和尼日利亚的奥巴吉油田产出的石油;(2) 需转化过多碳含量的超重油,如委内瑞拉含有大量沥青的原油,以及加拿大的油砂;(3) 枯竭的含水油藏,需注入大量的蒸汽,并投入其他能源才能开采出来,如印尼的杜里油田和加州的圣华金谷;(4) 开采自极端环境,如北极圈冻土层、雨林或极端海拔的石油(见图2)。
重新思考超重油进口和生产
油品越重、越酸(即含硫量越高),其隐性环境成本就越高。超重油天然所含有的碳,需投入大量能源方可去除,或作为石油焦抛弃,或进行氢化处理,而后者会产生污染。
许多亚洲国家与超重油生产国建立了日益紧密的贸易联系。本世纪初,委内瑞拉和加拿大猛然跻身全球石油储量表前列,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超重油储量可以出售,并越来越多销往亚洲国家(见图3)。
十年前,中国从委内瑞拉进口的石油还极少。到2013年,中国有超过5%的石油都从委进口。同年,印度每天从委进口40万桶超重油,进口量超过中国。加拿大重油资源的开采难度比委内瑞拉还大——如充溢着黏稠的沥青状物质的砂石。如今,加拿大是亚洲国家的重要石油输出国。
中国也有望成为数一数二的非常规石油生产国,有朝一日可推动中国成为这些高难度石油储量的一个供应国,这种路径与加拿大对阿尔伯达省油砂矿奉行的路径一样。
管理石油焦消耗
石油焦是处理常规重油和非常规超重油时,产生的炼化副产品,通常含有很高的碳、硫、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随着更重、硫含量更高的石油越来越多地流向美中炼油厂,将会产生更多石油焦。这些硫含量很高的石油焦正被用来替代煤炭、天然气及可再生能源,作为一种廉价燃料供热或发电。
美石油焦出口目前位于世界首位,2014年总出口量3600万吨。2013年,中国是美石油焦最大进口国,美石油焦大约有五分之一输出中国。日韩及其他亚洲国家也进口了大量石油焦。亚洲国家也在采购本地石油焦。2013年,中国消耗的3300万吨石油焦中,有超三分之二产于国内。
燃烧石油焦排放的温室气体比煤炭高10%,相当于天然气的两倍,更远高于可再生能源。石油焦中的硫含量超过7%,而中国煤炭的平均含煤量为1%,这会对亚洲的空气污染带来显著风险。需颁布国际协议来有效遏制石油焦的气候风险。此外,要想减少并抵消石油焦造成的空气污染,也需颁布本地规章。
权衡选择进口石油
最近石油价格的下降,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改善石油市场的时间窗口。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即将在巴黎召开,届时亚洲国家可借此机会显示领导力,就此议题开展合作。
作为当今最大的石油需求中心,亚洲政策将会推动全世界石油开发过程中的操作和保护。例如,在排放权交易架构中纳入单个石油品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就能更准确地反映外部成本。中、印、日、韩、印尼和其他国家可采纳政策,要求信息透明和数据披露,从而让亚洲国家的决策者更好地权衡选择进口石油。亚洲石油决策必须由可持续的石油–气候政策支撑,这样才能管理复杂的局面,为资本投入提供信息,并应对面临的气候挑战。
亚洲各国领导人愈发认识到改进能源及气候政策的重要性。面临上述挑战,亚洲各国领导人也应当对石油——尤其是进口石油——设置极高的环境标准。要求产油国和出口国提供更多关于石油的信息是一个良好开端,从而迫使政策制定者在决策过程中将石油实际的环境影响纳入考量。
这一点为何重要?实际上全球石油资源产生的气候影响差异巨大,一些石油替代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几乎达到了另一些的两倍。随着人们发现新的非常规石油资源,不同石油品种之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差距预计还会增大。
由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斯坦福大学及卡尔加里大学共同制定的“石油–气候指数(OilClimate Index, OCI)”所提供的信息,能为亚洲政策制定者提供帮助。 决策者可参考该指数,减少燃烧温室气体排放量高的石油,重新思考超重油,并管理石油焦的消耗。
亚洲石油需求剧增
全球石油需求的分配在2013年至2040年间,预计将发生显著变化,重点将会重新转向亚洲。在未来二三十年时间里,全球新增液态燃料消耗量中,亚洲发展中国家连同中印,按总桶数计算将占据近四分之三。
亚洲能源净进口量中,绝大多数会是石油:整个地区能源进口量有80%将是石油,印度则可能高达90%。该数据几乎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当前石油总产量相当。亚洲石油进口量预计将在未来20年里提高60%,高于煤炭和天然气。
