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179-02
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从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状况来看,问题仍然不少。通过各校了解调查,发现大面积上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热衷于讲读,而不让学生自读,重讲轻读,多讲少读,甚至只讲不读,教师的讲贪多求全,从字词句篇到语修逻文,开得宽、嚼得细,重点不突出,阅读课文当作讲读课文,还有些教师重率呼备,不讲又不叫学生阅读,不当作一篇文章,又有些教师为了升学率加快了讲读课文,忽视了阅读课文,往往调动不起来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加大码子,学生死记硬背。教师教学不活,导致学生学习没有乐趣。在教学方法上追求“花样翻新”搞繁琐背学、教学思路混乱。这些违反教学规律的做法,大量侵占了学生的读书时间,剥夺了学生主动求知的可能性,阻碍了学生的智力发展,严重影响学生自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借此进一步探讨阅读教学的规律,切实改进和加强阅读教学,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就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阅读教学和其他学科相比,阅读教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它往往因教师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材而异。那种力图把阅读教学束缚在一个固定模式中的主张和做法在新世纪的教改中是行不通的:但是那种认为阅读教学变化莫测的看法,也是不符合教学实际的,因为阅读教学毕竟也有基本规律可循。那么,语文的阅读教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和规律切实加强改进呢?
一、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阅读重点
所谓突出重点,就是在遵循教材系统性的基础上,每个单元有一篇阅读课文,只要求学生掌握一、二个最主要的问题。这样做:第一,符合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知识不是一天两天学到的,是由少到多、由浅人深,循序渐进。是日积月累,这是学生学习的规律,违背它,就会走向反面。第二,符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学生从入学教育,升到高年级就开始接触阅读课文。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他(她)们的知识一天天丰富起来,认识能力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因而每学一篇课文特别是现代文,都是从零开始。语文教学的灵活性,决定了每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不能面面俱到。有经验的教师下语准确,能找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能选出最佳的教学“起步点”。第三,符合语文教学的自身规律。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一篇阅读课文无论篇幅或长或短都是一篇完整的综合体。如果教给学生的知识多,而课时又是有限的。教材的综合性、知识的无限性与学习的循序性,时间的有限性产生了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让学生学有所得?怎样使学生由浅人深地、循序渐进地、一步步地获得知识呢?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知识系统以及自己的教学计划,有权在处理教材上明确目标、缩短课时,突破一点两点而又及其余,甚至绕开一些枝节,非主要的难点而不顾。一篇文章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有不讲的地方,也应该允许学生有不懂的地方。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想什么都抓,结果往往什么也抓不到。其实,一篇课文,任何教师也不可能讲深讲透,一篇好文章,不能贪多求全,讲深讲透,课课清,段段清,这样是不符合阅读教学规律的。
二、在教法上要讲学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因为教学确实存在着方法问题,一堂好课,不仅表现在传授知识的科学性上,而且也表现在传授知识的方式、方法上。有些教师的课,不仅准确地教给学生以知识,同时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诱发了其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得到艺术上的享受。常言到:“善歌者使人维其声,善教者使人维其志”,还可以说,善教者使人维其法。因此,改进教法是十分重要的。那种满堂灌、注人式的单向教学法,再也不适应新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了,必须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向交流教学活动来取代之,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寻求诱发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教法”。但是,教学的本质属性毕竟是科学而非艺术,我们把改进教法,一定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从实效出发,切不能搞形式主义,繁琐哲学,更不能把教学庸俗化。教法改革的基本要求我认为应该是:教学要简化些,教学手段要单纯些,教学风格要朴实些,教师少讲些,学生多练习,把落实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
三、要加强整体性阅读教学
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體,是阅读的基本过程。从心理学的观点看,阅读心理过程是互为逆向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一篇文章的产生是从认识生活到运用语言来表现;而阅读则是首先接触语言形式,然后才认识文章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以我们教师的备课为例,备一篇阅读文章大至过程如下:先默读一遍,知其大意;然后再一字一句地看下去,碰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就得翻翻字典、词典;碰到难懂的句子,就要联系上下文思考思考;碰到精练句子或名言警句,要反复阅读或抄录;碰到精彩的段落,要多读几遍,细心地揣摩、体味。阅完全篇之后,还要想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文章有没有线索,写法上有何独到之处等等,然后才能着手确定教学重点和设计教学方法。这样可以逐步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首先引导学生从整体着眼,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来阅读;在这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学文章的字词句篇,掌握要点、重点;最后还要回到总体上来,通过精读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才能达到阅读效果。
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如果学生掌握了科学的读书方法,养成了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那么,将来在知识上引起的连锁反应是无限的。故此,阅读教学应特别注意教给方法,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经过我二十八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内储和外储相结合。学习一种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阅读首先是为了记忆。人们记忆知识的方法我认为有两种:一种是内储,即用各种形式将知识存于大脑皮层;一种是外储,既做笔记,又做摘录等。对小学生来说,应以促进学生动脑的内储为主,随着大脑迟钝做笔记的就是外储了。当然,有些学生生来不够聪明,对于记忆能力差的学生,他们在读书时借助笔记来帮助记忆,也是无可非议的。
近年来,不少优秀的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在教改和加强阅读方面,积累、总结了很多的经验,这是十分宝贵的。但是,纵观整个语文教学战线,阅读教学仍然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这个问题希望能引起更多的语文教师、教研人员的关注和重视,进一步从实践上、理论上研究,探讨其规律,原则及基本过程,基本方法,以便卓有成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为新世纪培养出全面人才。
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从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状况来看,问题仍然不少。通过各校了解调查,发现大面积上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热衷于讲读,而不让学生自读,重讲轻读,多讲少读,甚至只讲不读,教师的讲贪多求全,从字词句篇到语修逻文,开得宽、嚼得细,重点不突出,阅读课文当作讲读课文,还有些教师重率呼备,不讲又不叫学生阅读,不当作一篇文章,又有些教师为了升学率加快了讲读课文,忽视了阅读课文,往往调动不起来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加大码子,学生死记硬背。教师教学不活,导致学生学习没有乐趣。在教学方法上追求“花样翻新”搞繁琐背学、教学思路混乱。这些违反教学规律的做法,大量侵占了学生的读书时间,剥夺了学生主动求知的可能性,阻碍了学生的智力发展,严重影响学生自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借此进一步探讨阅读教学的规律,切实改进和加强阅读教学,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就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阅读教学和其他学科相比,阅读教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它往往因教师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材而异。那种力图把阅读教学束缚在一个固定模式中的主张和做法在新世纪的教改中是行不通的:但是那种认为阅读教学变化莫测的看法,也是不符合教学实际的,因为阅读教学毕竟也有基本规律可循。那么,语文的阅读教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和规律切实加强改进呢?
