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课程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基于Web环境进行教学和学习的课程。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网络课程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变革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网络课程;学习资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2-0034-03
网络课程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基于Web环境进行教学和学习的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网络课程具有教学资源的共享性、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自主性、交流反馈的虚拟性等特点,与新课改的许多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不谋而合。几年来,威海市环翠区致力于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对网络课程的实施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一、网络课程的基本功能
1.提供教学情境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探究情境、游戏情境等,引导学生利用情境进入相应的学习内容,这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网络课程可以沿袭信息技术的这种优势,从而为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撑。
2.提供自主学习资源
网络课程的重要特征是学习过程的自主性。自主性的体现是通过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来实现的。学生的已有知识、学习能力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传统教学统一讲授的方法无法适应这种差异,所以许多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在网络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具有了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从理论上说,自主学习成为可能。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必须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资源,这是网络课程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
3.进行交流互动
网络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实时交互性,交互的方式有师生之间的交互和生生之间的交互,通过师生之间的交互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可以获得教师的教学指导。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进行协作学习。
4.实现在线测试
在线测试不仅仅是测试手段的变化,在线测试具有效率较高、反馈及时的优势。传统课堂上的教学反馈一般通过教师观察、举手示意或者当堂测试的方式进行,通过观察和举手示意进行的反馈,其真实性有时不一定准确,而通过当堂测试进行的反馈一般滞后,时效性不强。在线测试可以准确地将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进行补救,提高教学效果。
5.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网络进行展示,尤其是在一些具有作品创作的课程中,可以作为一种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网络课程的基本形式
1.基于开放环境的网络课程
这种网络课程基于开放网络环境进行,教学中师生确定学习目标,明确任务,学生通过网络搜索,自主搜集资料,完成学习任务。由于开放的网络环境很难找到与课时教学完全吻合的内容,导致这种应用模式效率较低,除非特殊需要,很少在一节课中完全应用。不过应用于研究性学习、学习资料的搜集时,这种模式还是非常有用的。笔者曾听过一节语文阅读课,主题是“春天”,教师引导学生基于开放网络自主搜集与春天有关的美文,进行自主阅读。开放的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课本上无法找到的文章,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好地完成了阅读任务。
2.基于主题网站的网络课程
将与教学主题有关的资源整理在一起,通过网页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主题网站,可以避免开放环境网络课程效率低下的问题。这种应用模式曾经是一段时间内网络课程应用的主体。由于主题网站中的资源都是教师精选的,避免了开放环境网络教学的盲目性,教学效率得到了提升。
这种网络课程的主要问题是:制作成本太高,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为了制作网络课程,教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要具有一定的网页制作能力,并不是一般的教师都能制作的,这也制约了主题网站的应用和推广。并且建设的主题网站不一定都具有在线功能,许多主题网站只不过是一种组织课件的方式,与其他方式制作的课件并无太大区别,不能使课题教学进行有效延伸。
3.基于网络平台系统的网络课程
(1)论坛的应用
论坛为学生提供了网上交流的平台。通过论坛,可以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源、学习成果等,学生也可以通过论坛进行交流。当然,论坛也可以变通使用,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区语文学科利用论坛进行作文教学与讲评:学生将作文上传到论坛,讲评的时候教师先进行范文分析,讲解注意事项,学生按照要求进行修改(修改过的内容一般用另外颜色的字体表示),小组内的成员可以互相浏览,进行评价。