将亚洲的石油需求拆分后,最突出的是中国。根据预期,中国的石油需求将从每天800万桶,增长到2035年的每天1800万桶。印度石油日需求量在2013年至2035年间,预计也会增加500万桶,并最终超越中国,成为石油需求增长最快速的国家。在同一时间段,经合组织(OECD)以外的东南亚国家,石油日需求量预计会增长300万桶。
从哪里采购资源,以及这些资源在地下是何种形式,都是完全未知的。全球多样性的石油来源之间竞争日益加剧。亚洲国家需预先做好计划,从而满足能源和气候安全的目标。
四类石油的环境风险很高
亚洲的政策制定者需做出明智抉择,权衡怎样才能最好地满足石油需求,同时又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在提升车辆燃料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我们已取得进步。然而就替代石油的来源而言,还需付出更多努力。随着二十世纪石油资源枯竭,数十万亿桶石油储量必会变得越来越非常规(见图1)。
石油资源性质的转变,将会诱发气候变化。因此,“认清石油”变得愈发重要。在对30种石油样本进行检验后,OCI发现,每桶排放量最低的石油与排放量最高的石油之间,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差80%。每桶石油在整个供应链中引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有巨大差异,如:上游开采(10倍)、中游提炼(5倍)、下游燃烧和耗尽(近50%)。
经研究确认,有四类石油造成很高的气候风险。它们是:(1) 天然气含量高,且甲烷需排出或燃烧的石油,如中国的渤中油田和尼日利亚的奥巴吉油田产出的石油;(2) 需转化过多碳含量的超重油,如委内瑞拉含有大量沥青的原油,以及加拿大的油砂;(3) 枯竭的含水油藏,需注入大量的蒸汽,并投入其他能源才能开采出来,如印尼的杜里油田和加州的圣华金谷;(4) 开采自极端环境,如北极圈冻土层、雨林或极端海拔的石油(见图2)。
重新思考超重油进口和生产
油品越重、越酸(即含硫量越高),其隐性环境成本就越高。超重油天然所含有的碳,需投入大量能源方可去除,或作为石油焦抛弃,或进行氢化处理,而后者会产生污染。
许多亚洲国家与超重油生产国建立了日益紧密的贸易联系。本世纪初,委内瑞拉和加拿大猛然跻身全球石油储量表前列,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超重油储量可以出售,并越来越多销往亚洲国家(见图3)。
十年前,中国从委内瑞拉进口的石油还极少。到2013年,中国有超过5%的石油都从委进口。同年,印度每天从委进口40万桶超重油,进口量超过中国。加拿大重油资源的开采难度比委内瑞拉还大——如充溢着黏稠的沥青状物质的砂石。如今,加拿大是亚洲国家的重要石油输出国。
中国也有望成为数一数二的非常规石油生产国,有朝一日可推动中国成为这些高难度石油储量的一个供应国,这种路径与加拿大对阿尔伯达省油砂矿奉行的路径一样。
管理石油焦消耗
石油焦是处理常规重油和非常规超重油时,产生的炼化副产品,通常含有很高的碳、硫、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随着更重、硫含量更高的石油越来越多地流向美中炼油厂,将会产生更多石油焦。这些硫含量很高的石油焦正被用来替代煤炭、天然气及可再生能源,作为一种廉价燃料供热或发电。
美石油焦出口目前位于世界首位,2014年总出口量3600万吨。2013年,中国是美石油焦最大进口国,美石油焦大约有五分之一输出中国。日韩及其他亚洲国家也进口了大量石油焦。亚洲国家也在采购本地石油焦。2013年,中国消耗的3300万吨石油焦中,有超三分之二产于国内。
燃烧石油焦排放的温室气体比煤炭高10%,相当于天然气的两倍,更远高于可再生能源。石油焦中的硫含量超过7%,而中国煤炭的平均含煤量为1%,这会对亚洲的空气污染带来显著风险。需颁布国际协议来有效遏制石油焦的气候风险。此外,要想减少并抵消石油焦造成的空气污染,也需颁布本地规章。
权衡选择进口石油
最近石油价格的下降,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改善石油市场的时间窗口。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即将在巴黎召开,届时亚洲国家可借此机会显示领导力,就此议题开展合作。
作为当今最大的石油需求中心,亚洲政策将会推动全世界石油开发过程中的操作和保护。例如,在排放权交易架构中纳入单个石油品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就能更准确地反映外部成本。中、印、日、韩、印尼和其他国家可采纳政策,要求信息透明和数据披露,从而让亚洲国家的决策者更好地权衡选择进口石油。亚洲石油决策必须由可持续的石油–气候政策支撑,这样才能管理复杂的局面,为资本投入提供信息,并应对面临的气候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