一、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阅读重点
所谓突出重点,就是在遵循教材系统性的基础上,每个单元有一篇阅读课文,只要求学生掌握一、二个最主要的问题。这样做:第一,符合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知识不是一天两天学到的,是由少到多、由浅人深,循序渐进。是日积月累,这是学生学习的规律,违背它,就会走向反面。第二,符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学生从入学教育,升到高年级就开始接触阅读课文。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他(她)们的知识一天天丰富起来,认识能力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因而每学一篇课文特别是现代文,都是从零开始。语文教学的灵活性,决定了每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不能面面俱到。有经验的教师下语准确,能找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能选出最佳的教学“起步点”。第三,符合语文教学的自身规律。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一篇阅读课文无论篇幅或长或短都是一篇完整的综合体。如果教给学生的知识多,而课时又是有限的。教材的综合性、知识的无限性与学习的循序性,时间的有限性产生了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让学生学有所得?怎样使学生由浅人深地、循序渐进地、一步步地获得知识呢?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知识系统以及自己的教学计划,有权在处理教材上明确目标、缩短课时,突破一点两点而又及其余,甚至绕开一些枝节,非主要的难点而不顾。一篇文章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有不讲的地方,也应该允许学生有不懂的地方。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想什么都抓,结果往往什么也抓不到。其实,一篇课文,任何教师也不可能讲深讲透,一篇好文章,不能贪多求全,讲深讲透,课课清,段段清,这样是不符合阅读教学规律的。
二、在教法上要讲学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因为教学确实存在着方法问题,一堂好课,不仅表现在传授知识的科学性上,而且也表现在传授知识的方式、方法上。有些教师的课,不仅准确地教给学生以知识,同时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诱发了其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得到艺术上的享受。常言到:“善歌者使人维其声,善教者使人维其志”,还可以说,善教者使人维其法。因此,改进教法是十分重要的。那种满堂灌、注人式的单向教学法,再也不适应新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了,必须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向交流教学活动来取代之,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寻求诱发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教法”。但是,教学的本质属性毕竟是科学而非艺术,我们把改进教法,一定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从实效出发,切不能搞形式主义,繁琐哲学,更不能把教学庸俗化。教法改革的基本要求我认为应该是:教学要简化些,教学手段要单纯些,教学风格要朴实些,教师少讲些,学生多练习,把落实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
三、要加强整体性阅读教学
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體,是阅读的基本过程。从心理学的观点看,阅读心理过程是互为逆向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一篇文章的产生是从认识生活到运用语言来表现;而阅读则是首先接触语言形式,然后才认识文章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以我们教师的备课为例,备一篇阅读文章大至过程如下:先默读一遍,知其大意;然后再一字一句地看下去,碰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就得翻翻字典、词典;碰到难懂的句子,就要联系上下文思考思考;碰到精练句子或名言警句,要反复阅读或抄录;碰到精彩的段落,要多读几遍,细心地揣摩、体味。阅完全篇之后,还要想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文章有没有线索,写法上有何独到之处等等,然后才能着手确定教学重点和设计教学方法。这样可以逐步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首先引导学生从整体着眼,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来阅读;在这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学文章的字词句篇,掌握要点、重点;最后还要回到总体上来,通过精读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才能达到阅读效果。
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如果学生掌握了科学的读书方法,养成了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那么,将来在知识上引起的连锁反应是无限的。故此,阅读教学应特别注意教给方法,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经过我二十八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内储和外储相结合。学习一种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阅读首先是为了记忆。人们记忆知识的方法我认为有两种:一种是内储,即用各种形式将知识存于大脑皮层;一种是外储,既做笔记,又做摘录等。对小学生来说,应以促进学生动脑的内储为主,随着大脑迟钝做笔记的就是外储了。当然,有些学生生来不够聪明,对于记忆能力差的学生,他们在读书时借助笔记来帮助记忆,也是无可非议的。
近年来,不少优秀的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在教改和加强阅读方面,积累、总结了很多的经验,这是十分宝贵的。但是,纵观整个语文教学战线,阅读教学仍然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这个问题希望能引起更多的语文教师、教研人员的关注和重视,进一步从实践上、理论上研究,探讨其规律,原则及基本过程,基本方法,以便卓有成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为新世纪培养出全面人才。