与传统作文方式不同的是:传统作文方式一般只有终结性评价,而网络作文突出过程性,看看作文中不同颜色的字体,就能看出作文修改的过程;传统作文方式除了教师评阅外,很少有别的读者参与,网络作文的读者可以是教师、同学、家长等,大家都可以对其作文进行评价;传统作文方式一般教师阅完就不再有后续评价,不再有别的反馈了,而网络作文只要把文章放在网上,后续评价会一直存在。
(2)博客的应用
博客在交流及培养学习者反思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突破时空壁垒,以弥补传统教学中交流缺位的问题。博客应用于教学有许多变通方式:教师可把教学的纲要、学习方法指导、作业发布到博客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以及提供学习资源链接的在线门户。学生定期浏览教师的博客就可以从中及时了解相关课程信息。学生、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所创作的电子作品,均可以方便地通过博客进行个人出版。通过这种形式,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知识的建构者,促进个人主体意识的觉醒。在提供他人作品阅读、接受评论的过程中,提高了个人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有可能重构个人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3)Moodle的应用
Moodle是一种制作网络课程的工具,内部集成了许多功能,使得网络课程的制作相对简单且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其基本组成包括:内容管理系统、课程管理系统和学习管理系统,是具有组织、跟踪、评估、发送、呈现、管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促进学习者之间交互等一系列功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Moodle系统的基本组成模块有:网站管理、用户管理、课程管理、资源模块、问卷调查模块、投票模块、网页设计、课件展示、教案设计、教学内容、资源链接、教学活动模块、互动评价、Moodle 社区、博客、小组活动、作业模块、聊天模块、论坛模块、测验模块。教师可以灵活选用这些模块在课程中添加资源、在线作业、问卷调查,反馈作业结果等,这在原来的网页制作中需要很高的技术难度,一般教师是无法胜任的,而在Moodle中可以很容易实现。
Moodle是基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的课程设计,它主要通过向学生提供资源,提供一些网络互动方式(作业设计、心得报告设计、Wiki设计、投票设计、测验设计、聊天室设计、讨论区设计、词汇表设计、问卷调查设计、程序教学等),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进行在线预习和分析,课堂上利用资源自主学习、训练,课后利用家庭网络实现学习拓展和互动,将学习有效地向家庭延伸,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
Moodle并不完全适合于所有的课程,主要适合于那些开放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探究内容、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但Moodle系统所集成的一些模块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在师生熟练掌握使用的基础上,对大多数课程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Moodle系统,可以使课堂教学进行前移后延,有效发挥学生家庭微机的作用,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三、关于网络课程的几点思考
网络课程使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改变,提供资源、自主学习、即时交流、在线作业等基于网络环境的应用模式在课堂中广泛应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有了明显的改变,教学的时空界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新的应用模式的引入还需要一定的打磨,在实施中还有许多内容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
1.学科本位还是技术本位
在网络课中,不可避免地要引入一定的技术,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由于技术的引入,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面对刚刚接触的技术,有的教师过于追求技术的花哨,使得学科特色明显淡化。一节好的网络课程具有如下几个评判标准:其一,是不是一节好的学科课。通俗地讲,就是语文要像语文,数学要像数学。其二,是否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这是判断一节课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其三,技术的引入是否改变了传统的学与教的方式,并且方式的改变是否有利于学习绩效的提高。如果仅仅改变了方式,而绩效没有提高,这样的技术只是一种形式,没有使用的必要。
2.资源的丰富性与有效性
网络课要提供给学生适量的资源,学生通过对资源的处理完成学习目标。一节网络课中,提供给学生的资源应该有一定的数量控制:资源太少,无法满足学生选择的需要;资源太多太杂,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对提高教学效果而言,并非资源越丰富越好,资源的丰富性和有效性应合理把握。
3.课堂的开放与调控
网络课程由于学生具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课堂的开放性大大增强,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合理调控课堂。如果没有合理的调控,对学生的一些随意操作听之任之,教学效果必将大打折扣。所以,在需要的时候,应该合理使用网络教室控制软件,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控。
4.活动的形式与效果
Moodle平台中集成了很多活动内容,这是Moodle的一大优势,利用这些活动,可以很好地实现网络的交互功能。但每个活动内容的选用都应有其目的,使用了就应该充分发掘其功能:比如利用了“投票”这一活动形式就应该对投票结果进行反馈利用;选用了在线作业就没有必要通过举手的方式统计学生的掌握情况,直接运用系统的统计功能可以很好地反馈教学效果;运用了论坛就应该对学生提交的帖子进行展示或回复,进行必要的评价。当然,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活动内容应适度控制,否则,课堂会变得忙忙碌碌,华而不实。
5.虚拟交流与现实交流
由于Moodle平台中集成了论坛、博客等功能,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实现虚拟交流。虚拟交流的好处是: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可以发表学生在现实环境中无法交流的内容;可以将交流的时空界限进行扩展;对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可以回避其弱点,也能获得交流展示的机会,等等。但虚拟交流也有其局限性,比如效率较低、即时性差、缺少表情与心理交流等,因此虚拟交流与现实交流应根据交流的内容合理选择使用。
6.自主学习与适时点拨
网络课程中一般都有自主学习的内容,这是网络课程的优势。自主学习应安排适量的时间,时间过短则达不到效果,走过场了,时间过长则会使部分自学能力不强的学生长期处于失控状态,白白浪费了时间。因此在网络学习实施的初期,可以以小的学习主题为单元,合理安排时间,学生适应了以后可以适当延长。
自主学习不等于放弃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适时点拨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有效的点拨能够引领学生思维、提高学习绩效。如果点拨不到位,自主学习是放任的,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7.广泛的认知范围与深层次的认知体验
网络课需要学生浏览许多网络资源,有的还需要在开放的网络环境进行搜索,学生的认知范围很广。但学生仅仅占有了充足的资源,并不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状态。或者说学生搜集到了资源只是最低层次的要求,如何运用这些资源,用自己的话语体系进行表述,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才能获得深层次的认知体验。
网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将加大对网络课程的研究,促进网络课程的常态应用,以网络课程的实施为有效途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全面提高学习绩效。
参考文献:
[1]梁根.现代教育技术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9).
[2]黎加厚.Moodle课程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9.
[3]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DB/OL].http://www.ep-china.net.(编辑:王天鹏)
关键词:网络课程;学习资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2-0034-03
网络课程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基于Web环境进行教学和学习的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网络课程具有教学资源的共享性、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自主性、交流反馈的虚拟性等特点,与新课改的许多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不谋而合。几年来,威海市环翠区致力于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对网络课程的实施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一、网络课程的基本功能
1.提供教学情境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探究情境、游戏情境等,引导学生利用情境进入相应的学习内容,这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网络课程可以沿袭信息技术的这种优势,从而为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撑。
2.提供自主学习资源
网络课程的重要特征是学习过程的自主性。自主性的体现是通过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来实现的。学生的已有知识、学习能力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传统教学统一讲授的方法无法适应这种差异,所以许多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在网络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具有了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从理论上说,自主学习成为可能。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必须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资源,这是网络课程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
3.进行交流互动
网络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实时交互性,交互的方式有师生之间的交互和生生之间的交互,通过师生之间的交互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可以获得教师的教学指导。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进行协作学习。
4.实现在线测试
在线测试不仅仅是测试手段的变化,在线测试具有效率较高、反馈及时的优势。传统课堂上的教学反馈一般通过教师观察、举手示意或者当堂测试的方式进行,通过观察和举手示意进行的反馈,其真实性有时不一定准确,而通过当堂测试进行的反馈一般滞后,时效性不强。在线测试可以准确地将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进行补救,提高教学效果。
5.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网络进行展示,尤其是在一些具有作品创作的课程中,可以作为一种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网络课程的基本形式
1.基于开放环境的网络课程
这种网络课程基于开放网络环境进行,教学中师生确定学习目标,明确任务,学生通过网络搜索,自主搜集资料,完成学习任务。由于开放的网络环境很难找到与课时教学完全吻合的内容,导致这种应用模式效率较低,除非特殊需要,很少在一节课中完全应用。不过应用于研究性学习、学习资料的搜集时,这种模式还是非常有用的。笔者曾听过一节语文阅读课,主题是“春天”,教师引导学生基于开放网络自主搜集与春天有关的美文,进行自主阅读。开放的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课本上无法找到的文章,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好地完成了阅读任务。
2.基于主题网站的网络课程
将与教学主题有关的资源整理在一起,通过网页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主题网站,可以避免开放环境网络课程效率低下的问题。这种应用模式曾经是一段时间内网络课程应用的主体。由于主题网站中的资源都是教师精选的,避免了开放环境网络教学的盲目性,教学效率得到了提升。
这种网络课程的主要问题是:制作成本太高,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为了制作网络课程,教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要具有一定的网页制作能力,并不是一般的教师都能制作的,这也制约了主题网站的应用和推广。并且建设的主题网站不一定都具有在线功能,许多主题网站只不过是一种组织课件的方式,与其他方式制作的课件并无太大区别,不能使课题教学进行有效延伸。
3.基于网络平台系统的网络课程
(1)论坛的应用
论坛为学生提供了网上交流的平台。通过论坛,可以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源、学习成果等,学生也可以通过论坛进行交流。当然,论坛也可以变通使用,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区语文学科利用论坛进行作文教学与讲评:学生将作文上传到论坛,讲评的时候教师先进行范文分析,讲解注意事项,学生按照要求进行修改(修改过的内容一般用另外颜色的字体表示),小组内的成员可以互相浏览,进行评价。
与传统作文方式不同的是:传统作文方式一般只有终结性评价,而网络作文突出过程性,看看作文中不同颜色的字体,就能看出作文修改的过程;传统作文方式除了教师评阅外,很少有别的读者参与,网络作文的读者可以是教师、同学、家长等,大家都可以对其作文进行评价;传统作文方式一般教师阅完就不再有后续评价,不再有别的反馈了,而网络作文只要把文章放在网上,后续评价会一直存在。
(2)博客的应用
博客在交流及培养学习者反思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突破时空壁垒,以弥补传统教学中交流缺位的问题。博客应用于教学有许多变通方式:教师可把教学的纲要、学习方法指导、作业发布到博客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以及提供学习资源链接的在线门户。学生定期浏览教师的博客就可以从中及时了解相关课程信息。学生、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所创作的电子作品,均可以方便地通过博客进行个人出版。通过这种形式,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知识的建构者,促进个人主体意识的觉醒。在提供他人作品阅读、接受评论的过程中,提高了个人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有可能重构个人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3)Moodle的应用
Moodle是一种制作网络课程的工具,内部集成了许多功能,使得网络课程的制作相对简单且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其基本组成包括:内容管理系统、课程管理系统和学习管理系统,是具有组织、跟踪、评估、发送、呈现、管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促进学习者之间交互等一系列功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Moodle系统的基本组成模块有:网站管理、用户管理、课程管理、资源模块、问卷调查模块、投票模块、网页设计、课件展示、教案设计、教学内容、资源链接、教学活动模块、互动评价、Moodle 社区、博客、小组活动、作业模块、聊天模块、论坛模块、测验模块。教师可以灵活选用这些模块在课程中添加资源、在线作业、问卷调查,反馈作业结果等,这在原来的网页制作中需要很高的技术难度,一般教师是无法胜任的,而在Moodle中可以很容易实现。
Moodle是基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的课程设计,它主要通过向学生提供资源,提供一些网络互动方式(作业设计、心得报告设计、Wiki设计、投票设计、测验设计、聊天室设计、讨论区设计、词汇表设计、问卷调查设计、程序教学等),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进行在线预习和分析,课堂上利用资源自主学习、训练,课后利用家庭网络实现学习拓展和互动,将学习有效地向家庭延伸,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
Moodle并不完全适合于所有的课程,主要适合于那些开放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探究内容、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但Moodle系统所集成的一些模块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在师生熟练掌握使用的基础上,对大多数课程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Moodle系统,可以使课堂教学进行前移后延,有效发挥学生家庭微机的作用,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三、关于网络课程的几点思考
网络课程使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改变,提供资源、自主学习、即时交流、在线作业等基于网络环境的应用模式在课堂中广泛应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有了明显的改变,教学的时空界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新的应用模式的引入还需要一定的打磨,在实施中还有许多内容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
1.学科本位还是技术本位
在网络课中,不可避免地要引入一定的技术,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由于技术的引入,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面对刚刚接触的技术,有的教师过于追求技术的花哨,使得学科特色明显淡化。一节好的网络课程具有如下几个评判标准:其一,是不是一节好的学科课。通俗地讲,就是语文要像语文,数学要像数学。其二,是否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这是判断一节课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其三,技术的引入是否改变了传统的学与教的方式,并且方式的改变是否有利于学习绩效的提高。如果仅仅改变了方式,而绩效没有提高,这样的技术只是一种形式,没有使用的必要。
2.资源的丰富性与有效性
网络课要提供给学生适量的资源,学生通过对资源的处理完成学习目标。一节网络课中,提供给学生的资源应该有一定的数量控制:资源太少,无法满足学生选择的需要;资源太多太杂,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对提高教学效果而言,并非资源越丰富越好,资源的丰富性和有效性应合理把握。
3.课堂的开放与调控
网络课程由于学生具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课堂的开放性大大增强,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合理调控课堂。如果没有合理的调控,对学生的一些随意操作听之任之,教学效果必将大打折扣。所以,在需要的时候,应该合理使用网络教室控制软件,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控。
4.活动的形式与效果
Moodle平台中集成了很多活动内容,这是Moodle的一大优势,利用这些活动,可以很好地实现网络的交互功能。但每个活动内容的选用都应有其目的,使用了就应该充分发掘其功能:比如利用了“投票”这一活动形式就应该对投票结果进行反馈利用;选用了在线作业就没有必要通过举手的方式统计学生的掌握情况,直接运用系统的统计功能可以很好地反馈教学效果;运用了论坛就应该对学生提交的帖子进行展示或回复,进行必要的评价。当然,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活动内容应适度控制,否则,课堂会变得忙忙碌碌,华而不实。
5.虚拟交流与现实交流
由于Moodle平台中集成了论坛、博客等功能,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实现虚拟交流。虚拟交流的好处是: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可以发表学生在现实环境中无法交流的内容;可以将交流的时空界限进行扩展;对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可以回避其弱点,也能获得交流展示的机会,等等。但虚拟交流也有其局限性,比如效率较低、即时性差、缺少表情与心理交流等,因此虚拟交流与现实交流应根据交流的内容合理选择使用。
6.自主学习与适时点拨
网络课程中一般都有自主学习的内容,这是网络课程的优势。自主学习应安排适量的时间,时间过短则达不到效果,走过场了,时间过长则会使部分自学能力不强的学生长期处于失控状态,白白浪费了时间。因此在网络学习实施的初期,可以以小的学习主题为单元,合理安排时间,学生适应了以后可以适当延长。
自主学习不等于放弃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适时点拨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有效的点拨能够引领学生思维、提高学习绩效。如果点拨不到位,自主学习是放任的,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7.广泛的认知范围与深层次的认知体验
网络课需要学生浏览许多网络资源,有的还需要在开放的网络环境进行搜索,学生的认知范围很广。但学生仅仅占有了充足的资源,并不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状态。或者说学生搜集到了资源只是最低层次的要求,如何运用这些资源,用自己的话语体系进行表述,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才能获得深层次的认知体验。
网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将加大对网络课程的研究,促进网络课程的常态应用,以网络课程的实施为有效途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全面提高学习绩效。
参考文献:
[1]梁根.现代教育技术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9).
[2]黎加厚.Moodle课程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9.
[3]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DB/OL].http://www.ep-china.net.(编辑:王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